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眾美育視域下藝術檔案文獻展的展覽策略及創新價值*

2024-01-08 13:51
檔案與建設 2023年12期
關鍵詞:藝術作品美育公眾

荊 翡 李 婧

(1.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江蘇南京, 211816;2.江蘇省檔案館,江蘇南京, 210019)

公眾美育,是在蔡元培提出的“社會美育”概念基礎上深化和演變而來,是針對具體社會內容與方式開展的、影響社會公眾的審美教育。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推動了文化傳播的中心圈層不斷延伸擴散和傳播方式的不斷豐富。面向公眾的藝術檔案文獻展,讓人們看到了檔案工作為公眾美育賦能的可能。展覽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幫助觀眾沉浸式進入展覽預設的特定語境,更為深入、全面、客觀地了解藝術作品。藝術檔案文獻展不僅與藝術傳播緊密相關,而且能夠借助藝術作品及檔案文獻的展示反映作品、作者背后的審美、價值觀和時代精神等深刻內涵,在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一、 藝術檔案文獻展的展覽策略

(一)藝術作品借檔案文獻發聲

藝術檔案文獻展指在展示藝術作品的同時,還展出與作品相關的圖片、草稿、文字、出版物、視頻、實物等檔案資料。藝術作品本身具有豐富的意義,以單一方式呈現的藝術作品展覽中,作品朦朧、模糊和多義的特性對觀眾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都有較高要求,因為缺乏對照資料,觀眾在觀展過程中對作品的理解也不夠深刻。普通的檔案文獻展又只能以文本形式來展示,內容具有局限性,很難吸引年輕受眾群體的關注?!八囆g+檔案文獻”的形式能夠有效彌補上述不足。以上海油畫雕塑院展出的“勇猛精進——俞云階文獻展”為例,其中“三畫巴金”的專題章節,選擇將俞云階在1955年、1977年、1978年三次為巴金創作的畫像,與巴金的回憶錄手稿、出版物、創作現場寫生照片、作品手稿、俞云階的夫人為二人創作的速寫等多種檔案文獻資料逐一呈現,借作品之外的文獻提供的圖像和文字,向觀眾揭示了同一位主人公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身心面貌變化的原因,幫助觀眾更為深刻地理解巴金的思想深度、靈魂高度及豐富的精神世界,體會俞云階該階段作品創作理念和作品背后的深刻意涵。

(二)設計語法與檔案文獻互文

展覽設計語法是指依托展出空間的視覺元素符號編排完成主題轉譯、利用空間敘事完成主題闡釋、運用設計思維將藝術作品的表意性和檔案文獻的敘事性相結合的設計表達方式。設計語法與檔案文獻互文,指發揮藝術作品與檔案文獻在各自獨立表述部分之外的功能,通過設計策略使其互相呼應、闡發及補充,共同為展出目的服務。藝術檔案文獻展通過設計語言構建契合展覽主題的文化場域,進而在展陳空間與藝術品、藝術品與檔案文獻間建立關聯,從而清晰敘事結構、建立觀展秩序,讓受眾更容易進入展覽語境、理解展覽主題。以中央美術學院策展的“站在人生的前線——胡一川藝術與文獻展”為例,展覽設計者將胡一川小尺幅的油畫、版畫、書信、手稿、木刻、報紙等內容并置于灰色的木盒的凸版上。為了呈現作者在條件艱苦的戰爭年代創作的背景、展陳設計突出作品和文獻樸素真實的質感,設計者摒棄傳統裝框裝裱的方式,用與作品尺寸匹配的透明壓片及微小磁釘固定,運用設計語法真實再現了作品和文獻原貌,使其不受現代裝裱風格的影響,在如實還原創作語境的同時將原作保護與珍貴檔案并置的問題完美解決,讓觀展受眾感受到艱苦條件下胡一川的創作成就,達成了與前后展品整合敘事,共同為展覽服務的目的。

