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一核心四融合五平臺”的實踐教學模式探索

2024-01-08 00:54李桂云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商務英語技能高職

李桂云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州 511442)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既具備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又了解國際貿易知識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這對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此背景下,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只有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才能實現培養更多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人才的目標。

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它是完成對學生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能力培養、素質養成的綜合性教學環節,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優秀品格,具有重要意義。[1]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的《關于開展高校實踐教學標準相關課題研究的通知》也明確指出,“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①因此,高職院校各專業需積極構建符合校情和學情特點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現存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逐漸受到重視,各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均積極推動了實踐教學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因受多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教學仍面臨一些問題,如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缺乏實踐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師資匱乏、考核評價方式不合理等。[2]除了這些問題之外,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教學還凸顯出以下問題。

(一)未形成系統的實踐教學模式

據調查,許多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尚未形成系統的教學模式。具體表現有: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缺乏一定的規劃,顯得隨意而不成體系;實踐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缺少明顯的“高職”特色;缺乏相關的指導性文件,如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考核方案等。

(二)拘泥于線下教學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尚未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強大功能,未能充分利用在線平臺來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傳統的線下教學存在一定時空局限,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難以得到及時指導與反饋。此外,線下實踐教學的資源相對有限、形式相對單一,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影響實踐教學效果。

(三)忽視“軟技能”的培養

軟技能(soft skills)指的是如何開展工作的非技術性技能,以培養擁有完整人格、實現全面發展的人才作為目的。[3]職業軟技能主要由基本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與基礎能力(有效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融合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建設能力、創新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構成。[4]就業過程中,硬技能(hard skills)能幫助學生找到就業機會,而軟技能則可以教會學生如何把事情做好。因此,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兩者并重。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大多數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實踐教學卻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忽視素質與基礎能力的培養,這與全人教育的理念不符,也無法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更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二、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一核心四融合五平臺”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依據以上目標定位,我校商務英語專業構建了“一核心四融合五平臺”的實踐教學模式。一核心: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核心。四融合:語言、商務、創新創業、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融合。五平臺:課堂平臺、校內實訓平臺、網絡平臺、競賽與考證平臺、校外實習平臺。如圖1所示。

圖1 “一核心四融合五平臺”示意圖

具體操作:“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核心”,依托“課堂、校內實訓、網絡、競賽與考證、校外實習”五平臺,運用“課堂平臺獲取知識技能→校內實訓平臺操練技能→網絡平臺督促拓展→競賽與考證平臺模擬運用→校外實習平臺實際運用”的途徑營造立體化的實踐教學環境,將學生全程“環繞”起來,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實現“語言、商務、創新創業、思政教育”的“四融合”,達成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復合應用型商務人才培養的目標。如圖2所示。

圖2 “一核心四融合五平臺”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示意圖

三、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一核心四融合五平臺”實踐教學模式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實踐教學“五平臺”的建設

1.課堂平臺。構建“語言、商務、創新創業”三融合的梯級課程體系。大一開設基礎型課程,側重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商務及創新創業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商務、創新創業基礎知識與技能,實現語言、商務、創新創業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融合。大二開設專業型課程,側重語言、商務、創新創業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引領學生習得語言、商務、創新創業專業知識與技能,實現語言、商務、創新創業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融合。大三開設融合型課程,側重語言、商務、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全程融入“課程思政”,貫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如圖3所示。

圖3 “語言、商務、創新創業”三融合梯級課程體系圖

2.校內實訓平臺。加強校內實訓平臺建設。首先,提高現有校內實訓室與工作室的利用率,優化其軟、硬件設施,充分利用實訓軟件完成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反復模擬實踐內化商務與創新創業專業知識與技能。其次,擴增校內實訓室和工作室的數量,為學生提供更多實操場地。最后,加強專業群各專業之間的協作,促進跨學科校內實訓資源共享。

3.網絡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優質資源,如全民英語小程序、英語趣配音與流利說-英語APP,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實踐能力。借助學習通、云班課等SPOC教學平臺構建網絡實踐教學課程,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資源,并實現資源的共享。通過網絡平臺,打造“互聯網+商務英語”的實踐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教學背景下,利用豐富的在線資源完成實踐教學內容,提升專業技能。運用網絡平臺布置任務、實施學習實踐、監督指導、成果展示與評價反饋。創建電子檔案,及時記錄、分析和評估學生學習情況。

4.競賽與考證平臺。通過“課崗證賽融通,以賽證促訓”的方法,實現差異化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開發多元化崗位技能競賽項目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將校級技能競賽納入校內實訓計劃,要求全體學生參與,并選拔優秀者參加省市、國家級比賽。將職業資格證書備考融入校內實訓項目,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學習基礎考取不同級別、不同類型職業資格證書。引入學分互換激勵機制,技能競賽參賽、獲獎,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均可兌換學分,以此鼓勵學生參賽和考證熱情。制定學分轉換標準,為學生提供清晰的激勵體系。

5.校外實習平臺:加強校企合作,提高現有校外實踐基地的利用率;推行跨專業校外實踐基地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各方資源,開拓更多校外實踐基地;校企合作共建實訓教材和教學資源庫,為專業實踐教學提供內容指引與資源參考。

