?

基于CiteSpace的共同富裕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

2023-12-30 00:44馬瑞昀
關鍵詞:發文共同富裕聚類

伯 娜,馬瑞昀

(淮北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共同富裕主題提出了新判斷、新部署、新要求,開啟了共同富裕新征程。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共同富裕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盵1]。這表明共同富裕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的中心課題,及時回顧與分析其研究成果十分必要。

目前,國內關于共同富裕主題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諸多成果,但仍存在不足,如對共同富裕內涵解讀存在誤區;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研究方法偏重質性分析,量化分析相對較少。因此,本文運用可視化軟件CiteSpace,對1998年以來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收錄的2 888篇以共同富裕為主題的CSSCI文獻進行綜合梳理分析,基于知識圖譜深入挖掘研究熱點與前沿,著重探討共同富裕主題研究演進趨勢,并針對研究不足提出展望,以期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參考依據。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與工具

采用知識圖譜分析研究方法,將不同類別信息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關系網絡,在分析學科演化的潛在動力機制和學科發展前沿基礎上繪制可視化圖譜,以直觀展現研究領域現狀及熱點,解決當前行業或細分領域的專業問題。在此期間,選用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教授開發的引文分析軟件CiteSpace[2]作為研究工具,使用版本為5.8.R3。該軟件基于共引分析理論和尋徑網絡算法,應用JAVA程序抽取分析連接點關聯、聚類特征與熱點前沿,繪制可視化圖像,全面揭示某一研究領域科學知識演化的關鍵路徑及其拐點[3],做到“一圖譜春秋,一覽無余;一圖勝萬言,一目了然”。

(二)數據處理

以“共同富?!睘橹黝}詞在CNKI數據庫進行檢索,檢索時間為2022年3月13日。為提高研究準確性,采用精確匹配檢索,將來源期刊限定為CSSCI,共獲得原始文獻數據3 446條。經人工篩查,刪除會議綜述、征稿啟事、專欄介紹等無效數據后,得到有效文獻數據2 888條。之后,將有效文獻導入CiteSpace軟件,建立以共同富裕為主題的文獻數據庫,繪制可視化知識圖譜。

二、研究統計結果與分析

根據中國知網(CNKI)檢索可知,首篇關于共同富裕研究的CSSCI論文發表時間為1998年。因此,本文將1998—2022年(1)2022年數據僅體現1月1日至3月13日的發文數據,非全年數據。CNKI收錄的關于共同富裕研究的CSSCI論文作為研究對象,從發文年度、作者、機構、期刊分布4個維度出發,回顧和總結國內共同富裕研究現狀,研究統計結果及分析如下。

(一)研究文獻年度分布情況

分析文獻數量變化情況有助于將浩如煙海的文獻抽絲剝繭,捕捉某個領域研究進展的嬗變,以及觀測學者對該領域的關注度。圖1顯示,1998—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CSSCI發文量總體呈現波動增長的趨勢,階段性特征顯著。共同富裕研究CSSCI發文年度變化根據演進特征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高開起步(1998—1999年)、波動發展(2000—2018年)、大幅提升(2019—2022年)。

圖1 1998—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CSSCI發文趨勢圖

1998—1999年,國內共同富裕研究CSSCI發文量處于高開起步階段。由圖1可知,1998—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CSSCI發文量為2 888篇,年均發文量約為115.5篇,而1998年共發文148篇,1999年共發文144篇,均遠超年均發文量。這與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強調“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边@一歷史任務激發了學界對共同富裕主題的研究興趣存在較大關聯。2000—2018年,國內共同富裕研究CSSCI發文量處于波動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共同富裕研究發文數量整體呈現波動性增長,但波動幅度較小,反映出該領域研究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預示著隨著共同富裕理念的深化,共同富裕研究將繼續得到關注和發展。2019—2022年,國內共同富裕研究CSSCI發文量處于大幅提升階段。在此期間,共同富裕研究煥發新活力,聚焦鄉村振興、新時代等前沿話題,形成了理論研究新視角;總體發文數量處于較高水平,其中2021年發文量更是呈井噴式增長。

(二)研究文獻作者分布情況

1.核心作者分析。核心作者作為學術研究領域的引領者,在推動學科領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常以論文數量衡量其學術影響力。知網統計結果顯示,發文量最高的作者衛興華教授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共發表論文45篇;發文量居于第二位的作者程恩富教授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發表論文17篇。此外,余金成、張宇等學者發表主題論文均超過10篇。根據普拉斯定律,核心作者最低發文量計算公式[4]為:

(1)

其中,Npmax為發文量最高的作者論文數,Mp為確定核心作者的最低論文數。如前所述,共同富裕研究發文量最高的作者論文數為45,根據公式計算可得Mp約為5.024,取整為6,因此發文量在6篇及以上即為核心作者。發表6篇及以上共同富裕主題論文的學者共有23位,他們為推進共同富裕領域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

