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

2024-01-07 11:31李冬強謝心軍李康貴王威龍國華馬文娟
廣州醫科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夾板橈骨遠端

李冬強,謝心軍,李康貴,王威,龍國華,馬文娟

(1.株洲市中醫傷科醫院手足科,湖南株洲 421007;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長沙4 100071)

老年橈骨遠端骨折采用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中藥內服外敷治療,因其具有固定穩定、風險低、創傷小、恢復快、經濟適宜等優點,已成為臨床廣泛應用的純中醫治療方法[1?3]。但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早期復位時,如止痛效果不好,患者往往伴發胸悶、疼痛性暈厥、休克等,致骨折手法復位不能順利進行;此外,患者復位外固定后因患肢疼痛改善不徹底,不愿活動手指關節,可導致出現腫痛難以忍受、手腕關節僵硬等[4]。西醫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保守治療方案為局麻下手法復位、石膏托外固定,局麻下復位止痛效果明顯,但石膏托固定過于牢靠,無伸縮性,影響早期功能鍛煉,患者易出現手腕腫脹難以消退、僵硬難以恢復等情況。目前我們對老年橈骨遠端骨折采用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中藥內服外敷治療,臨床療效較好。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如果在沒有任何麻醉的情況下直接進行手法復位,復位后也沒有恰當使用止痛藥,導致一些患者難以忍受疼痛,不愿意過早接受手指屈伸功能鍛煉,可能會影響手腕關節功能更快的康復。本文回顧性分析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90 例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純中醫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療效,為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株洲市中醫傷科醫院急診收治的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90例,按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5例。其中對照組男23 例、女22 例;年齡60~89 歲,平均(73.2±4.1)歲;骨折類型包括伸直型骨折38 例、屈曲型骨折5 例、關節面骨折2 例。觀察組男21 例、女24 例;年齡60~92 歲,平均(79.3±4.6)歲;骨折類型包括伸直型骨折36 例、屈曲型骨折6 例、關節面骨折3 例。兩組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臨床癥狀、體征及X 線片檢查提示為橈骨遠端骨折,均為閉合性骨折;(2)受傷后24 h 內就診,急診進行整復;(3)臨床資料完整;(4)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開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陳舊性骨折、外固定不能維持需手術的骨折;(2)伴有其他嚴重系統性疾病,如肝腎功能損害、凝血功能障礙等;(3)患者存在精神障礙或依從性低;(4)皮膚出現嚴重過敏現象。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中藥內服外敷療法、早期功能康復訓練治療。(1)復位固定方法:采用手法復位結合小夾板固定。取端坐位,將患者前臂維持在旋前位,2 位醫師分別握住患者遠折端遠側和近折端近側,實施對抗牽引,隨后采取推擠、背伸、掌屈等方式實施復位。如患者為Colles骨折,根據X線片采用二人復位法為患者復位,患者取坐位,患肢取肩外展60°前伸,前臂置中立位,令助手立于患肢外后方,雙手掌握患肢前臂上段并把持,術者雙手緊握患者手掌,兩拇指并列置于骨折遠端背側,余手指置于腕部握住大小魚際,與助手同時拔伸牽引約2 min,使肌肉松弛,糾正骨折重疊移位;術者再改以維持牽引,另一拇指按壓遠折端橈側,與尺側的余四指對向端擠,糾正橈偏移位;接著持續牽引下糾正骨折前后移位,恢復掌傾角及尺偏角;再一手緊握骨折端固定,另一手逐一順縱軸方向牽引各指進行理筋整復。于傷處外敷中藥,遠折端、橈側及遠端掌側加平墊,以橈骨遠端四合一夾板固定于掌屈稍尺偏位,并懸吊胸前制動。術后復查X線片確認骨折位置好,觀察右手指端血運、感覺、腫脹情況,指導患肢行早期功能鍛煉。(2)中藥內服外敷療法:①中藥內服:方用逐瘀定痛湯口服。方劑藥物組成:土鱉6 g、紅花12 g、三七10 g、當歸15 g、生地黃15 g、白芍15 g、續斷15 g、丹參12 g、白芷15 g、川芎12 g、枳殼12 g、澤蘭15 g、延胡素12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分服,連續2 周。②中藥外敷:適量外敷冰片、黃柏等清熱涼血,連續應用2周。皮膚輕度過敏的患者改用黃柏、黃芩、黃連等。(3)功能鍛煉:指導患者進行患肢的自主肌肉收縮訓練活動。囑患者進行掌指關節、指間關節的屈伸活動,平時握拳訓練兩個關節的靈活度,握拳時需用力,過程中手指完全伸直和屈曲,并保持前臂肌肉緊張狀態,方可使骨折斷端保持相對穩定;適當屈伸肘關節,上抬肩關節,由簡單開始而后發展到多關節協調鍛煉。

