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精神衛生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研究
--以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024-01-05 06:51張緒恕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衛生校企精神

張緒恕,陳 婷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目前,我國精神衛生領域還存在著服務體系建設還不完善,精神衛生人才隊伍缺口大,綜合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如何讓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惠及到更多人?其關鍵在于精神衛生人才的培養。我國精神衛生人才缺口有多大、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已成為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問題。

一、我國精神衛生人才需求現狀

當今社會,經濟與科技正在飛速發展,物質保障已然充裕,但是人們生活與工作壓力卻是日益增大,精神和心理健康問題也呈現出日濡月染的變化。如今社會對于精神和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我國精神衛生專業人才缺存在很大缺口,這必然導致二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突顯。

(一)精神衛生人才隊伍缺口大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統計,截止到2022 年,我國精神疾病患者已經超過了1 億人,精神衛生??漆t院僅2449 家,精神科床位數為67 萬張,精神科床位數4. 7 張/萬人口。目前我國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且主要分布在地市級城市,心理與精神衛生社區康復體系尚未建立。雖然目前我國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已超過5 萬名,但僅占全國醫師數量(428.7 萬人)的 1.49%,并且在選擇規培后成為精神科醫生的不到1%,這讓精神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面臨巨大挑戰。

(二)精神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阻力大

多年來,在人們的傳統認知中,精神衛生專業相對冷門,精神疾病常常與婚姻家庭、人際關系等有著盤根錯節的聯系,諸多因素致使該專業被貼上了“社會認可度低、職業風險高”等標簽。在精神疾病日益高發的當下,精神衛生領域“人才荒”的問題日漸突顯。而這些因素也必然對高校醫學生產生影響,最終對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2022 年全國“兩會”人大代表雷冬竹曾指出:“目前,我國精神衛生專業的人才培養未得到足夠重視,很多醫學院校辦學仍是以臨床醫學、護理等主流專業為主,很少開設精神衛生類專業,將心理與精神衛生教育納入主要課程體系的院校少有,心身醫學教育缺位。這必將導致培養出來的眾多醫學人才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心理精神因素,不能及時正確地處理病人的心理與精神健康問題,可以說仍然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蹦壳?,我國現有精神醫學專業的醫學院校僅有31 所左右,且招生規模不大。諸多因素導致我國精神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困難重重[1]。

二、校企合作新的發展內涵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能夠快速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這一特點就決定了要辦好職業教育,必須密切關注行業與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等的發展,并全面加強校企合作、深度開展產教融合,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不斷向著高水平發展,校企合作也有了新的發展內涵。

(一)概念的界定

1.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同合作的一種育人形式。2018 年2 月,教育部印發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中明確指出: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的發展重點,并著重表示校企合作是政府、職業學校、行業企業發展的必行之路[2]。它是指高等職業學校和企業在實施職業教育過程中通過共建機構、合作研究、共同育人、共享資源等方式來實施的合作活動。

2.長效機制

長效機制是指能長期保證制度正常運行并發揮預期功能的制度體系。長效機制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如斯大林說的“世界上沒有什么永恒的東西,一切都在變化,一切都在發展”。長效機制必須隨著時間、條件等變量的變化而不斷發展[3]。長效機制本身應具備以下特點:一是規范性,各項組成部分之間是按照一定規范來互相關聯與銜接運行;二是穩定性,各項工作具有相對固定的運行模式;三是長期性,即是作用和效應具有長期性[4]。

(二)校企合作新的發展內涵

校企合作是一種高效的新型辦學模式,它不僅發揮了企業的優勢,還能夠保障學生的就業,為醫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放心大膽的去為今后的發展不斷錘煉本領,實現高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發展。因此,只有深度開展校企合,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才能促進職業教育的內涵發展,從而實現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

1.開展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是實現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

《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文件明確提出職業院校要積極與優質企業開展雙邊多邊技術協作,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校企合作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它能夠促進專業調整與建設,將企業的優質資源,融入到教學實踐之中,助力“三教”改革。

2.開展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是職業院校提升“雙師型”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等新業態的發展,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這就要求職業院校要大力提升“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校企合作的開展,促使職業院校教師與企業人才雙向流動,在此過程中,教師能夠學習到生產一線最新的技能,企業人才也能夠在教科研當中發揮個人價值,學生也能夠掌握到最新的技術技能,最終達到校企雙方共建,三方共贏。