2.作者合作網絡分析。為明確作者間合作情況,運行CiteSpace軟件,將時間跨度設置為1998—2022年,節點類型為“Author”,時區分割間隔為1,其他參數保持默認狀態,得到作者合作網絡圖譜(見圖2)。圖2顯示,節點數為1 203,連線數為724,共現網絡密度為0.000 3,直觀地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圖譜特征。其中,具有一定團隊規模和合作關系的學者有程恩富、陳湘舸等,但其余研究人員合作強度、集中度低,長此以往對學科發展無益。

圖2 1998—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作者合作網絡圖譜

(三)研究文獻機構分布情況

研究機構合作分析有助于直觀了解不同機構間的研究視角差異和相互協作水平。運行CiteSpace軟件,將時間跨度設置為1998—2022年,節點類型為“Institution”,時區分割間隔為1,其他參數保持默認狀態,生成共同富裕研究機構合作圖譜(圖3),其中節點數為308,連線數為55,空間密度為0.001 2。圖3展示了1998—2022年我國共同富裕研究機構之間基本合作情況。其中,中國人民大學在此期間發文164篇,在該領域研究中獨占鰲頭。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等研究機構緊隨其后。

圖3 1998—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機構合作網絡圖譜

從機構類型分布看,高校成為共同富裕研究主力軍;從地域分布特征看,研究機構集中于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此類機構之間合作關系更為緊密,對國家趨勢性政策變動也更加敏感。但總體來看,全國各地機構間分散孤立,不存在或僅存在較弱的合作關系;信息共享與交流不甚頻繁,多是單兵作戰或內部合作,造成了一定的學術壁壘,阻礙研究領域的繁榮進步。

(四)研究文獻期刊分布情況

對期刊分布進行剖析,是為了借助CSSCI期刊學科引領和傳播能力判斷主題是否具有前沿性。如圖4所示,《經濟體制改革》刊文648篇,居于首位;《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刊文520篇;《馬克思主義》刊文258篇;《經濟理論與經濟思想史》刊文241篇;《農業經濟》刊文208篇。從期刊類別來看,共同富裕主題研究多見于政治類、經濟類刊物,表明共同富裕問題是我國經濟學、政治學研究中普遍關注的前沿焦點。

三、文獻熱點詞與演進趨勢可視化分析

(一)熱點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Keyword)是對文獻主題的精煉概括,其中心度反映了主題詞在領域內的學術影響力,共現頻次揭示了關鍵詞間的內在聯系。為直觀展示共同富裕研究的共現狀態,運行CiteSpace軟件,將時間跨度設置為1998—2022年,節點類型為“Keyword”,時區分割間隔為1,其他參數保持默認狀態,生成共同富裕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5)。圖5顯示,共同富裕研究關鍵詞節點數為741,連線為2 031,網格密度為0.007 4,關鍵詞之間連接繁多緊密,表明共同富裕研究領域中各主題相互交織和影響。此外,圖5呈現了共同富裕、社會主義、鄧小平、生產力、共享發展、精準扶貧、收入分配等關鍵詞。其中,關鍵詞共同富裕、社會主義、鄧小平的標識圓圈最大,表明這些關鍵詞出現頻率較高。根據統計可知,關鍵詞共同富裕、社會主義、鄧小平出現頻率分別為753次、279次和243次,研究熱點凸顯。另外,毋庸置疑的是,生產力在共同富裕領域研究中是經久不變的主題和重點,而共享發展、精準扶貧、收入分配在整個關鍵詞出現頻次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成為近幾年共同富裕主題研究的熱點話題。

圖5 1998—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二)熱點詞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是對當前領域內的關鍵詞進行匯總分析,通過匯總聚類輪廓值的大小排序來反映節點的緊密性和分離程度。陳超美聚類分析中的輪廓系數是評估聚類效果的重要指標,其值介于-1到1之間。一般而言,輪廓系數大于0.5可視為聚類效果較好,大于0.7則表示聚類效果非常好[5]。運用 CiteSpace軟件,對共同富裕研究文獻進行聚類分析并繪制圖表,得到11個聚類模塊(見圖6、表1)。其中,聚類模塊值為0.477 8,明顯高于標準顯著值0.3;聚類平均輪廓值為0.787 5,明顯超過標準顯著值0.7。這表明聚類結構十分有效,可用作研究論證。圖6展示了脫貧攻堅、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生產力、鄧小平、公平正義、收入分配等11個關鍵詞聚類,表明近年來共同富裕研究均圍繞這11個聚類向外延展。結合當前我國的時代特點,選擇脫貧攻堅、共同富裕、生產力、收入分配4個聚類進行深入分析。

