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貿易的綠色食品產業促進效應

2024-01-01 02:49趙萬琴代晶晶
關鍵詞:綠色食品國際貿易貿易

劉 陽,程 靜 ,趙萬琴,代晶晶

(1.昆明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4;2.云南農業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綠色食品的研究長期以來受到國內外學界的關注,一方面由于食品安全關乎重大,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對食品的偏好,越來越趨于滿足食用價值以外的需求,如安全、環保和營養價值等,這打破了農產品同質的假設,使食品的橫縱向差異成為消費者需求滿足的必要條件[1];另一方面隨著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加劇,綠色食品不僅可以促進農業產業優化升級,提高農產品質量,還可以通過監控綠色食品產地保護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環境和區域,產生生態效益[2]??梢哉f,綠色農業、綠色食品已成為一種趨勢,既受到世界各國的追捧,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3]。與此同時,農產品全球市場的不斷開放,使農產品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市場準入門檻也不斷加高,發達國家各種綠色貿易壁壘①貿易壁壘包括以保護環境和國民健康為由設立各種技術性貿易措施(technical barrier of trade,TBT)和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SPS)。對農產品質量,尤其是綠色環保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與此同時,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農產品貿易伙伴,近10 年農產品貿易額年均增長10.2%。2021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 周年峰會上表示,中方愿發起中國—東盟農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提高各國農業發展的韌性和可持續性,將綠色農業發展提升到國際合作的高度。因此,綠色食品發展問題不僅迎合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現實要求,并且響應了國家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要求,達到了在農產品國際貿易市場中的競爭要求,對促進中國與貿易伙伴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打造有韌性的農業生產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和農產品貿易大國,從農產品出口環境上看,各國農產品貿易政策和多邊農業貿易規則不斷調整[5],綠色食品已成為農產品國際市場交易的重要標準,成為農產品進入很多發達國家的門檻;從農產品貿易結構上看,綠色品牌農產品缺乏,貿易結果過于單一;從農產品貿易發展趨勢上看,綠色貿易是未來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重要趨勢[6],應成為我國綠色食品發展的重要依據和參考。在此背景下,我國綠色食品發展水平到底如何,各地區是否存在分異,尤其是農產品國際貿易是否和如何影響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等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究。

一、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在20 世紀90 年代對貿易與環境的關系進行了開創性研究,主要認為貿易可以通過貿易規模、貿易過程中產生的技術創新和貿易結構等對環境產生影響[7]?,F有研究發現農產品貿易規模的擴大對環境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農產品貿易可以通過增加農業規模從而加大農業面源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倒逼農業技術革新而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8],具體體現于對綠色農業產業的影響,從綠色農業對環境發展的重要性[9]到綠色農業發展的現實要求[10-11]等方面的研究逐步聚焦到綠色食品領域。綠色食品產業方面的研究國外主要以對綠色食品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12-14]。我國學者在此基礎上,拓展了產業發展方面的研究,認為我國的綠色食品產業經歷了形成期和成長期[15],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綠色食品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并從綠色食品發展背景[16]、品牌建設、食品安全[17]和市場推廣[18]等角度探究了發展重點和促進機制,而較少聚焦于農產品貿易與綠色食品發展之間的作用關系。在假定農產品貿易對綠色產業發展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的基礎上,農業發展與環境影響的問題便不是相悖主題,并且可以通過農業轉型路徑的選擇,達到良性互促的狀態。綜上所述,在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將研究對象集中于農產品貿易和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關系上,實證分析農產品國際貿易是否對綠色食品發展產生影響是本文研究意義所在。

二、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

(一)綠色食品發展沿革及評價體系構建

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內涵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產業發展、綠色產業發展等概念,需從發展理念、發展基礎和發展目標三個層次來界定,并從可信度、持續性和經濟性三個方面來綜合評價。綠色食品發展要追溯到1924 年德國成立的第一個有機農業組織,之后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的成立將綠色有機農業推向了更高的發展階段,發達國家對綠色食品的生產和推廣進行深入研究。1990 年,我國開始推行“綠色食品工程”,明確了經過專門機構認定的食品可以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綠色食品認證對種植、加工、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都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因此,在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中,綠色食品的認證水平是重要的維度。除此之外,借鑒《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①2017 年9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的“堅持以糧食安全、綠色供給”的基本任務,和之后出臺的各類文件如《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工作要點》中提出的“增強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要求,參考張俊飚等[19]、朱文濤[20]的研究成果,確定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投入水平、綠色食品產業效益,以及綠色食品發展持續水平等維度,以此形成綠色食品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綠色食品發展綜合指標體系

