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分析
——以京津冀為例

2024-01-04 03:57劉敬嚴趙莉琴
關鍵詞:雙循環物流業京津冀

劉敬嚴, 趙莉琴

(1.防災科技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河北 三河 065201;2.石家莊鐵道大學 管理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43)

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訴求[1]?!半p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目標是保證經濟的高質量發展[2]。內循環為主、外循環賦能、雙循環暢通[3],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發展指向。

物流產業是復合型生產性服務業,融合了運輸、倉儲、信息等產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是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作為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基礎骨架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市場接口,物流產業能否適應新發展格局需求,能否提供高效、可靠的物流支撐,至關重要。促進流通、提高流通效率是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順利實施的重要著力點。新發展階段需要的循環是高質量循環,現代產業體系必須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風險。消費拉動和內需牽引的新發展格局下的產業和消費升級,會給物流業帶來巨大服務需求。這就要求物流業加速物流服務升級,適應新格局的要求,高質量發展。

為推動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國務院及有關部委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4]。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是國家政策勢能引導的一個重要趨勢。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是推進物流業發展方式轉變、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實現物流業自身轉型升級、提升區域物流能力[5]的必由之路。物流高質量發展是高效性、創新性、協調性、持續性和分享性的發展。物流成本低、效率高、服務水平高、效益好、綠色無污染是物流高質量發展的表現。物流高質量發展,一是物流業發展質量高,二是物流業能高質量地滿足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需求[6]。物流高質量發展需要綜合考慮物流經濟總量、結構、穩定性和持續性等多個方面[7],應圍繞物流服務供需,發展智能物流、推動物流裝備技術創新[8]、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9],以全新的產業形態推動物流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本文站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對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問題進行審視。剖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內涵,采用物流產業相關統計數據,運用模型工具方法,以京津冀為例分析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及障礙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議。

一、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內涵

新發展格局的構建,需要打通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循環,實現互聯互通。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壯大國內市場,培育內需,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質量發展是物流產業發展水平的高級程度,其特點是供需平衡、結構優化、協調發展。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效應最大化與環境影響最小化的可持續發展?!半p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在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開放發展的高質量發展理念[10]下,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依靠城市經濟發展支撐、社會發展支撐、科技發展支撐和環境發展支撐,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物流產業需求和供給的匹配,提升物流效用,滿足人民生產生活需要。通過加快疏通國內大循環,助推國際經濟大循環。如圖1所示。

圖1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內涵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內涵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供需匹配為核心。供需錯配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面臨的重大挑戰[2]。暢通內外循環需要激活需求并匹配高質量供給,推動需求牽引供給和供給創造需求[2]?!半p循環”新發展格局不是簡單的供求關系,而是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個環節的循環。物流需求是在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連接所有環節而產生的引致需求。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要順應、培育和釋放新的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產業供需平衡。

(2)科技創新為驅動?!蛾P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中提到多個創新舉措。物流發展必須要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土地、勞動力各種資源供需變化,生態環境變化、數量紅利一去不復返。創新變革是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源泉。將創新融入物流發展內涵中,整合、優化、協同,實現物流持續創新發展。

(3)優化升級為重點。產業鏈升級是穩步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奠基石”。優化升級的方向主要是產業聯動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經濟環境協調發展,是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資金鏈和人才鏈“五鏈”融合發展。將產業結構優化作為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4)政府調控為輔助。循環暢通與否,最為關鍵的決定因素是市場體系的健全程度與運行效率?,F代物流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良好的體制、政策及市場環境等保障性條件。統一開放、競爭有序是經濟循環暢通的根本保證。促進更高水平的雙循環,需要依托市場力量,政府主要是營造高質量競爭環境,充分發揮競爭政策的作用。

(5)城市發展為支撐。城市是資源要素集聚的空間載體,也是經濟活動的重要物質依托。物流高質量發展是與城市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11]的過程。

二、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測度

(一)指標體系及權重

依據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內涵分析框架,梳理物流高質量發展文獻[12-26],建立包含6個方面30個指標的指標體系。數據來源于《河北統計年鑒2021》《天津統計年鑒2021》和《北京統計年鑒2021》。

