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價值體系的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

2024-01-01 12:11余可繹
莆田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風貌文化遺產物質

余可繹

( 復旦大學 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上海 200433 )

2018 年,莆田市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被評為福建省省級歷史文化街區[1]。 2020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莆田市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保護更新工作穩步開展。2023 年,莆田市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莆田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取得階段性成果。 但這并不意味著相關工作的結束,而是更高起點上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工作的開始。正如批復函件所示: “保護修復歷史文化街區,補足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加強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修繕保護,推動文物保護單位開放利用,充分發揮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的使用價值?!盵3]

“價值” 是認定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標準,也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內容之一。 我國法律法規對此做出了尤為清晰的規定[4-5]。 所以,價值評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長期以來,我國學者圍繞歷史文化街區的價值評估進行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頗豐。 例如,梁雪春等[6]、 石若明等[7]、 胡敏等[8]以多種方式將價值評估納入街區綜合評估體系、 并運用于實踐; 黃瑋瑋[9]、于紅霞等[10]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剖析街區價值評估的各個要素與工作流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人研究中,價值評估主要是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工作的事前評估,而不是用于階段性成果評估。 因此,筆者將基于階段性成果評估需求與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實際,構建價值體系,調查分析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現狀,旨在為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提供后續工作建議,為價值維度納入街區階段性評估提供思路。

一、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的價值體系

1. 既有價值

為與保護更新所創造的價值做出區分,筆者將歷史文化街區在保護與更新工作開展之前即擁有的價值屬性統稱為“既有價值”。 作為認定歷史文化街區的關鍵要素,既有價值在不同事前評估研究中被拆解為多元的價值子類,常見的有歷史價值、 科學價值、 藝術價值、 環境價值等。 對于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而言,其既有價值主要有稀缺價值、 歷史價值、 功能價值和情感價值。

就稀缺價值而言,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內遺產數量豐富(見表1),包含1 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5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占莆田市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8.33%[11]與8.06%[12]。 同時,該區域內所形成的歷史建筑群落尤為珍貴。 在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范圍內,民國時期建筑約占1/3。 傳統風貌建筑聚集使此處的傳統坡屋頂蔚為大觀。

表1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相關不可移動文物名錄[11-14]

就歷史價值而言,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是莆田市地域文化和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物。 一是坊巷文化。 街區內的古譙樓、 縣巷、 坊巷等歷史遺跡是追溯宋代莆田子城格局與民國時期“九頭十八巷” 格局的坐標。 二是教育文化。 歷史上街區科甲牌坊林立、 名人輩出,近代在此興起新式教育與報刊,說明莆田有興學重教的傳統。 三是宗教文化。 不同的宗教建筑坐落于街區內,多元祭祀、 和合共生是莆田市多元宗教信俗的縮影。 四是建筑文化。 街區內的紅磚厝格局完好、 類型多樣,是研究莆田傳統建筑營造的重要實物。 五是紅色文化。 緊鄰街區的哲理鐘樓是閩中第一個中共支部舊址,被譽為莆田革命的搖籃。

就功能價值而言,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長期被作為居住空間與商業空間。 一方面,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有大量常居人口,他們不僅居住在建國后新建的居民宅中,也居住在部分不可移動文物與歷史建筑中。 街區常居人口既體現街區的功能價值,同時又以“保留傳統地方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的方式構成了街區的有機組成部分”[15]。 另一方面,街區所在地段交通便捷、 商業氛圍良好。 民國時期,街區商業鼎盛,涉及醫藥業、 制鞋業、 布業、 醬料業等行業[16]。 建國后,街區商業持續繁榮,街區內售賣的服裝、 古董、 花鳥、 字畫、 鐵器、 首飾、 藤器家具等在市內有良好口碑。 20 世紀90 年代舊城改造,街區內的文獻街被改造為步行街,新華書店、 現代商場等多坐落于此,維系著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商業空間的活力。

