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與語言研究發展動向:基于《記憶與語言雜志》的文獻計量分析

2024-01-02 14:30林雨萌鄭清穎梁君英
應用心理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詞組語料庫心理學

林雨萌 鄭清穎 梁君英

(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杭州 310058)

1 引言

作為認知科學的一個分支,語言心理學探究人們如何理解、產出并習得語言(Carroll,1986)。隨著語言學、心理學、認知科學、計算科學等學科的發展,語言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拓寬,研究焦點不斷變化。探索語言心理學領域發展動向對深入了解該學科的演變歷程、把握該領域未來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文獻計量學的概念最早由Alan Pritchard(1969:348)提出,即“將數學和統計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到文獻體系的研究”,旨在探討科學技術的特征和規律。文獻計量分析從多角度考察文獻特征(例如:話題、區域、作者、引用率等),有利于把握學術領域的主要研究問題和發展趨勢。目前,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廣泛應用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中(Moiwo &Tao,2013;Liu,Xu,&Li,2015;Lei &Liu,2019;劉燊,甘燁彤,2021;龍飛騰等,2023;Richtig et al.,2023),語言心理學領域的研究相對較少,并且主要來自學者的總結性描述,缺乏實證數據的支撐。因此,采用文獻計量方法更加科學全面地考察該領域的發展變化十分必要。

文獻計量學研究普遍借助語料庫分析工具(Chen &Liu,2014;Lin &Liu,2017;曹賢才等,2022;Yan &Zhang,2023),通過提取關鍵詞來獲取研究內容的詳細信息,彌補了文獻引文分析的不足(Zhang,2019)。根據關鍵詞頻數統計結果,可以發現該領域的熱點話題、概念和學科發展趨勢(Callon et al.,1983)。近年來,有學者將共現網絡方法引入文獻計量研究,從整體的視角探索領域內的研究發展情況(Lin &Liu,2017;賈海波,梁君英,楊持光,沈模衛,2019;楊美玲,翟舒怡,梁君英,沈模衛,2022;Wu,Goh,&Mai,2023)。共現網絡可以清楚呈現該領域的知識結構,幫助讀者厘清研究重點(Li et al.,2016)。因此,本文借助語料庫分析工具和共現網絡可視化工具,收集了《記憶與語言雜志》自創刊以來36 年間(1985—2020)的文獻,以考察記憶與語言研究的發展趨勢。

《記憶與語言雜志》由愛思唯爾出版集團于1985 年創辦,旨在探討記憶、語言理解與產出以及認知過程相關的科學問題和理論。該刊注重學科交叉,以較高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前沿性為特點,享譽國際語言心理學界。自1985 年創刊以來,《記憶與語言雜志》的影響因子連續上升,最新影響因子為4.521,是語言心理學領域的旗艦刊物。鑒于該期刊的權威性、影響力和研究領域的集中性,筆者以其發表的學術論文為研究對象,以期科學全面地考察國際記憶與語言研究領域的發展歷程和研究話題的變化趨勢。

2 研究方法

2.1 語料庫構建

語料源于1985—2020 年《記憶與語言雜志》發表的研究文獻,總計92 卷。首先,筆者從Scopus 數據庫收集全部文獻并導出題目、摘要、關鍵詞和發表年份信息。其次,為確保元數據的準確性,通過文獻信息的人工檢查,去除文獻類型不是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s)的文獻數據,最終形成包含2047 篇文獻元數據的語料庫。圖1 顯示了1985—2020 年間該期刊的發文數量分布。1985—1996 年間,研究論文數量基本穩定在每年30~45 篇。從1997 年開始,論文數量開始增加,除個別年份論文數量很高外,其余基本穩定在每年55~70 篇。

圖1 1985—2020 年《記憶與語言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分布

2.2 基于語料庫的高頻詞組提取

筆者將語料庫分為題目語料庫和摘要語料庫。題目語料庫由2047 個研究論文題目組成;摘要語料庫由2045 篇摘要組成(其中兩篇論文未提供摘要)。為探究國際記憶與語言研究發展趨勢,我們將摘要語料庫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85—2000),共661 篇;第二階段(2001—2010),共672 篇;第三階段(2011—2020),共712篇。借助AntConc(Anthony,2020)軟件,分別提取題目語料庫、摘要語料庫和不同階段摘要語料庫中的高頻詞組,并按降序排列。

2.3 共現網絡可視化分析

為了更清晰地捕捉研究話題的歷時發展特征,進一步獲取知識結構信息,筆者采用共現網絡可視化分析工具Gephi(Bastian et al.,2009)來考察三個時期的摘要高頻詞組網絡特征。Gephi 的模塊化功能將網絡分成不同的區塊。相同區塊的節點聯系密切,不同區塊的節點聯系較稀疏(Blondel et al.,2008)。因此,模塊化可以反映記憶與語言領域不同話題的分類情況。

