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泰民安:清代官方碧霞元君信仰的政治訴求

2024-01-09 21:47韓紅梅
泰山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泰山信仰

韓紅梅

(泰安市博物館,山東 泰安 271000)

起源于泰山的碧霞元君信仰,在清代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特殊地位。清代延續明代的“大一統”體制,不僅重視大范圍的疆域統一,而且強調政治與文化的一元化。在清帝統治方略上實行以陽儒陰法、“禮法合治”與“神道設教”為特征的中央專制主義,其對于兼具實用性與象征性的碧霞元君信仰予以特別的青睞。

目前,學界對碧霞元君信仰與清代政治文化的關系已有初步探討,葉濤認為清代泰山香社的興盛,與朝廷對民間信仰的態度密切相關。(1)葉濤.泰山香社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周郢考察了清代致祭碧霞元君制度化的歷史進程。(2)周郢.泰山碧霞元君祭: 從民間祭祀到國家祭祀——以清代“四月十八日遣祭”為中心[J].民俗研究,2012(5).王元林、孟昭鋒提出在碧霞元君被納入國家祭祀體系的過程中,道教發揮了重要作用。(3)王元林,孟昭鋒.論碧霞元君信仰擴展與道教、國家祭祀的關系[J].世界宗教研究,2010(1).張建斌認為,清帝大力提倡對碧霞元君信仰,意在推行休養生息,鼓勵人口繁衍。(4)張建斌.丫髻山碧霞元君信仰與清初休養生息政策——基于國家與社會互動背景下的考察[J].地方文化研究,2015(3).劉慧提出,包括碧霞元君在內的泰山信仰在上可佐證當政者的政權合法,在下可增進普通百姓的情感認同與行為自律,進而穩定社會秩序。(5)劉慧.泰山信仰與中國社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美國學者達白安(Brian Dott)考察了清代帝王、文人與平民的泰山進香活動。(6)Brian R.Dott.Identity Reflections: Pilgrimages to Mount Tai in the Late Imperial China[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4.本文在既有相應研究的基礎上,以禮俗互動為視角,利用碑刻、檔案、筆記等資料,考察碧霞元君信仰在清代政治文化體系及其演進過程中的角色與作用。

一、康雍乾對碧霞元君的禮敬與“神道設教”

雖然清初士人對于碧霞元君是否屬于“淫祀”對象的問題仍有爭議,但諸帝仍對這位泰山女神持尊崇態度??滴醯蹖Ρ滔荚嘤星嗖A,認為其與東岳大帝是同等威靈的泰山之神??滴醯奂次恢跚巴爸疑?修復碧霞元君廟,并在《御制景忠山碧霞元君廟碑》中稱:“夫方內之神,莫尊于泰山,而元君實贊之?!溆写笥颖佑谖崦?故閱千百年,遐陬僻址像設者,在在告虔?!?7)伊利民.河北滿族蒙古族碑刻選編[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25-26.認為碧霞元君是泰山的正神??滴醵?1684),康熙帝第一次東巡時親往泰山之巔在碧霞祠拈香,賜匾曰“坤元葉應”,稱其祭祀旨在“為蒼生祈?!?(8)湯貴仁,劉慧.泰山文獻集成(第4卷)[C].濟南:泰山出版社,2005:708.希望碧霞元君護國佑民,廣布上天仁慈。此外,康熙帝還曾至京西妙峰山、京東丫髻山、永平府景忠山等地的泰山行宮上香。希望借助碧霞元君的神力實現長治久安??梢哉f,康熙帝秉持“敬天法祖”的政治觀念,保持著旗人的多神信仰傳統。在碧霞元君與東岳大帝二者之間的關系上,康熙帝雖未明確表態,但有尊碧霞勝過岳帝的心理傾向??滴跛氖吣?1708),北京西頂廣仁宮的康熙御制碑文稱,碧霞元君“初號天妃,宋宣和間始著靈異……下迄元明,代加封號”。(9)于敏中,等.欽定日下舊聞考[M].御制重修西頂碧霞元君廟碑(康熙四十七年)[Z].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1640.顯然,康熙帝將宋代媽祖的傳說附會到碧霞元君的身上。這種情形有些令人費解??滴醯鄄⒎遣皇煜屪?因為他曾于康熙十九年(1680)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實際沿襲的明代永樂皇帝時的封號),又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詔地方官將媽祖列入地方祀典。那么,康熙帝之所以混同媽祖與碧霞元君,一種可能當時尚分不清這兩位女神的差別,還有一種可能是借媽祖之名提升碧霞元君的地位,以消彌朝野反對祭祀之聲。無論哪種可能,都反映康熙帝對碧霞元君推崇。

