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邏輯、困境與破解

2024-01-08 06:11
關鍵詞:居民數字社區

王 徽

□體育學研究

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邏輯、困境與破解

王 徽

(阜陽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 安徽 阜陽 236037)

為推進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不斷發展,通過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對我國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進行研究。認為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意義重大,能夠提高社區體育服務水平,盤活社區體育數據資源,促進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治理,構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優化社區體育治理模式,創新社區體育服務功能。但由于我國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剛剛起步,導致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中信息孤島問題較為明顯、“數字懸浮”問題時有發生、賦能異化問題逐步凸顯、人才缺口與技術應用難度共存。要不斷推進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的發展,一要創新機制,破解“信息孤島”難題;二要以人為本,避免“數字懸浮”問題發生;三要準確定位政府角色,預防賦能異化;四要加強人才培養,確保技術應用普惠。

數字賦能;體育治理;社區

對社區體育而言,在治理的過程中,不僅面臨復雜的外部環境,而且要面對多變的內部環境,要實現有效治理難度極大?,F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為社區體育的有效治理帶來了契機。從社區整體治理來看,隨著數字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社區治理模式發生了顯著變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社區治理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和可靠的數據支持,在此過程中,社區體育治理能力也獲得了不斷的發展,以數據驅動為基礎,以數字治理為趨向的社區體育治理模式不斷創新社區體育治理方法和手段[1]90-99。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后,隨著黨和國家各級政府提出要通過數字賦能社會治理,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在具體的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既出現了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也出現了數字“負能”社區體育治理,數字治理在社區體育治理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邏輯偏差。鑒于此,對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理論與實踐進行梳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厘清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底層邏輯[1]90-99,探究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基本路徑,為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發展提供一定支持和幫助。

一、核心概念闡釋

(一)社區體育治理

社區體育治理是社區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固定的社區范圍內,政府主體、社區主體和居民主體共同對社區體育實施的管理活動。從字面意義理解,社區體育治理和社區體育管理存在一定的概念重合,但是實質上社區體育治理和社區體育管理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其中最核心的差別在于社區體育管理中,居民參與和居民自治不被重視,而社區體育治理則要求居民要積極參與,從而實現社區體育的自治,即“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從具體實踐看,由于社區建設當前的主要動力來源是政府推動[1]90-99,在具體的治理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主體錯位、主體職能定位不清的問題,導致很多社區治理活動居民參與不足,自治流于形式。對社區體育治理而言,以上這些問題不僅帶來治理效果不佳的問題,而且帶來了社區體育治理的行政化,阻礙了社區體育治理現代化的不斷發展。黨的十八大以后,隨著政府職能轉型的不斷推進,帶來了社區經濟結構的發展變遷,導致我國社區體育治理出現了不少問題,需要通過社區體育治理邏輯的創新和治理模式的轉型,對社區體育治理進行深層次改革,從而不斷增強社區體育治理的服務功能,推進社區體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發展。

(二)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

數字技術從專業層面來理解,主要是指以計算機為基礎設備,以互聯網為樞紐,通過對各種信息資源的“編碼、識別、儲存、運算、加工、傳輸、還原”,從而實現信息應用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等多種技術[1]90-99。數字技術的發展對當今社會發展的影響非常大,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模式,使世界經濟、社會逐漸從工業時代走向數字時代。對社區體育治理而言,數字技術的發展帶來動力的同時也帶來發展新命題,即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是否可行、如何執行?從數字賦能的內容層面看,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為社區體育治理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網格化的治理方案[1]90-99;從數字賦能的效果層面看,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降低社區體育治理的風險,提高社區體育治理的效率;從數字賦能的影響層面看,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夠在降低治理成本的同時,擴大社區體育治理的覆蓋范圍,既方便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治理,也為社區方面享受體育治理成果提供了便利。但同時,“賦權于民與限制民意”“形塑治理形態與解構治理基礎”“建構社會秩序與消解社會關系”等矛盾的存在[2],又在一定程度上使社區體育治理出現“數字賦能”與“數字負能”共存的問題,影響社區體育治理效果。

