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彈一星功勛”王希季:心系祖國,“格物致和,叩問蒼穹”

2023-12-31 06:46王高巖
今日民族 2023年12期
關鍵詞:返回式衛星

文·圖 / 王高巖

2023 年7 月26 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關領導專程探望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王希季,向他送上102 歲生日祝福。王希季是我國著名航天專家,他一生心系祖國,科研成果豐碩——他主持研制了我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并發射成功;他提出了我國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并負責研制,最終成功將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送上太空;他負責完成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設計,并首發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僅有的三個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的國家之一……2020 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 周年前夕,當年參加過研制任務的11 位老科學家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回顧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輝煌歷程,表達了對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堅定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收到信后立即給老科學家們回信,盛贊他們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

學習刻苦,高一學生考上重點大學

王希季1921 年7 月出生在昆明一個白族家庭,由于父親經商,家境尚可,到了上學年齡,父親便將他送進學校,希望他好好學習,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王希季深知父親的良苦用心,上學后學習非??炭?,不但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還注重復習,堅持當天學的新知識當天消化,很多時候放學回家后小伙伴找他出去玩,他若課程沒復習完,就絕不答應,因此學習成績在班級里始終名列前茅。初中畢業那年,王希季因身患重病不得不休學,即便抱恙治療期間,只要身體狀況允許,便手不釋卷,孜孜以求地認真讀書,家人見狀常勸他注意休息,每每他都說:“求學讀書沒有捷徑可走,我有病在身雖不能到學校上課,但我可以自學,只要勤奮、不懂就問,一定落不下課?!闭菓{著這股勁頭,半年后病好復課不久,在昆明市中學會考中竟一舉摘得全市第一名桂冠,一個在家休學半年的學生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令老師和同學們敬佩不已。

王希季上高中時,國家正處于動蕩之際,他即將讀完高一那年,當時的教育部門為了抓緊培養人才,打破常規,允許學習好、有能力的高中生不受年級限制可提前報考大學。消息一出,很多學習好的低年級高中生都躍躍欲試,王希季也在其列,這一次他又靠扎實的知識積累在報考的高一學生中脫穎而出,被全國聞名的重點大學“西南聯大”機械系錄取。

心系祖國,義無反顧改行搞科研

1942 年王希季大學畢業,此時正值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戰爭最艱苦之際,他心系國家命運,毅然進入一家兵工廠工作。工作期間他切身感到中國工業生產太落后,到處受制于人,逐漸萌生了“多學知識、振興民族工業,以此救國”的理念,于是1947 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就讀動力與燃料專業。到了美國,王希季顧不上欣賞異國他鄉美麗的自然風光,一頭扎進知識的海洋,一如既往地發憤苦讀起來,每天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成了他的生活常態,挑燈夜讀更是家常便飯,很快便躋身本專業學習成績出類拔萃者的行列。

1949 年10 月1 日新中國成立,正準備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王希季得到消息,立即決定不忘初心,回國為新中國建設貢獻才智。當時美國政府為了留住人才,給學習成績優秀的中國留學生開出了特別優厚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一些交好的美國同學聽說王希季要回國,有的勸他:“你博士還沒讀完,現在回去豈不是前功盡棄了嗎?”還有的勸他:“美國政府承諾給你們最好的學習、生活條件,你干脆留下得啦!”但不管美國同學們怎么勸,王希季都不為所動,鐵了心要回祖國。

1950 年春,經過一番努力,王希季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在船上他遇到了華羅庚教授及一些和他一樣有報國之志的中國留學生,大家雖然來自不同院校,但相同的志向使他們馬上熟悉起來,一群年輕人和華羅庚教授一起聚集在甲板上暢談起來,所談話題都是憧憬未來,設想著回國后如何用所學知識為新中國建設貢獻力量,為建設一個富強昌盛、欣欣向榮的國家添磚加瓦。談著談著,受熱烈氣氛感染,王希季難以抑制心中興奮之情,情不自禁哼唱起《抗日軍政大學校歌》來——“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人類解放救國的責任,全靠我們自己來擔承……”華羅庚教授與中國留學生們一聽,也和他一起放聲唱起來。