(二)綠色食品發展指數測算

本文運用熵值法,對2013—2019 年31 個?。▍^、市)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通過計算對各?。▍^、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進行評價。指標設定方面,設有m個省份,r個年份,n個指標,則Xθij為?。▍^、市)i第 θ 年的第j個指標值,并對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為消除不同指標量綱的影響,本文采用極值法對各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將數據值轉換到0~1 之間。

三、變量選取和模型設計

(一)變量選取

1.綠色食品發展水平

根據本文構建的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熵值法測算各省的綠色食品發展指數,作為綠色食品發展水平(Gre-Dev)變量指標。我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是有波動,穩定性較小,但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13 年各個?。▍^、市)的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黑龍江、江蘇、山東、內蒙古的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較高,發展指數超過了0.06。海南、云南、上海等綜合得分較低。2019 年山西、安徽、廣東、云南等實現了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迅速。從指標測算來看,2013—2019 年各個?。▍^、市)的綠色產業發展各有不同。一些?。▍^、市)實現了從零開始到可持續發展,海南、西藏、貴州發展速度較慢,未來政府應加大對綠色發展的投入,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速度一直領先于其他?。▍^、市),江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指數一直持續增長,而云南綠色食品發展綜合指數從2013 年的0.007 5 到2019 年的0.024,發展勢頭迅猛??傮w上,各?。▍^、市)大致保持增長趨勢,但還需進一步加快綠色食品產業發展。

2.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

本文借鑒陳芳等[21]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變量(Agr-Tra)的設定,不是按照農產品貿易額的絕對值或相對值來表示,而是采用各省農產品年度貿易額與各?。▍^、市)農林牧漁增加值的比值表示,更好地體現產出與貿易的關系,計算公式:

式(1)中,t表示年份,i表示?。▍^、市),X表示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AT表示農產品貿易額,AA表示農林牧漁增加值。

3.控制變量

本文為了去除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之外的其他因素對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影響,引入幾個控制變量,分別是土地要素投入(Land)、勞動力要素投入(Lab)、收入水平(Inco)、產業聚集水平(Ind)。

(1)土地要素投入變量

土地要素選取耕地面積來表示,這是由于綠色食品分類中的農林及加工品占比超過70%[20],農產品的生產載體是土地,在技術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土地要素資源的多少將通過影響投入和產出,以及影響企業認證意愿,從而影響綠色食品的發展水平。大量的研究都論證了耕地面積與農業產業或與聯試安全之間的關系[22-24]。

(2)勞動力要素投入變量

勞動力要素投入采用鄉村人口數量為衡量指標,用Lab表示。勞動力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要素,通常會被作為影響農業的重要變量考察,大量學者的研究都肯定了勞動力投入與農業產出的正向影響關系[25-26],綠色食品作為農業產業的細分,其發展與勞動力投入密不可分,但具體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3)收入水平變量

收入水平一方面決定居民消費,另一方面決定產業選擇。已有研究表明,收入水平高的地區通常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度高,抑制了農業產業發展,對綠色食品發展起到負向影響。但與此同時,居民的健康需求和高質量食品需求也相對較高,從而增加綠色食品消費[27-28]。這也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收入較低時,綠色食品作為一種高質量高價格的商品,其需求會受到抑制,但隨著收入的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升級,更傾向于選擇生產標準更嚴格,產地要求更高的綠色食品。收入對綠色食品發展而言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正負效應的強弱還有待驗證。因此,本文選取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作為收入水平衡量指標,用Inco表示。

(4)產業集聚水平變量

依據產業集聚理論,產業發展可以通過規模經濟效應和專業化分工,達到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產業發展效應,綠色食品作為農業細分產業,其聚集會形成區域品牌效應和示范帶動效應,因此會進一步促進綠色食品整體水平的提高。本文借鑒大量研究用到的區位熵來表示綠色產業聚集水平[29-30],用Ind表示。具體公式為:

式(2)中,outp表示綠色食品產量,popu表示人口數,i表示?。▍^、市),t表示時間。

(二)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本文因變量綠色食品發展水平數據來源于《綠色食品統計年報》,自變量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來源于中國海關數據庫及《中國統計年鑒》,控制變量中,土地要素投入來源于《綠色食品統計年鑒》,勞動力要素投入數據來源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收入水平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產業聚集水平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和《綠色食品統計年鑒》,全部數據均為2013—2019 年的31 個?。▍^、市)的面板數據,對缺失數據進行了平滑處理。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如表2 所示。

