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文學出版社翻譯傳播網絡建構過程及價值

2023-12-31 04:08王海珠王洪濤
出版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人民文學出版社行動者哈利

王海珠 王洪濤

[摘 要] 以《哈利·波特》的成功譯介為個案,考察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翻譯傳播網絡建構過程及價值,剖析網絡建構對譯介效果的積極作用。研究表明,人民文學出版社作為《哈利·波特》譯介活動的發起者,在翻譯項目發起、翻譯生產和譯本傳播等環節,與作者、文學代理、譯者、書商、讀者等行動者相互聯結,合力建構《哈利·波特》翻譯傳播網絡并使之運作。這一網絡的建構與運作擴大了譯本的傳播范圍和社會影響,為文學翻譯與傳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 人民文學出版社 翻譯傳播網絡 《哈利·波特》 行動者

[中圖分類號] G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23) 06-0060-06

Process and Value of People’ 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s Translation-Circulation Network

Wang Haizhu Wang Hongtao

(School of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and value of?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PLP)’ s translation-circulation network of Harry Potter series, and analyzes how the networking contributes to the phenomenal success of the series in China. It argues that as an initiator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PLP has involved in translation-circulation networking altogether with various actors(e.g., the author, literary agent, translator, publisher, reader), thereby enabling wide reception of the series in China and giving insights into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circulation.

[Key words] People’ 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Translation-circulation network Harry Potter series Actor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23年中國國家留學基金項目及北京外國語大學“雙一流”建設項目(2022SYLPY0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王海珠,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2020級博士生,比利時魯汶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王洪濤,文學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引 言

人民文學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現隸屬于中國出版集團公司,致力于服務國家文學出版和文化建設事業。70余年來,人民文學出版社通過組建外國文學翻譯和編輯出版隊伍,翻譯出版了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余種文學名著,打造了“系統性、多元化、高品位、高質量的‘人文版’圖書品牌”[1],從而“為中國認知世界、了解世界架起了一座文化橋梁”[2]。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引介外國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通過發起翻譯項目、組織翻譯生產、推進譯本傳播等方式,建構起外國文學在中國的翻譯傳播網絡,推動外國文學作品在中國的成功譯介,以此滿足中國讀者的文學文化需求?!豆げㄌ亍废盗行≌f在中國的譯介與傳播即得益于人民文學出版社建構的翻譯傳播網絡。本文以《哈利·波特》在中國的譯介為個案,借鑒行動者網絡理論及翻譯傳播網絡分析模式,基于歷史文獻和訪談內容,追蹤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翻譯傳播網絡建構過程,考察翻譯傳播網絡的建構對于《哈利·波特》的成功譯介與廣泛傳播的價值,以期對文學作品的翻譯與傳播有所啟發和借鑒。

2 行動者網絡理論與翻譯傳播網絡分析模式

20世紀80年代,法國社會學家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米歇爾·卡龍(Michel Callon)和約翰·勞(John Law)等人創造性地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Actor-Network Theory)。該理論重點研究科學技術領域行動者相互聯結而成的網絡,后又發展為一種“對經濟、法律、金融等學科研究也產生廣泛影響的新社會學理論”[3]。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基本觀點是:諸多異質行動者相互聯結,建構網絡,并通過界定其在網絡中的身份而建構甚至重組社會。所謂“行動者”,是指“做出行動或由他人或他物賦予行動的人或事物”[4],包括人類行動者和非人類行動者,比如人、微生物、機器、觀念、技術、媒介等。

拉圖爾提出“聯結社會學”概念,指出聯結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關系[5]。約翰·勞也指出,社會存在于關系網絡之中,并始終受關系網絡的影響[6]。因此,研究者需觀照行動者的社會屬性,通過“追蹤行動者”和“追溯社會聯系”[7],考察行動者之間如何互動,從而形成網絡。中國學者汪寶榮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提出“譯介與傳播行動者網絡”概念,旨在“建構一種過程分析的網絡模式”,并將之先后運作于翻譯項目發起、翻譯生產、譯作傳播3個環節[8]。本文綜合運用行動者網絡理論和“譯介與傳播行動者網絡”概念,依托歷史文獻和訪談內容,追蹤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哈利·波特》翻譯項目發起、翻譯生產、譯作傳播等環節的一系列行動,回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翻譯傳播網絡建構過程,考察翻譯傳播網絡的建構對于《哈利·波特》的成功譯介與廣泛傳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3 人民文學出版社翻譯傳播網絡建構過程

