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團級火電智能燃煤綜合管理平臺的應用體系構建

2024-01-08 05:57郭凱旋黃平平曲金星岳益鋒王群英
煤質技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煤場燃煤燃料

郭凱旋,黃平平,曲金星,岳益鋒,王群英,張 琨

(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0000)

0 引 言

現階段我國對煤炭資源的依賴程度仍較大,且易在煤炭利用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碳排放并造成嚴重的環境負擔,即應對碳減排也面臨巨大挑戰[1],茲待火電燃煤系統在節能減排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但目前火力發電基層企業燃煤系統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偏低,底層設備以及相關作業環節自動化水平低,如燃煤接卸輸送和摻配的關鍵設備(翻車機、卸船機和堆取料機)、燃煤計量和質量檢測、儲煤場測溫及進耗存管理等多以人工就地作業為主[2-4],部分電廠已建設燃料驗收自動化管控系統,但也大部分屬于獨立運行,與燃煤接卸輸送和摻配以及儲煤場等作業環節缺少信息交互與共享;運行管理人員工作繁重,關鍵部位多以人工巡點檢為主,缺乏在線監測和故障診斷,膠帶撕裂、堵煤、撒煤等運行故障時有發生[5-7];由于缺乏數據的采集共享和全局尋優,導致燃煤采購、調度、堆放和摻配各環節之間經常脫節,造成滯卸費和場損增加,采購煤種不能滿足摻配要求或造成摻燒設備損失成本增加[8-9]。

目前國內已有電廠建設燃料驗收自動化管控系統,即完成基層企業的智能燃煤系統并進行局部功能建設。也有電廠建設了煤場無人值守,主要為堆取料自動作業和數字煤場系統的建設[10]。集團級層面上智能燃煤系統建設側重于燃料量質驗收,即系統自動采集基層企業燃料量質驗收數據,同時配合集團ERP完成燃料供應商管理、合同審批、費用結算等商務功能[11]。集團層僅包括燃料采購和量質驗收,其設備運行情況、煤場情況、輸煤系統情況等則在集團層面無法查看和集中管理。

已有針對標準化的煤質管理模式進行研究并改進燃料系統工藝流程[12-15],在火電廠智能燃料管理和降低燃料入場成本研究中建立燃料信息管理系統、輸煤程控系統、堆取料機控制系統、基層企業的燃料管理系統等[16],雖可實現燃料信息共享和輸煤自動化作業,但各系統之間獨立規劃開發,信息無互通,很多環節仍需人工現場巡檢發現問題,即生產模式高度依賴人員經驗,效率低下且無法達到全局最優,因而目前在集團層面、區域公司層面、基層企業層面未能形成多級應用及體系構建。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工業互聯網的技術,以下提出以廠級智能燃煤建設為基礎而建成集團智能燃煤單元,實現底層設備智能化建設及數據規范化管理,整合云端煤炭全系數據庫、全類型鍋爐機組仿真模型庫、最優運行參數庫等關鍵技術要素,構建集團級燃煤綜合技術服務體系,在保障燃煤機組運行安全、環保達標的基礎上綜合成本最優,建成以廠級燃煤全生命周期為技術基礎的綜合服務平臺,進而實現集團云端燃煤集約化管控。

1 集團級智能燃煤管理平臺整體架構

集團級智能燃煤管理平臺以企業級智能燃煤建設為基礎,實現底層設備智能化建設及數據規范化管理,整合云端煤炭全系數據庫、全類型鍋爐機組仿真模型庫、最優運行參數庫等關鍵技術要素,構建集團級燃煤綜合技術服務體系,實現集團公司、區域公司、基層燃煤企業的三級管控應用,打通基層燃煤企業不同系統間的基層企業與集團層間信息通道,在滿足燃煤接卸、驗收、輸送、摻配一體化遠程管控基礎上,利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先進信息技術,實現基層企業生產調度及分析決策的智能管控,促進基層燃煤企業生產運行進一步降本增效;區域公司管理工作能靠前指導,及時發現解決問題;集團公司頂層把控燃煤企業運作,實現集團燃煤生產企業全過程精細化管理。

