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能型社會視域下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評價體系構建

2024-01-03 05:01
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技能型全民職業院校

連 晗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提出,要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產教深度融合,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有效貫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旨歸,也是教育均等化共享的應然選擇,更是提升職業教育認可度、塑造社會共識的客觀體現[1]。在技能型社會視域下,職業教育以“人人學習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為原則,大力開展教育教學方式改革,提升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水平,真正促使其與社會經濟發展命脈緊密相融,與共同富裕、社會福祉緊密相連。構建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評價體系可識別社會型職業教育關鍵因素,提升教學育人質量,驅動市場經濟產業鏈、社會人才培育鏈、國家技術創新鏈深度融合,全面推進終身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2]。

1 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類型特征

1.1 以政策引領為“核心引力”

“十四五”時期,為構建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作為職業化、專業化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職業教育必須發揮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相關功能[3]。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要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性,結合政策引領的頂層設計完成深度改革,最終達到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目的。從根本上來講,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首要類型特征是以政策引領為“核心引力”,驅動全民終身學習體系構建。一方面,形成縱向貫通的技術育人通道。職業教育領域依托我國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政策,面向全民舉辦職業培養、職業認識、職業經歷等教育活動[4],能夠加強在職、退休等多種人群職業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相互耦合性,助力全民終身學習系統初步形成。另一方面,搭建橫向融通的人才培養“天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國家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學分、資歷以及其他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機制,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學習成果融通、互認。鑒于此,職業院校采取“學校課程”和“職業培訓”并重的方式,向全民提供職業技能教學服務。

1.2 以技術支持為“賦能重點”

自智慧教育推行以來,職業院校借助多元化數字技術,搭建超越時空限制的教學場域,為全民提供及時、便捷且多元的學習途徑,拓寬了全民終身學習的渠道。據教育部相關數據顯示,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后,為全民學習提供了充足的數字資源,有力提升了國民受教育年限和素質。一方面,依托現代化技術,搭建智慧教育平臺,為在職、退休等多種人群提供多元化學習服務,促使教學資源開放和共享[5];另一方面,依靠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學習者開發多種智能產品[6]。借助新興數字技術,職業教育可對教學數據和學習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分析,為學習者提供更加精準的教育服務。職業院校以技術支持為“賦能重點”,幫助學習者獲得優質的學習服務,從而更好地滿足“時時能學、處處能學、人人可學”的全民終身學習需求。

1.3 以資源扶持為“改革基點”

國家開放化、共享化教育資源為職業教育深入變革提供根本支持,也為職業教育邁向科學化、現代化提供根本保障[7]。在技能型社會視域下,職業院校憑借互補性極強的教育資源,不斷擴大教育延伸面,日益成為全民終身學習的強力支撐。第一,實現職前人群全覆蓋。憑借多樣化教育資源,職業院校為職前人群提供系統、完備、實戰性強的技術課程,幫助其掌握工作相關技能,提升就業能力。第二,實現職后人群全覆蓋。新型職業教育不僅將年輕人作為主要培養對象,還以中老年人為重點培訓目標。職后人群、“銀發族”可依托職業教育新基建,獲得海量教學資源,提高自身學習多種技能的興趣[8]。

1.4 以社會參與為“隱性助力”

職業教育借助社會力量,深度開展培養目標制定、課程教材開發、學科專業規劃等方面的改革,不斷降低各層次人群職業技能學習的門檻,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隱性助力”。一方面,“院校融入”激發全民學習積極性。教育行政部門、社區教育指導中心在結合各類學習者差異化需求的基礎上,協調組織條件較為完備的職業院校、成人學校、科普學校及其他社會教育教學機構,積極開展技能實踐活動,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賦能。各地區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學習服務活動,借助設施設備、師資等優勢,驅動各教育主體共同參與,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目標。另一方面,“職繼協同”提升終身學習參與度。職業院校根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根本要求,借助多元化途徑,鼓勵社會組織參與職業教育培訓,充分激發全民學習的積極性,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強大動力。

2 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量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1 量化評價指標確定

2.1.1 政策引領

管理體制是基礎。良好的管理體制能夠統籌地區教育資源配置,落實公共教育經費精準發放,協調各主體關系,充分發揮政府在終身學習體系建設中的主體責任,是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基礎。一方面,政府可根據終身教育服務指導意見,優化職業技能培訓模式、老年教育職業體系、農村教育資源等,為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水平提供強大驅動力[9];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發揮監督指導職能,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機制,從而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體系。