(三)靈動呈現使檔案文獻生動

數字化大潮深刻地改變了檔案文獻的記錄和展陳方式?;诖?,文化機構應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運用創新性的交互設計在展品和觀眾之間打通構建智識系統,將展陳的單一知識輸出和被動的信息接收,轉變為多元化的新知識體系鏈接和主動的思考探索,促成觀者自我思考能力及創造能力的提升,建立觀者與展品、檔案文獻之間的“超鏈接”?!吧钲跁r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以“時間”為主題,通過不僅僅“空降”、不論“出走”、時間博物館三個章節,借助裝置設計、紙本水墨綜合媒介、動畫影像、素描紙本、燈箱繪畫、記錄影像呈現、口述文本、AR虛擬現實技術的手段,為豐富藝術作品+文獻檔案的展出形式做出了有益嘗試,大大激發了觀展者的參與感。三個層次的交互設計,對藝術作品的解讀和再創作產生了積極價值,創新了展館的表現形式、吸引用戶注意,滿足當下受眾觀展“打卡”的社交需求;從行為層次強化觀眾參與,優化其觀展體驗,激發受眾不同維度的藝術體驗與感受。

(四)科技應用擴展檔案文獻影響

加快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國家級戰略規劃對文化機構運用數字化手段服務公眾提出了要求。檔案館和美術館都是非營利機構,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如何借助先進手段將資源和藏品更為廣泛地傳播,使其發揮各自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并在典藏作品及檔案文獻的活化呈現和觀眾的文化精神需求之間建立關聯,是其應該長期思考的重要命題和主要實踐工作。以“可觸摸的記憶——江蘇省美術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為例,該展覽用歷史記錄、成果征集、珍檔共享、多元鏈接四個部分連接美術館的館藏檔案、名家信件和館藏珍本,讓參展觀眾體會到檔案文獻對藝術藏品和藝術理論研究的佐證意義,及其在文化政策制定、管理機制運用、藝術流變演進與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坐標價值。為使傳播價值實現最大化,江蘇省美術館同時進行了VR展廳的設計制作,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和實景拍攝的方式對展廳進行復刻,讓觀眾借助鼠標點擊進入展覽空間,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瀏覽。這一設計打破了展期及觀眾看展的時空限制,在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的推進、基層文化資源共享的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范圍的擴大等方面做出了示范。在元宇宙、AIGC、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中,檔案館、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機構因為數字化賦能提供的破時空文化供給機會,極大延伸了服務鏈條,使其在基礎的收藏、整理、展示功能之外,疊加大數據信息接受、發出、處理的功能,讓文化信息的傳授形式更新穎、推送更精準、交流更便捷。

《可觸摸的記憶——江蘇省美術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展廳一角

二、 藝術檔案文獻展的公眾美育創新價值

公眾美育是實現公眾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對提高公眾生存質量、培養和發展人的感受力,進而培養人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藝術檔案文獻展是在特定場域產生的,場域中的檔案文獻展品與藝術展品相結合,借助藝術展品圖像性和檔案文獻文字性的特點,將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和檔案文獻的記憶性特征疊加,重構了展覽主題,為新時代公眾美育提質增速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其創新價值體現為三個方面。

(一)活化認知,體現公眾美育的情感教育價值

蔡元培曾提出:“美育是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惫娒烙鳛榍楦薪逃闹匾侄?,是一種非功利、以自由和創造力為特征的情感教育,其主要任務是塑造公眾形成優美、高尚、健康、豐富的情感、心靈和精神世界。展覽的媒介內容為展品與承載空間,檔案文獻是遠距的、模糊的、斷裂的,藝術作品則是近距的、清晰的、連貫的。藝術檔案文獻展通過外觀形象與文字結合的方式,有效彌補了歷史跨度下的理解偏差,建構了作品和其背景資料之間的線索,有助于活化觀眾認知,在藝術作品和文獻的相互作用下快速由當下走進歷史,激發其情感共鳴。由福建省檔案館和蘇州市檔案館聯合展出的“海絲情憶——絲綢與僑批檔案文獻遺產展”,通過僑批檔案真實記載了19 世紀以來中國沿海居民沿“海上絲綢之路”通行所經歷的生存、創業艱難歷程,反映了19 世紀初至20 世紀末蘇州地區絲綢產業的翔實面貌,展出反映絲綢技術、管理、貿易、交流等方面的紙質文圖檔案和絲綢樣本實物,具有極高的保存價值,讓觀眾通過觀展體會到精美蘇州絲綢背后華僑們在抗戰、新中國建設、改革開放等重要歷史節點所體現的開拓進取、誠實守信及愛國情懷,提升觀眾對客觀現實的情感判斷和審美能力。