集團智能燃煤管理平臺三級應用構架由上至下,如圖1所示。在實現基層設備智能化改造以及數據信息采集的基礎上,利用智能算法、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大數據服務等技術,開展智慧決策等高級應用分析,實現對燃煤全過程的在線診斷、狀態分析、參數優化、運行指導等服務功能。

圖1 集團智能燃煤管理平臺整體架構Fig.1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the group company’s intelligent coal-fired management platform

2 系統部署及硬件組成

2.1 硬件設備組成

集團級智能燃煤管理平臺建設所需硬件設備包括底層設備傳感裝置、中央處理器、數據庫服務器等,數據傳輸所需的硬件設備包括服務器、網絡、存儲和虛擬機等,各硬件設備具體功能描述如下:

(1)底層設備傳感裝置。傳感裝置通過無線或有線通信將設備狀態信息傳輸至中央處理器進行數據處理。

(2)中央處理器。用于對數據信息進行采集和處理,中央處理器通過通信電纜連接上層管控平臺的各服務模塊。

(3)數據庫服務器。包含實時數據庫、關系數據庫以及接收來自底層設備狀態和燃料系統的所有數據。

(4)各級管控平臺硬件。包括服務器、網絡、存儲和虛擬機,通過通信電纜以連接服務器、網絡、存儲和虛擬機,用于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存儲后展示。

2.2 系統部署及數據接入

集團級智能燃煤管理平臺將部署于集團公司總部云平臺,集團所需的數據從企業級燃煤系統的外部接口上傳至集團云平臺。需從底層獲取并上傳的燃煤數據包括燃煤生產設備運行數據、燃煤調度數據、煤場管理數據、生產管理數據等,數據類型分為實序數據、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其中,實序數據主要為實時數據庫中的SIS系統、生產實時系統等實時運行數據,如SIS系統、生產實時系統等實時運行數據;結構化數據主要為電廠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生產管理數據,如企業各應用系統產生的數據。非結構化數據主要為通過智能傳感器采集到的視頻圖片數據以及文件數據,如設備類的監控視頻以及圖片或生產管理過程中產生的文件類型等數據。

3 企業級智能燃煤平臺

企業級智能燃煤應用平臺包括智能燃煤控制系統和智能燃煤信息系統2個系統。其中智能燃煤控制系統包括燃煤接卸輸送模塊、智能摻配模塊、燃料量質驗收模塊、數字煤場管理模塊、運維巡檢模塊和在線診斷模塊等6個子模塊。智能燃煤信息系統包括計劃管理、供應商管理、合同管理、調運管理、量質驗收管理、摻配管理、接卸管理、煤場管理、耗用管理、費用管理、報表與統計分析、配置管理共12個子模塊。智能燃煤控制系統與現有的輸煤程控系統集成,并構建大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的智能算法環境,實現燃煤系統生產環節的智能化運行。企業級智能燃煤平臺綜合利用智能控制、信息采集、物聯網技術和服務管理等技術,將燃料入廠驗收、計量、采制化、接卸輸送和摻配、煤場管理及進耗存、設備人物的安全防護等作業設備與互聯網連接,實現設備的集中控制和遠程狀態監控、自動控制、數據自動采集與管理。

3.1 構建燃煤信息全面感知及采集體系

通過建設燃煤信息全面感知及采集體系以實現燃煤島全流程底層設備、儀表的數據收集和管理。生產信息感知及采集覆蓋燃煤全流程底層設備、儀表、系統的數據收集和管理,確保整個燃煤信息的實時性和準確性,對生產過程、設備狀態、安全和環境等實時數據進行處理、采集和集成。燃煤信息全面感知及采集體系構建如圖2所示。

圖2 燃煤信息全面感知及采集體系構建Fig.2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perception and collection system for coal burning information