法治環境是要點。良好的法治環境有利于各主體參與并開展全民終身學習活動,規范化的教學活動是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必要條件。一方面,良好的法治環境能夠推動全民終身學習。通過政策引領,群眾可以樹立終身教育、全民學習的理念,加快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進程。另一方面,良好的法治環境能夠保障全民終身學習活動規范化實施。

公共服務支出是根本。政府完善公共服務支出結構,能夠逐步提升終身教育投入,發揮財政支出“壓艙石”的作用,解決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是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根本。完善公共服務支出結構,能夠保證區域教育均等化,促使優質資源向重點地區傾斜、向國家或地方急需的專業傾斜,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2.1.2 技術支持

網絡基建是助推器。信息化2.0與技能型社會視域下,網絡基建發揮“互聯網+教育”優勢,通過建設教育專用網絡,完善智慧教學設施,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體系深度融合,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強大驅動力。同時,以網絡基建為載體的新型技術不斷涌現,為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保障了各類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學分銀行是服務體?!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加快構建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探索形成個人學習賬號,實現學習成果可查詢、轉換與追溯。學分銀行是以政府為主導,面向全民的各類學習成果的管理與服務機構。學分銀行通過推行1+X證書、“中高本”貫通培養等制度,高度融入教學全過程,能夠提高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水平。

在線教育是新引擎。近年來,在線教育成為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新引擎。就學習視角而言,在線學習借助教育智慧終端,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轉變,給學習者帶來了更加人性化的感受,提升了學習者的學習效能;就課程視角而言,通過在線學習重構課堂框架、完善教學模式,形成“主講教師+教輔人員+技術人員”的多元化特色體系,給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

2.1.3 資源扶持

資源共建共享是物質基礎?!笆奈濉币巹澮?深化教育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對于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而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不僅是開放式教育的客觀體現,還是暢通各類學習成果互認與轉換的物質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是促進地區教育均衡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重要措施,可將終身教育資源庫在多地流轉,實現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

資源投入是根本保障。資源投入是職業教育持續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根本保障。其一,終身教育財政保障機制是國家加強對邊遠地區終身學習教育資源建設的必要手段。重點關注邊遠落后地區高校教師終身培訓發展薄弱環節,加強對職業技能網上公益培訓、鄉村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等專項資金的投入,合理配置當地教育教學資源,不斷推動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扶貧計劃落實[10]。其二,教育資源投入結構逐步優化,能夠保障教育發展、推動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公平,進而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黏性,為關聯活動開展提供保障。

教育機構標準化是有效舉措。教育機構標準化是職業教育服務終身教育業務、指導終身教育工作、提升終身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其一,教育機構標準化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優質、均衡、便捷的學習支持;其二,教育機構標準化可充分吸納區域教育資源,保障職業教育專業化水平;其三,將標準化教學方式嵌入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體系,能夠提升區域教育服務水平,加快教育標準化建設。

2.1.4 社會參與

職普融通是趨勢。隨著職普融通試點工作的持續推進,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合作的著力點漸趨明晰?!蛾P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實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對于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而言,職普融通能拓寬學生成長成才的渠道。具體來講,職普融通可以從根本上打破職業教育“內部循環”瓶頸、職業教育學歷“天花板”,提升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從而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水平,緩解“教育焦慮”。

產教融合是路徑。產教融合一直以來都是職業教育拓寬就業渠道、深化教育改革,以及優化育人結構的重要手段,也是驅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產教融合也可理解為“互動式教學”,促使相關學習者充分投入學習,縮短人才培養周期,實現育人對象從“區域性覆蓋”向“國際性覆蓋”的教育新模式延伸,擴大全民終身學習覆蓋面[3]。

校企合作是方式。一方面,校企合作以企業需求為立足點,推動職業院校開發適合企業發展的課程體系,設置契合生產實踐的專業,鼓勵企業直接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立足于職業院校與企業建立的良性合作關系,形成訂單式人才培養方式,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在校企合作下,職業院??梢酝ㄟ^建立校內外實習基地,不斷推動教學方法變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2 遞階層次結構模型構建

結合評價維度與指標,構建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評價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評價遞階層次結構模型

2.3 指標層次單排序與一致性檢驗

充分考慮專家意見后,采用1-5度法對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評價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并構建兩兩比較的重要程度判斷矩陣為

D=(θij)n×n,

(1)

式中:θij代表因素i相較于j的重要性,滿足θii=1、θij>0、θij=1/θji。

相應判斷矩陣形成后,便可開展層次單排序與一致性檢驗。首先,計算各判斷矩陣一致性比率,以確定一致性檢驗是否通過,其測算公式為

(2)

式中:λmax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

其次,計算判斷矩陣最大特征值,其測算公式為

(3)