翻譯是一種建構網絡的活動,參與翻譯生產鏈的行動者包括譯者、出版社和書商等,其中譯者和書商通過出版社產生聯系[9]。事實上,出版社在翻譯項目發起、翻譯生產和譯本傳播等多個環節,不僅聯結譯者和書商,而且聯結文學代理人、圖書經銷商、讀者等重要行動者,并與之合力建構一個龐大的翻譯傳播網絡,從而切實推動翻譯作品的傳播與接受。人民文學出版社對《哈利·波特》的成功譯介即為明證。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哈利·波特》翻譯項目發起、翻譯生產和譯本傳播等環節,積極尋求與作者、文學代理人、譯者、圖書經銷商、媒體、讀者等重要行動者的聯系與合作,因而可被看作建構《哈利·波特》翻譯傳播網絡的核心行動者。

3.1 多方協調發起翻譯項目

追蹤《哈利·波特》翻譯項目的發起過程,本文發現,人民文學出版社主動征召原作者、文學代理人、譯者等行動者,積極開展版權引進和譯者招募工作,初步建起了《哈利·波特》在中國的翻譯傳播網絡,從而為該系列小說的譯介做好了鋪墊。

引進版權。在當前日益擁擠的圖書市場,各大出版社為獲得高質量內容和讀者的關注而展開競爭,掌握作者資源和內容渠道的文學代理人因此成為“歐美出版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10]。在《哈利·波特》翻譯版權引進環節,人民文學出版社積極尋求與羅琳及其文學代理人的聯系,并通過文學代理人就版權引進問題與英國版權方進行協商。人民文學出版社少兒讀物編輯室主任兼《哈利·波特》譯介項目負責人王瑞琴在《中華讀書報》時任編輯趙武平的幫助下,與羅琳的文學代理人克里斯托弗·利特(Christopher Little)取得聯系[11],并按英國版權方要求寄去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相關資料,最終于2000年4月與英國版權方正式簽約,收到前3冊樣書[12],自此人民文學出版社承擔起《哈利·波特》“在中國生存、生長的生命工程”[13]。此后,人民文學出版社又相繼獲得其余4冊的簡體中文版權。

招募譯者。人民文學出版社拿到《哈利·波特》前3冊版權后,當即召開項目準備會,統一部署投產準備工作,具體表現為:組織3位譯者進行翻譯,以確保2000年10月法蘭克福書展前出版前3冊譯本[14]??紤]到原作者是女性,人民文學出版社邀請了3位女性譯者:翻譯家兼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部編審曹蘇玲翻譯第1冊,翻譯家馬愛新翻譯第2冊,新華社記者鄭須彌翻譯第3冊。為確?!豆げㄌ亍纷g介項目的順利開展,人民文學出版社統籌全局,始終與譯者及時溝通協調。在訪談中,馬愛農提到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征召下,她后來與馬愛新合作翻譯了《哈利·波特》第4冊至第7冊,翻譯第5冊時蔡文也被招募進來。至此,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委托與贊助下,曹蘇玲、馬愛新、鄭須彌、馬愛農和蔡文5位譯者被征召到《哈利·波特》譯介項目中,成為建構《哈利·波特》翻譯網絡的重要行動者。

3.2 全員聚力助推翻譯生產

在《哈利·波特》翻譯生產環節,人民文學出版社就翻譯問題與多位譯者進行協調,并就譯本修訂和裝訂問題與譯者、編輯等行動者進行溝通,從而使得原作、譯作、譯者、編輯等行動者產生互動,聯結成一個“工作、運動、流動和變化”的翻譯生產網絡[15]。

合作翻譯?!豆げㄌ亍泛献鞣g模式的形成得益于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一系列行動。人民文學出版社作為《哈利·波特》譯介網絡的核心行動者,設法招募到建構網絡必需的行動者—譯者,促成合作翻譯模式的形成,從而加快了《哈利·波特》中文譯本與讀者見面的進程。同時,人民文學出版社積極推動譯者、編輯等行動者展開合作,共同探討翻譯細節問題,比如魔法、咒語等術語的翻譯問題。人民文學出版社曾組織譯者制定術語翻譯的方案,以此為《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翻譯奠定了基礎[16]。由是觀之,得益于譯者、編輯等行動者的一系列合作行動,人民文學出版社成套推出了多種版本的中文譯本及其衍生文本,比如中英文英漢對照版、中文版紀念典藏版、世界經典立體書·珍藏版、百科全書(全新典藏版)等,在中國大陸出版界形成了獨家優勢。這不僅充分挖掘出《哈利·波特》的商業潛力,而且也為《哈利·波特》在中國的長久暢銷提供了商業價值。