二、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三重邏輯

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看,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需要在一定社會環境下,遵守一定規則,通過技術應用實現治理目標,具有三重邏輯:提高社區體育服務水平;盤活社區體育數據資源促進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治理,構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優化社區體育治理模式,創新社區體育服務功能。

圖1 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流程圖

(一)提高社區體育服務水平,盤活社區體育數據資源

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使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實現場域全要素數字化成為可能[3]。在數字技術發展中,數字資源既是基礎又是關鍵,沒有數字資源,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根本無從實現。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過程中,實現社區體育數字化的過程主要分為五個環節:一是數據采集。數據采集是社區體育資源數字化轉換的起點,通過對社區居民年齡、信息、體育偏好、體育器材、體育場館等數據的采集,形成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基礎性數據,為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奠定基礎。二是數據整合。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既包括有用信息,也包括無用信息,即便是有用的信息也無法自然進行有機的組合而為社區體育治理提供有價值的關聯,需要通過大數據等多種技術對海量的社區體育數據進行整理,對不同的數據進行歸類,方能實現社區體育數據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中的價值最大化。三是數據分析,通過社區體育海量數據,可以精準真實地記錄社區體育治理中發生的治理事實,通過云計算等技術還可以發現這些治理事實之間的密切關聯,從而總結概括出社區體育治理的規律和趨向,從既有的數據中發現體育治理的新情況,這能夠為未來社區體育治理的決策提供很大的幫助,最大限度地降低社區體育治理的風險。四是數據協同。在社區體育治理中,存在政府主體、社區主體、居民、社會主體等多元主體,不同的主體既擁有不同的社會資本,也擁有不同的利益需求,通過區塊鏈等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實現社區體育治理的協同化,并通過數據協同實現數據共享,破解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中的信息孤島難題。五是數據推送。通過數據采集、數據整合、數據分析和數據協同,精準細化不同社區居民的體育服務需求,不斷優化社區體育服務精準供給,同時將社區體育治理中居民產生的數據反饋給適宜的治理主體,不斷優化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過程[4]。

(二)促進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治理,構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

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不是簡單的將社區體育治理與數字技術相結合,通過數字技術實現社區體育治理的局部發展和改革,而是要在社區體育治理中,通過數字賦能,使社區體育治理的全過程嵌入數字技術,最大限度化解社區體育治理障礙,消解社區體育治理阻力,降低社區體育治理成本,調動多元主體參與社區體育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多元主體在明晰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重要意義的前提下,不斷投入資源、時間和精力,為構建社區體育治理多元共治格局打下堅實的基礎[5]。從管理學的視角看,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重新轉移的過程,主要是將社區體育治理實踐中以政府、體育管理部門、社區為中心的治理模式轉向以社區居民為核心的治理模式。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過程中,居民參與既是改革的目標,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評價依據,沒有社區居民的參與,數字賦能改革只能是空中樓閣,無法落地生根。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過程中,既要重視治理平臺的構建,又要重視制度規范的建設,二者缺一不可。以社區為核心構建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平臺,能夠最大限度地擴大信息收集的范圍,使多元治理主體能夠真實了解社區居民和其他主體的訴求,及時化解社區體育服務供給中的利益沖突,豐富多元主體參與體育治理的渠道,規避科層制給社區體育治理帶來的阻滯,使社區居民和社區體育組織在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顯著提高“議價能力”,重構社區體育治理的內生秩序,逐步實現社區體育多元共治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發展剛剛處于起步階段,要將社區打造成為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中樞,必須要不斷完善制度建設,并通過制度建設使社區居民、居民委員會、社區體育組織、物業公司等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在不斷提高社區體育服務質量與效果的同時,不斷推進治理模式從一元領導轉向多元協同,促使權力運行模式從單向命令轉向多元互動,逐步夯實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基礎。