就情感價值而言,情感價值包含驚奇、 認同感、 延續性、 尊敬與崇拜、 象征性和精神性,而“象征性與精神性的感受依賴于文化意識”[17]。調查數據顯示,受訪者對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內標志性文化景觀的認同程度以古譙樓為最,72.6%的受訪者對其表示認同,梅峰寺、 文峰宮、 城隍廟的認同度緊隨其后,分別為51.8%、42.7%、 40.2%[18]。 情感價值驅動人的主觀能動性。 以宗教建筑為例,街區內的宗教建筑每遭損毀時,信眾自發捐資或以其他方式助力重建或修復。 由此可見,情感價值對街區保護起積極作用。

2. 潛在價值

潛在價值指通過街區的保護與更新工作得以被創造的價值。 潛在價值并非無源之水,其基礎是街區所擁有的資源。 因此,潛在價值雖然一般呈現于保護與更新工作階段完成之際,但可以被預測并納入規劃中。 結合現實條件與保護規劃,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的潛在價值主要表現為經濟價值和教育價值。

在經濟價值方面,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作為莆田市的商業中心之一,具有開展商業活動的良好基礎。 但21 世紀以來,街區核心保護區內商業活動衰落,經濟價值的激發有賴于保護與更新過程中的商業賦能。 與此同時,歷史文化街區能夠“憑借自身所承載的歷史記憶成為吸引消費者駐足觀光、 進行消費的文化場所”[19]。 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將街區所擁有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地方文化資本,進而實現向旅游業的轉型。根據《莆田市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辦法》,街區經營業態以發展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為主[20]。 由此可見,激活經濟價值是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工作的目標之一。 所以經濟價值被納入階段性評估的價值體系中。

在教育價值方面,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內有大量的莆田市地域文化遺產。 抽象的歷史文化借助物質載體具象化,使觀眾產生共鳴。 但“物”與“人” 之間并不必然具有信息通道。 構建物人關系,有賴于闡釋展示工作的推進。 根據莆田市宋城(興化府)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街區計劃增加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用地和多主題的展示節點。 通過保護與更新工作,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有望成為宣傳普及莆田市地域文化的窗口之一,教育價值有被激活的可能。

綜上所述,用以階段性評估的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價值體系構建如圖1。 正如《世界文化遺產地管理指南》 所述,“價值的有無決定了文化遺產資源將獲得何種維護和保護,或是被忽視和破壞”[21]。 既有價值與潛在價值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街區的保護與更新工作,但實際改造對相關價值的增益或減損是未知的。 圍繞街區的調查分析則將回應這一問題,并由此彰明街區保護與更新工作的亮點與不足。

圖1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價值體系

二、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整體上看,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圍繞四個層面展開: 一是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二是街區風貌的塑造,三是空間功能的優化,四是面向公眾的闡釋與展示。

1. 物質文化遺產現狀調查與分析

目前,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中的多數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筑得以整治與標識,如元妙觀三清殿、 大宗伯第、 古譙樓等。 部分歷史遺留下來的建筑立面或構件被用于仿建建筑中,如縣巷202、 204、 208、 212 號等。 街區內部分已損毀的建筑于原址處被復原,如遭損壞的長壽社、 被棄用的祿泉井與壽泉井、 被燒毀的“文獻名邦”牌坊、 被拆除的“壺蘭雄邑” 牌坊等。

根據走訪調查,針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仍有不足之處。 最嚴重的問題在于幾處不可移動文物處于半廢棄狀態。 例如光裕坊較為破敗,坊前道路未整修; 位于大路街311 弄內的中憲第大門緊閉,上刷紅漆“危房勿進”,門前雜樹雜草叢生; 宋德星宅為散點分布的三座建筑,登記為磚木結構,卻已有水泥封墻; 宋氏民居內景象破敗,雕刻朽壞、 院落頹殘。 此外,部分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修復存在重立面而輕內部的問題。 例如,大路街311 弄5 號前殘存門埕,雖然對街立面得以修復粉刷,但是門檻之內仍混亂破敗,墻面、 地面磚石及屋頂皆破損嚴重,門埕與風格不統一的水泥建筑相連,多條電線水管裸露在外并垂落。