3.開展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徑

《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提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要推進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校企協同育人[5]。因此,職業院校必須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加強內涵建設。例如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應大膽創新,采取現代學徒制、訂單式、崗位輪動式等人才培養模式,聯合本科學校開展“3+2”專本貫通培養等。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堅持雙向協同育人,構建緊密對接產業鏈的專業體系,充分利用好學校與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從而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4.開展校企合作,推進進產教融合是提升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保障

我國教育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以工作崗位具體任務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為核心,在真實的或者高度仿真的環境中開展教學,實現“教-學-做”相統一。校企雙方充分依托自身的優勢資源,共同建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使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一方面,可以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帶給學生更好的職業體驗感,并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實踐教學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從中挖掘出優秀的學生,為企業的發展儲備人才。因此,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不斷健全校內外實訓基地,是職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重要保障。

綜上所述,開展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是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是黨和國家做出的重要決策部署。在當今新的發展形式下,我國職業教育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還不能很好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譬如辦學條件不足、專業結構不盡合理、體制機制不健全、人才培養質量不能很好的與工作崗位匹配等問題。因此,我們要大力開展校企合作,推行產教融合,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發展,構建耳不離腮、互促發展的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而不懈奮斗[6]。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精神衛生人才培養的具體舉措

(一)轉變思想觀念

俗話說:“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行動”。因此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轉變對精神衛生的看法。

1.認清現代醫學模式

應摒棄過去的單純生物醫學模式,深刻認清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于心理與精神衛生工作而言,要融入大醫學,其范疇不僅僅局限在精神疾病的診療上應更加廣泛,比如預防、保健、訓練等等。另外,要加強對醫學生進行心理與精神衛生相關知識的培訓,以增加他們對心理與精神疾病的知識儲備,從而更好地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從我國醫療行業現狀來看,綜合性醫院依然是以傳統臨床醫學各科室作為醫療主體,精神??圃诰C合性醫療機構很少涉足,因此應把心理與精神衛生的觸角延伸到綜合性醫院的各大科室,這樣就可以拓展其應用范圍,同時也激發起臨床普通??漆t生對精神衛生的重視。使其成為現代醫學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認清醫療衛生現狀

在目前的醫療現狀之下,醫患之間的矛盾成為了主要矛盾,其產生的根源在于醫患溝通,可見,醫患溝通是作為醫療衛生人員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其中,精神衛生??漆t患溝通無疑是最有難度和挑戰性的。因此,在進行精神衛生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不斷加強溝通能力培養,使其具備較強的醫患溝通能力,這對臨床醫療工作崗位具有重要意義,并有利于精神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二)加強校企合作,開展聯合辦學

校企合作是貫徹落實國家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為了進一步推動醫學人才培養的創新發展模式,進一步提升醫學類專業的內涵質量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加強臨床教學,使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實現新的跨越,近年來,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與周邊多家企業、醫院建立了合作項目。

1.深度開展校企合作,聯合開展人才培養

結合精神衛生人才缺口巨大的現狀,目前大別山地區精神衛生人才存在梯隊斷代的問題,同時隨著醫療結構的發展和升級,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更為迫切。對此,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深化內涵建設,強化特色發展。具體做法:加強與某市優撫醫院、市中心醫院、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合作,充分采取現代學徒制人、訂單式、崗位輪動式等培養精神衛生人才。近3 年校企聯合培養精神衛生人才(臨床、護理)詳情見圖1)。從上圖數據可以看出,該校開展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精神衛生人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圖1 近3 年校企聯合培養精神衛生人才(臨床、護理)情況

2.深度開展校企合作,聯合開展教科研、社會服務等活動

校企雙方共同構建校企精神衛生聯合體。以高校為中心,聯合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組建精神衛生聯合體,充分依托校企合作平臺,發揮各團體的優勢,為精神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智庫保障。

(1)聯合開展教學與科研活動

加強學校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和溝通。建立由學校和企業專家共同組成的精神衛生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其中企業人員不少于1/2,不斷加強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深化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大力推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加強精神疾病與軀體疾病的聯合治療,使患者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服務。構建體現臨床崗位技能、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建設專業核心課程,共同開發教材。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的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在現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融入精神衛生相關課程,在強化精神衛生觀念的同時增加精神衛生相關知識內容的設計,例如可以增加醫患溝通的技巧模塊、軀體疾病合并精神問題的診療研究模塊等,提高考核評價體系當中精神衛生專業知識的比重等。②加強精神衛生??茖嵺`教育,定期將學生送至臨床一線進行崗位見習學習,由企業(醫院)進行現場實操教學,強化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使命感。③共同研發精神衛生健康系列在線開放課程和編寫系列教材,將精神衛生人才培養工作抓實做細。此外,充分利用學校教科研平臺,融入企業優質資源,聯合搭建科研協作平臺,促進精神醫學的深入研究。