(三)優化社區體育治理模式,創新社區體育服務功能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社區體育服務的需求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呈現出顯著的多樣化特點,為社區體育服務治理帶來了新的壓力。通過數字賦能,可以在社區體育治理中更好地應對各種危機,通過提高社區體育資源的利用效率等,使社區體育治理降本增效。在具體的社區體育治理實踐中,通過數字技術與體育治理的融合,能夠使社區體育治理在現有的狀態下煥發出新的活力,顯著增強可持續發展的動能,從而實現靈活與高效相結合的社區體育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首先,在化解社區體育治理矛盾沖突方面,楊樺、肖林鵬等學者提出數字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社區體育治理韌性難題,通過社區體育智慧治理平臺,可以運用數字技術及時處理社區體育風險,通過線上自組織,治理主體可以在風險來臨時自助,結合線下具體實踐,能夠形成社區體育治理的數字化網絡,確保社區體育治理中危機處理的快捷、科學、便利。第二,在社區體育資源的整合中,通過數字技術能夠實現社區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挖掘社區體育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潛力,為社區居民個性化的體育服務需求提供重要支持[6]。第三,在社區治理成本方面,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對社區體育資源的科學統計和計算[7],使社區體育資源清晰地展現在治理主體目前,使社區體育治理從“他治”走向“數治”,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治理決策的人為因素,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這不僅使社區體育治理規范科學,職責明確,也促使社區體育治理從感性向理性轉變,逐步實現社區體育治理的標準化、集中化、度量化,有利于社區體育治理整體目標的實現。第四,在社區體育服務優化方面,通過數字技術能夠實現社區體育服務的功能迭代[8]。例如,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推行的全民健身智能評估系統,能夠使社區方面通過微信小程序,提供社區體育指導員服務、場地預定服務等,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體育服務,推進了社區體育服務的優化。

三、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現實困境

(一)信息孤島問題較為明顯

從信息技術專業視角看,信息孤島是“指相互之間在功能上不關聯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換以及信息與業務流程和應用相互脫節的計算機應用系統。通俗而言,就是甲乙丙丁幾個功能齊全的設備,在一個大環境里運轉,各自產生的數據卻沒有任何交互功能”[9]。在社會治理中,信息孤島是指不同治理主體之間無法形成數據共享,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數據孤島。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需要多元主體的廣泛參與,產生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需要經過統一的協調處理方能發揮效用。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在社區體育治理改革中,并沒有確定主管部門,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一直在傳統的科層制管理模式下進行,導致了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中無法對不同信息進行協調處理,使社區體育治理出現“九龍治水”的現象。另外,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需要多元主體都愿意公開自己的信息,但是很多政府部門出于安全或者其它原因,很少主動公開相關信息,導致市場主體、社會主體、社區居民無法及時了解政府信息。也有部分社區居民出于自身安全考慮,不愿意治理平臺收集自己的信息,導致社區體育治理數據庫建設無法順利進行。所以,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中信息孤島問題是較為突出的,政府不同部門之間、政府與社會主體、市場主體、社區居民之間無法打破信息壁壘,從而也就無法實現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多元主體自由傳輸、使用相關信息。

(二)“數字懸浮”問題時有發生

從大部分地方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實踐看,社區體育治理的主要動力基本都來自于政府驅動,這就導致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行政化態勢[10]。在行政考核壓力的作用下,為了應對各級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的考核壓力,社區在收集體育信息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統計加估計”的問題,導致社區體育信息并不能完全保證真實可靠,社區體育治理“有數不依”時有發生。從西方發達國家經驗看,要實現社區體育治理的數據真實可靠,需要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社區居民的自治力量無法得到有效的聚集,社區體育服務管理在向社區體育治理的轉型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理念斷層,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群眾基礎不牢,甚至出現賦能中空的現象[11]。另外,由于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無論從實踐還是從理論層面,都剛剛起步,數字技術與社區體育治理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相容。當前在社區體育治理中數字賦能最為廣泛的領域是在體育場館中,對社區居民進行精準識別,但對社區居民需求較高的體育資源挖掘、體育服務平臺建設、居民體育服務需求調研等不夠重視。還有部分社區僅僅重視一些基礎數據的采集,對基礎數據和專業數據的整合重視不夠,或者僅僅重視治理方法的變革而忽視社區體育治理模式的創新,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形式化。