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燃料接卸輸送和摻配數據信息、車輛(船)數據信息以及計量數據、采制化數據、煤場數據、安防數據等信息采集,具體采集的數據包括燃料接卸輸送和摻配數據、車輛(船)數據、計量數據、采制化數據、煤場數據、安防數據。

(1)燃料接卸輸送和摻配數據采集。與輸煤程控系統、配煤摻燒系統、數字化煤場系統、應用信息系統和其他系統建立接口,接收設備狀態與來煤信息,其中來煤信息包括車號/船號、供應商、發貨地、煤種、標稱最大粒度、煤量、煤質、到達時間等。通過與輸煤程控、配煤摻燒系統建立的接口,實時采集翻車機、卸船機、帶式輸送機、堆取料機、三通、犁煤器、給煤機、摻配系統等設備運行狀態。

(2)車輛(船)數據采集。利用RFID視頻技術,在燃煤出入廠、計量、采樣、接卸各環節配置車號識別、讀卡器、紅綠燈、攔車器、語音提示器、定位裝置等,實時采集以上設備的運行狀態和參數,根據入廠燃煤信息自動生成相關批次號、編碼等數據,完成車輛與供應商、礦別的匹配。

(3)計量數據采集。來煤計量結合稱重結果生成計量數據,主要包括記錄編號、礦別(供應商)、車次、發站、到站、車號、票重、毛重、皮重、凈重、扣噸、時間等信息采集。

(4)采制化數據采集。① 采樣信息。根據采樣機控制系統對采樣執行情況進行自動采集,包括報告編號、采樣批次/供應商編號、采樣編碼、來煤量、采樣單元煤量、來煤標稱最大粒度、采樣點布置、采樣子樣數、子樣質量、縮分比、共用煤樣標稱最大粒度、共用煤樣質量、采樣點布置、容器號、設備編號、采樣時間和值班人員、實時采集監測采樣裝置運行情況(如啟停、緊急提升采樣頭等)。② 制樣信息。從全自動制樣裝置中獲取制樣數據,包括報告編號、來煤批次、采樣編碼、制樣編碼、共用煤樣標稱最大粒度、共用煤樣質量、制樣流程、全水分煤樣質量、存查煤樣質量、一般分析試驗煤樣質量、棄樣質量、制樣時間、值班人員等信息。實時采集監測制樣系統運行情況,包括一級、二級縮分器的縮分比等。③ 化驗信息。通過連接化驗儀器而自動采集實驗儀器所產生的化驗數據,將所采集的數據保存在服務器數據庫內。

(5)煤場數據采集。實時采集分區或分層存煤的礦點、時間、密度、煤質、價格等信息;采集煤場或煤場分區之間的轉場動態;采集煤場或煤場分區的煤量與煤質數據,包括煤場分區、存儲量、煤質、溫度、風速、風向、粉塵、可燃氣體等信息。

(6)安防數據采集。采用UWB技術,利用標簽進行精確定位,實時采集位置信息及運動軌跡跟蹤信息,采集視頻監控系統畫面數據。

3.2 通信協議轉換

根據燃煤島底層生產裝備與現場設備信息的接入,結合OPC-UA連接燃煤島涉及的PLC/DCS、各種測量儀表、底層操作設備、智能傳感器以及RFID等讀寫設備。將采集到的信號進行協議和數據轉換,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利用OPC-UA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到企業級智能燃煤系統,實現多業務數據的采集和傳輸。