運用熵權法[27]測算各準則層和指標層權重。熵權法通過熵值判斷指標離散程度,進而判斷權重,是僅依賴于數據本身離散性的客觀賦權法。

各指標熵權計算公式為:

(1)

式中,wj為第j個指標的熵權;ej為各指標熵值;Ee表示ej(j=1,2,…,n)之和。

ej計算公式為:

(2)

將數據輸入SPSSAU標準化處理后,帶入熵值法模塊進行計算,結果顯示:權重影響較大的準則層分別是產業效率支撐B22、科技教育支撐B14和產業供需支撐B21;指標層中影響較大的依次為貨運量C29、R&D經費C16、專利授權數C17、郵電業務總量C30、R&D人員全時當量C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C21、交通運輸倉儲從業人員C28、供水能力C13和交通運輸支出C26,如表1所示。

表1 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指標及權重

(二)綜合水平分析

運用TOPSIS法對京津冀13個區域物流產業發展質量水平進行測算。

TOPSIS法計算:

根據前面熵權法計算結果,構造出各指標權重矩陣w=(w1,w2,…,wn)T。

構造加權標準化數據矩陣

R=(rij)m×n,rij=wjXij(i=1,2,…;j=1,2,…)

根據加權標準化數據矩陣確定正負理想解

(3)

(4)

計算與理想解的相對鄰近度

(5)

c值越大,發展水平越高。

將數據輸入SPSSAU的TOPSIS模塊進行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物流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結果

總體發展水平河北省內唐山排在首位,其次是石家莊、邯鄲、保定。北京和天津遠遠地排在河北省各市之前。城市發展水平北京排在首位,其次是天津,接下來依次是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秦皇島。北京的經濟發展支撐、社會發展支撐、環境發展支撐和科技教育支撐均遠遠高于其他城市。河北的幾個城市水平相近。物流系統水平排在首位的是天津,北京緊跟其后,后面依次是唐山、石家莊、邯鄲。經濟發展支撐北京遠遠在前,其后是天津、唐山、廊坊、秦皇島、石家莊。社會發展支撐水平相近,依次是保定、天津、邯鄲、石家莊、邢臺、滄州。環境發展支撐方面,北京、天津遠遠排在前面,之后是石家莊,后面依次是唐山、張家口、秦皇島??萍冀逃畏矫?北京遠遠在前,其次是天津,河北得分均較低,排在前三名的依次是石家莊、唐山、保定。北京和天津擁有豐富的科技教育資源。物流產業供需方面,排在首位的是天津,其次是北京,后面依次是唐山、石家莊、邯鄲、保定。天津依托天津港和保稅區,工業和貿易均較發達。物流產業效率[28]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北京、天津遠遠在前,河北得分均較低,排在前3名的依次是石家莊、保定、邯鄲。

(三)耦合協調分析

耦合協調度是各子系統耦合度及子系統之間協調作用下,通過自組織演化達到協調一致、高效有序的狀態。

計算公式如下:

(6)

(7)

T=αS1+βS2

(8)

式中,C表示物流發展與城市發展之間的耦合度;S1和S2分別表示物流發展水平和城市發展水平。耦合度C只是衡量物流發展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程度,還需要綜合協調指數T用來衡量各系統對耦合協調度的貢獻程度。其中α和β分別表示各系統在耦合關系中相對重要性,本文綜合考慮之后認為α和β同等,均取值0.5。綜合C和T來計算系統之間耦合協調度D,數值越大,說明兩系統之間的耦合協調性越好。根據D的計算結果進行分級處理。

將TOPSIS法計算結果帶入SPSSAU耦合協調度模塊進行計算,求得各地區耦合度C值、協調指數T值、耦合協調度D值,如表3所示。

表3 城市物流產業耦合協調發展結果

耦合協調程度分成四級,0.76以上為高水平,0.5~0.75為中高水平,0.26~0.5為中等水平,0.25以下為低水平。北京和天津為高水平,唐山、石家莊為中高水平,邯鄲、保定、邢臺為中等水平,其余地區為低水平。

北京和天津耦合協調為高水平,表明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環境發展和科技教育發展方面能夠給與物流系統很好的支撐。物流系統在滿足供需平衡以及物流效率方面能夠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環境和科教發展。

