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功能視角的高校機構知識庫建設策略探索

2024-01-04 14:22宗良
關鍵詞:知識庫學術期刊

宗良

(上海理工大學 圖書館,上海 200093)

“最珍貴的往往是免費的,比如空氣,而知識是現代社會的空氣,知識獲取成本越低,越有利于創新型國家的建設?!?2020 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呼吁在政府采購知識服務、合理確定成本的基礎上,讓中國知網向國內民眾免費開放[1]。一時間,關于開放獲?。∣pen Access,OA)、開放科學的探究成為科研學術圈內的熱門話題,并在“知乎”等知名網站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在1.2 萬余人參與的投票中,有82%的網友認為知識聚合平臺上論文的瀏覽與下載應向公眾免費開放。由此,科研人員對于學術資源開放獲取的渴求可見一斑。

機構知識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是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保存教學和科研活動中產生的研究成果而建立的數字資源庫,是開放獲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高校機構知識庫是實現高校學術資源和科研成果開放獲取的重要平臺,旨在消除學術交流的限制,推動開放科學的發展。很多國外高校已在知識庫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4],但國內的高校對于知識庫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仍稍顯不足。如何利用本校的信息資源,為讀者和科研人員提供便利,減少校內人員的資源收集和學術交流成本?本文基于Open DOAR 中注冊登錄的國內外高校知識庫相關數據,利用網絡調研法調查我國部分高校知識庫的現狀,從知識庫需要實現的開放獲取、科研輔助、理念科普等功能上,對知識庫的構建提出了可行性框架,以期為高校知識庫的建設提供有效的借鑒。

一、國內外機構知識庫實踐概況

Open DOAR(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 tories,開放存取知識庫目錄)是英國的諾丁漢(Nottingham)大學和瑞典的隆德(Lund)大學圖書館在OSI,JISC,SPARC Europe 和CURL 等學術機構的資助下于2005 年2 月共同創建的開放存取機構資源庫、學科資源庫目錄檢索系統,是全球收錄資源最全面、最權威的開放存取知識庫目錄。2006 年1 月登陸互聯網提供服務。

Open DOAR 中知識庫歷年的數量統計結果如圖1 所示。截至2020 年11 月,在Open DOAR 中注冊登記的知識庫已有5 573 個。根據圖1 的統計結果可以發現,隨著開放獲取運動的興起,機構知識庫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數量逐年遞增,且增長速度迅猛。與2015 年2 月(2 670 個)相比,機構知識庫的注冊數量翻了1 倍;與2010 年2 月(1 364個)相比,增長了3 倍。

圖1 Open DOAR 中知識庫歷年數量統計結果Fig.1 Statistic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n Open DOAR

(一)國內外高校注冊登記知識庫情況

美國作為最早提出機構知識庫建設的國家,截至2020 年11 月,已有903 個知識庫在Open DOAR 中注冊,是該領域內影響力最高的國家。其次是日本(683 個)、英國(309 個)、德國(275 個),接下來是西班牙(168 個)、秘魯(155 個)、巴西(151 個)和法國(151 個)。中國有119 個注冊機構知識庫,與2015 年的96 個相比增幅不大,這表明我國的機構知識庫建設增速緩慢,且遠遠落后于美日等國家。

通過對國外機構知識庫相關論文數據的深度挖掘,發現國外高校院系是該領域研究和實踐的主力[4],其系統性、深度化的研究為我國尤其是高校機構知識庫的建設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理論指導。對上述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知識庫進行統計,數據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各國注冊登記知識庫數量統計結果Tab.1 Statistics of registered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由表1 可以看出,全球機構知識庫數量排名前20 位的國家和地區中,由高?;蛳嚓P機構、組織注冊登記的知識庫比例絕大多數高于60%,其中土耳其的比例最高為97.1%??倲盗颗琶叭坏拿绹?、日本、英國,由高?;蛳嚓P機構、組織注冊的知識庫數量排名依然保持在前三位,且占比均超過75%,這說明美國、日本和英國的高校在知識庫建設方面遙遙領先。而中國共有119 個機構知識庫,其中有73 個為高校、中國科學院及下屬研究院所注冊,占比為61.3%,說明我國高校的知識庫建設參與度仍處在較低的水平。

