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還在刻意培養聽話的孩子嗎?

2024-01-05 16:18胡運玲
婦女生活 2024年1期
關鍵詞:天性規則家長

胡運玲

主持人語:

通常情況下,家長教育孩子時都希望孩子聽話,認為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聽話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但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有的調皮好動,有的乖巧安靜,有的古靈精怪,有的老老實實……如果不管什么樣的孩子,都用統一的標準來約束,要求孩子無論何時、何事、何地都聽家長的話,肯定是違背孩子天性的,也是扭曲的教育,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聽話”一詞是多少家長的口頭禪

一天,我應邀到一所幼兒園做繪本閱讀講座,活動的后半部分有個互動環節,我帶領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做手工。我發現,面對孩子們的種種狀況,不少家長都有個口頭禪:“聽話?!蔽覛w納了一下,家長們所說的“聽話”分為三種類型:補充型、命令型、威脅型。

先說補充型。有個小女孩說渴了,媽媽便拿出水讓她喝,她卻要喝果汁。媽媽就說:“等活動結束了媽媽去給你買,聽話?!边@就是補充型,只是隨口而出的口頭語,沒有實際意義。

再說命令型。有個男孩不好好做手工,媽媽哄了兩次無效后,就厲聲道:“好好做,聽話!”后來小男孩說要去廁所,也被媽媽按?。骸澳惚仨毬犜捁怨宰谶@兒,我知道你沒尿?!甭犃俗屓丝扌Σ坏?,就連孩子有沒有尿意好像都得聽家長的。這種也是最常見的——每當孩子調皮搗蛋或不按家長的要求行事時,家長習慣強行命令孩子“聽話”,實際上是要求孩子老老實實聽從家長的安排。

還有一種是威脅型。有個小男孩一直很鬧騰,奶奶一遍一遍地威脅他:“不聽話,就告訴你爸,看他怎么收拾你!”類似這樣的話聽著是不是很熟悉——“你聽不聽話?”“再不聽話我就……”“你真不聽話是吧?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有一個共同的隱性期待——希望孩子聽話、乖巧,評判一個孩子好不好的標準,往往也是聽不聽話。比如我們夸別人家的孩子好,常會說“你家孩子真聽話”。

然而我們卻沒有考慮,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有的調皮好動,有的乖巧安靜,有的古靈精怪,有的老老實實……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我們應該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給予不同的教育。如果不管什么樣的孩子,都用統一的標準來約束,一味要求孩子乖巧,要求孩子無論何時、何事、何地都聽家長的話,肯定是違背孩子天性的,也是扭曲的教育,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家長一味要求孩子聽話的四大危害

如果家長總是要求孩子聽話,不管實際效果如何,最終都會對孩子造成危害。這些危害有直觀的、當即就顯現出來的,也有隱性的、后續才會慢慢顯現出來的。

危害一:引發親子矛盾

家長要求孩子聽話,引發親子矛盾似乎是必然結果——?一個要求聽話,一個偏偏不聽,親子矛盾自然一觸即發。我經常聽一些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甚至說“我分分鐘都能被孩子氣死,讓他干什么都不聽話”。其實,孩子也有同樣的委屈和不滿,不明白也不服氣“我為什么都得聽你的”。

危害二:孩子盲目順從

前兩天聽閨蜜說,她很后悔一直要求女兒聽話,把女兒培養成了乖乖女。原來她女兒在幼兒園午睡時尿床了,不敢跟老師說,就躺在濕漉漉的床鋪上睡了一中午。問及原因,她女兒說:“老師說了午睡不能出聲,聽話才是好孩子?!?/p>

所以,如果家長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孩子就會盲目順從,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也不會區分不同的情況,靈活地根據情況做出合理判斷與恰當應對,孩子成了只會聽話、聽令行事的“機器人”。

危害三:孩子假裝聽話,背后加倍搗蛋

有一天我在海邊見到母子三人,他們只帶了一個玩沙鏟,兄弟倆爭奪,媽媽命令哥哥:“你是哥哥,讓弟弟先玩,聽話!”結果,哥哥表面順從了媽媽的命令,背地里卻總趁媽媽不注意去搶弟弟的鏟子,甚至還報復性地搗毀弟弟堆好的沙堡。

這就是家長強制性讓孩子聽話的后果之一:孩子表面上順從,但心里不服氣、不甘心,背后做出更不聽話的事情來。

危害四:泯滅孩子的天性,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家長一味要求孩子聽話,從長遠影響來說,可能會導致孩子性格扭曲。

2022年發生在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的胡鑫宇失蹤案,案件當事人胡鑫宇便是一個典型例子。

胡鑫宇去世后,了解他的人對他的評價,沒有說他不聽話的。外公說他“是個懂事、聽話、孝順的孩子”。鄉鄰說他“是個很聽話懂事的孩子”。他從小也非常聽父母的話,就連媽媽問他喜歡什么樣的衣服,他都說“都行”,都聽媽媽的。即使媽媽買了他不喜歡的衣服,他也不會明說。胡鑫宇的老師也說他是個聽話的學生,批評他的時候他就認真聽著,表揚他的時候也不見他有多開心。他聽話得不敢輕易吐露心聲,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敢首先考慮自己的喜好。