雍正帝對碧霞元君甚為禮敬。曾詔修泰山碧霞祠,賜額“福綏海宇”。(10)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六)雍邸集·六[A].四庫全書(集部七)[Z].雍正七年(1729),雍正帝諭令稱:“山東泰安州神廟,奉祀東岳泰山之神。歷代相傳,靈顯昭著,佑庇萬民?!?11)清世宗實錄(卷八十六),雍正七年九月甲戌[Z].上海:中華書局,1985:144.顯然,雍正帝意圖通過“神道設教”方略,引導民眾相信碧霞元君可以消災解難,而且通過祭祀包括碧霞元君在內的諸位神靈來昭示其正統性。

相對于康熙帝與雍正帝,乾隆帝更為明確地肯定碧霞元君的正神地位。他曾10余次駕臨泰安,其中有6次登泰山至碧霞元君祠拈香,表達“祈歲心殷惠我農”的心愿。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帝諭令,以后每年四月十八日由內大臣前往泰山碧霞祠拈香。他認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與東岳大帝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此即言,碧霞元君與東岳大帝同為泰山正神,不分彼此。由于乾隆帝賦予了碧霞元君官神的名分與地位,朝野批評泰山女神為“淫祀”對象的聲音逐漸沉寂。

由于康雍乾三帝的青睞與推崇,清代碧霞元君信仰在泰山信仰史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豐富了“神道設教”的文化內涵與社會控制模式。乾隆朝開創的碧霞宮拈香禮慣例一直持續到宣統二年(1910),幾與清祚相始終。雖拈香禮并非正式的國家祭祀禮儀,但因規模大,延續長,實際上已成為一種準國家祭祀禮儀。清廷將碧霞元君正神化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統治秩序。一方面,清廷著力控制碧霞元君信仰,展示國家在場的威嚴,通過每年的泰山拈香,增加其在民間信仰領域的權威性與震懾力,擴大了碧霞元君信眾的政治認同感。另一方面,清廷壟斷了碧霞元君信仰的話語權,使碧霞元君難以成為民間宗教利用的對象。有清一代,民間宗教反抗清廷統治的活動連綿不絕,但始終未見有利用碧霞其神以作號召者。數以萬計的碧霞元君信眾在年復一年的朝山進香傳統中,強化了自己的社會角色與倫理身份。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清廷對碧霞元君信仰的控制與利用頗為有效,有利于鞏固“大一統”的政治文化秩序。

二、清廷碧霞元君信仰下的求子與禳災

對于清廷而言,皇家子嗣興旺與風調雨順是國泰民安的重要前提。因此,清帝對于具有求子和禳災之神力的碧霞元君頗為重視。

(一)設廣育宮以求子嗣興旺

碧霞元君主管生育的神職得到雍正帝的認可。約雍正五年(1727),雍正帝在圓明園修建廣育宮,用以奉祀碧霞元君。廣育宮名稱的中“育”字表明深切期待碧霞元君發揮其主管人間生育的神職,護佑皇室瓜瓞綿綿。(12)按:據雍正朝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的記載,廣育宮殿內匾額“恩光仁照”為油漆作彩木匾,于雍正四年(1726)六月十五日開始承做,并于雍正五年(1727)二月初七日正式懸掛。見方裕謹輯《圓明園各殿座匾名表》,中國圓明園學會主編《圓明園》第4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39.該宮位于圓明園福海南岸山崗,宮前坊額曰“舍弘光大”、“品物咸亨”。正殿內供奉著碧霞元君的神像,殿上懸掛雍正帝御書“恩光仁照”匾額。(13)于敏中.欽定日下舊聞考[Z].317.他在圓明園居住時,每逢四月十八日前往廣育宮上香,并諭令首領太監扮作僧人,上殿念經。乾隆帝繼承了乃父對碧霞元君的信仰,每逢四月十八日在廣育宮舉行拈香禮,并有“過皇會”的活動。直至道光時期,才廢止了廣育宮演戲活動及誦經的傳統。

(二)碧霞宮進香以求風調雨順

在清帝看來,泰山的碧霞元君不僅主管人間生育,還具有溥雨降雪的神通。嘉慶十九年(1814)夏,北京、直隸、山東地區大旱。嘉慶帝為此頗為焦慮,諭令山東地方官員前往泰山祈雨。是年五月十七日,山東鹽運使劉清攜大藏香前往泰山致祭碧霞元君,三日后“甘霖大沛”。嘉慶帝因此親撰《岱宗感應記》一文,稱贊泰山“岱頂明神,迅賜渥澤”。(14)颙琰.御制岱宗感應記[Z].圓明園清暉閣藏.