修訂譯本。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主持下,也應諸多“哈迷”讀者的要求,馬愛農和馬愛新對《哈利·波特》第3冊和第5冊后10章進行了重譯,并修訂了其余幾冊的譯本,改變了譯本的原始形態,她們也因此成為了拉圖爾所謂的“通過產生影響而改變事態”的行動者[17]。在兩位譯者的合作下,《哈利·波特》修訂本和重譯本誤譯更少,也更有利于中國兒童讀者接受。除去組織翻譯、重譯和修訂等行動,人民文學出版社還對《哈利·波特》翻譯生產的其他環節作了統籌安排,包括“編審、校對、裝幀設計、出片、選料、印裝”以及選擇插圖、確定版式、標定價格等一系列工序[18],亦即“翻譯出版的全過程”[19]。綜觀而論,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征召下,文學代理人、原作、譯者、譯作、編輯、修訂本和重譯本等主要行動者參與到《哈利·波特》的譯介活動之中,而行動者之間的聯結與合作又推動了《哈利·波特》翻譯網絡的建構。

3.3 多措并舉助力譯本傳播

圖書出版關涉生產、流通、接受和流傳等圖書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及其參與者[20]。在圖書供應鏈中,出版社往往扮演著中介者的角色,對圖書的國際傳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哈利·波特》中文譯本的出版和傳播環節,人民文學出版社通過開展媒體宣傳、聯絡各大書商等方式,及時將譯本投放圖書市場,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拓譯本的銷售渠道和傳播路徑。

拓寬譯本銷售渠道。在譯本正式投放市場前,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行了新聞發布會,組織了媒體宣傳,以制造書市熱點,引起讀者的興趣與關注。與此同時,鑒于圖書批銷商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讀者資源,是“出版人神經和血管的延伸”[21],人民文學出版社開展了對圖書批銷商的業內宣傳,比如召開訂貨會、制定分銷計劃等,以此確保譯本順利投入圖書市場。除此之外,在譯本投放圖書市場后,人民文學出版社又舉辦了一系列大規模推廣活動,包括舉行譯本首發儀式、發放導讀手冊、贈送精致禮物、邀請專家導讀、組織深度書評、開發多元品種等活動,以增強譯本的市場號召力,吸引更多讀者關注。

依托多種傳播媒介。據歷史文獻,人民文學出版社為《哈利·波特》同名電影的引進做了大量鋪墊工作,比如提供電影資料、協助翻譯字幕、制作宣傳海報等,以促進圖書與電影互動,從而再次掀起圖書市場的波瀾[22]。人民文學出版社對互聯網媒介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首先,與800網站、博庫網站等簽訂購書和宣傳協議,在當當、亞馬遜、京東等網上商城銷售譯本及其衍生文本;其次,開通“哈利波特吧”官方微博,注冊微信公眾號“人民文學出版社Harry Potter工作室”,定時推送譯本的出版情況;最后,借助微信、微博平臺舉辦直播活動,與讀者互動,如2021年8月28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鐵桿書迷郭鶴鳴主持的“魔法世界知識大賽暨‘哈利·波特’20周年紀念版套裝首發式”吸引了全國數十座城市的數萬名哈迷讀者。

4 人民文學出版社翻譯傳播網絡建構價值

如上所述,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哈利·波特》翻譯項目發起、翻譯生產和譯本傳播的各個環節,通過引進版權、招募譯者、組織翻譯、聯絡書商等一系列行動,與原作者、文學代理人、譯者、媒體、書商、專家、互聯網、讀者等行動者建立了可持續的具體聯系,并與之合力建構了一個龐大的《哈利·波特》翻譯傳播網絡。這一網絡的建構與運作擴大了譯本的傳播范圍和社會影響。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中文譯本及其衍生本得到了中國教育界和普通“哈迷”讀者的普遍好評,同時也為文學作品的翻譯與傳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4.1 譯介效果:教育界和讀者的認可