但從胡鑫宇的日記,我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糾結、壓抑與煩惱。他為什么寫那么多日記?就因為他內心的壓抑無人訴說,無處排解,只能借助日記來表達。在日記里他可以表達壞情緒,可以不必維持那個聽話懂事的外在形象。也只有在日記里,他才是最真實的。

胡鑫宇的悲劇也給了我們啟示:孩子聽話、懂事的背后,可能內心早已千瘡百孔——聽話久了,孩子可能變成習慣性聽話,會不由自主地維持聽話的好形象,實則內心需求被壓制,聽話的他并非真實的他。長期的壓抑,會讓孩子的天性一點一點消失,嚴重的會導致性格扭曲。

所以說,不要再覺得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要一味要求孩子聽話了。

聽話不一定是好事,不聽話不一定是壞事

可能有家長會問:“不要求孩子聽話,那我又該怎么管教孩子呢?總不能任其所為,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吧?”

當然不是。

1.明確聽話的內涵。聽話,是指孩子要聽從家長的指導,按照正確的行為準則行事,只是希望孩子做出正確的事,而不是成為只聽命于家長的“機器人”

我們要明確一點,聽話的內涵是什么?讓孩子聽話,不是讓孩子對家長的話唯命是從,什么事情都是家長說了算,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或打算,只能服從家長。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聽家長的話,但這里所說的聽話,是指孩子要聽從家長的指導,按照正確的行為準則行事,只是希望孩子做出正確的事,而不是成為只聽命于家長的“機器人”。

有了這樣的明確目的,家長該怎么做也就明確了:與其總是要求孩子聽話,不如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讓孩子按規則行事。比如大家都知道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不能走,孩子都會嚴格遵守。為什么?因為他知道這是交通規則,必須遵守。這就是規則的力量,孩子聽從的是規則,而不是家長不讓闖紅燈他才不闖。

因此,家長與其總是要求孩子聽話,不如提前給孩子立一些規矩,教孩子認識一些規則,熟知一些公共約束,比如家庭規則、人際交往規則、道德規則、幼兒園生活規則、社會規則等,然后以教孩子守規則來代替讓孩子聽話。

2.改變與孩子交流的話術

想對孩子說“聽話”時,不妨試試這樣說:“寶貝兒,你覺得我說的對嗎?哪些是你愿意按我的建議去做的?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不對,或者你認為應該怎樣,可以說出來,咱們討論一下?!?/p>

這樣開放式的交流有兩點好處,既能找出孩子認同家長、愿意按家長說的去做的地方,又能讓孩子有機會說出自己的不同想法,給孩子表達心聲的機會,通過商量讓雙方取得一致。這不也是一種讓孩子聽話嗎?

3.讓聽話變成雙向的,大事讓孩子聽話,小事聽孩子的話

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并不是他真的不想聽話,故意做個不聽話的“壞孩子”,而是家長管得太多、太細,管得孩子反感了,覺得大人天天叫我聽話聽話,煩死了。這樣反倒會激起孩子不聽話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長不要過度干涉孩子,應該給孩子適當的空間和自由。不要一天到晚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玩樣樣都要管。沒什么危險因素的,不違反原則的小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做主,甚至家長可以多聽孩子的話。一些大事、原則性的事、危險的事,再要求孩子聽家長的話。

這樣,聽話就成了雙向的,家庭文化更平等,氣氛更民主。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更知道什么時候該聽家長的話,什么時候可以自己做主。

4.允許孩子與眾不同做自己

有時候,家長讓孩子聽話有點兒不講道理,比如買衣服,孩子明明喜歡黃色的,家長偏偏讓他聽話買紅色的。家長會以大眾的眼光和評判標準來約束孩子,不讓孩子顯得跟別的孩子不一樣。這也是家長想讓孩子聽話的一個因素。

家長要有允許孩子與眾不同做自己的勇氣和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呈現出的不同于別的孩子的特點,恰恰是孩子的亮點,多肯定、接納自己的孩子。

就拿我女兒來說,她從小就與眾不同,喜歡男孩喜歡的那種藍色,喜歡男孩愛玩的卡牌,不喜歡穿裙子,不喜歡扎小辮,還有著男孩調皮的天性,敢爬樹敢鉆洞,愛拆家搞各種破壞。我發現,正是她這種不羈的性格,讓她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繪畫特別好,性格也很樂觀開朗。如果她是個循規蹈矩的孩子,可能就不會有她獨有的優點和天賦了。所以我一直允許她做與眾不同的自己。

總之,聽話不一定是好事,不聽話不一定是壞事,家長不應將是否聽話當成評判孩子好壞的標準。

【編輯:馮士軍】

猜你喜歡
天性規則家長
撐竿跳規則的制定
尊重天性 順勢而為——讀《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有感
數獨的規則和演變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讓規則不規則
TPP反腐敗規則對我國的啟示
家長請吃藥Ⅱ
鼓勵孩子愛玩天性的家具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