(二)優化師資建設

1.深化教師“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實踐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要培養既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質又具備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就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和商務實踐能力,深化“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該目標可通過以下措施促成。

(1)舉辦專業培訓。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能力培訓,內容可涵蓋教學方法、教學改革、教育技術、課程設計、“課程思政”等方面,促使教師通過培訓優化知識結構,提升教學能力。

(2)搭建在線教學資源平臺。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分享課件、教案、多媒體素材、“課程思政”素材等教學資源,交流實踐教學心得,以此促進教師之間的信息交流、經驗分享、互動合作,形成積極的教學氛圍。

(3)推進教學實踐研究。鼓勵教師參與教學實踐研究,通過研究,幫助教師深入了解實踐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實現教研相長。

(4)審查教學質量。建立定期的教學質量評估機制,評估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效果。評估可包括多個層面,如學生評價、同行評審、督導評審、教學觀摩等。學生評價可以幫助了解教學效果,同行評審與督導評審則可以提供專業的反饋意見,教學觀摩可以為教師提供相互學習與借鑒的機會。

(5)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設立教學優秀獎項,通過獎金、榮譽稱號激勵教師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通過樹立優秀教師的榜樣作用,鼓勵更多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探索創新;推動專任教師參與企業崗位實踐,將崗位實踐工作量納入教學工作范疇,將完成崗位實踐視作教師職位和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以此激勵教師積極參與實踐,提升實踐技能。

2.加強師資團隊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組建“學校+企業”“跨專業、雙素質”“能講、善育、可訓”具有不同工作背景、成員結構多樣化的師資隊伍??梢詮囊韵聝煞矫嬷?。

(1)加強校企合作,“引企入教”。推動實現“企業走進教育”。邀請杰出企業家和成功創業者來校園擔任兼職教師或項目導師,他們的實際經驗可以為學生提供啟發;定期舉辦講座、座談會等活動,讓企業代表與學生及教職人員互動交流;鼓勵教職人員與企業專業人士共同組建科研與創新團隊,通過合作研究項目促進雙方的合作深度與廣度,推動教育改革與創新,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實現互利共贏;校企共建實踐基地、開設課程項目,為學生提供參與真實項目實踐的學習體驗、提升實踐技能。

(2)打破專業壁壘,專業群師資共享。建立專業群資源共享平臺,打破不同學科間的界限,促進不同專業教師之間的互動與教學資源共享;定期舉辦跨學科教師交流活動,讓不同領域的教師共同探討教學改革,促進跨學科合作與創新;組織跨專業培訓課程,讓教師有機會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拓寬教學視野。

(三)優化考核評價體系

教學評估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有效教學與成功教學的基礎。教師通過評估得到教學反饋,能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學生以教學評估為標準,能及時調整學習方法,以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5]

1.對教師的評價

(1)制定評估方案,建立電子檔案,進行實時監督。制定詳細的評估方案,明確評價標準和流程,以便教師和相關人員了解如何評估教學質量。通過在線平臺建立教師電子檔案,將教師的教學資料、作業批改、學生反饋記錄在案,督導和領導可以隨時查看,實時監督教師的教學效果,提供反饋與建議。

(2)實施多元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主體涵蓋學生、督導、同事和上級領導,通過多方參與,全面了解教學效果。評價方式多樣化,采取“學生每周一評,督導、同事、上級領導隨堂聽課,中期和期末進行教學常規檢查”的方式,全程監管和指導教師的授課過程。

(3)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建立與教學質量相關的激勵機制是推動教師不斷提升的關鍵。例如,將年終優秀教師評選、年度績效考核、職務和職稱晉升與教學質量掛鉤,激勵教師積極提升教學質量、進行教學改革,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2.對學生的評價

(1)建立電子成長檔案,探索增值評價。利用在線平臺建立學生成長電子檔案,記錄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形成全面的學習檔案。建立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增值評價體系,既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也關注最終的成果和能力,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激發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2)實施多元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化,由教師、學生、學習平臺、企業等多元主體評分;評價手段多樣化,由自評、互評、教師評、平臺評、企業評組成;評價內容具體化,包括學生個人學習、團隊合作、仿真實訓及校外實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重點關注學生的參與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增值;評價指標綜合化,綜合考慮定量和定性要素,既包括學習成績,也包括學生的實際表現、參與度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多元評價能讓評價更客觀、更公平、更全面。

(3)建立保障與激勵機制。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確保評價的公平性和準確性;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鼓勵不同層次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使學生不僅在學業方面取得進步,還能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質與職業素養。

五、結束語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應用技能為主的教育,其典型特征就是以就業為導向,它屬于實踐教育,強調專業性、實用性和針對性。[6]高職院校各專業應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探索適應本地經濟發展特點,符合學校校情與學生學情的實踐教學模式,從課堂內到課堂外、校園內到校園外,為學生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實踐教學環境,全力提升學生的應用技能,培養更多復合應用型人才。

注釋:

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高校實踐教學標準相關課題研究的通知,http://jwc.hubu.edu.cn/info/1022/3455.htm,2017年6月21日。

猜你喜歡
商務英語技能高職
高級技能
商務英語通用語研究:現狀與反思
“任務型”商務英語教學法及應用
基于SPOC的商務英語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基于圖式理論的商務英語寫作
畫唇技能輕松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