道光十二年(1832)六月,北京地區大旱,道光帝派定親王奕紹前往泰山祈雨。七月,北京一帶降雨較多,旱情得以緩解。道光帝因而稱贊碧霞元君“光華普照,靈爽式憑”。(15)清宣宗實錄(卷二百一十五),道光十二年七月丁未,第187頁[Z].

咸豐六年(1857)夏,因為北方旱情嚴重,山東巡撫崇恩前往泰山祈雨。翌年,他在《重修泰山頂東岳廟記》一文中稱,其祈雨后甘霖大沛,這顯示碧霞元君與東岳大帝的靈驗。(16)李俊領,張琰.除魅與離心:晚清泰山祈雨禮的變異[J].泰山學院學報,2013(2).

光緒時期,官員前往泰山祈雨成為慣例。光緒四年(1878)二月,清廷派山東地方官員前往泰山祈雨。此后,泰安的地方官員遇到旱情時則登岱祈雨。光緒十四年(1888)五月二十八日,泰安府知府全志、泰安縣知縣楊倬云率領當地民眾登岱祈雨,旋“陰雨四布,渥沛甘霖”。(17)李俊領,張琰.除魅與離心:晚清泰山祈雨禮的變異[J].泰山學院學報,2013(2).經過地方官員奏請,清廷給泰山碧霞宮賜匾“云起封中”。光緒三十二年(1906)夏,山東地方官員在泰山碧霞祠“禱雨靈應”。(18)吳廷斌題記[Z].光緒三十三年(1907)刻,位于岱頂大觀峰《紀泰山銘》西側石壁。

顯然,自嘉慶朝至光緒朝,清帝重視泰山祈雨的“靈驗”。這種“靈驗”不只是要解決實際的旱情,更重要的是證實“神道設教”的合理性與清帝統治的權威性。清帝與地方官員合理營造泰山祈雨“靈驗”的神話,也使得清廷統治帶有鮮明的巫術色彩。

三、碧霞元君信仰與民間社會秩序

在清廷對碧霞元君信仰的大力提倡下,民間對碧霞元君信仰的習俗日漸興盛。尤其在華北地區,民間基于碧霞元君信仰的香會深刻影響了社會秩序。

清廷對北京的旗人與民人實行分治,但旗民因為公共的碧霞元君信仰而相處融洽。尤其在旗民雜處之地,他們組成共同的香會,共同前往五頂、丫髻山、妙峰山等朝拜碧霞元君。五頂即北京郊區五所供奉碧霞元君的廟宇,分別稱南頂、北頂、東頂、西頂、中頂,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五頂之中,以西頂最受清帝重視。西頂建于明萬歷年間,原名“護國洪慈宮”,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稱“西頂碧霞元君廟”,又稱“廣仁宮”,位于今北京海淀區四季青鄉藍靛廠。西頂香會起于明末,入清后依舊興盛?!懊繗q四月初一日迄十八日,四方善信頂禮者扶老攜幼而來,殆肩相摩,踵相接也”。(19)北京圖書館金石組.西頂施茶碑(康熙四年)[A].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第62冊)[C].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62.康熙九年(1670),鼓樓西正黃旗民組織了西頂香會。大約同時,定府大街龍頭井的正黃旗旗民也有類似的進香會??滴跏吣?1678),阜成門里朝天宮三條胡同的仕宦滿漢軍民組成了“西頂洪慈宮進香會”。(20)西頂洪慈宮進香碑記[Z].康熙二十六年(1687)立石,碑存北京市海淀區藍靛廠廣仁宮。這里的旗民應屬于正紅旗。因為清帝的青睞與禮敬,京東丫髻山的碧霞元君祠香火旺盛,每年四月初八日京城內外的香會與信眾紛紛前來上香。京師香會的會首者多為滿洲貴族與內府旗人?!吧献源髢群箦?、中使及王公縉紳,下迄庶民,每際四月,則進香賽會者,車馬絡繹,不絕于道。而五更雞鳴時即上殿拈香者,謂之上頭香”。(21)和邦額.孝女·夜譚隨錄[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254.京西妙峰山有“金頂”之稱,道光朝以后該地碧霞元君祠的香火較丫髻山更為興旺。每年四月初一至十八日的廟會期間,京城旗民組成的幾百檔香會前來上香,俗稱“走會”。這些香會分為文會與武會。文會負責沿途設置茶棚、粥棚、饅頭棚,為香客免費提供飲食;武會負責沿途表演高蹺、秧歌、中幡等。清代,香會有“井”字里和“井”字外之分,北京城里以及部分郊區劃為“井”字里,其余為“井”字外。井字里的武會共有十三種,即杠箱會、獅子會、中幡會、杠子會、石鎖會、雙石會、吵子會、花壇會、花鈸大鼓、開路會、五虎棍、秧歌會、太平會,總稱“幡鼓齊動十三檔”。民國時期又增加了外三檔,即旱船會、踏車會、小車會。通過共同“走會”,京城內外的旗漢民在信仰觀念與生活方式上逐漸擁有更多的共同點,減少了彼此之間的畛域。