(二)激發動能,彰顯公眾美育中的人格教育養成

人的各種心理特征綜合表現為人格,健康的人格是完整、和諧、具有創造力和內涵的自我有機體。公眾美育在理性和感性方面都在健康人格的塑造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格的養成以理想信念為基礎,理想信念教育應該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弘揚也應進一步深化。理想信念對人的價值和行為取向起決定性作用,塑造了公眾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深刻影響著人格的塑造。藝術檔案文獻展能夠將檔案文獻中的精神文明、道德行為準則,以溫和又深刻的榜樣力量呈現出來?!爸袊F代美術教育文脈大展”以“百”為線,串接了“百家爭流”“百川溯源”“百年風云”三個“點”,展出了劉海粟、吳昌碩、林風眠、潘天壽等50 位藝術家在上海美專創立時期的課程教材、教學檔案、名師作品,呈現了大師們面對社會變革和人生際遇時的赤誠與浪漫,以及為中國當代美術教育事業建立而進行的探索和奉獻,形成了珍貴的中國社會美育國家記憶,也讓觀展公眾被大師們的匠心和奉獻精神所鼓舞和感動,使觀眾見賢思齊,在思想上受震撼、在精神上被洗禮、在情緒上被感染。通過觀賞藝術作品和檔案文獻樹立堅定信念,激發為國家付出的責任感和為民族興旺而努力的使命感。

(三)構筑場景,呼應公眾美育中的和諧思維塑造

人類社會從誕生之初就在不斷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平衡,社會美的形成正來源于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公眾美育通過對公眾生命本身進行感性塑造,以提升社會責任意識為抓手,塑造公眾健康人格,促使其積極思考人與生存環境的相互作用,進而反思如何通過自身的實踐推動社會健康發展。藝術疊加檔案文獻的方式可從物理和心理范疇構建情境場景,通過展品帶來的相關原始性自然場景和社會文化場景,借助多元展示媒介表達策展人對當前社會和政治問題的思考,這為公眾美育的感性教育價值賦能和公眾和諧思維塑造提供了切入點。以首屆卡塞爾文獻展為例,展覽試圖通過策劃展示驅散德國戰敗10 年后納粹領導下的文化陰霾,喚醒德國現代藝術的生機。展覽安排在被戰火損毀嚴重直至1953 年才修繕完成的弗里德里希博物館內,借助場景寓意巧妙呈現當時德國社會和藝術百廢待興的現實。第15 屆卡塞爾文獻展由亞洲雅加達藝術家團體ruangrupa策劃展出,他們以印尼本土的農作物共享空間“lumbung”(谷倉)作為主題概念,通過余糧儲存并重新分配的概念,隱喻社會中資金、資源的集中和被重新分配的現狀,引導觀眾對當下時代面臨的根植于殖民主義、資本主義與父權制概念下的集體創傷等一系列社會現實問題進行藝術討論與思考。上述展覽都借助場景構筑,引發受眾對于生態、生命、社會和諧問題的關注與反思,助力藝術檔案文獻展所發揮的公眾美育社會教育價值的實現。

綜上,藝術檔案文獻展因其承擔喚醒文化自覺、激發文化自信、激勵文化自強意識的功能,在文化強國建設進程中對塑造民族文化、發揮文化育人作用,以及增強文化傳播力方面影響深遠。藝術檔案文獻展以“藝術創造力+文獻記憶力”疊加的方式,兼顧了展覽傳播場域的時間和空間特性,彌補了純藝術作品展和單一檔案文獻展各自的不足。其在打破展覽時空屬性、激發展覽場域動能、活化展覽觀眾認知等方面的有益嘗試,豐富了展出內容、創新了展覽形式、提升了展覽內涵,為如何更好地進行公眾美育,發揮其情感教育、人格教育、社會教育價值提供了經驗和示范。

猜你喜歡
藝術作品美育公眾
丁 雄藝術作品欣賞
王立新藝術作品欣賞
丁 雄藝術作品欣賞
王立新藝術作品欣賞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公眾號3月熱榜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