3.3 邊緣數據自動處理

利用無人化設備拍攝的水尺圖像、刻度、吃水線的自動識別算法;燃料入場驗收過程的采樣、稱重和卸煤位置的分配算法,根據車型信息確定采樣方案的數據處理;落煤管堵煤、膠帶跑偏、膠帶異物、人員安全防護等視頻信號的圖像識別與處理算法;激光掃描儀采集的三維點云數據預處理算法。將以上采集到的燃煤島底層生產數據進行邊緣計算,邊緣數據處理是1種分布式計算模式,它將數據處理和服務部署從云端轉移到網絡邊緣,即靠近數據源或用戶的地方。通過對基礎數據的邊緣計算與預處理,并兼顧數據采集的時效與存儲規模,可以減少網絡延遲,提高數據安全性,節省帶寬成本,確保了整個燃煤島信息的實時性和準確性,有利于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3.4 智能燃煤控制系統

企業級應用下的智能燃煤控制系統包含6個模塊,分別為燃煤接卸輸送模塊、智能摻配模塊、燃料量質驗收模塊、數字煤場管理模塊、運維巡檢模塊、在線診斷模塊,其功能設計如圖3所示。

圖3 智能燃煤控制系統功能設計Fig.3 Functional design of intelligent coal-fired control system

從燃煤信息全面采集及傳輸中獲取底層設備的運行數據和燃料的采購及化驗結果數據,通過各功能模塊中的控制算法及功能應用,實現燃煤島關鍵工藝環節的自動作業,指導煤場調度、配煤摻燒、故障診斷,對設備進行實時控制從而達到全過程的智能化管理模式。智能燃煤控制系統的6個模塊功能介紹如下:

(1)燃煤接卸輸送模塊功能。通過與輸煤程控、配煤摻燒系統建立的接口,實時監視并遠程控制翻車機、卸船機、帶式輸送機、堆取料機、三通、犁煤器、給煤機等設備運行,實時監視燃煤接卸情況,獲取卸車編組信息,對混編車組進行預警提示,統計車輛廠內停留時長。通過對設備狀態信息的監測來制定和執行接卸方案,根據來煤信息、儲煤場現狀和設備狀態,自動生成接卸方案,并發送給輸煤程控系統進行執行。堆取料接收到執行信號開始自動作業,根據接卸方案及堆取料機狀態,自動制定堆取料作業方案,審核通過后發送至堆取料機自動執行,同時實時監測設備運行參數,結合計量數據,準確統計接卸、上煤數量和煤種。

(2)智能摻配模塊功能。智能摻配模塊可實時監視上煤情況,讀取原煤倉料位數據,包括班次、倉號、煤場、煤種、煤質、本次計劃上煤量、已上煤量、剩余煤量、原煤倉實時煤量等信息。制定和執行摻配計劃,根據煤場的存煤結構、煤質情況和機組負荷計劃,自動生成1個或多個滿足安全、環保、經濟等指標的摻配方案,并自動下達給輸煤程控系統進行執行。

(3)燃料量質驗收模塊功能。燃料量質驗收模塊可自動生成與執行采樣方案,關聯入廠車輛識別信息,根據煤量及相關數據自動生成采樣方案,內容包含:采樣批次、采樣編碼、來煤量、采樣單元量、采樣子樣數、采樣分布、縮分比、容器編號等信息,并傳輸給機械采樣裝置執行。模塊可實時監測采樣、制樣、化驗裝置運行情況,并能遠程控制設備狀態,能設置、修改設備的運行參數,但保留修改記錄,同時設備異常時具有報警提示功能。通過連接化驗儀器,將查詢實驗儀器所產生的化驗數據進行列表顯示,系統自動將煤樣的元素分析化驗結果進行復審、計算后統一匯總到煤樣煤質情況記錄中。以圖形化直觀顯示各化驗設備的實時運行狀態,以及當前化驗的溫度、濕度的顯示,并對每日化驗工作和今日化驗數據進行展示。

(4)數字煤場管理模塊功能。該模塊可實現動態進耗存管理,關聯燃煤接卸輸送和摻配、車輛識別管控、化驗管控以及應用信息管理系統、盤煤系統及氣體和溫度檢測裝置等設備信息,實現燃煤進、耗、存及其量、質、價信息自動更新,可實時顯示煤場分區或分層存煤的礦點、時間、密度、煤質、價格等信息;顯示煤場或煤場分區之間的轉場動態,自動更新對應煤場或煤場分區的煤量與煤質數據,實現報警、預警功能,實時顯示儲煤場風速、風向、粉塵、可燃氣體、存煤溫度等數據并提示報警;可設置儲煤場的最低、最高庫存量和存煤期限,具有超限和超期提示報警功能;具備存煤超溫、時間超限等情況預警功能并發出報警。