式中:U為某因素的權重。

同時,引入判斷矩陣一致性指標CI及隨機一致性指標RI,求得CR(一般性能指標)=CI/RI。若CR小于0.1,表明判斷矩陣通過了一致性檢驗,否則需要再次調整。

根據式(1)和式(2),求得A與B1、B2、B3、B4的比較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4.165,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0.055。

查表可知,RI=0.89,CR=CI/RI=0.055/0.89=0.062<0.1,表明該比較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通過。構造B1與C1、C2、C3,B2與C4、C5、C6,B3與C7、C8、C9,B4與C10、C11、C12的比較判斷矩陣并進行計算,得出各類比較判斷矩陣均通過一致性檢驗。

2.4 指標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根據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評價各層次因素較上一層因素的權重,對影響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所有指標層因素進行層次總排序,最終獲得各指標在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中的總排序權重。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中各單層排序及總排序權重見表1。

表1 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中各單層排序及總排序權重

對層次總排序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經計算得出一致性指標小于0.1??梢?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評價指標層次總排序通過了一致性檢驗。因此,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的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是可行的。

由表1可知,12個因素對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影響程度依次為:C7(0.291 9)、C11(0.137 8)、C6(0.136 9)、C4(0.125 1)、C12(0.098 4)、C3(0.069 0)、C2(0.034 0)、C8(0.032 7)、C10(0.026 1)、C5(0.025 6)、C1(0.013 6)、C9(0.008 9)。因此,C7、C11、C6、C4是影響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關鍵指標,其權重均高于0.1;其他指標權重均低于0.1,對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影響相對較小。

3 技能型社會視域下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水平的新思路

3.1 以“三全”發展驅動資源共建共享

“三全”是四川省成都市針對智慧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提出來的新體系,其內涵在于實現課程建設豐富化、學習方式多元化以及學習者發展個性化?!叭斌w系的推廣,形成了全時段、全時空、全覆蓋、常態化的資源共享網絡,驅動域內資源在可覆蓋范圍內共建共享,實現了“教學的教、教研的研、學習的學”三大層面的變革。在技能型社會視域下,職業院校應結合教學數據與技術,依托樂培生、網校、繼教網、云觀課等各類載體,形成“三全”資源共享網絡體系。在該網絡內部,一方面,職業院校依托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不斷匯集區域內教育資源,形成資源多點布局局面,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海量的信息支撐;另一方面,職業院校應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建立智能化教學資源共享模式,提高各種教育資源的社會開放程度,為全民終身學習提供教育素材,提升全民終身學習水平。

3.2 以“雙化雙融”深化產教融合

在技能型社會視域下,職業教育獲得了向全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的契機,這為產教融合提供了新場域。依托于技能型社會,以智能化“融”合平臺、黏性化“融”合機制,形成“雙化雙融”方式,從載體與體制雙維出發,持續深化產教融合。一方面,搭建智能化“融”合平臺。職業院校要積極以智力、專利、科學技術等要素資源的共享為原則,積極吸納產業資本或引進產業資金,聯合建立融合技術、管理、研發、教育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形成具有教育、制造、技術鑒定、產業培訓等綜合能力的產教合作聯合體。此舉能提高職業院校教學隊伍建設、技能應用、產業服務等工作水平,為職業教育服務終身學習開辟新渠道。另一方面,探索黏性化“融”合機制。職業院校及相關領域可從教育實體化運作和“產學研訓創”一體化運行角度出發,探索產教融合黏性化“融”合機制。在該過程中,采用彈性教學方式打通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實現產教協同育人理念的融合、教學課程的融合和培養方法的融合,以提高職業院校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能力。

3.3 以“一網兩智”筑牢教育網絡基礎

在技能型社會視域下,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依賴于智能化方式,為社會各層級人員提供學習場所。通過提高校園網服務水平、加大智能化資源布局等方式,職業教育可不斷筑牢教育網絡基礎,為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提供必要硬件支撐。一是提高校園網絡服務水平。職業院校要加速推進無線網絡發展,通過5G、千兆無線局域網等手段,提升學?;ヂ摼W速度,形成安全互聯、綠色健康的學校專屬互聯網絡。二是加大智能化資源布局。職業院校應推進院校專業化升級與數字化改造,擴大數字教學資源覆蓋范圍,并匯集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等社會資源,提升教學資源服務社會的能力,不斷夯實教育網絡基礎,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水平。

猜你喜歡
技能型全民職業院校
全民·愛·閱讀
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可持續全民醫保
全民健身 參與快樂
農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養淺析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浙江省汽車后服務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全民環保是大勢所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