輪船穿過浩瀚的太平洋抵達中國,王希季一踏上新中國大地,當得知國家為了盡快為新中國建設培養人才,在東北制造業比較發達的海濱城市大連創辦了重點大學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由于剛成立不久,急需師資,他二話不說趕到大連應聘,擔任了大連工學院副教授。工作一段時間后,因國家需要又赴上海交通大學任教。由于知識淵博,視野開闊,王希季的授課水平很快得到領導和老教授們認可,到上海交大不久便成為同齡教師中的佼佼者,在教育界備受矚目,沒多久即被任命為工程力學系副主任。

1958 年11 月的一天,王希季剛上完課,突然接到通知,說上海市委有關領導要找他談話。接到通知王希季心里犯起了嘀咕:“我一個高校普通教師,市委領導為什么要找我談話?”一路猜測著來到領導面前,領導簡單寒暄后直奔主題:“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八大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向全國科技工作者發出了‘我們也要搞衛星’號令,組織上了解你在美國所學的專業,決定調你到‘上海機電設計院’工作,這個設計院對外叫這個名字,實際是一個保密單位,調你去是要你專門負責研制發射人造衛星的運載火箭,現在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見?!甭犕觐I導的話,王希季心里清楚,這項工作對于已在三尺講臺上耕耘了8 年的自己來說,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自己接受了任務,就意味著要面臨各種想象不到的困難和壓力,還將隱姓埋名,但他更清楚,將人造衛星送上天,對于新中國來說何等重要。想到此,王希季毫不猶豫點頭答應,從此以國家需要為己任,義無反顧地改了行。

王希季關心年輕人才成長

攻堅克難,成就卓越碩果累累

王希季在美國攻讀的是動力和燃料專業,并沒接觸運載火箭方面的專業知識,20 世紀50 年代,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全面封鎖政策,要想在高端技術上尋求外援根本不可能,面對這一嚴峻現實,王希季便向書本求教,千方百計查找、搜集相關資料,然后廢寢忘食地閱讀、消化,邊惡補理論邊搞研究。研究工作有大量數據需要計算,當時缺乏電子計算機,王希季不等不靠,堅持土法上馬,用手搖計算器甚至算盤進行計算,硬是靠人工方法計算出海量數據。就這樣,在王希季主持、帶領下,半年后他和同事們研制、總裝出了我國第一枚探空火箭,然而檢測時因受當年國家工業能力限制,一些部件達不到技術要求,火箭不得不放棄發射。面對挫折,作為項目負責人的王希季雖然心中難受,但并未氣餒,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針對國情大膽修改了技術方案,再次投入研制。當時因客觀條件有限,試驗火箭發動機推進劑供應系統的設備安裝在一個由廁所間隔出的小天井里,面積不到5平方米,因為地方狹窄又緊挨廁所,時常有難聞的氣味飄出,王希季和同事們全然不顧,就在這樣的地方專心致志地埋頭進行試驗、認真記錄獲取的數據?;鸺l動機試車是整個研制任務中危險性最高的工作,試車過程中稍有不慎,高壓氣體、高溫火焰便會引起爆炸和大火,因此,試車臺必須有嚴密的防爆、防火措施。20 世紀50 年代末,我國正處于困難時期,新建一座試驗臺,一則要花一大筆錢,二則要找到合適的地方,建成需要一定時間。面對這種現實情況,王希季思來想去,認為出路只有一條——就地尋找現成基本可以使用的地方,將其改建成試車臺。于是王希季便帶領同事們撒開大網,全力查找上海比較空曠的地方,找來找去,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原江灣機場找到了一座廢棄的日本人修建的碉堡,一番勘察認為此地比較合適。地方找到了,王希季馬上帶領全體科研人員投入改建中。時值隆冬,天寒地凍,大家毫不畏懼,一起當起了建筑工,很快一個防爆、防火的發動機試車臺在一群科研人員手中落成,為火箭發動機試車奠定了堅實基礎。就這樣,王希季和同事們經過一段時間不懈努力,終于在1960 年2 月19 日將火箭發射成功,這枚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研制的液體推進劑探空火箭的發射成功,在我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我國邁出了征服太空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此后,王希季不斷攻堅克難,帶領課題組在10 年時間里先后研制成功涵蓋氣象、生物試驗、核爆取樣與技術試驗等許多不同類型的15 個型號的探空火箭,成為中國這一領域的領軍人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領導看望王希季