表2 描述性統計

為避免偽回歸的可能,本文針對數據特征(短面板數據)采用HT 檢驗方法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變量對數lnAgr-Tra和產業聚集變量對數 lnInd為平穩序列,土地要素投入變量對數、lnLand勞動力要素投入變量對數 lnLab、收入水平 lnInco為不平穩序列,因此對變量對數進行差分處理,如表3 所示,取一階差分后的變量分別是D_ln(Agr-Tra)、D_lnLand、D_lnLab、D_lnInco和D_lnInd,均為平穩序列。對變量的長期均衡關系進行協整檢驗,采用Kao檢驗方法,得到檢驗結果為t=-10.294 7,對應的P值為0.000 0,在1%水平上拒絕原假設,表明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即變量間是長期均衡關系,因此可以對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

表3 各變量的面板單位根檢驗

(三)模型設定

為探索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對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影響作用,選取對數模型,建立回歸模型如下:

式(3)中,Gre-Dev表示綠色食品發展水平;β0為常數項;β1、β2、β3、β4、β5為自變量和控制變量的參數;εit是隨機誤差項;γi為地區非觀測效應;i為?。▍^、市),t為年份。

四、實證結果和分析

根據設定的計量模型應用STATA 軟件,對模型進行估計。通過F 統計量即Hausman 檢驗(P=0.000),檢驗結果表明數據符合固定效應模型。

(一)實證結果

表4 報告了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等對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影響結果。在模型1(M1)中本文只考慮了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對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促進作用,發現存在顯著的正效應。模型2(M2)是在M1 的基礎上加入控制變量土地要素投入,發現農產品貿易水平仍保持顯著的正向作用,概率彈性明顯升高,M2 的結果表明,區域綠色食品發展不僅依賴于土地要素,更應考慮當地農產品的國際貿易水平。而且耕地面積越大的地區往往傳統農業發展更好,所以控制了土地要素投入后,綠色食品發展的系數反而明顯上升。模型3(M3)是在M1 的基礎上加入勞動力要素投入這個控制變量,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的系數仍然顯著為正,與此同時,勞動力是顯著的負向影響,說明鄉村人口數量越多,越傾向于發展傳統農業,而非使用現代化的手段提升綠色農業產出,所以控制了勞動力要素投入后,綠色食品發展的系數仍有上升。模型4(M4)將包括收入水平和產業聚集水平等控制變量全部加入,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估計系數依然是顯著為正。但同時可以發現,收入水平的影響是負向的,也就是說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越高,說明當地工業化、城市化水平越高,存在對農業的負向影響,而綠色食品產業聚集度越高,越能顯著提升貿易對綠色食品發展的影響。因此,本文認為各地區存在綠色食品發展的正向貿易效應,即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顯著影響。

表4 基本回歸結果

(二)穩健性檢驗

為了保證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本文進行如下方式的穩健性檢驗。表5 中,模型5(M5)在模型4(M4)的基礎上,將自變量Agr-Tra,控制變量Land、Lab、Inco、Ind分別滯后一期生成工具變量,從而處理內生性問題。模型M6 剔除了直轄市和西藏的數據,這是由于直轄市地區的耕地有限,農業非主要產業,西藏地區的數據缺失較多。模型7(M7)采用農產品出口貿易水平替代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進行估計,從而剔除進口貿易的影響,更聚焦觀察貿易水平中貿易方式的影響。模型8(M8)考慮數據異常值的影響,對變量進行首端和末端1%的縮尾處理。穩健性檢驗結果如表5 所示與基準回歸結果比較,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對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回歸系數方向一致,成正相關,并顯著,各控制變量的方向一致且顯著。穩健性檢驗的結果表明研究結論具有良好的解釋有效性。

表5 穩健性檢驗結果

(三)異質性分析

1.區域異質性

由于我國很多省份的產業特征和屬性較強,為了進一步分析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對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影響是否存在區域異質性,本文將樣本數據分為農業省份和非農業省份,其中農業省份按照通常意義上的十大農業大省作為分類標準,其他為非農業省份,農業省份包括黑龍江、河南、山東、內蒙古、河北、云南、四川、安徽、吉林和江蘇,估計結果見表6。

表6 區域異質性回歸結果

模型9(M9)和模型10(M10)分別用農業省份數據和非農業省份數據,使用固定效應模型對相關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無論是農業省份還是非農業省份國際貿易水平對綠色食品發展水平均存在正向影響,而且非農業省份的系數高于黑龍江、河南、山東、內蒙古、河北、云南、四川、安徽、吉林和江蘇。模型11(M11)和模型12(M12)在M9、M10 基礎上將自變量和控制變量滯后一期進行回歸,結果表明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仍然正向顯著相關,但非農業地區的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系數高于農業地區,且均高于未滯后前的系數,說明影響存在滯后效應??梢婋S著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的不斷提高,會影響企業和農戶進行綠色食品的認證和生產的積極性,而對于綠色食品生產,其認證標準很嚴格,需要時間積累,如土壤保持、工藝革新等,隨時間積累,農產品貿易的增加會隨當地綠色食品的發展水平逐漸提高。但對于傳統農業發展歷史較長、農產品規模較大的省份,其綠色轉型的難度也會增加,與金芳等的研究結論一致[31]。因此如實證結果所示,農業省份的綠色食品貿易促進效應要弱于非農業省份。