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骨折斷端局部血腫內浸潤麻醉、內服外貼止痛藥進行治療。(1)局部血腫內浸潤麻醉:患者取坐位,患肢取肩外展60°前伸,前臂置中立位,令助手立于患肢外后方,雙手掌握患肢前臂上段并把持,術者雙手緊握患者手掌,兩拇指并列置于骨折遠端背側,余手指置于腕部握住大小魚際,與助手同時拔伸牽引,使骨折斷端間隙出現;予2%利多卡因5 mL 注入骨折斷端間隙血腫內,片刻后患者疼痛感覺即消失。個別患者注入利多卡因后如疼痛緩解不徹底、手法復位時仍疼痛難忍,提示骨折斷端未拉開,利多卡因在骨折斷端處血腫內麻醉不充分,影響麻醉療效,可再次拔伸牽引;骨折斷端充分拉開后,注射器回抽有淤血后再注入利多卡因5 mL。麻醉起效后按對照組方法繼續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復查X 線片確認骨折位置良好。(2)內服外敷治療:按對照組方法進行中藥內服外敷,結合西醫治療方法于患肢前臂外敷西藥膏如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等,1 日1 次,持續2 周。(3)復位后處理:注意患肢指端血液循環、手指活動度、腫脹狀況、小夾板固定情況,注意進行關節自主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利于消腫。

1.3 觀察指標

1.3.1 骨折腫脹狀況 治療前和治療后當天(0 d)、治療后1、2周記錄患者骨折腫脹狀況?;贾钦勰[脹的測量[5]:取骨折腫脹最嚴重處,以軟尺環繞此處1圈,測量3次后取平均值。分別測量患肢骨折腫脹周長、正常側同部位周長。計算骨折腫脹改善率,腫脹改善率=(治療前患肢腫脹周長?術后患肢腫脹周長)/(治療前患肢腫脹周長?正常側同部位周長)×100%。

1.3.2 骨折疼痛狀況 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AS)測評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當天、治療后1、2 周的疼痛狀況[6]。計算疼痛改善率,疼痛改善率=(治療前VAS評分?術后VAS評分)/治療前VAS評分×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 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骨折腫脹情況

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1、2 周兩組患肢腫脹情況均顯著緩解(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肢腫脹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均P<0.05)。觀察組腫脹改善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正常側、患肢腫脹情況(n=90,)

與治療前比較,aP<0.05。

2.2 疼痛情況

治療后0 d 觀察組VAS 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而對照組VAS 評分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P>0.05)。觀察組疼痛改善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肢疼痛情況比較(n=90,)

與治療前比較,aP<0.05。

2.3 典型病例

治療前后典型病例的X 線片見圖1、圖2。均為觀察組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后骨折愈合良好,療效顯著。

圖1 左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前后X線片

圖2 右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前后X線片

3 討論

橈骨遠端骨折為老年常見外傷疾病,發病率高,由于患處腫痛、畸形明顯,可對手腕正常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外傷后疼痛誘發心血管疾病亦常見,臨床多以恢復患肢解剖結構、手腕功能及無腫痛等不良狀況為治療目標,此為提高療效和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目前臨床多采用手法整復小夾板或石膏外固定、克氏針內固定、鋼板螺釘內固定等進行治療[7]。

西醫治療方法一般為局麻下手法復位加石膏托外固定,石膏托固定容易導致腕關節僵硬。手法復位結合小夾板固定屬于我國傳統骨傷學技術,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臨床實踐證明其療效確切,能減輕患者手術帶來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且拒絕手術的老年患者多,或因為體質差而不宜手術的老年患者亦多,希望接受中醫治療。中醫在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中,始終堅持“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兼治、醫患合作”的四大原則,治療后均行康復訓練及中醫綜合治療,因而可取得滿意的效果。夾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種靈活能動的彈性固定形式,通過調整布帶松緊、紙壓墊的位置調節夾板的約束力,并充分利用肌肉收縮時所產生的內在動力,使肢體局部骨折斷端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狀態,促進骨折愈合。

