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

2024-01-08 02:26
新農業 2023年18期
關鍵詞:人工林林區害蟲

楊 野

(葫蘆島市林業和園林綠化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葫蘆島 125000)

在資源逐漸減少、環境逐漸惡化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堅定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決心,采取相關實際行動。林業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生態文明的建設無法離開林業建設工作。然而,當前我國的林業建設正面臨著病蟲害的嚴重威脅。病蟲害不僅危害性大,破壞性強,同時具有難以及時發現、預防的特點。因此,如何高效地防治林業病蟲害是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林業病蟲害的產生原因

1.1 人工林自身特點

人工造林是當前林業建設過程中最常用的舉措之一。由于人造林有便于種植及管理的特點,我國也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人工造林。然而,人工造林往往又具有樹種類別單一、物種缺乏多樣性以及生態脆弱的特點。由于人工林建設一定程度地破壞了建設區域的生態環境,可能導致一定程度的生態失衡,因此,人工林也較為容易產生病蟲害。而脆弱的生態環境又導致人工林一旦出現病蟲害,難以依靠自身生態系統進行自我保護和修復。

1.2 防治技術水平不高

目前我國大規模林業建設一般位于西部地區,由于西部地區經濟較為落后,往往難以投入到先進技術的研究中,自然也難以提升防治技術水平,無法使防治技術與林業建設實際需要相匹配。此外,相關設備以及技術的缺乏,管理水平的低下都制約著防治技術的提升和進步。

1.3 尚無有效防治措施

傳統林業建設防治手段是使用化學藥物滅殺害蟲,化學防治具有防治階段性效果顯著、防治效率高的優點,但同時化學防治也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不僅無法根治病蟲害,而且會使生態系統的健壯程度進一步降低,長遠來看對林業建設和發展極為不利。

1.4 病蟲害持續增多

在林業建設過程中,建設規模的持續擴大帶來了難以管理的問題,同時,由于采取了一些錯誤的管理防治措施,當前我國病蟲害問題危害性不斷加深,表現為害蟲種類增多以及病蟲害規模擴大。此外,由于環境變化以及自身變異等因素,某些原本非主要的害蟲轉變成了主要害蟲,這也為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2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問題

2.1 監測預報工作不到位

由于林業病蟲害早期具有隱蔽性強、不易監測的特點,在病蟲害實際防治工作過程中,難以實時監測病蟲害發生情況。在發現病蟲害時往往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與態勢,降低了防治效率又無法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2.2 防治技術水平低

我國西部及西北部地區由于地域廣闊、人煙稀少的特點,比較適宜進行人工造林等林業建設,因此,我國的林業建設布局多位于這些地區。而與沿海地區相比,這些地區通常各方面較不發達,不僅無法及時更新防治技術,甚至無法及時了解相關技術最新研究情況。

2.3 部門聯合防治力度小

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涉及多個林業相關部門,過程中也需要各部門進行聯合防治。但是,目前各部門聯合防治力度小,效率較低,在人工林建設的多個環節中不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在某些環節非但不能取得聯防應有的效果,甚至延緩了整體建設進程。

2.4 工作人員經驗少

病蟲害治理工作對工作人員的經驗以及技能有較高要求,工作人員在認識了解各類病蟲害及相關防治技術的同時,還需要有一定的防治經驗。但是,林業病蟲害防治經驗豐富的農林工作人員比較缺乏,無法滿足林業建設的實際需求,導致林業病蟲害防治進程進展緩慢。

3 林業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3.1 完善監測預報體系

林業病蟲害早期易于治理但難以發現,后期破壞性大且難以治理。因此,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必須以預防監測為主,力爭在病蟲害發生早期就精準識別監測,及時獲取相關情況并對癥下藥。為此,地方政府作為主導者,應當重視林業建設工作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根據當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制定合適的病蟲害預報工作計劃,及時掐滅病蟲害產生苗頭,追溯病蟲害源頭,及時更新保存并宣傳發布病蟲害相關資料信息。此外,還應組織相關研究人員分析病蟲害形成規律,探究相應解決方案,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對于已經發生病蟲害的林區,應當將其與其他林區分離隔開,以防病蟲害蔓延,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對于未發生病蟲害的林區,加強林區實時監測體系建設,及時預報病蟲害產生概率。在國外引種的過程中注意做好生物防疫工作,緊抓各個環節的檢查工作,避免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威脅。

3.2 研究先進防治技術

傳統的化學藥物防治見效快,效果顯著,但是其缺點也非常明顯,對環境污染性強,對生態環境不友好。一方面,需要盡可能研究對環境友好的高效防治技術,例如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另一方面,當必須使用化學防治手段時,需要盡可能選擇效果明顯同時對其他動植物傷害較小的化學藥物。在自身開展防治技術研究的同時,也要向國外先進防治經驗與技術進行學習,盡力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3.3 采取環保防治手段

目前,最常見的對環境友好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主要是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在兩者中,物理防治即加強林區的管理巡視,由工作人員識別并清除可能產生蟲害的區域。而生物防治又可以分為微生物防治以及病蟲害天敵防治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對環境十分友好,可持續發展性強。其中,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達成清除治理害蟲的目的,而病蟲害天敵防治利用害蟲天敵之間的自然生態關系防治林區病蟲害,但需要林區工作人員掌握病蟲害的實際情況,并具有相關的經驗與知識。

3.4 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

在采取人工造林方式進行林區建設時,應當最大限度降低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盡可能保留原有生態系統。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樹木種類,同時提高樹木種類多樣性,采取混合種植方式進行林區建設。此外,可以種植其他植株以提升物種多樣性,改善林區生態系統的健壯程度,提高林區在面對病蟲害時的自我保護和修復能力。

3.5 建設專業防控隊伍

建設專業的防控隊伍不僅可以更好地進行林區病蟲害防治工作,而且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更加有利。而這就需要最大限度發揮隊伍中所有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投身于林區建設的工作中。建設專業防控隊伍不僅需要合理地在隊伍中配置不同領域的技術人才,嚴格地控制選拔標準,還要有計劃地組織防控隊伍進行定期培訓,提高防控隊伍的專業素養以及經驗水平,及時總結學習及實踐經驗。

猜你喜歡
人工林林區害蟲
記游哈林區(節選)
冬季果樹常見蛀干害蟲的防治
保護好森林資源 讓林區青山常在
小隴山林區茵陳菜開發前景
我國人工林生態輪伐期探討
人工林生產力提升對策探析
棗樹害蟲的無公害防治
山東泰山3種人工林小氣候對比分析
濕地松人工林生長規律
農業害蟲的冬季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