(5)運維巡檢模塊功能。運維巡檢??蓪崿F實時定位和歷史軌跡回放,設置電子圍欄,規定不同的作業區域和活動范圍,劃分警報區域、安全區域、禁止區域各類別電子圍欄,聯鎖人員定位系統對工作人員進行管控,進入觸發相應級別報警。SOS一鍵報警,當被定位人員遇到危險時可及時按鍵報警,后臺管理人員在第一時間知曉并及時作出消防救援決策。

(6)在線診斷模塊功能。① 在線診斷模塊可實現溫度在線監測,通過對關鍵設備及故障常發部位(如軸承處)安裝溫度檢測及數據采集裝置,對設備運行時的溫度進行連續的在線監測、存儲、報警或診斷,為設備的運行、管理、維護提供科學的依據。② 在線診斷模塊可實現輸煤膠帶縱向撕裂檢測,在帶式輸送機正常運行情況下對上膠帶底部進行全天候實時在線檢測,一旦膠帶發生縱向撕裂,檢測裝置將在第一時間發出報警并停止膠帶運行,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③ 模塊的故障診斷功能體現在將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并給出設備的運行趨勢,通過專家診斷系統對設備早期故障進行預判后提出改善方案,幫助管理人員對設備故障、壽命進行評估。

3.5 智能燃煤信息系統

智能燃煤信息系統包括計劃管理模塊、供應商管理模塊、合同管理模塊、調運管理模塊、量質驗收管理模塊、摻配管理模塊、接卸管理模塊、煤場管理模塊、耗用管理模塊、費用管理模塊、報表與統計分析模塊和配置管理共12個模塊,各模塊的功能詳介如下:

(1)計劃管理。計劃管理應用模塊實現對燃料年度計劃、月度計劃、需求計劃、采購計劃等的編制、審批、上報操作。

(2)供應商管理。供應商管理應用模塊具有對供應商信息進行維護和評價的功能,即可對供應商信息結構調整、供應商評價及對供應商進行綜合評分、評定等級。

(3)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對電廠與燃料供應商簽訂的合同相關信息(燃料數量、品種、規定的質量要求等)進行管理,包括采購合同、運輸合同、合同執行、合同查詢與統計分析功能。

(4)調運管理。通過調運管理應用模塊可自動計算來煤調運計劃,制定科學的燃煤入廠方案,結合相應的摻配方案與月度采購合同,與企業生產經營對煤炭需求情況對照,超前預測,使煤炭單價、運輸成本、倉儲成本和資金成本等在內的燃料價值流程的總成本最小。

(5)量質驗收管理。系統分別與軌道衡和汽車衡計量設備連接,自動采集入廠煤量數據,系統與化驗室智能管控系統連接,自動采集化驗數據,生成相關報表,對化驗設備和存樣進行管理。

(6)摻配管理。對配煤摻燒方案進行管理,配煤摻燒方案根據鍋爐燃燒特性及當前負荷情況,將煤質/價信息、煤耗情況、發電量情況相結合,進行歷史分析和優化計算,系統自動生成多套上煤方案,以供決策人員選擇,且在選擇后可由決策人員進行適當修改,可查詢摻燒歷史記錄、進行配煤方案分析、煤質評價和上煤指導。