2. 街區風貌現狀調查與分析

風貌完整性是判定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狀況的原則之一。 風貌完整性的標準在于: “一是該區域內視野所及范圍風貌基本一致……二是歷史街區要有合適的規模?!盵22]縱觀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現狀,一方面,沿街歷史遺跡得到較好的保護,新建建筑也是基于傳統建筑風貌,街道立面風格統一。 同時,石板道路、 雕塑景觀以及以燈籠竹編為代表的傳統元素,進一步強化紅磚古厝街區的歷史風貌。 另一方面,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分為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段。 核心保護范圍占地9.86 hm2,以恢復完整歷史風貌作為保護與更新目標。 劃定核心保護范圍既保護了相對完整的歷史遺跡與生活場景,也避免了對周邊復雜產權地帶的大拆大建。

但截至2023 年11 月,街區的風貌塑造工作止步于街道,而未及巷弄。 隱藏于巷弄之內的歷史遺跡缺乏整修,風格不一,建筑交錯林立,路面不平整。 除此之外,核心保護區域內建筑風貌與相鄰地段建筑風貌差異較大,且后者相對較高,街區內視野受阻。 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街區風貌的完整性。

3. 空間功能現狀調查與分析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延續了既有的居住功能和商業功能。 一方面,街區保護與更新工作中未曾大規模拆建民居,也并未完全遷出居住于不可移動文物與歷史建筑中的居民。 所以街區的居住功能以及常居人口的社會結構、 生活方式并未發生明顯的改變。 另一方面,沿街建筑仍以商鋪為主,但對商業業態進行優化。 目前街區內有非遺小吃店、 民俗館、 古玩店、 百貨店、 服飾店、 飲品店、 金銀首飾店、 漢服租賃店、 美妝服務店、抓娃娃及其他玩具體驗店等,體驗經濟占比大幅上升,且部分老店得以回遷。 此外,街區內的宗教建筑也完整地保留其功能性,使得傳統信俗賡續綿延,如十音八樂、 媽祖誦經等。 在此基礎上,街區的文旅功能也被發掘。 相關舉措如下:一是增設景觀、 標識、 打卡點等,推動服務文旅的適應性改造; 二是主動利用物質文化遺產,使其成為吸引消費者的文化場所,如在古譙樓與元妙觀三清殿中增設莆陽書房、 陳展如故居被改造為咖啡館、 郵局及后院建筑、 彭鵬祠堂等改造為博物館等; 三是引導商業轉型,傳承歷史文化,“發展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20]。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的功能優化卓有成效,但在功能延續方面卻有商榷之處。 例如,延續居住功能的大宗伯第、 關燊宅、 武魁第等建筑中生活痕跡混亂,不利于歷史遺跡的保護與展示; 又如延續宗教功能的文峰宮,因空間有限而不得不占用本就狹窄的路面開展活動。 上述現象的根源在于管理部門對街區部分功能的干預過少,造成既有功能、 當下需求、 現實場景三者無法實現平衡。 與此同時,街區內部分不可移動文物與歷史建筑長期處于未使用、 未開放狀態,如宋德星宅、 樹屏書屋等,街區功能尚待進一步開發。