(二)國外高校知識庫建設內容分析

對國外高校的機構知識庫進行網絡調研,包括平臺功能、學術成果存儲量、開放獲取程度、OA政策體系及其他功能,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部分國外高校知識庫建設情況統計Tab.2 Statistic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construction in some foreign universities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國外高校的知識庫網站功能簡潔,一般包括作者登錄、作品提交、作品檢索、使用統計、常見問題解答、較完備的OA政策或隱私政策等。部分高校的OA 政策中會提到,本校師生可以申請的基金項目對發表項目成果的要求,例如在OA 期刊上發表或者規定在其他期刊發表后的禁運期限。但是,一般不會在網站主頁上顯示現有的OA 期刊或提示可選擇的發布平臺,用戶不易關注和查找到相關信息。

大部分知識庫的內容如論文、檔案、著作、案例研究等,均可以自由訪問和免費下載,也有極少的部分作品是鏈接到付費平臺或聯系平臺后獲取。對于知識庫中學術成果的新增數量、下載次數、高頻次下載作品的統計,有助于用戶了解本校相關專業的熱點方向和已有成果,同時知識庫可以據此提升平臺利用率并拓展更多功能。

(三)我國高校知識庫建設現狀及分析

選取我國15 個高校知識庫的統計情況如表3所示。由表3 可知,除了香港大學擁有2 個知識庫外,其他高校的注冊數量均為1 個;大多數知識庫的數據內容為多學科的學位論文、期刊文章、會議和研討會論文、專利、數據集,以及書或章節等。元數據存儲量方面,15 個知識庫的總存儲量為1 397 161 件,僅北京大學一所高校,其開放獲取資源存儲量就達到510 704 件,占總數的36.6%,而福建師范大學的存儲量僅為326 件,說明我國高校間知識庫的存儲數據量差距懸殊。訪問、下載方面:僅有7 個知識庫可以不受IP 地址的限制自由訪問和下載相關資源;北京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的知識庫僅對校內IP 或訪客自由開放;南方科技大學和香港大學的2 個知識庫需要提供獲取理由和電子郵箱,才可獲得相關資源;有4 個知識庫的網頁處于“無法訪問”的狀態??傮w來說,我國高校知識庫中科研成果的開放獲取程度較低,未達到綠色開放獲取的狀態。

表3 我國高校知識庫統計結果Tab.3 Statistic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根據文獻[5]中荷蘭萊頓大學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 年CWTS 萊頓大學排名》數據,全球參與OA 出版的高校中,我國的高??倲颠_165 所,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國(173 所),但OA 論文的比例均處于中低區間,說明我國高校對于OA 出版有一定的認知,但缺乏廣泛的關注度和深入的參與度。這一結論與本文統計結果所反映的問題是一致的。

對表3 中部分知識庫,以及未在Open DOAR中注冊可開放獲取的高校知識庫共7 所高校的知識庫功能模塊進行統計和分析,以探討如何在功能視角構建知識庫平臺,統計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國內7 家高校知識庫的功能模塊分析Tab.4 Functional modules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n seven domestic universities

由表4 可以看出,對于知識庫的基本功能即資源檢索、作者服務、數據分析,大多數國內高校知識庫都已具備。其中,大連理工大學知識庫根據對各學院和機構的數據分析,提供有針對性的友好期刊清單,以提升機構師生的投稿利用率。香港大學的知識庫平臺還列出了該校學者中心的所有資助基金,包括進行中和已完結的基金項目和資助計劃,以幫助本校師生了解和申請各類資助。

二、我國高校機構知識庫的構建策略

在推進OA 出版的過程中,為實現學術成果的真正免費在線獲取,需要相關利益方的共同努力。具體做法有:在國家戰略層面將開放獲取作為科學數字化轉型綜合戰略的一部分,提出和制定相關的支持政策,建立開放科學推進機制;項目資助方、出版機構和科研人員各方在開放獲取的資金支持、利益保障和資源共享需求等方面尋求平衡;高??梢詾楸拘2煌问降目蒲谐晒峁╅_放獲取的平臺和接口,為科學出版體系的全面轉型推波助瀾,為相關項目和出版物拓寬資助渠道、提高社會效益,以及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高校知識庫依靠高校優秀且豐富的學術資源優勢,龐大且穩定的作者和讀者用戶群體,來自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的項目資金支持,具有實現上述功能的有利條件。

