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開展的方向與實踐

2024-01-03 09:35姜瑞云劉志華
紅河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勞動人工智能教育

姜瑞云,劉志華

(河北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邯鄲 056083)

勞動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其不僅直接決定了中國未來建設者的勞動精神面貌,而且決定了國家未來戰略發展方向。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在使中國勞動結構范式發生變化,勞動過程逐漸朝多元化方向轉變的同時,也對中國勞動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時代,不論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勞動,還是生產性勞動或服務性勞動,都能看到相應智能技術元素的融入,在提高當前勞動生產率、增加勞動自由度、實現體面勞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技術性失業、加大就業壓力、勞動能力退化等問題。高校勞動教育作為培養新時期勞動者的重要途徑,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應如何進行創新發展,以回應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的訴求,成為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AI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開展的方向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推動當前社會向人機協同、跨界融合發展的同時,也對勞動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為勞動教育的主要場所,其勞動教育的開展遵循價值從重復性向創造性轉化、形式從人體勞動向智慧勞動轉化,以及評價從注重結果向注重過程轉化等方向。

(一)勞動教育的價值從重復性向創造性轉化

勞動教育作為中國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在不同社會時代其所具備的特點不盡相同。在傳統工業時代,由于機器的大量使用,人們的勞動呈現出流程化、規范化、可復制化的特征[1],此時的勞動教育的價值以重復性為主。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之后,信息成為驅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此時人們的勞動從常規的重復性勞動轉向創造性勞動。該種創造性勞動不僅具有智慧性、創新創意、不可重復的特點,而且具有復雜性、抽象性的特點。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更廉價和高效的智能機器承擔起一些條件惡劣,環境艱苦或具有復雜性、危害性和危險性的工作,在改善勞動環境、保護勞動者身心健康的同時,也取代了原來由人類承擔的一系列工作,最終導致部分傳統職業或崗位的需求銳減或消失[2]。高校勞動教育當然有必要順應人工智能背景下對勞動人才的需求,抓住機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與終身學習能力,使其不僅能夠利用新興信息技術獲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識,而且能夠利用自身所學進行消化、活用,提升知識運用的效率和質量,最終實現勞動教育的創造性價值,成為能順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二)勞動教育的形式從身體勞動向智慧勞動轉化

身體活動是學生認知的基礎,學生只有通過具體且感性的身體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各種抽象的勞動理論知識。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一方面由于勞動知識具有專業性與復雜性,另一方面由于各種高科技、創新型、復合性的勞動新形態正在產生[3],學生除了要通過身體實踐來掌握勞動技能之外,還要以頭腦智力來進行抽象概念的學習與信息加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勞動方式,而且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沖擊,高校勞動教育的理念和內涵也應與時俱進,既要關注學生以身體參與勞動實踐,也要關注學生以腦力參與勞動的過程,還要關注對新時代勞動者創造性、智慧性、主動性的培養,從而激發學生創造潛能,促使其運用人腦智力開展復雜性、創造性的智慧勞動,最終培養出既具有勞動實踐技能,又具有終身學習、全面學習、創造學習的能力的人才,推動新時代勞動教育達到新高度。

(三)勞動教育評價從注重結果向注重過程轉化

勞動教育評價作為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衡量高校勞動教育的落實情況,促進高校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價值的重要方法。高校勞動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充分發揮勞動教育評價的導向作用。傳統的勞動教育評價通常更加注重結果性評價,并將結果性評價作為學生評優、教師晉升與高校入選“雙一流”的重要參考依據。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催生各種新型勞動的同時,也對學生的勞動觀念產生影響。高校在進行勞動教育評價時,不能僅關注對學生勞動結果的評價,而應注重對學生勞動過程的評價,關注學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勞動精神、勞動道德等方面的形成,以實現對學生勞動反思精神、勞動創造精神與勞動價值觀的培養。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開展面臨的困境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隨著信息技術以及智能技術的不斷升級與革新,其在為高校開展勞動教育提供多重便利的同時,也使其面臨勞動理念淡化導致學生勞動熱情減弱、人工智能擠占傳統勞動教育的時間、技術至上理念異化勞動教育本質,以及勞動教育場域逐漸狹窄化等問題,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勞動教育喪失生命力,還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阻礙。