4. 闡釋展示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2008 年發布的《文化遺產闡釋與展示憲章》中指出,闡釋和展示應“促進對文化遺產地的理解和欣賞”[23]。 為實現這一目的,闡釋展示的內容與形式缺一不可。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內的闡釋與展示內容主要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是與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內容,包含對其形態特征、歷史源流等的說明; 二是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內容,囊括全市范圍; 三是與街區歷史文化相關的內容,如代表性名人、 華僑歷史、 知青文化等。 需要說明的是,第三類內容的選取與街區內的歷史遺跡有關,代表性名人與他們的曾居地有關,華僑歷史與街區內的僑聯辦公室有關,知青文化與李慶霖向毛主席寄信箋的郵局有關。 內容傳遞有賴于呈現形式,在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內,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內容通過說明牌進行呈現,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展覽陳列、 體驗活動等傳播,街區歷史文化則借助設立于相關歷史遺跡內的獨立展板、 博物館陳列等進行展示。 同時,街區內規劃文化打卡路線和祈福打卡路線,觀眾可通過地圖指引游覽街區內展示點。

就闡釋展示的內容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最為詳實。 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過于籠統簡單,視角單一,且缺乏對地域特色和背景知識的深度說明。 街區歷史文化的內容富有巧思,卻相對單薄,忽略了對街區歷史文化的系統闡釋,進而導致街區歷史價值的呈現不足。 就闡釋展示的形式而言,“觀看” 的比例較重,多數呈現形式都僅調動了觀眾的視覺。 并且,無論展覽還是說明牌與獨立展板,都過于依賴大段的文字表述,缺少可視化圖像,容易造成觀眾審美疲勞。

上述四個層面的保護更新工作分別影響街區價值體系中的子類(見圖2)。 基于前文的調查與分析,既有價值中,功能價值得以優化、 稀缺價值得以維護、 歷史價值和情感價值被有限激活。潛在價值中,經濟價值與教育價值都被激活,且前者優于后者。 總的看來,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工作對價值有較多的增益,但各價值維度的增益不平衡。

圖2 保護更新工作與價值體系的關系

三、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現存問題的解決策略

依據前文研究,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仍存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充分、 街區風貌塑造不完全、 空間部分功能不適配、 闡釋展示內容不詳盡、 闡釋展示形式有待提高等具體問題,導致在維護與激活街區價值上存在失衡。 為解決此類問題,激發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的價值,現提出以下建議。

1. 穩步推進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修復

為了解決目前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中部分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充分的問題,明確輕重緩急、解決現實困境、 秉持先進理念、 調動群眾力量四原則至關重要。 第一,樹立分級制度,以價值和現狀作為評價標準,借助時間管理理論“四象限法”,綜合評估確定不同遺產的保護更新次序和策略(見圖3)。 譬如,街區內的文獻宋德星宅、 文獻光裕坊、 文獻中憲第等是價值高、 現狀危、 亟需保護的遺產。 第二,以攻堅克難精神逐一解決現實難題。 針對法律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嚴格落實相關責任方的保護職責; 針對產權關系復雜的歷史建筑,要溯源造冊、 明晰產權、評估潛在風險、 合理分配權責。 第三,摒棄重立面而輕內部的錯誤思想,要保護修繕并展示物質文化遺產內部空間,增強歷史構件可識別性。 第四,充分利用社區群眾對街區內物質文化遺產的情感價值,普及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知識,鼓勵群眾以監督、 出資等多種形式參與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修復工作。 據此,要 “小規模、 漸進式”地推進街區內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修復,實現對街區稀缺價值、 歷史價值和情感價值的維護與提升,并助力經濟價值與教育價值的激活。

圖3 街區內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更新策略模型

2. 深化、 細化街區風貌的塑造工作

目前,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紅厝民居的傳統街巷風貌初具形態,建議后續工作向更深層、 更細節兩個方向持續推進。 一方面,重視巷弄風貌塑造,為巷弄留足入口空間,平整巷弄路面,處理雜亂電線和生活垃圾,統一巷弄內建筑的立面風格,重點整修掩藏在巷弄內的物質文化遺產,使風貌塑造工作完整覆蓋9.86 hm2的核心保護區域。 另一方面,增強街區景觀的地域特色和元素符號的統一性,創設情境交融、 飽含歷史文化的街區景觀,譬如將部分傳統小眾的商業活動景觀化,以此呈現具體的、 地域性的生活場景; 統一商業招牌的色彩搭配、 質感紋理,建議以現留存于文峰宮與大路街交界處的“鞋帽商店” 石雕門匾為例,彰明歷史風貌。 此外,控制緊鄰街區的現代建筑高度,對現代建筑進行立面修繕,使其在風格上適配于街區的整體風貌。 借助上述舉措,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的風貌將得以更完整地呈現,在維護其稀缺價值的同時挖掘并應用其歷史價值,為發展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文旅產業奠定基礎。

