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疆學子心向黨 國門大學石榴紅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實踐

2023-12-31 06:46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李紅梅趙芳
今日民族 2023年12期
關鍵詞:德宏州德宏民族團結

文 /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 李紅梅 圖 / 趙芳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前身為創辦于1955 年的德宏州民族師范學校、1958 年的德宏州農校和1978 年的德宏師專班;1984 年4 月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德宏師專班基礎上成立德宏教育學院。2006 年2 月,經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德宏教育學院改制為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

近年來,學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引導師生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以來,學校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立足德宏,面向云南,輻射周邊國家;以教育學學科為主,農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同與交叉發展,努力建成云南優質國門大學?,F有校內專任教師558 人,全日制在校生9704 人,其中留學生25 人,少數民族學生4568 人,少數民族學生占國內學生比例為47.2%。是云南省第二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云南省首批華文教育基地、云南省民漢雙語雙文師資培養培訓示范基地,德宏州第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德宏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傣族剪紙傳習室被原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授予“國家級‘非遺’項目高校創意工作室”,“瑞麗江—大盈江流域民族文化館”被認定為云南省社會科學普及示范基地。

“二條主線+五個聚焦”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二條主線+五個聚焦”聯動模式,引導師生增強“五個認同”,做民族團結進步的倡導者、踐行者和維護者。

校園文化活動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吹槍

(一)一條主線: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列為學校 “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政治考察、巡察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納入學校黨校培訓,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學生文體活動,促進各族師生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二)五個聚焦: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1.聚焦人才培養,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踐行者。辦學60 多年來,學校培養了大批立志扎根邊疆、終身服務基層的優秀人才。德宏州中小學和幼兒園中,德宏師專畢業生占比達46%,他們將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播撒在邊疆各族青少年心中。構建了“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立體式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課程體系。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教學和課程思政說課比賽;開設傣語、景頗語、載瓦語、民族傳統體育等特色專業,專門培養地方少數民族教育人才;開發《民族數學文化教育教程》等民族教育教材29 部,開設《景漢雙語教學技能》等民族語言、民族文化課程63 門,逐步形成了“專業+民語+民族文化”的少數民族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斑吔贁得褡宓貐^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獲得云南省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與其他高校合作完成的“邊疆民族地區高校聯盟教師教育共同體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項目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剪紙

2.聚焦科學研究,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闡釋。持續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闡釋和研究工作,深耕中華優秀文化資源,形成了一批典型的科研成果。承擔國家課題5 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 項,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基地項目2 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云南民族地區治理研究”獲2022 年云南省社科規劃社會智庫重點項目立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志愿服務宣講被列為2022 年云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行動項目;民族教育信息化創新團隊獲得2022 年省教育廳創新團隊立項;《民族數學文化教育教程》獲得2023 年云南省社會科學獎三等獎。胡蜂產業研究團隊入選2023 年云南省科技特派團。2023 年5月13 日,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中國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云南日報、民族時報、云南統一戰線等媒體平臺報道了此次研討會。

3.聚焦社會服務,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物質根基。一是賦能鄉村振興。學校注重將高校人才優勢與地方資源優勢相結合,為全面振興鄉村經濟作出應有的貢獻。胡蜂產業科技特派團深入梁河縣培訓胡蜂產業從業人員,探索創建“大專院校+研究所+企業+農戶”的胡蜂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模式。二是賦能基礎教育。成立了德宏州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中心與德宏州大中小幼一體化建設研究實踐基地,組織開展大中小幼思政課集體備課等活動,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組織完成對盈江幼兒園教師培訓、思政課教師培訓,為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支持。三是賦能社會發展。學校心理學專業教師長期開展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咨詢志愿服務。組織師生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榮獲2020-2021 年度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組織學生在假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黨的創新理論志愿宣講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學生果雕技藝展示

4.聚焦文化傳承創新,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想根基。云南省社科普及基地“瑞麗江—大盈江流域民族文化館”,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以傣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動畫形式促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開設傣族剪紙特色課程,近12000 名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形式選修了該課,并在每周六對社會公益開放。設計了漢文、傣文和景頗文三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墻,在學校官方微信平臺刊載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主題宣傳、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欄。在德宏州民族團結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競賽、征文比賽、書畫展等系列活動,舉辦中華民族一家親文藝晚會、嘎秧晚會暨潑水狂歡系列活動、目瑙縱歌狂歡節等,促進各民族師生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5.聚焦對外交流合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交流。學校共招收和培養了來自緬甸、泰國等國家的留學生500 余名。留學生畢業回國后成為中華文化傳播者和中外友誼使者。承辦“中緬邊境中小學管理人員及骨干教師線上教育培訓”,共培訓2123 位學員。組織開展第二期“漢語橋——滇西非遺文化體驗”線上團組交流項目,共有103 名緬甸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開展中華經典詩詞誦讀、傣族剪紙、書法、繪畫、滇西少數民族織錦等,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經驗啟示

(一)全面堅持黨的領導,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終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增進共同性為政治方向,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干部考核、巡察工作等,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

(二)全面壓實工作職責,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大格局”。

形成了“校黨委—黨總支—黨支部”三線貫通育人機制,構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立體化、全方位合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格局”。牢牢把握課堂主渠道作用,構建“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立體育人模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教學中,融入學生文體活動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通過“線上+線下”模式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厚植校園文化根基,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形有感有效。

(三)全面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服務邊疆經濟社會發展。

學校始終樹牢“黨的光輝照邊疆 邊疆人民心向黨”的堅定信念,增強師生“五個認同”,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促進邊疆各族兒女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致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開展科學研究,為政府部門決策建言獻策;開展胡蜂養殖技術等培訓,助力鄉村振興;開展對外交流合作,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國門大學人才優勢和專業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為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云南新篇章貢獻德宏力量。

猜你喜歡
德宏州德宏民族團結
德宏州甘薯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路對策
德宏 生態攝影“朝圣地”
民族團結之歌
三元互動下的德宏民族語言輿情探究
大滇西旅游一線6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德宏
共飲一江水葫蘆絲獨奏
德宏州景頗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
讓邊疆青少年遠離“毒”害——德宏州關工委年持之以恒幫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紀實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關于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