王希季還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技術方案的提出者和組織完成研制者,1970 年4 月24 日成功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送入軌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力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當年毛澤東主席對“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給予了高度贊揚,稱贊王希季等科研人員以聰明才智提升了國威,為國家作出了卓越貢獻。

完成這次任務不久,王希季又受命投入到負責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研制工作中,這在王希季的科研生涯中又是一個“第一次”。接受任務后,他帶著科研人員全力攻關,大家集思廣益,突破一個個高難度技術難題,很快提出了幾套設計方案,在此基礎上,經過反復推敲、論證,最后確定了一個從我國國情出發,將可行性與經濟性有機結合在一起,以“長征號”運載火箭的能力為基礎采用彈道式返回方式的技術方案。方案設計一完成,王希季立刻馬不停蹄地帶領科研人員們著手進行衛星回收系統試驗。對于返回式衛星來說,回收技術至關重要,為了完成試驗,王希季和大家忘我工作,歷盡艱辛,吃了很多苦。一次,從酒泉發射的兩顆試驗火箭的箭頭落到了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阿拉善沙漠中,王希季立即帶隊出發,直奔大漠,在漫無邊際的大沙漠中,克服風吹日曬、口干舌燥、體力下降、可能迷路等重重困難,經過將近24 小時不間斷搜尋,成功找到了箭頭,回收了試驗載荷和儀器設備。因為實驗火箭的箭頭都是落在荒涼的沙漠中,這樣的苦王希季吃了很多次,其中的險、難、艱辛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但他從無怨言,經過先后數十次實驗,終于將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送上了天,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掌握此項技術僅有的3 個國家之一,在全球航天界引起轟動,以至于10 多年后航天工業部科技委員會主任率團訪問歐洲一些國家時,許多國家的航天專家充滿欽佩地對他說:中國在航天技術的發展上,有兩大十分了不起的成果,一是研制出了氫氧發動機,二是研制出了返回式衛星。

白族院士王希季參加大理白族文化周活動

幾十年來,王希季始終這樣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辛勤探索著、耕耘著——他提出在返回式衛星上采用新型國產彩色膠片,實施后開了我國衛星彩色拍照技術的先河;他緊跟時代進步大力提倡衛星姿態控制系統實行數字化,目前這一做法已得到普遍應用;他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力主不追逐世界發展航天飛機的潮流,根據國情只搞載人飛船,得到國家有關部門認可,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走上了一條符合國情的正確發展之道……一路走來,王希季在科研上碩果累累,他的科研成果曾榮獲國家科學進步特等獎及一系列國內外大獎,不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榮獲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還先后擔任了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及科技委主任、中國衛星總設計師……

如今,已經102 歲高齡的王希季,仍在為我國航天事業作貢獻,與時俱進地關心著“中國制造2025”,研究著互聯網+航空的新項目,老驥伏櫪,心系航天。

猜你喜歡
返回式衛星
miniSAR遙感衛星
如何確定衛星的位置?
靜止衛星派
中國商業化“天地航班”即將開通
唐伯昶:我與返回式衛星的48年
時間控制器伴神舟飛船返鄉之旅
——記輕工業鐘表研究所362時間控制器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返回式衛星的華麗“轉型”——我國首顆微重力實驗衛星研制記
中國返回式衛星研制攻關親歷記
競射導航衛星為哪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