(7)接卸管理。采用接卸管理,可實現接卸設備的最大可接卸煤量管理優化。

(8)煤場管理。煤場管理分為煤場盤存、煤場進耗存動態及煤堆溫度監測管理,科學的煤場管理可為合理摻配燒和卸煤調度提供決策依據。

(9)燃煤耗用管理。即耗煤計劃管理,根據當月計劃發電量和當月已發電量實時調整當月剩余日的發電計劃,進而動態調整日耗煤計劃。

(10)費用管理。費用管理旨在建立實時化、可視化、系統化的燃料信息管理體系,最終實現成本最優,從而提高對最低燃料成本的預測和控制能力。度電燃煤成本管理實現燃煤發電成本分析,實時分析燃煤成本的影響因素,對度電的各類成本進行分析,測算機組運行的盈虧平衡點及盈虧趨勢分析,實現電廠生產過程中燃料耗費的分析,展示燃料成本的變動情況和變動趨勢。

(11)報表與統計分析。該項分析的統計功能主要實現統計分析報表、臺帳的生成,包括成本分析報表、入廠煤質量驗收綜合統計表、入廠煤經濟分析表、進耗存日/月報統計生成、報表查詢打印等。分析功能需要圍繞建立在燃料運營數據基礎上的數據模型展開。數據模型包括電廠計劃分析模型、煤種成本分析模型等。

(12)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模塊的適用對象主要針對系統管理員及編碼維護人員,包括系統的初始化、設置、維護等功能,用于對整個系統的日常管理和流程控制。企業級只能控制廠區的相關內容,其功能主要分為機構管理、用戶管理、角色管理、角色權限管理、報表格式維護、系統參數維護、基礎數據維護、權限管理、業務流程管理、操作日志等模塊。

4 區域級應用平臺及云端核心仿真數據庫

區域級應用平臺不單獨建設,對于區域級的功能應用主要通過集團級平臺訪問端口和基于區域綜合能源控制平臺2種方式實現,即最終通過建設云端核心仿真數據庫得以實現,從而有效服務于直屬單位對所轄區域內基層燃煤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總體管控。云端核心仿真數據庫建設如圖4所示。

圖4 云端核心仿真數據庫建設Fig.4 Construction of cloud core simulation database

云端核心仿真數據庫涵蓋三大數據庫,分別為煤炭全系數據庫、鍋爐機組仿真模型庫及最優運行參數庫。該云端數據庫涵蓋全集團煤炭全系數據庫,打通底層至云端的同步傳輸通道,為集團全面分析燃煤系統效益提供準確、詳實、可用的煤炭相關數據,實現不同鍋爐機組全工況下運行特性的仿真模擬,并完成機組最優運行參數庫的動態更新,為同類型機組相同工況下的故障分析及運行優化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煤炭全系數據庫覆蓋全集團燃煤煤質、堆場特性、煤-爐耦合特性、燃煤經濟及邊際關系等數據;鍋爐機組仿真模型庫包括集團不同等級不同燃燒方式的鍋爐機組物理模型,燃燒、熱力及環保等機理和智能算法模型;最優運行參數庫集合不同類型機組全工況下配煤比例,燃料量,配風方式,運行氧量,爐膛負壓等運行參數,依據燃煤運行評測體系,動態更新最優運行參數庫。

5 集團級火電智能燃煤管控平臺

為了使企業級燃煤系統故障診斷、經濟運行、成本管控提供遠程技術服務,集團級火電智能燃煤管控平臺從滿足集團公司燃煤計劃、采購、調度、生產等保障供煤的安全性和經濟性需求出發,整合燃煤相關體系的數據資源,設計燃煤對標生產展示、采購調度輔助決策、遠程監控與運維、指標評價決策、燃煤成本管控、智能專家庫等應用模塊,對標集團內外的先進指標,產研結合、運管協同,提供多層次、多維度的智慧決策分析,推動集團燃煤系統標準化建設和精益化管理。集團級管控平臺獲取各企業底層數據信息,通過云端核心仿真數據庫的模型可實現對企業級燃料管理進行評估、診斷、指導和預警功能,同時將其優化后的數據再上傳至云端數據庫,使云端數據庫模型進行再學習和更新。