中國教育界日漸重視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中文譯本。2014年,中山大學王東風教授在其《英漢名譯賞析/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本科教材》一書中,將人民文學出版社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部分段落列為8個代表性譯文片段之一。2018年,教育部基礎教育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溫儒敏教授特意向廣大中小學生推薦《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并為此寫了前言《孩子們喜歡〈哈利·波特〉的N個理由》。教育界的認可增加了《哈利·波特》中文譯本未來進駐教育系統的可能性,而這又可以為之帶來虔誠的讀者、被奉為常銷書的機會和廣闊持久的市場[23]??梢灶A見,在教育系統和教育界專業人士的肯定下,《哈利·波特》中文譯本將可能成為中國文學出版史上最成功的常銷書之一,而這均得益于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核心引領、諸多行動者合力建構的翻譯傳播網絡。

在筆者對馬愛農的采訪中,她提到《哈利·波特》中文譯本的受眾頗廣,鐵桿書迷年齡不等,來自各行各業,通過購買書籍、閱讀交流、發表評論等多種方式表述了他們對該譯本的認可和支持。一是格外重視譯本的首發儀式,讀者常常在譯本首發當天冒著風雪排隊買書,并與編輯、譯者等行動者進行現場互動。二是主動構建譯本的閱讀交流空間。讀者還在百度貼吧、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互聯網空間討論小說情節,交流閱讀感受:擁有超過85萬用戶的“哈利波特吧”已經發布近1.5億條相關帖子;獲得百萬以上關注的微博博主也非?;钴S,比如“哈迷瘋子”(574.9萬粉絲)和“哈利波特魔法覺醒”(142.7萬粉絲)。三是積極發表譯本的評論與建議。相關讀者在知乎、豆瓣讀書等網絡平臺發表了一系列關于《哈利·波特》譯本的評論,指出其中存在的漏譯、錯譯等問題,并以寫信、打電話等方式告知人民文學出版社,從而對譯本的修訂、重譯乃至傳播、接受產生了積極影響。據統計,《哈利·波特》中文譯本的銷量在2017年就已超過兩千萬冊[24],推動了兒童文學市場的蓬勃發展[25]。

4.2 借鑒價值:文學翻譯傳播的典范

人民文學出版社領銜建構的翻譯傳播網絡為《哈利·波特》在中國取得的商業成就和社會認可做出了突出貢獻。事實上,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翻譯傳播網絡建構過程展現了出色的翻譯組織力、出版編輯力和媒介傳播力,能夠從翻譯要素、出版要素和傳播要素三個方面為文學翻譯與傳播提供重要的借鑒價值。換言之,文學的成功譯介需要統籌翻譯、出版和傳播各個環節的多種要素,凝聚各種要素和行動者的力量,建構一個涵括諸多要素、行動者的互動網絡。

首先,兼顧多種翻譯要素。文學翻譯是一項復雜的社會文化生產活動,其中文本、譯者和讀者是促成翻譯生產的核心要素,也是影響譯介效果的關鍵因素。在文本方面,優先擇取兼具較高文學價值和潛在市場潛力的擬譯作品。就譯者而言,優先選擇具有文學品位、文化修養、翻譯能力、讀者意識和社會聲譽的翻譯家。對讀者來說,一部兼具文學性與可讀性、能夠滿足他們閱讀期待與文化需求的翻譯作品至關重要。與此同時,原作者、原作出版社、文學代理人等要素和行動者不僅關系到翻譯版權等重要問題,而且可以溝通文本、譯者和讀者等要素,因此也是建構翻譯網絡的關鍵要素和重要行動者。概而言之,文本、作者、譯者、出版社、文學代理等要素及行動者彼此關聯、緊密合作,方能確保文學翻譯活動的順利開展。

其次,統籌各類出版要素。出版社作為文學譯介活動最重要的文化生產者之一,著力于統籌各類出版要素,其文化生產行為貫穿了譯前、譯中和譯后的全過程。具體而言,譯前的選題論證、譯中的譯文審校以及譯后的譯作銷售均有賴于出版社的精心策劃、統一協調和靈活實施。其中,編輯是核心行動者,其出版編輯力是開發出版資源、構成出版行為、控制出版節奏、產生出版效益、加強圖書社會化存在及擴大圖書傳播影響力的基本單元和核心力量[26]。此外,出版社還統籌圖書編輯出版所需的其他要素,組織選題、翻譯、編輯、校對、裝幀、印裝、標價、銷售等工序。因此,加強出版編輯力、統籌出版要素,必將助力文學作品的譯介與傳播。