(一)勞動理念淡化導致學生勞動熱情減弱

學生的勞動理念直接影響學生的勞動積極性,也對整個社會勞動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產生影響。在傳統工業社會,機器僅起到了動力的作用,工作的相關流程仍然需要工人去車間操作;而在人工智能時代,諸多智能機器的應用使得勞動形式逐漸由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轉變,如此不僅使得各種需要經過訓練與練習的勞動技能、勞動知識貶值,而且導致傳統的勞動理念、勞動價值觀受到沖擊,部分大學生因此受到影響,勞動熱情有所減弱。例如,部分學生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工智能可能在未來全面取代人類勞動,人類僅需進行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將變得不再必要,人類體力勞動的價值也將消失[4]?;诖?,實踐中部分學生對勞動愈加不重視,對勞動的熱情減弱。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諸如掃地機器人、智能擦玻璃機等自動化勞動工具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簡單的手工勞動數量變少,人們的雙手得到了極大解放,一些勞動者的動手能力進一步退化,并產生相應的勞動懈怠心理。學生作為社會的重要構成,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其勞動熱情有所降低,勞動次數逐漸減少,惰性逐漸增加,勞動能力明顯退化。

(二)人工智能削弱了勞動教育的生命力

勞動作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一種主體性實踐,更強調人的主觀精神與客觀實踐的相結合。有生命力的勞動教育除了要對學生的身體感官進行訓練之外,也需要對學生的心智能力進行培養和訓練,還需要對學生基于身體力行的勞動認知與勞動能力進行培養。但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部分高校在進行勞動教育時更加關注對學生創新能力與腦力要素的訓練,將教育重心放在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認知思維能力的發展層面,對學生身體實踐層面的勞動多有忽視,割裂了學生身體與心智在勞動教育實踐中的統一性,最終導致學生在勞動認知、勞動能力層面呈現出單向發展態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勞動教育的生命力。部分高校在人工智能時代開展過分關注基礎知識、勞動技能與創新能力的勞動教育,使得學生身體官能參與勞動相對不足。缺乏身體力行的實踐操作、改造與體驗,學生就難以對各類新型智能化的勞動技術進行深層次探索,學生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勞動認知也僅是一種純粹理性經驗,很難得到持續的檢驗、更新與生長,最終導致勞動教育喪失生命力。

(三)技術至上理念異化勞動教育的本質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勞動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出勞心勞力結合的勞動者,以謀求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宗旨的過程。其在強調人追求自由全面發展的同時,既要擺脫依賴實現自我發展,又要實現體腦結合的全面發展,由此才能在勞動中實現自然、社會與自我價值的統一[5]。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一方面,各種人工智能技術在勞動課程中的運用使得學生不再完全依靠教師的課堂講授來進行勞動知識學習,而可以通過線上系統自主學習。雖然智能化的教學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取代教師完成勞動教育目標,但從深層次來看,當前智能技術的規則性、程序性僅能對學生進行機械教學,并由此形成灌輸式的勞動教育方式與程式化的勞動實踐形式,可能使所培育的學生缺乏勞動反思性與創造性,最終對學生自主成人、全面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另一方面,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各種智能工具在解放勞動者雙手,滿足人們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的同時,進一步限制了人們的大腦和身體,使一些人陷入工具理性的誤區。如今,一些人將大量時間、精力與工作都交給了工具,甚至出現人還沒工具了解自己的情況。此種基于工具理性思維的泛濫及實踐層面對于工具的過度使用所產生的好逸惡勞,必將否認勞動者價值,也必然吞噬勞動教育的價值[6]。

(四)勞動教育的場域逐漸狹窄化

高校勞動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以達成促進學生手腦共用、全面發展的效果。大學生應該在勞動實踐中綜合調動身體與大腦,通過自身體驗來感受勞動的過程,以形成良好的勞動精神、掌握扎實的勞動本領。然而在人工智能時代,在AR、VR、AI 等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部分高校勞動教育以線上形式開展,雖然能夠給予學生真實體驗,但尚無法完全還原現實世界,學生長期處于虛擬的學習環境中不僅無法通過切身實踐來感受勞動的意義,而且容易形成自我封閉的情緒,最終對學生的勞動熱情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在人工智能時代,勞動教育實踐逐漸窄化為流程化的固定實施程序,進一步限制了學生勞動創新精神的培養。尤其是涉及智能技術的勞動多為程序性知識,所解決的問題多為技術性操作問題,需要學生進行反復訓練。例如,在實踐層面,教師要求學生掌握制作科技產品的勞動技能時,通常會通過對制作步驟及相關原理的講解,讓學生根據教學步驟完成產品的制作。該種更加注重學生對基層操作技術掌握的勞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演變為程式化的技能訓練,學生僅能通過機械化、重復化的訓練來完成勞動,很少有機會在勞動過程中融入自身想法與創意,其容易在機械化的勞動訓練中被規訓化和統一化,其勞動創造精神也很難得到培育。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開展的實踐路徑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高校勞動教育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高校要想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勞動人才,實現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就需要針對實踐中勞動教育開展面臨的困境,從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觀;整合勞動教育內容,增加學生勞動時間;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勞動能力;以人工智能技術實踐指導勞動教育等方面著手,以使高校勞動教育作出更高立意的時代應答。