(三)賦能異化問題逐步凸顯

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出現異化的主要原因是對數據的過度挖掘、過度信仰、過度搜集和過度依賴。前文已經講過,當前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動力主要來源于政府推動,這導致了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出現了單向度滲透問題,為了顯示政績,體育管理部門和社區都對技術創新應用產生了很大的熱情,導致社區體育治理過度技術化傾向明顯。由于數字技術應用到社區體育治理領域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所以當前的技術創新并沒有突破“傳統社區+互聯網”的范疇,線上數字技術并沒有與線下體育治理實踐進行緊密融合,導致很多地方不僅沒有因為數字賦能為社區體育服務帶來方便,反而帶來很大工作負擔,出現了“數字負能”現象。另外,對社區體育治理轉型的過度追求,給社區方面的信息安全帶來了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在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雖然所有的場域都是公共性場域,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私人性,通過政府推動雖然能夠快速實現居民信息采集,提高社區體育治理決策效率,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居民反感,侵犯居民個人隱私。從社區方面來說,他們本來應該是社區體育治理的服務對象,但由于數據收集等方面的不當行為,卻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數字信息的抓取者,這與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利民初衷是不一致的。由于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異化現象,導致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出現了諸多阻礙,影響了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的深度、廣度和速度。

(四)人才缺口與技術應用難度共存

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需要一大批復合型人才,要求相關人才既掌握現代數字技術,又具有一定的體育治理知識。但當前的實際情況是,體育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大都由轉業軍人或者退役運動員組成,現代信息技術匱乏。部分社區工作人員雖然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但大都達不到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需求,且大部分社區工作人員并不具備體育治理的知識和能力。面對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所要求的精準識別、數據搜集、數據分析等無法勝任。當前在江蘇、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有部分社區嘗試將部分服務項目外包給企業,但實際效果依然不夠理想,并且這一實踐模式成本較高,也無法在中西部地區廣泛實施。另外,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導致社區之間的基礎設施和數字化條件存在很大差異。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本來應該是社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推廣范圍和速度,但當前由于政府命令式地推進,導致了很多社區之間出現了很大的差別。從推廣的層面看,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改革更加容易在基礎設施和數字化建設較好的社區進行,部分基礎設施較差的社區會因為經濟成本抵制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實施,這是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出現“數字鴻溝”的重要原因。先天條件優良的社區借助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前期數字化建設,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中一飛沖天,而先天條件較差的社區則會因為種種原因舉步維艱。另外,社區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也存在較大差距(見下圖),影響了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的公平與共享。

圖2 社區居民接受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差距

資料來源:中央財經大學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3,http://human capital.cufe.edu.cn/rzbzsxm/zgrlznzsxm2023/zgr|zbzsbgqw_zw_.htm

四、數字技術賦能社區治理的破題路徑

從現有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來看,近年來我國數字技術發展迅速,但是在治理領域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對體育治理而言,尚未實現賦能發展。對于社區體育治理而言,數字賦能僅限于部分服務。在部分社區不僅未能實現社區體育治理的賦能,反而因為應付上級檢查等原因,給社區體育治理帶來了“負能”,數字賦能并沒有成為當前社區體育治理改革的驅動力,社區體育治理要從傳統治理模式走向數字治理依然任重道遠。在社區體育治理中,不僅存在技術難題,也存在制度壓力,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不僅沒有突破“指尖上的形式主義”,而且還因為動機異化形成了“唯上主義”[12]182-186。其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壓力型體制下社區體育治理受到了政府績效考核和任務要求的雙重制約,導致數字技術賦能社區體育治理停留在“術”(工具意義)的層面,無法成為社區體育治理的改革之“道”(治理理念)。要推進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發展,必須針對社區體育治理的特點,實現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從技術理性向價值理性轉型。