(一)搭建功能完備的開放獲取平臺

高校機構知識庫應具備的基本功能如下:

(1)基于文獻題目、關鍵詞、研究專題、文獻類型、學科分類、發布日期、出版者、資助項目及作者姓名等為搜索條目的資源搜索功能;

(2)對系統中作品進行統計匯總或分析處理,形成從不同維度或層面可視化揭示系統中知識作品分布情況的多種知識圖譜;

(3)根據關鍵詞、學科門類、期刊名稱等提供開放獲取期刊名錄查詢和投稿建議;

(4)作者登錄系統后,提交作品、作品認領與全文提交、編輯個人信息、用戶權限、收藏管理、個人作品統計、個人作品收錄引證查詢、交流與反饋等功能;

(5)針對不同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如條目推薦、結果收藏與分享、Endnote 文件導出、關聯搜索等;

(6)提供開放獲取相關政策解讀,以及優惠政策和基金項目的申請信息和跳轉接口等;

(7)提供其他輔助工具和國內外開放獲取平臺接口,以幫助科研人員挑選高質量的期刊或渠道進行學術出版和學術成果分享。

為實現上述知識庫的相關功能,搭建如圖2 所示的開放獲取平臺框架。

圖2 高校知識庫平臺搭建框架Fig.2 Framework of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platform

(二)充分發揮平臺的開放獲取功能

科研數據的共享使用和科研成果的開放獲取,有助于國家在開放科學運動中占據相關標準制定的主導權,增強國家在參與國際科研環境治理的話語權。中國的開放科學已經“在路上”,但仍需要多層次的推進和多方面的努力。比如,航空航天領域是關系國家命脈的重要領域,其相關數據和成果的共享能夠推動國際合作,是人類共同探索宇宙奧秘的體現。2020 年11 月24 日,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美國NASA 在其官方推特賬號上發文,希望中國能夠向全球科學界分享數據。很多人在嘲諷回應的同時,并不知曉一個基本事實:中國早已在“中國探月工程數據發布與信息服務系統”中公布了嫦娥一號到四號的相關原始數據,并且為發布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數據預先開辟了“月球樣品”的欄目。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已經意識到,共享科研數據、降低科研成果的獲取成本、提高知識成果轉化效率,才是推動開放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

高校機構知識庫的構建旨在促進本??蒲谐晒膹V泛傳播,實現學術資源共享,因此其開放程度決定了知識庫的有效性和利用率。從表2 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知識庫平臺的開放程度、讀者獲取相關資源的便捷程度距離自由、免費地訪問和下載這一目標仍相去甚遠。而劉聃等對30 所加拿大大學的40 個知識庫的統計結果顯示,有90%的知識庫可以不受身份限制地成功訪問和下載[6]。由此可見,為充分發揮高校知識庫平臺的開放獲取基本功能,要盡可能地滿足所有訪客的訪問需求,最大限度地消除訪問障礙或限制,并在學?;驁D書館門戶網站設置導航和鏈接,提高平臺資源的易獲取性。

(三)增強平臺的科研輔助功能

1.知識圖譜

在圖書情報界,知識圖譜又被稱為知識域可視化或知識領域映射地圖,用于揭示知識領域的動態發展規律,為學科研究提供切實的、有價值的參考[7]。在機構知識庫平臺中增加知識圖譜功能,可以可視化的形式,從不同維度或層面提供對系統中作品的統計匯總或分析處理結果。

例如,以系統中知識成果的研究機構和作者關系數據為基礎,構建相關領域的研究合作網絡,加強作者之間的學術關聯;以系統中學術成果全文信息數據為基礎,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和計算,展示相關領域內該關鍵詞云圖和共現圖譜,有助于研究人員識別和了解學科研究的前沿和熱點,更好地融入主流研究領域,把握學科發展趨勢和演化軌跡等。