(一)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觀

在人工智能時代,針對諸多智能機器的應用使得勞動形式逐漸由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方向轉變,導致傳統勞動技能及知識貶值,部分學生勞動理念淡化、勞動熱情減弱的問題,便需要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觀。一方面,應引導學生明確勞動的重要作用。雖然目前來看,各類型的機械性、可重復的勞動逐漸為人工智能技術所取代,但是具有創意性、交互性、服務性的勞動仍將長期存在。所以,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高校在進行勞動教育時,需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勞動對于現代及未來社會的重要作用,使其明確勞動在任何時代都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元素,引導學生改變“體力勞動無用”的錯誤觀念,通過引導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另一方面,應以信息素養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具體而言,處于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勞動者需要具備信息知識、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扎實的信息素養,能準確鑒別并分析海量信息,如此才能形成科學的勞動價值觀[7]。高校在進行勞動教育時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將線上與線下教育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勞動教育與勞動實踐的積極性,引導其在勞動過程中發揮自身腦力與體力作用,在勞動實踐中實現身心參與、體腦融合,以激發其勞動熱情,提升其勞動頻率,減少其勞動惰性,最終提升其勞動能力。

(二)整合勞動教育內容,增加勞動時間

針對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部分高校在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與腦力要素的訓練,而對學生身體實踐層面的勞動多有忽視,使得學生難以在勞動教育實踐中實現身體與心智統一發展,也對勞動教育的生命力產生影響的問題,便有必要整合勞動教育內容,增加勞動時間。高校除了要開展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智力能力的勞動教育之外,還應根據社會對勞動者的需求融入相應的身體勞動,鼓勵學生思考勞動實踐中個體與智能技術之間的關系。具體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審視智能技術與勞動實踐的關系,明確智能技術在勞動實踐中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向度與限度,并要求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主動選擇、利用和駕馭智能技術,以提升自身勞動能力;開展學生共同參與的集體勞動,使學生在集體勞動中意識到身體勞動的重要性,意識到個體勞動對于集體勞動的重要性,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的歸屬感,最終使其能從集體角度作出益于自我、他人和社會的價值判斷與勞動選擇;將生活勞動與虛擬勞動、生產勞動與智能勞動、服務性勞動與創造性勞動相結合,以提升勞動的創意和樂趣,進一步提升勞動教育的生命力[8]。

(三)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勞動能力

在人工智能時代,針對智能技術的應用在解放勞動者雙手的同時,也使一些學生陷入工具理性的誤區,容易導致這類學生產生好逸惡勞心理,否認勞動價值,最終降低學生勞動能力的問題,便有必要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勞動能力。具體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開展勞動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實現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感知、互動和運用,并在此過程中形成完備的勞動認知和勞動能力。高校勞動教育應回歸勞動教育的本質,即需要從謀求人的全面發展出發,回歸最樸素的身心培養,不僅要將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知識及基本理論納入勞動教育,而且要充分發揮學生身體官能,引導學生對各類人工智能技術的勞動流程進行親身接觸與體驗。由此,一方面,學生能將身體、認知、情感、技能等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因素調動起來,實現與勞動對象的密切互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以滿足自身成長需要。另一方面,學生能通過感覺、知覺的放大體驗,深化對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勞動工具、勞動過程及勞動環境的認識,進一步理解智能技術的工作原理與使用方式,為自身切實掌握勞動知識與經驗、開展類型多樣的智能化勞動項目、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勞動素養奠定基礎。

(四)以人工智能技術實踐指導勞動教育

鑒于在人工智能時代,線上勞動教育雖然能通過虛擬技術手段給學生以真實體驗,但尚無法完全還原現實世界,學生長期處于虛擬的學習環境中難以通過切身實踐來感受勞動的意義的問題,便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踐指導勞動教育。一方面,高??梢愿钊?、更高效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在突破校園勞動實踐領域限制的同時,模擬工作場景,使學生充分感受人工智能技術生產實踐的過程與規律[9]。另一方面,高??梢源_立反思性的勞動實踐范式,培養學生的勞動反思精神。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時代的勞動早已擺脫按部就班、統一鑄模的操作流程,而是一項以人類智力為基礎的復雜性實踐活動。所以,高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時,要克服智能化勞動教育教學可能存在的機械化傾向,通過明確的教學引導和價值引領,鼓勵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反思自身與智能技術的關系,明確智能技術對勞動實踐的優劣勢,通過主動選擇、利用和駕馭智能技術來提高勞動實踐成效。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各類簡單機械和重復操作的勞動逐漸消失,依靠人們創造性、智慧性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勞動產生。高校勞動教育應結合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以促進學生全面自由發展為目標,從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觀、整合勞動教育內容、開展勞動實踐活動與以人工智能技術實踐指導勞動教育著手,切實促進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的發展。

猜你喜歡
勞動人工智能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題解教育『三問』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熱愛勞動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數讀人工智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