(一)創新機制,破解“信息孤島”難題

針對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中的“唯上主義”傾向,首先要改革評價機制,消解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數據庫構建的壁壘,解決數據在社區體育治理中因為權限設置等難以被利用的問題[12]182-186。要通過報刊、雜志、互聯網等傳播媒介進行宣傳,使多元主體意識到數字技術在社區體育治理中只有通過開放和共享方能實現自身價值,也唯有讓數據在不同的治理過程實現共享和交流,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13]。鑒于此,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要破解“信息孤島”難題,必須通過創新機制,回歸技術開放共享的本質屬性,當前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創新信息采集機制。要改變當前多元主體在信息采集中的被動狀態,要通過宣傳、鼓勵等方式使多元主體積極主動地面對社區體育治理所需求的信息采集。二是創新共享機制。要通過權力賦值重新分配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過程中多元主體的權利,既使政府、體育管理部門、社區能夠共享其它主體信息,也要保證其它主體能夠共享政府、體育管理部門和社區的信息。三是創新溝通協調機制。要通過社區體育智慧治理平臺等,不斷完善多元主體交流溝通的渠道,在數據共享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治理資源共享,不斷提高社區體育治理質量和效果。

(二)以人為本,避免“數字懸浮”問題發生

當前,針對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動力主要來源于政府的現實情況,要避免“數字懸浮”問題的發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的最終目標是不斷提升社區體育服務水平,滿足社區居民體育服務需求,作為各級政府、體育管理部門和社區要逐步改變過于重視上級考核,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中逐步回歸人本主義,從社區居民對體育服務的實際需求出發,不斷完善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底層邏輯,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本質屬性中的扁平化特征,不斷推進社區體育治理結構的扁平化發展,通過信息共享不斷提高社區居民自治能力,發揮社區體育組織的親民優勢,夯實社區體育治理基礎[14]。需要注意的是,重視社區居民在體育治理中的主體地位,不是僅僅要求社區居民在體育治理過程中善于表達體育服務需求和發現體育服務供給問題,而是要通過數字賦能,構建社區體育治理平臺,拓展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治理的空間與渠道,為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事務增能賦權,使社區居民能夠全鏈條、系統性地參與社區體育治理全過程,不斷優化社區體育治理結構,充分調動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挖掘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價值。

(三)準確定位政府角色,預防賦能異化

從當前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具體實踐看,要解決賦能異化問題,使數字技術在社區體育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要解決基礎設施和數字化建設水平的不平衡;另一方面要準確定位政府角色,避免社區體育治理行政化傾向。政府要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過程中,對社區既要充分賦權,又不能放手不問,要對資金、配套等進行兜底,為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提供基礎保障。政府、體育管理部門要通過制度建設和政策支持,為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從政策層面看,中央政府、省級政府要強化引領,其它各級政府要強化實施。在政策制訂的過程中,不要急于看到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改革效果,要著眼于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可持續發展,要把社區居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同時,充分考慮多元主體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實現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中的利益協調。在制度建設中,要重點通過金融、稅收等方面的制度建設,不斷豐富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投資主體,解決當前資金來源單一的問題,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另外,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作為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的推動者和引領者,要在整體規劃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通過試點建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規劃設計,優化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方案,為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提供規范性指引。

(四)加強人才培養,確保技術應用普惠

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所需求的人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訂單培養模式。政府、體育管理部門或者社區將自身對人才的需求,告知地方高?;蛘吲嘤枡C構。地方高校和培訓機構根據政府、體育管理部門和社區的需求對人才按照訂單需求進行培養,完成相應的學業后到政府、體育管理部門或者社區工作,專門負責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改革。二是在職培養模式。政府、體育管理部門和社區將工作人員進行在職培養,通過全脫產、半脫產和不脫產等多種形式學習體育治理、現代信息技術等,逐步滿足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的工作要求。另外,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的過程中,由于多元主體在技術應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政府、體育管理部門、社區要通過主動服務,提升社區體育組織、居民或者小微企業的技術應用能力,確保數字技術應用在社區體育治理中能夠覆蓋所有主體。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社區體育指導員、教師等人群的優勢,在對他們進行培訓后,鼓勵他們在社區幫助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學習、應用數字技術參與體育服務活動,不斷提高弱勢群體應用數字技術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多種治理要素,提升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效能,穩定、快速、可持續地提升社區體育治理的層次和成效。