(四)發展障礙分析

運用障礙度模型探索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障礙阻力因素[29],通過因子貢獻度(Fj)、指標偏離度(Ij)和障礙度(Oj)進行綜合分析診斷,對障礙度大小排序,以便提供改進的依據。

計算公式如下:

Ij=1-Aj

(9)

Fj=Vjwj

(10)

(11)

式中,Aj表示指標的標準化值;Vj表示第j項準則層指標權重;Wj表示第j項準則層指標所屬的第i個單項指標的權重。

將數據帶入SPSSAU障礙度模塊進行計算。

總體來看,準則層面,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障礙最主要的為產業效率支撐B22、科技教育支撐B14和產業供需支撐B21,幾乎所有城市的主要制約因素均在此三項。前三障礙度中北京還受到環境發展支撐B13制約,保定還受到社會發展支撐B12制約。第一障礙因子對北京和保定的阻礙較大,其他區域程度相仿。第二和第三障礙因子對各區域阻礙程度類似。如表4所示。

表4 耦合協調發展障礙因素

指標層層面來看,排在前五的是貨運量C29、R&D經費C16、專利授權數C17、郵電業務總量C30和R&D人員全時當量C15。其次是交通運輸倉儲從業人員C28、運輸/倉儲/郵政企業個數C27、主要工業產品產量C23、貨物進出口總額C20、交通運輸支出C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C21。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產業效率支撐、科技教育支撐和產業供需支撐是影響城市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障礙因素。加大科技投入,突出科技引領作用,擴大物流產業需求與供應,提升物流產業效率,是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破局之道。

(五)發展關聯影響分析

“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構建需要生產、流通、消費等生產環節的有效循環。物流業的性質說明物流業不可能孤立地高質量發展,物流業是融合各產業的復合型生產性服務業。作為連接生產端與消費端的重要中間環節,其存在與發展離不開與之相輔相成的其他產業,需要通過和其他產業聯動實現發展?,F代物流業的產業關聯效應會對區域經濟體內部產業布局、空間結構、經濟融合程度產生重要影響。

為進一步解析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影響因素,通過灰色關聯分析法來判斷產業影響效應。將物流產業發展指數作為母序列,將各產業區位熵作為特征序列。

區位熵可以表征產業發展狀況,計算公式如下:

(12)

式中,LQij表示j地區的i產業在京津冀的區位熵;qij為j地區的i產業的就業人數;qj為j地區所有產業的就業人數;qi指在京津冀范圍內i產業的就業人數;q為京津冀所有產業的就業人數。

將各地區各產業就業人數帶入區位熵計算公式,計算出各產業區位熵,如表5所示。數據來源于《河北統計年鑒2021》《天津統計年鑒2021》和《北京統計年鑒2021》。

表5 京津冀產業區位熵

兩業聯動布局是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代表形式。物流業規劃要全力確保物流鏈、供應鏈高質量發展,需要物流集群提高兩業聯動,關聯產業配套服務,形成集成服務發展能力。唐山、張家口和承德利用農業產業基礎,發展冷鏈等農業物流。天津、唐山和秦皇島制造業上集聚明顯,依托港口資源優勢,打造高端制造業,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廊坊、保定和邯鄲推進建筑業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打造建筑供應鏈。廊坊、滄州、衡水、邯鄲積極推進線上線下的新零售物流模式。北京和天津加快物流業和金融業的有機結合,創新物流金融服務。

三、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議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提升京津冀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要以系統發展的觀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高質量發展理念,以產業基礎為重要支撐,以創新為重要引領,以協調發展為重要手段,以共享發展為重要內容,滿足綠色發展的根本要求,走開放發展的必由之路。

1.以雙循環為主線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引領高質量發展,指明了高質量發展的“科學路徑”[30]:積極發揮京津冀在雙循環中的區位優勢,加快物流通道外聯內暢;整合內部資源,服務環渤海區域;發展高鐵物流、冷鏈物流和應急物流;加強中歐班列的建設和運行,拓展對外經貿合作。

2.以創新發展為引領

需要從顛覆性創新發展的視角,審視物流產業創新發展的長效機制,從物流業務向創新發展要素多元化轉變,著眼于“高端科技”“長效發展”和“核心技術”等關鍵點。創新包括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幾個方面。