3 結果與討論

3.1 國際記憶與語言研究36 年來的主要研究范疇

3.1.1 論文題目庫中的高頻詞組

從題目語料庫中提取前30 個高頻詞組(見圖2),可以發現,大多數高頻詞組都和語言與記憶有關,高度符合期刊關注的焦點。記憶高頻詞組包括working memory(工作記憶)、recognition memory(再認記憶)、short-term memory(短時記憶)、false memories(錯誤記憶)、false recognition(錯誤再認)、free recall(自由回憶)、memory capacity(記憶容量)、episodic memory(情景記憶)、long-term memory(長期記憶)和memory retrieval(記憶檢索),說明國際語言心理學領域關注多種記憶類型和記憶研究范式,記憶是語言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話題。

圖2 1985—2020 年論文題目高頻詞組頻次分布

與語言相關的高頻詞組主要涵蓋詞匯維度,如word recognition(詞語識別)、visual word(視覺詞匯)、spoken word(聽覺詞匯)、lexical access(詞匯通達)、lexical decision(詞匯判斷)、word frequency(詞頻)以及句子維度,如sentence processing(句子加工)、syntactic priming(句法啟動)和structural priming(結構啟動)。高頻詞組speech production(口語產出)、context effects(情境效應)、second language(第二語言)、judgments of learning(學習判斷)、speech error(言語失誤)、individual difference(個體差異)涉及了語言理解、產出與習得的相關話題。其余高頻詞組ambiguity resolution(歧義消解)、eye tracking(眼動追蹤)和eye movement(眼動)表明,隨著科技發展和人工智能的進步,歧義消解話題受到更多關注,眼動實驗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語言與記憶的研究中。

3.1.2 論文摘要庫中的高頻詞組

按照提取題目庫高頻詞組的方法,筆者提取了論文摘要庫中前30 個高頻詞組(見圖3)。摘要庫高頻詞組與題目庫高頻詞組高度重合,更細致地反映了記憶與語言研究領域關注的具體語言結構,如relative clause(關系從句)和noun phrase(名詞短語)、經常使用的記憶研究范式,如serial recall(序列回憶)和cued recall(線索回憶)以及重點關注的研究對象month-old infants(新生兒)。

圖3 1985—2020 年論文摘要高頻詞組頻次分布

3.2 國際記憶與語言研究話題在36 年間的發展

為進一步探究記憶與語言研究36 年間研究熱點話題的發展趨勢,生成三個時期的摘要庫高頻詞組列表(見表1)。

表1 摘要庫中三個時期的高頻詞組列表

表1 顯示,與基本認知過程相關的高頻詞組,如working memory(工作記憶)和word recognition(詞語識別),在三個階段的出現頻率相對穩定。但總體而言,國際語言心理學研究的熱點話題在36 年間產生了較大變化,每個時期具有不同特征。第一,lexical decision(詞匯判斷)的頻次逐漸減少,表明詞匯判斷實驗的研究熱度有降低趨勢。第二,eye movement(眼動)技術在第一階段并未出現在高頻詞組列表,而從第二到第三階段,其頻次迅速上升,體現了眼動技術在近年語言心理學研究中愈發重要的地位。第三,自第二階段起,relative clauses(關系從句)、priming effects(啟動效應)、false memories(錯誤記憶)、serial recall(序列回憶)、free recall(自由回憶)和spoken word(聽覺詞匯)較之前受到了更多關注。第四,individual difference(個體差異)、language processing(語言加工)和structural priming(結構啟動)在第三階段成為研究熱點,同時,第三階段涌現出語言心理學領域新的研究興趣點,如novel words(新詞)、episodic memory(情境記憶)、source memory(源記憶)、statistical learning(統計學習)和cognitive load(認知負荷),這些話題在第一和第二階段的高頻詞組列表中均未出現。

3.3 國際記憶與語言研究話題結構在36年間的發展

為探究不同時期記憶與語言研究的主要研究話題結構及其變化特征,我們利用Gephi 構建了摘要高頻詞組共現網絡。經自動區塊分割處理,得到三個時期共現網絡圖的四個主要區塊(見圖4~圖6)。