(2)聯合開展社會服務活動

在校企共同開展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雙方建立了良好的伙伴關系,在聯合教育教學之外,大力開展社會服務,比如雙方協同開展精神與心理健康知識科普、送醫送藥下基層、慢性疾病診療等活動。此外,充分發揮校企精神衛生聯合體的效能,開展心理與精神衛生論壇、學術年會、巡回講演等,大力推廣宣傳。一方面在促進精神衛生健康知識普及的同時,解決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問題,改變了區域內人民群眾對精神衛生??频目捶?,從而消除人民群眾對精神衛生專業的成見;另一方面,提升了校企雙方的知名度,社會服務的職能也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三)構建價值導向

目前,雖然我國每年培養了大量的臨床醫學類專業學生,但是大多數都不愿意從事精神衛生工作。究其原因,最主要應該是認知問題,即價值導向,包括社會價值和自身價值。

1.構建合理的醫學生思想教育體系

(1)強化思政教育

思想教育是構建價值導向的根本,良好的思想教育是引導醫科學生形成正確職業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在醫學院校應鼓勵專業課程與思想教育課程有機結合,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

(2)強化“醫者精神”教育

醫者精神是在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中形成的具有價值導向作用的醫者職業道德準則,主要內容概括為:“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這16 個字精準地反映出醫療衛生行業為人民群眾健康護航保駕的神圣使命和特殊價值,同時也體現出了黨和國家對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的高度重視。因此在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要著重強化醫者精神教育,比如開展醫學生宣誓、大體老師觀摩、學習名醫感人事跡、臨床見習實踐、參與送健康下鄉等活動。

2.樹立尊醫重教的價值觀念

良好的社會氛圍是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應倡導全社會樹立尊醫重教的價值觀念,普及精神衛生健康知識,讓人民大眾的認知從拒絕、否認、冷眼到接納、理解、認同的轉變。筆者曾參加過國內某地區心理與精神衛生相關項目的調研,從事精神衛生崗位人員更多的是希望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能被人民廣泛接受的社會氛圍。因此,精神衛生事業的發展所需的良好社會氛圍不能只靠精神病院、精神衛生中心,還要積極發揮全社會的力量。在政府的積極引導外,專業機構與學術團體強強聯合,共同為心理與精神衛生筑牢護盾。

總體來看,當今世界各國的精神衛生事業發展都面臨著嚴峻考驗,因此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途徑營造全社會尊醫重教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傳統醫學與精神醫學的獨特優勢,校企聯合加強精神衛生人才培養,努力做到:系統謀劃,把握規律;國內協同,國際發展;主動出擊,尋找需求;突出優勢,內強外聯。從而不斷推動我國心理與精神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7]。

(四)遵循精神衛生人才成長規律,加強畢業后醫學教育、繼續醫學教育

依據湖北省衛生健康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建立融“學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醫學教育”一體化的精神衛生人才培養路徑,不同階段培養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學校教育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基礎,同時,培養學生具有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畢業后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主要側重于臨床工作崗位能力和??茦I務能力的培養。充分依托校企合作平臺,科學合理地規劃學校教育與后續教育,將精神衛生職業素養和理論知識融入到終身學習中。因此,明晰精神衛生人才培養特點,遵循醫學人才成長規律,在引導醫學生就業的同時,注重精神衛生方向醫學生學歷教育,大力開展“專本貫通的學歷教育與(助理)全科醫師培訓并軌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推進二者無縫銜接,使醫學生在獲得執業準入的職業資格證書的同時也能夠達到學歷的提升。這樣既保障了醫學人才培養的連續性、完整性,也有效地解決了學校教育與畢業后培養脫節的問題,對于切實彌補大別山地區精神衛生人才缺口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五)構建精神醫學課程體系,深化醫學教育改革

在傳統醫學教育的基礎上,融入精神醫學課程教育,構建以“新標準、新規范、新知識、新技術”一體的模塊化課程教學體系,加強精神醫學系列課程教材建設,不斷完善精神醫學相關課程教學內容,加強精神醫學在線精品課程建設,形成線上與線下融通的一體化教學,促進學生知識理論與臨床崗位實踐能力同步提升;此外,要強化思政育人,執行思政教學“五進”計劃,即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課程、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朔造醫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全面加強醫科學生職業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為基層精神衛生領域培養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新時期合格醫學人才[8]。

猜你喜歡
衛生校企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衛生與健康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拿出精神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衛生歌
辦好衛生 讓人民滿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