集團級火電智能燃煤管控平臺功能示意如圖5所示。燃煤管控系統包含云端故障診斷分析、設備狀態分析模型優化、鍋爐機組經濟運行指導和燃煤成本管控優化4個模塊,最終通過各模塊數據間的多層次多維度的智慧決策分析,對全集團的煤質進行分析總結。

圖5 集團級火電智能燃煤管控平臺功能Fig.5 Functions of group company intelligent coal-fired control platform for thermal power

集團級火電智能燃煤管控平臺的各模塊功能描述如下:

(1)云端故障診斷分析。包括集團內外燃煤系統重大典型故障集,對故障類別、內容、原因及處理方案進行智能分類匯總,完成故障智能分析模型,建立故障分析專家診斷系統,為企業級快速提供重大故障的解決方案,實現重大故障解決經驗的共享。

(2)設備狀態分析模型優化?;趶S級燃煤單元關鍵設備的在線狀態監測體系,自動抓取異常數據至云端,完成智能分析模型的再學習,持續優化廠級燃煤單元的智能分析模型,實現云邊協同的智能分析。

(3)鍋爐機組經濟運行指導。立足云端燃煤核心數據庫,建立鍋爐安全、環保和效益綜合評價技術體系,通過鍋爐機組云端仿真和局部數據驗證,給出同類型鍋爐機組經濟化運行解決方案,提升集團鍋爐機組整體運行水平。

(4)燃煤成本管控優化。立足云端燃煤核心數據庫,建立燃煤全生命周期管控模型,科學精準評估電廠燃煤關鍵環節成本指標及優化空間,給出相關成本優化解決方案。

(5)全集團煤質分析。通過采集全集團電廠煤質數據,結合電廠燃用煤種設計值,跟蹤發電企業實際入爐煤煤質情況,對關鍵煤質指標長期偏離設計值的情況提出指導性建議及預防性措施,對因煤質原因導致的非停等重大設備異常情況進行入爐煤煤質回顧性分析,從而減少煤質偏差引起的設備異常。

6 結 論

通過集團級火電智能燃煤管控的多級應用體系構建,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和裝備技術與燃煤系統進行深度融合下,基于云平臺建設專家知識庫,實現燃煤采購調度、設備故障診斷、管理分析決策的智能化運行。在保障燃煤機組運行安全、環保達標的基礎上,使綜合成本最優,進而實現集團燃煤集約化管控。

(1)實現集團公司上下信息的實時共享。需要建設集團級與企業級智能燃煤系統功能應用以統籌把控、高效監管為核心內容,頂層配置,整合資源,打通集團公司上下信息渠道,可實時共享使用數據,達成燃煤生產對標、采購調度、遠程監控、成本管控等各項業務的在線過程管理,促進基層企業提質增效,推動集團燃煤系統精益化管理和標準化建設,實現集團燃煤系統的統一化管理。

(2)有效提升電廠燃料管理質量。燃煤發電智能燃煤系統平臺以設備自動化改造升級,全局智能化調度分析決策,精益化運營管理服務為核心內容,實現燃煤接卸、輸送、摻配、量質驗收和煤場設備的智能化運行,實現燃煤系統設備、燃料和人員相關系統的數據共享,信息互通,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決策系統,有效提升電廠燃料管理質量。

(3)推動集團公司火電板塊持續降本增效。通過智能燃煤系統建設,降低燃煤指標、減少燃煤成本、杜絕腐敗風險、保障運行安全、提升工作效率,推動集團公司火電板塊持續降本增效,提高火電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猜你喜歡
煤場燃煤燃料
來自沙特的新燃料
生物燃料
導彈燃料知多少
煤場卸船機直流傳動裝置的升級和改造
歐盟新規或將導致三分之一的燃煤電廠關閉
煤場歷險記
煤場封閉方案的論證
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中CEMS的選型與應用
“超低”排放技術在我國燃煤電廠的應用
燃煤電廠節能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