表1 1998—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聚類表

圖6 1998—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

1.聚類#0脫貧攻堅,包含精準扶貧、貧困治理、相對貧困、絕對貧困等標識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先后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等重要論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人民戰爭。對此,一些學者圍繞精準扶貧與共同富裕之間關系進行了脈絡梳理。如,唐步龍對比了共同富裕與精準扶貧實施情況,提出精準扶貧是對共同富裕的再認識與創新;共同富裕思想是精準扶貧的核心與本質[6]。王昉、徐永辰闡述了新中國三個時期反貧困思想的演進脈絡,揭示了從共同富裕到扶貧再到精準扶貧的理念變遷,展示了共同富裕思想在理論與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的現狀[7]。王婷、蘇兆霖通過分析共同富裕理論在各階段的繼承與創新情況,指出精準扶貧政策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堅實基礎[8]。此外,也有學者圍繞如何精準扶貧實現共同富裕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如,謝華育、孫小雁從精準扶貧的絕對貧困治理吸取經驗,提出必須運用相對貧困治理這一現實機制,并根據不同情況精準施策,將我國扶貧政策上升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層面的統一上來,以切實推進共同富裕[9]。段娟著重分析了我國從“滿灌式”到“精準化”扶貧之路的演進歷程,提出要以辯證、系統的思維破解貧困路徑,因地制宜制定共同富裕實施方案[10]。

經過8年接續奮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11]。

2.聚類#1共同富裕,包含歷史邏輯、社會主義等標識詞。從歷史邏輯看,中國共產黨人對革命、建設、改革的艱辛探索,本質上都是在實現共同富裕[12]。如毛澤東首倡共同富裕,并引導全國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13]。鄧小平表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14],并提出了“先富帶后富”的思想。江澤民強調公平與效率,豐富了共同富裕理論成果,并提出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要讓人們分享發展成果,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15]。胡錦濤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把共同富裕進一步發展到分配領域,強調收入分配制度要結合效率和公平,為共同富裕提供了方法論引導[16]。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指出,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協同推進共同富裕[17]??梢?共同富裕實踐經歷了歷史向度的探索與發展[18]。

3.聚類#3生產力,包含平均主義等標識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集中體現,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是共同富裕的基礎。關于共同富裕與生產力之間的關系,有學者進行了細致的闡述和探討。如逄錦聚提出,共同富裕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只有不斷推進生產力發展,才有可能逐步推進共同富裕實現的前進步伐[19]。薛寶貴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角度對推進共同富裕進行了理論分析,認為生產力是共同富裕的基礎與根本,脫離了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生產力,是不可持續的[20]。劉培林、錢滔等人認為,共同富裕的本質是全體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保證下實現共同繁榮,共創先進的生產力水平,共享愈加美好且幸福的生活[21]。關于如何做大“蛋糕”、促進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也有學者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如劉國光表示,要推動“先富”向“共富”思想轉變,著眼于所有制結構改善與分配領域本身[22]。薛寶貴、何煉成指出,縮小先富與后富群體之間的貧富差距問題,需要通過發揮國有資本與集體資本的共同致富作用和鼓勵勞動致富來實現[23]。

4.聚類#6收入分配,包含收入差距、收入倍增、三次分配等標識詞。共同富裕取決于不同分配模式的選擇,我們需要基于合作角度審視分配與共同富裕的關系[24]。而共同富裕與收入分配是兩個密不可分的話題,它們緊密纏繞、息息相關:共同富裕是收入分配的永恒目標,收入分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2035年要實現“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的目標。但是,目前國內實現共同富裕依然面臨著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等諸多問題[25]。為此,有學者就如何解決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朱富強提出,要構建相對平等的收入分配結構,增強效率與公平之間的互促性,切實推進共同富裕[26]。申云、尹業興等人運用熵值法測算共同富裕視角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發現村民生活質量具有明顯的地區依賴性,且不同地區之間收入差距較大;提出要整體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實現農民收入增長和收入分配二者的有機結合,縮小城鄉收入差距[27]。劉尚希認為,保障共同富裕應當從初次分配與再分配的流量與存量入手,構建更為有效的共同富裕實現機制[28]。代志新、高宏宇等人從稅收的角度理性分析了共同富裕道路上如何提升總體稅收征管水平、優化稅商環境、發揮稅收再分配作用、縮小收入差距[29]等問題。羅志恒、楊新等人基于財稅改革視角提出,推動共同富裕應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使地方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30]。韓學麗則針對個稅改革現狀提出,實現共同富裕必須構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稅收征管體系[31]。

通過上述聚類分析,不難發現,學界對共同富裕主題的研究側重于歷史邏輯、實踐路徑等方面內容,但對共同富裕內涵的解讀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界定標準。這一問題值得學界重點關注。