管理創新首先是戰略創新,從大局出發進行頂層設計。通過空間戰略分布,構建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環境。推進物流要素資源市場化,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完善物流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優化行業規則,促進和引導物流市場競爭公平性和均衡性,提高行業環境的穩定性。

技術創新要突出創新應用與轉換。物流的發展需要先進技術的引領,如RFID技術、VR/AR、5G通信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AGV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和科技設施、教育投入是物流發展的關鍵因素。京津冀城市群具備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良好的物流基礎,需要引導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作用。通過科技創新不斷推動物流業的現代化、信息化、平臺化和多樣化。加快科技創新及科技運用與轉化能力,強化物流業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服務模式創新。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與物流產業融合,向數字物流轉變。建設智慧物流體系,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3.以協調發展為目標

協調發展包含供需協調、區域協調、融合協調。

供需協調是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特征。物流供需能力錯配不利于城市群經濟轉型布局,不利于內外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實現。在后續城市群物流規劃發展中,應著力促進物流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協調發展。整合物流資源,產業集聚發展[31],為物流供需匹配培育良好的外部環境,形成競爭有序的物流產業發展格局,讓產業經濟真正循環起來。

區域協調是城市群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注意消除區域政策之間的沖突,在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的同時,注意優化區域產業結構[32],避免無效競爭。

融合協調是產業融合協同發展,應加快現代物流產業與區域優勢產業融合協同發展,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打造特色產業園區。

4.以綠色發展為要求

綠色物流是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的發展訴求。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約束下,發展綠色物流迫在眉睫。物流產業應向著低碳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推廣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的綠色科技,進行綠色轉型,再造產業生態,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產業。物流業是當前中國推進低碳發展的重點行業之一,物流的低碳化發展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在物流企業開展綠色化方面給予政策上的積極鼓勵和引導。構建綠色物流發展長效機制,加大物流綠色生態環境治理投資,嚴控物流企業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行為,使物流產業走向穩定、持續的綠色發展軌道。

5.以開放發展為路徑

物流業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競爭性行業,要推動勞動力要素流動和循環,推動資本要素流動和循環,推動技術要素流動和循環。物流人才是助推物流高質高效供給的重要保障,需注重對物流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建立物流人才激勵機制。京津冀可以以天津港保稅區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為載體,優化內外開放水平,提升港口物流,形成海陸空全面開放新布局。發展跨境物流,考慮京津冀綜合發展要求,打造精準物流樞紐布局,提供通關、物流、金融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加強與長三角、山東半島、遼中南城市群聯系,實現跨區域物流聯動,高效融合、協同運作。

6.以共享發展為手段

共享發展包括基礎設施共享、資本共享、人才共享、市場共享。要統籌規劃建設區域物流基礎設施,保障重大物流項目、重點物流園區,促進物流信息、人才、物流技術與裝備平臺等資源共享,積極開展共同配送和物流眾包,擴大物流就業崗位。

四、結論

本文分析了在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參考相關文獻,構建了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以物流相關統計數據為依據,對新發展格局下京津冀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測度。

(1)用熵權-TOPSIS法測算了物流產業發展質量水平。發現京津冀各城市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程度不同,河北各城市在物流產業供需方面和物流產業效率方面,與北京和天津有較大差距。

(2)耦合協調模型分析了物流發展與城市發展之間的耦合協調度。北京和天津處于高水平耦合協調,其他區域有待進一步增強耦合協調性。

(3)障礙度模型分析了影響物流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障礙因子。分析發現產業效率支撐、科技教育支撐和產業供需支撐是排在前三位的制約因素。

(4)灰色關聯分析法分析了物流業與其他產業的產業關聯效應。發現制造業是影響物流產業發展的最大影響產業,其次是住宿餐飲業。

(5)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需要重點從物流產業供需、產業創新、產業效率方面著手。

猜你喜歡
雙循環物流業京津冀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經貿合作的新內涵
打造內外“雙循環”安全生態系統
玩具產業如何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
李奇霖:“雙循環”下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向
物 流 業
我國物流業的供給側改革的突破口
京津冀大聯合向縱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養老“京津冀一體化”謹慎樂觀看
物流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