古人利用中醫藥治療骨折留下來的較多經驗,得到廣泛認可,優勢明顯。中藥療法主要有內治和外治兩種,分早、中、晚三期辨證用藥。損傷初期(傷后2周)常用治法為攻下逐瘀、行氣消瘀、清熱涼血法。行氣消瘀法是傷科內治常用方法之一,基于《素問·至真要大論》“結者散之”的準則,取其消散之義,凡損傷氣血所形成的積聚凝滯,一般損傷或宿傷瘀血內結,或因有某種禁忌而不能猛攻急下的病證,均可運用。常用的方劑有桃仁四物湯、血府逐瘀湯、活血止痛湯等。我院治療骨折自擬方逐瘀定痛湯,系桃紅四物湯化裁而成,經多年的臨床應用,效果較好,外傷患者服用后十分滿意。逐瘀定痛湯組成為土鱉、紅花、三七、當歸、生地黃、白芍、續斷、丹參、白芷、川芎、枳殼、澤蘭、延胡素、甘草,方中以土鱉、紅花為君,取之破血逐瘀、祛瘀生新之功,佐以四物湯養血活血之效,諸藥合用,補中有行,破中有收,共奏活血而不破血、養血而不滯血之功。隨著近年來藥理學的發展,發現桃紅四物湯中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芳香酸、生物堿、黃酮、多糖、單萜類糖苷、芳香族氰苷等多種有機成分,還包括鉀、鈉、鈣、鎂及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8];同時,隨著臨床及實驗中不斷開展桃紅四物湯的研究,該方被證實具有擴血管、抗凝、抗血栓、抗炎、鎮痛、促進骨折愈合、神經保護、提高免疫力、抗疲勞等諸多作用[9]。桃紅四物湯其安全性、有效性歷經千年驗證,臨床安全性評價確認安全。

跌撲損傷早期容易引起熱毒蘊結于內,引起血液錯經妄行,或因火毒內攻,壅聚成熱證,本著《素問·至真要大論》“熱者寒之”的準則,骨折早期外敷中藥宜采用清熱涼血法。冰片清熱止痛、消腫;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局部外敷有清熱涼血作用。

傳統的康復鍛煉練功療法又稱為導引。在科學規范地指導下進行康復功能鍛煉,既可以增強體力,又能調整內臟功能、增強體質,有利于消除病痛,是一種扶正祛邪,調動患者自身積極因素的理想方法。老年患者往往合并骨質疏松癥,如果制動過多,導致骨質丟失更多,唯有鼓勵患者早期康復功能鍛煉,才能減少骨質進一步的丟失。

利多卡因是一種局部麻醉藥,一般施用1~3 min后生效,效果可維持1~3 h,麻醉止痛作用顯著,安全性高[10?11]。利多卡因的麻醉作用主要是通過阻斷電壓門控 鈉通道(voltage ? 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降低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阻止細胞膜去極化,可逆地阻斷軸突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遞從而使感覺消失[12?13],局部應用利多卡因可阻斷相應部位神經和肌肉內膜電沖動的傳導。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肺部疾病等慢性病,很多老年患者伴有多種器官功能衰退,骨折這種損傷嚴重且限制運動的創傷,對老年患者各項生理活動都有嚴重打擊。在骨折復位時或復位后,如止痛效果不滿意,輕者患者可能出現血壓波動較大致頭昏、心肌缺血導致胸悶心悸,重者出現休克、猝死;止痛效果不好時,患者因疼痛難忍往往出現反抗醫生的手法操作,影響復位效果,易出現位置欠佳的情況。因此,本研究中觀察組于骨折端血腫內注射適量利多卡因,在有效緩解骨折初期劇烈疼痛的同時,可明顯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及對后續手法復位治療的畏懼心理,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及手法復位的成功率。

洛索洛芬鈉凝膠膏屬于改良型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止痛效果明顯[14?15]。無須經過消化道,避免了口服給藥對胃腸黏膜和肝臟所造成的刺激和損害,適用于那些不適合口服給藥的患者[16]。老年患者一般合并多種疾病,長期服用多種藥物,口服止痛藥易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宜應用外用止痛藥物,即使存在一定胃腸道黏膜損害的患者,亦可以提前使用胃腸黏膜保護劑,拮抗止痛藥物的對胃腸道黏膜的損害。洛索洛芬鈉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釋放,起到抗炎、鎮痛的效果。洛索洛芬鈉凝膠膏透皮吸收后,主要在局部發揮治療作用。因此,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處貼服洛索洛芬鈉凝膠膏后,可持續有效緩解骨折復位后疼痛,可明顯緩解患者對后續功能康復的畏懼心理,盡早進行手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肘關節屈伸活動及肩關節上抬活動,避免關節僵硬,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0 d 觀察組VAS 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而對照組VAS 評分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P>0.05)。觀察組疼痛改善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西醫結合的療效優于單純中醫,兩種不能互相代替,但可以互補。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相互配合,可發揮各自優勢,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述,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較好,進一步提升了患者就醫的滿意率,可積極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夾板橈骨遠端
帶血管蒂橈骨瓣逆行轉位治療舟骨骨不連12例
石膏與小夾板在四肢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內側楔骨遠端傾斜與拇外翻關系的相關性
鈦夾板應用于美學區引導骨組織再生1例
邊條翼夾板結構強度設計
Y型小骨鎖定鈦板治療橈骨頭骨折
遠端蒂足內側皮瓣修復(足母)趾皮膚軟組織缺損
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研究進展
胃小彎全切術治療遠端胃癌的隨機對照研究
手法復位聯合小夾板外固定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