2.不同貿易水平的影響分析

由于不同貿易水平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效應,如東盟、美日等與中國農產品貿易規模較大的國家,可能與農產品貿易規模較小的國家其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有較大的差異。為了更全面地探討農產品國際貿易在不同水平下對綠色食品發展的影響,本文在對控制變量進行控制的基礎上,對樣本數據進行分位數回歸,結果如表7 所示,在0.2、0.4 和0.6 的分位水平上系數是顯著的,其余則不顯著,說明隨著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的增加,尤其是增加到較高水平時,其對綠色食品發展的促進作用逐漸不顯著。在國際貿易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時,出現門檻效應,一方面是由于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過高的地區,綠色食品的種植生產技術達到瓶頸,難以再大規模地增加產出。另一方面是由于認證的綠色企業和食品出現品牌效應的門檻,從而限制了新進綠色食品和企業規?;l展。

表7 分位數回歸結果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本文首先構建了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各地區綠色食品的發展水平進行評價,然后研究農產品國際貿易等對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影響。采用計量方法進行估計,結果顯示,一個地區的綠色食品發展水平與農產品貿易水平高度相關,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顯著促進當地綠色食品企業和產品的認證以及規模的提升。在控制了土地要素投入變量后,隨著土地要素投入增加,即耕地面積擴大,農產品國際貿易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水平的促進作用反而增加,農業生產資料的增加會擴大貿易對綠色食品發展的影響。但在控制勞動力投入變量后,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的促進作用依然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國際貿易的促進作用會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而增加,這是由于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發展水平提高帶來的正向影響。再加入收入水平和產業聚集水平兩個控制變量后,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提高產業聚集水平,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可以有力地促進貿易對綠色食品發展的影響。穩健性檢驗的結果還表明,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的正向影響存在強滯后效應,可以作用的趨勢形成正向的判斷,國際貿易水平會持續、正向促進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農產品出口貿易水平的提高對綠色食品發展水平的促進作用是同樣顯著的,這是由于綠色技術壁壘提高了農產品出口難度,反向倒逼了綠色食品企業對認證的重視以及產業規模的提升。同時,本文還發現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存在地區異質性,表現出非農業大省的貿易促進效應更加顯著,非農業大省更傾向于發展非傳統的、根據競爭優勢的高質量農產品,因此對綠色食品的發展十分有利。

(二)政策建議

基于本文的實證發現,農產品國際貿易水平可以顯著促進綠色食品的發展水平,緩解耕地不足和勞動力不足的農業產業現狀,促進企業和農戶種植生產進行規范化管理和認證,提升產業規模,助力鄉村振興?;诖?,本文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措施的實施來促進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

1.加大農產品貿易,擴大綠色農產品出口

在滿足糧食安全和農產品充分供給的前提下,應加大農產品貿易,包括加大高能耗高污染農產品的進口,同時擴大綠色農產品出口,通過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不斷吸納先進技術,并不斷倒逼綠色食品產業的技術創新。在具體措施方面可以通過主辦綠色食品博覽會、參與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方式,鼓勵農業資本和技術等要素的跨國流動。

2.進一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

我國綠色食品產業標準化發展相對滯后,迫切需要借鑒國外經驗,根據需求導向,調整發展模式。出口農產品的質量會隨著規模而不斷增加,用國外綠色農產品標準來激發國內農業主體提高綠色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通過溢出效應以及示范效應,引導多元主體,如企業+農戶+合作社等主體,共同參與綠色食品發展,帶動整體產業水平的提升。

3.農業省份和非農業省份應分類施策,促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

地方政府要在促進各領域開放的同時加大對綠色食品貿易的系統研究,對綠色壁壘設立預測系統以及對策戰略,為綠色食品企業提供前沿和有價值的信息。增加綠色金融扶持,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促進農業企業主動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根據農產品的國際標準、法律法規、市場準入等信息,構建與我國環境相符合的營銷系統。吸納更多的懂綠色、通貿易的高級復合型人才,不斷創新,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猜你喜歡
綠色食品國際貿易貿易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你應該知道的國際貿易
警惕國際貿易欺詐
點揚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綠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綠色食品
貿易統計
貿易統計
2015年《國際貿易》月刊總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