2.開放期刊推薦

全球的開放期刊增長迅速,開放期刊數據倉儲越來越多。如:2003 年瑞典隆德大學推出的開放獲取期刊目錄(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包含300 種開放獲取期刊,如今已達到15 607種經過同行評審的OA 期刊,涵蓋科學、技術、醫學、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科學的所有領域;2010年中國科學院主管的中國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平臺(China Open Access Journals,COAJ)發布上線,目前已收錄的期刊數量達660 種,可檢索論文的期刊數量為340 種。但如何對期刊數據進行整合利用,加強平臺與訪客之間的互動和聯系,為作者和讀者提供更高效的個性化服務,仍是研究人員關注的重點之一。

很多科研人員對開放獲取的理念和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在發布科研成果時尋求或選擇合適的平臺,這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困擾。在作者投稿時,引導其優先選擇開放獲取期刊,在高校知識庫平臺上提供相關期刊目錄和開放資源列表,作為投稿建議,體現出平臺的科研輔助功能。當然,僅僅是目錄和列表的展示遠不能滿足科研人員的發現、獲取和利用需求,還要對期刊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聚合,如收錄情況、影響力、評價、投稿指南等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根據關鍵詞為作者挑選高影響因子的開放獲取期刊,提高投稿命中率,促進知識的交流和傳播。

(四)加強開放獲取理念和知識庫平臺的推廣力度

2003 年,中國科學院路甬祥院長代表中國科學家在《開放獲取柏林宣言》上簽字,成為國際開放獲取運動的先驅締約者。2005 年7 月,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數字時代圖書館合作與服務創新”國際研討會上,來自國內50 多所高校的圖書館館長舉辦了“中國大學圖書館館長論壇”,發表了《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8]。2010 年10 月,“第八屆開放獲取柏林國際會議”在中國北京舉行,這是該系列會議第一次在歐洲以外的國家召開,國內百余家研究教育機構、圖書館屆的18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2015 年“第十二屆柏林開放獲取會議”上通過“OA2020”倡議,截至2020 年10 月,已有147 個學術機構和組織正式簽署意向書,其中包括18 所中國高校和研究機構。由此可見,開放科學作為全球范圍內新興的科學理念和政策理念已在我國引起了一定的關注,但是仍有待進一步提升,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對開放獲取的關注度和參與度與科研人員對開放科學的迫切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

為了推廣開放獲取的理念、建設高質量的知識庫平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相關工作。一方面,高??梢劳兄R庫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開放獲取主題活動。如:加拿大大學的“開放獲取周”[6]等,以講座、專題研討的方式,邀請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解讀政策,普及開放獲取觀念和知識,并鼓勵師生向開放獲取期刊投稿或將學位論文、科研論文及其他科研成果存儲至本校知識庫,在促進學術成果的共享和交流的同時,為知識庫積累寶貴的學術資源;匯聚項目資助方、科研人員和出版機構,提供以開放出版學術成果為前提的項目資助平臺,探討解決利益訴求沖突的途徑,促進更多創新成果的誕生,并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形成良好的學術生態圈。

另一方面,在擴大開放程度、豐富內容資源、提高更新頻率的基礎上,高校知識庫也應積極參與校外知識庫聯盟平臺的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借鑒日本的開放獲取知識庫聯盟(Japan Consortium for Open Access Repository,JPCOAR)[9],該平臺推出的云服務使得成員機構的知識庫可以在統一的數據標準下得到維護和管理,各知識庫本身只需專注于資源建設。在國內外權威開放資源平臺注冊登記,也是拓展學術成果共享渠道的有效途徑。目前國內外較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平臺有Open DOAR,ROAR,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等。

三、結語

知識在數字化時代應是全球共享的,建設機構知識庫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其重點在于用戶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自由、免費地訪問和獲取所需的學術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和人們對開放科學理念的深入理解,作為各國機構知識庫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機構知識庫的建設會更加成熟。在提高開放程度、提供科研輔助、推廣開放理念等功能的基礎上,提高資源的整合利用,加快移動平臺的開發,建立穩定的基金項目和科研人員的合作關系,擴大知識庫的建設規模和利用效率,這些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知識庫學術期刊
期刊更名啟事
期刊簡介
期刊問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基于TRIZ與知識庫的創新模型構建及在注塑機設計中的應用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高速公路信息系統維護知識庫的建立和應用
基于Drupal發布學者知識庫關聯數據的研究
學術
位置與方向測試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