結語

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意義重大,能夠提高社區體育服務水平,盤活社區體育數據資源,促進社區居民參與體育治理,構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優化社區體育治理模式,創新社區體育服務功能,不斷提升社區體育治理效果和質量,為滿足社區居民不斷發展的體育服務需求提供重要支持和幫助。但由于我國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剛剛起步,導致我國在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中信息孤島問題較為明顯、“數字懸浮”問題時有發生、賦能異化問題逐步凸顯、人才缺口與技術應用難度共存。要不斷推進數字賦能社區體育治理改革的發展,必須創新機制,破解“信息孤島”難題;以人為本,避免“數字懸浮”問題發生;準確定位政府角色,預防賦能異化;加強人才培養,確保技術應用普惠。

[1]金筱霖,王晨曦,張璐,等.數字賦能與韌性治理雙視角下中國智慧社區治理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23(1).

[2]沈永東,賴藝軒.撬動資源、凝聚共識與形成規范:數字賦能社會組織提升社區治理的機制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23(4):22-29.

[3]鄭亞淼,曹莉,王梅,等.多主體協同參與的城市社區體育治理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3(2):63-74.

[4]石振國,王英.2000年以來我國體育研究成果評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1):45-52.

[5]楊志鋒.公共體育服務與城市發展耦合協調評價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2(1):32-39.

[6]田野,白文琳,安小米.智慧養老背景下老年服務檔案資源的整合與知識本體構建研究[J].北京檔案,2015(8): 40-42.

[7]俞顏.社區中老年智慧體育服務的現實困境與發展路徑[J].當代體育科技,2023(3):137-140+146.

[8]呂德文.治理技術如何適配國家機器——技術治理的運用場景及其限度[J].探索與爭鳴,2019(6):59-67+ 158.

[9]汪流.人工智能時代精英體育的倫理困境和哲理闡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56-61.

[10]朱焱,袁詩怡,尚婉婷,等.智慧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政策協同供給的府際關系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 (2):70-78.

[11]王文龍,崔佳琦,邢金明.共生理論視域下新型農村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協同供給[J].體育教育學刊,2022(2): 34-39.

[12]韓苗苗.社會生態學視角下社區體育共生發展體系探析[J].邢臺學院學報,2022(1).

[13]唐佳懿,王志華,傅鋼強,等.我國智慧社區健身中心的建設模式、關鍵問題及路徑優化[J].體育學研究,2023 (1):71-81+112.

[14]陳萬祥,曹胡丹.健康中國與體育強國背景下發展社區體育服務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2(6):121-123.

The Logic, Dilemma and Solution of Digitally Empowered Community Sports Governance

WANG Hu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7, Anhui)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of digitally empowered community sports governan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orts governance of digitally empowered communities in 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It is believed that digital empower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govern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which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s, revitalize community sports data resources, promote community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governance, build a pluralistic co-governance governance pattern, optimize the community sports governance model, and innovate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 functions. However, due to the fact that China’s digitally empowered community sports governance reform has just started,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islands is more obvious in China’s digitally empowered community sports governance reform, the problem of “digital suspension” occurs from time to time, the problem of empowerment alienation is gradually highlighted, and the talent gap and the difficulty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oexist.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ly empowered community sports governance reform, we must innovate mechanism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islands”, be people-oriented and avoid the problem of “digital suspension”, accurately position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prevent alienation, and strengthe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nsure tha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s inclusive.

digital empowerment; sports governance; community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3.06.21

G80-05

A

2096-9333(2023)06-0143-07

2023-09-11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新時代武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依賴與創新治理研究”(SK2021A0412)。

王徽(1989- ),女,漢族,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猜你喜歡
居民數字社區
石器時代的居民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答數字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積極應對社區老年抑郁癥
數字變變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