3. 優化街區功能,創設富有人文特色的場所

優化街區功能有以下三條路徑。 一是在功能結構上,審慎考慮街區既有功能的延續,規范可能造成遺產損害的人為活動,降低文旅功能中對博物館形式的過度依賴。 二是在功能布局上,激活未開放狀態的物質文化遺產的功能,建立跟蹤評估機制。 三是在功能實現上,提供寬裕的空間場地和良好的基礎服務,以便于相關人員開展活動、 增強街區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優化街區功能的最終目的在于創設富有人文特色的空間場所,并實現文旅產業的發展與創收、 提升街區經濟價值。 場景理論認為,社區、 實體建筑、 人群、 特色活動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價值觀構成了蘊含活力、 吸引力的城市空間[19]。 激發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的空間活力和吸引力的核心在于強化文化氛圍、 創建文化價值觀。 要實現這個目標,則需從具體的文化活動、 文化人才和文化機構入手。 一方面,定期開展帶有地域特色和清晰文化價值觀的相關活動,配合街區既有功能營造凝練和諧的文化氛圍。 另一方面,為街區引入文化人才與文化機構,以利好政策鼓勵他們在此開展創意活動或發展創意產業。

4. 豐富闡釋展示內容,為觀眾提供多元體驗

“對于遺產闡釋與展示內容的學界共識是價值的展示?!盵24]比較前文對街區既有價值的整理,闡釋展示內容仍有深入空間。 就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內容而言,建議從歷史、 藝術等多元視角解構物質文化遺產。 就街區歷史文化而言,應向觀眾系統性呈現街區歷史源流以增強觀眾對街區歷史的整體認知。 而且,部分街區未被完全展示闡釋的文化也應在后續的保護更新工作中加以呈現,如街巷文化、 教育文化和紅色文化等。

在形式層面,應當采取更多元的形式呈現闡釋展示的內容以平衡觀眾感受、 增強體驗。 對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內容,建議在已有說明牌的基礎上強化視聽表達,例如在說明牌上增加建筑線圖、 語音二維碼等。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內容,在延續當前沉浸、 互動的形式之余,開展講座、 表演、 集章等文化活動。 對街區歷史文化相關內容,一要利用陳列展覽,更多利用可視化表達,避免過多依賴文字描述; 二要加強線上服務,將地圖、 打卡路線等進行數字化處理,并上線智能導視系統; 三要推進資源轉化,圍繞相關主題開展口述史采集、 紀錄片拍攝等,將它們轉化為學術與宣傳資源,實現街區教育價值。

四、 結語

2021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 對待古建筑、 老宅子、 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 尊崇之心?!盵25]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作為莆田市重要的傳統街區之一,凝聚著稀缺價值、 歷史價值、 功能價值與情感價值,蘊藏著經濟、 教育等價值潛能。 為提高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價值,本文提出穩步推進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修復、 深化細化街區風貌塑造工作、 優化街區功能以創設富有人文特色的場所和豐富闡釋展示內容并為觀眾提供多元體驗等策略,助力街區后續保護與更新工作。

注釋:

①“哲理鐘樓”位于緊鄰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范圍的街道上,考慮其被重點標注于街區內多處地圖中,所以納入統計。

猜你喜歡
風貌文化遺產物質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第3講 物質的化學變化
第3講 物質的化學變化
與文化遺產相遇
包裹的一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小城鎮風貌控制研究——以中廟風貌控制規劃為例
品質提升 讓城鄉風貌各具特色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