再次,整合多元傳播要素。在媒介融合時代,文學譯作對傳播媒介的依賴日益明顯。文學譯作需借助數字化時代“文學與影視、網絡等多種新媒介表達在世界范圍內不斷互動”的新契機[27],積極推動同名影視作品的翻譯和引進,并通過互聯網媒介加強與網上書店、讀者群體的多渠道聯結與互動。在此過程中,出版社得以依托翻譯文本媒介、影視媒介和互聯網媒介,與譯作、影視作品、網上書店等非人類行動者以及書商、讀者等人類行動者共同建構一個龐大的多媒介傳播網絡,借此推動文學作品在譯入語國家的廣泛傳播和接受。

5 結 語

人民文學出版社領銜建構的翻譯傳播網絡為《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在中國的成功譯介做出了突出貢獻,其成功經驗凸顯了出版社之于文學翻譯與傳播的重要性。文學作品的成功譯介與傳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出版機制的有效運作[28],而出版機制的有效運作需要出版社具有開闊的文學視野、豐富的譯者資源、強烈的讀者意識、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與時俱進的新媒介觀,以此發揮其作為建構翻譯傳播網絡核心行動者的作用。唯有如此,翻譯文學出版界才能發掘出優秀且具有市場潛力的擬譯作品,生產出成功的文學譯作,培育出廣大而穩定的讀者群體,開拓出廣闊而持久的圖書市場,開發出適應新的媒介生態的多元產品,從而推動文學譯作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益。

注 釋

[1][2]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王海波輯錄. 人民文學出版社六十年圖書總目:1951—2011[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1-2

[3] 邢杰,黎壹平,張其帆. 拉圖爾行動者網絡理論對翻譯研究的效用[J]. 中國翻譯,2019,40 (5): 28-36

[4] Latour, B.? On actor-network theory: A few clarification [J]. Soziale Welt ,1996(4): 369-381

[5][7][15][17] Latour, B. 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 Theory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9, 43, 143, 71

[6] Law, J. Actor network theory and material semiotics [M] // B. S. Turner. The New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al Theory.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9: 141-158

[8] 汪寶榮. 中國文學譯介與傳播行動者網絡模式:以西方商業出版社為中心[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20,43 (2): 34-42+159

[9] Billiani, F. Francesca Billiani speaks to Gisèle Sapiro: translating sociology [J]. The Translator, 2014, 20 (2): 229-242

[10] 謝柯,張曉. 基于傳播學的中國當代文學“三階段譯傳模式”[J]. 外語學刊,2019 (6): 98-107

[11] 舒晉瑜. 當人文遇上哈利[N]. 中華讀書報,2007-07-11

[12][16] 王瑞琴. 魔法永存:我與“哈利·波特”二十年[J]. 中國出版史研究,2020 (3): 178-191

[13][14][18][21][22] 聶震寧.一部超級暢銷書的“生命工程”:《哈利·波特》的整體開發與營銷[J]. 中國編輯研究,2004 (1): 232-249

[19] 李景瑞. 翻譯出版學初探[J]. 出版工作,1988 (6):94-103

[20] 喬曉鵬,張志強. 民國時期的知識生產與斗爭:以20世紀20年代末中國社會科學書籍出版為中心的考察[J]. 出版發行研究,2021 (12): 93-100

[23] [法]皮埃爾·布爾迪厄著;劉暉譯. 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115

[24] 張知依. 《哈利·波特》引進17年售出兩千萬冊[N]. 北京青年報, 2017-06-28

[25] 方衛平. 兒童文學發展的當代語境[N]. 文學報,2015-02-12

[26] 張炯. 編輯力研究的微觀、中觀與宏觀之辨:以童書出版編輯力為例[J]. 出版科學,2019,27 (3): 27-31

[27] 王海珠,王洪濤. 中國文學在西方多媒介傳播的社會學分析:以莫言《紅高粱家族》為例[J]. 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1 (1): 26-31

[28] 汪寶榮. 社會翻譯學學科結構與研究框架構建述評[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7,40 (5): 110-118

(收稿日期:2023-05-03)

猜你喜歡
人民文學出版社行動者哈利
讀《哈利?波特》有感
與異質性行動者共生演進: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的政策執行研究新路徑
好臟的哈利
敬仰中國大地上的綠色行動者
像哈利那樣隱身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網絡行動者的新媒體使用特征、影響及媒介民主化
做“互聯網+”的積極行動者
老馬
多看善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