(三)熱點詞突現分析

突現詞是指一定時間段內研究領域出現頻次增長速度較快的關鍵詞,反映某一研究領域不同年份的熱點前沿,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探測與回顧該領域研究的發展進程。因此,運用CiteSpace軟件,繪制出1998—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熱點詞突現圖譜(見圖7)。圖譜清晰地呈現了突現詞出現年份、頻次強度以及頻次出現突發增長的起始年份。

圖7 1998—2022年共同富裕研究熱點詞突現圖譜

如圖7所示,從突現強度可以看出,生產力是突現強度最大的關鍵詞,數值比例約為41.2,共享發展、和諧社會、新時代、精準扶貧等關鍵詞位居其后,均可反映研究熱點;從出現頻次可以看出,關鍵詞以人為本突現歷史(即時間跨度)最長,說明此類主題受到學者的長期關注。此外,鄉村振興、新時代等話題成為共同富裕領域研究的最新前沿。

四、研究結論與未來展望

(一)研究結論

通過對CNKI數據庫1998—2022年收錄的2 888篇共同富裕研究CSSCI論文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從縱向角度來看,共同富裕研究CSSCI發文呈現了3個階段的演進狀態:高開起步(1998—1999年)、波動發展(2000—2018年)、大幅提升(2019—2022年)。在起步階段,研究發文數量相對可觀,年均發文146篇。在發展階段,研究發文數量整體呈現波動性增長,但波動幅度較小,反映出該領域研究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在提升階段,共同富裕研究逐步深入,發文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從橫向角度來看,在研究作者方面,程恩富、陳湘舸等學者已成為共同富裕研究的中堅力量。但研究作者間合作相對較少,與外部聯系不緊密。在研究機構方面,共同富裕研究主體為高校,其中中國人民大學發文量位于第一,共計164篇;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等單位發文數量緊隨其后??傮w來看,研究機構之間呈現出“獨立化和分散化”的特點,機構間合作亟待加強。 在研究方法和內容方面,共同富裕領域研究多采用理論研究與比較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數量占總數的85%,而實證研究與文獻綜述相對較少;研究內容側重于共同富裕歷史邏輯和實踐路徑等方面的探討。在熱點主題和前沿演進方面,社會主義、鄧小平、生產力、和諧社會、市場經濟、按勞分配、消滅剝削、精準扶貧等關鍵詞均可體現共同富裕領域研究熱點;鄉村振興、新時代等成為共同富裕領域研究的最新前沿。

(二)未來展望

綜上所述,共同富裕研究已取得較為豐碩的理論成果,但與新時代的實踐發展需要相比,共同富裕研究仍有不足。本文針對以下不足提出展望。

1.共同富裕研究內容側重于歷史邏輯、實踐路徑方面,較少關注多學科、多領域融合等方面的話題。因此,未來研究應重視與多學科、多領域的結合,及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提煉新的理論研究成果,積極推進共同富裕實踐走深走實。如,將共同富裕與數字經濟相結合,分析數字經濟引發的生產力變革對生產模式的影響,并探討數字經濟可能導致的貧富差距加大、資本無序膨脹等問題,為促進共同富裕發展提供借鑒。

2.研究作者之間、機構之間合作相對較少,長此以往對學科發展無益。因此,建議未來深化研究主體間聯系,鼓勵相關研究人員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建設共同富裕實踐與研究基地,為研究人員開展共同富裕領域研究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與平臺。

3.共同富裕研究集中在理論層面,較少涉及模型推導和實證研究。共同富裕工作推進、進展監測以及政策效果評估離不開有效的測評體系。而且共同富裕涵蓋范圍廣、涉及因素多且作用機制較為復雜,價值判斷、主觀感受等心理活動以及國家政策導向都會對共同富裕發展產生影響。因此,在研究共同富裕相關問題時,專家與學者應充分考慮主觀與客觀因素,結合區域特點,構建一套科學合理且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共同富裕指標體系;運用數學模型和大數據進行定量分析,探討國家、社區、群體、居民等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全面考慮經濟、政策、心理、文化等多因素交織的影響,客觀真實地反映共同富裕的進展情況,及時找出并解決潛在問題,為共同富裕目標實現提供量化指標和數據支持。

4.共同富裕定義標準眾說紛紜,沒有切實的定論。共同富裕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反復強調的一項重要思想,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特征。定義不明確、標準含糊,容易導致共同富裕認知偏差,難以準確衡量我國共同富裕進展程度,進而影響政策執行和學術研究。因此,在進行共同富裕內涵研究時,學者們要對其進行動態、多維度的理解與把握,避免陳詞濫調,要將財富積累與精神富裕納入到共同富裕的研究范疇,并充分考慮其與社會、人民之間的關系,以免產生認知偏差和沖突。

猜你喜歡
發文共同富裕聚類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基于DBSACN聚類算法的XML文檔聚類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