如圖4 所示,第一階段共現網絡最大的區塊(藍色部分)圍繞lexical decision(詞匯判斷)、word recognition(詞匯識別)、reaction time(反應時)和lexical access(詞匯通達)展開,表明語言心理學家在這一階段的主要研究焦點為詞匯相關的語言加工過程。綠色區域以word frequency(詞頻)、free recall(自由回憶)和recognition memory(再認記憶)為主要節點,表明這一時期學者對記憶與詞匯間關系的研究興趣。紅色區塊主要圍繞working memory(工作記憶)和short-term memory(短期記憶)展開。雖然工作記憶是此區塊的焦點,但其節點在第一階段并不突出,說明這一話題在當時處于起步階段,尚未成為主要研究熱點。橙色區塊的主要節點有reading times(閱讀時間)、time course(時間進程)、sentence processing(句子加工)、noun phrase(名詞短語)、sentence comprehension(句子理解)和language comprehension(語言理解),體現了語言心理學界在早期對語言加工過程的研究興趣。其他節點如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腦電位分析)和eye movements(眼動)在這一階段的節點較小,連接性較低,說明此技術在早期的應用范圍有限。

圖5 展示了第二階段高頻詞組共現網絡的四個區塊。黃色區塊以working memory(工作記憶)為中心節點,除了上一階段受到關注的short-term memory(短期記憶),這一階段也關注了long-term memory(長期記憶)的概念,更多記憶研究范式如free recall(自由回憶)和serial recall(序列回憶)被頻繁使用,話題結構更加多元。隨著人口老齡化增長趨勢的日益顯現,older adults(老年人)這個關鍵節點表明記憶與語言研究領域對老年群體予以了更多的關注,同時,學界在這一時期也開始關注individual differences(個體差異)。藍色區塊的中心節點有eye tracking(眼動追蹤)和eye movements(眼動),說明語言心理學家開始借鑒認知神經學和腦科學前沿的技術手段,用更科學的研究方法探索語言加工機制。研究者更加關注noun phrase(名詞短語)結構和year-old children(兒童)這一研究群體,兒童的語言與認知能力發展越來越重要。綠色區塊的中心節點為lexical access(詞匯通達)。紅色區塊的關鍵節點包括lexical decision(詞匯判斷)、word recognition(詞匯識別)、priming effects(啟動效應)和second language(第二語言),說明詞匯加工研究范式被廣泛應用于啟動效應和二語習得研究中。

圖5 2001—2010 年摘要高頻詞組共現網絡圖(彩圖見網絡版)

與前兩個階段相比,第三階段(2011—2020)的話題結構更加復雜多樣(見圖6)。黃色區塊突出的節點包括working memory(工作記憶)、individual differences(個體差異)、recognition memory(再認記憶)、false alarms(虛報)和episodic memory(情境記憶),表明語言心理學家近年來越來越多地關注記憶過程的個體差異。藍色區塊的重要節點包括lexical decision(詞匯判斷)、word recognition(詞匯識別)、new words(新詞)和second language(第二語言),說明經典的詞匯測試仍被廣泛使用,且更多地被應用于二語習得研究。Language production(語言產出)和priming effects(啟動效應)是綠色區塊的關鍵節點,表明語言產出與啟動效應的關系成為近年的研究熱點。紅色區塊以eye tracking(眼動追蹤),eye movements(眼動)和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腦電位分析)為中心節點,反映了自2011年以來研究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學科交叉的研究趨勢。神經科學的研究方法越來越頻繁地用于探索noun phrase(名詞短語)、relative clause(關系從句)等語言結構的加工過程。year-old children(兒童)仍是此區塊的關鍵節點,揭示了兒童語言與認知發展研究是記憶與語言研究的重要焦點之一。

圖6 2011—2020 年摘要高頻詞組共現網絡圖(彩圖見網絡版)

4 小 結

本文借助語料庫和共現網絡可視化工具考察了《記憶與語言雜志》1985—2020年間的研究文獻,通過對比三個階段的題目及摘要高頻詞組特征和共現網絡特征,得出結論:第一,語言的認知加工過程是語言心理學研究的核心范疇,相對長時記憶,工作記憶一直是探索語言加工過程的關鍵性問題,詞匯判斷任務在語言心理學實驗中的應用最為廣泛。第二,語言的理解、產出與習得是語言心理學家持續關注的研究話題。自1985 年到2020 年,記憶與語言研究領域不斷加深和拓寬,越來越多的語言結構和群體納入研究范圍,針對兒童的語言認知研究不斷發展,語言與認知過程的個體差異在近年受到更多關注。第三,神經科學和腦科學領域前沿的技術方法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記憶與語言研究,體現了語言心理學領域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研究趨勢。

猜你喜歡
詞組語料庫心理學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基于JAVAEE的維吾爾中介語語料庫開發與實現
副詞和副詞詞組
語料庫語言學未來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