清代泰山香會的傳統延綿不絕,香會成員在進香活動中保持著相對和諧的關系。從至今存留的90余通清代泰山香社碑看,順治、康熙、乾隆三朝有54通,光緒朝有21通。這些香社碑記錄了清代154次(個)香社活動。晚清時期一些老香社仍延續每年朝頂進香的傳統。山東歷城的北斗永善社延續時間長達300多年,信眾近千人。泰安高興官莊香會設會首16位,會眾近600人。(22)香會善信掛紅袍記碑[Z].道光二十五年(1845)立石,碑存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孔子登臨處。同治八年(1869),泰安縣城東焦家林香社在泰山紅門設立的題名碑記錄會眾姓名170多個。(23)泰安縣城劉忠一等題名記碑[Z].同治八年(1869)立石,碑存山東省泰安市泰山紅門。光緒十九年(1893),泰安東部的合山會在泰山紅門設立的題名碑記錄社眾1150余人,涉及北石汶、大馬莊等90多個村莊。(24)合山會記碑[Z].光緒十八年(1892)立石,碑存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孔子登臨處附近。宣統二年(1910),山東昌邑縣伍塔社在泰山南麓設立的題名碑記錄了信眾53人的姓名。(25)昌邑縣伍塔社信士題名記碑[Z].宣統二年(1910)立石,碑存山東省泰安市岱廟配天殿西側。這些香會內部雖有會首與會眾之別,但彼此之間沒有嚴格的等級關系。他們在碧霞元君面前都是平等的信眾。這種特殊場合下的平等關系對于日常生活中的倫理等級關系是一種有益的調適,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尊卑貴賤之間的對抗與張力。同時,香會會眾基于共同的碧霞元君信仰,會消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隔閡與矛盾,增進彼此之間的親切感與大家庭的歸屬感??梢哉f,香會從“信緣”方面體現了清代鄉村社會關系的另一種面相。

除了京西妙峰山與泰山有眾多香會外,清代北京、山東的其它地方以及直隸、河南、江蘇、山西等地多有基于碧霞元君信仰的民間香會。這些香會及其活動表達了民眾進香祈福、祛病消災、求子延壽等多重生活愿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生活壓力,促進了社會關系的和諧與社會秩序的穩定。

此外,清代一些民間宗教以碧霞元君為其信仰的神靈之一。如作為先天道支派的皈一道提倡儒、釋、道“三教歸一”,崇拜碧霞元君等神靈,印有《太山娘娘新經》等多種寶卷,“太山娘娘”即泰山娘娘,碧霞元君在民間的俗稱之一。雖為民間秘密教門,卻不以反清為幟志,可能與對碧霞信仰的認同有關。

結語

自康熙朝至宣統朝,在清帝的提倡和推崇下,碧霞元君信仰在追求“國泰民安”的禮俗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構成清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涤呵蹖Ρ滔荚亩Y敬,使其具有官方神的身份合法性。尤其在求子與禳災上,清帝深度信仰碧霞元君的“靈驗”,一方面在圓明園專設供奉這位泰山女神的廣育宮,一方面每逢華北大旱時派員前往泰山祈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華北民間對碧霞元君的信仰習俗頗為普遍,并組織多種香會,集體朝山進香。這種社會團體不僅增進旗民關系的融洽,而且深化了民眾對于地方社會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從而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定。碧霞元君信仰對于鞏固清廷統治及彰顯其統治正當性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歡
泰山信仰
泰山之行
與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泰山日出
《登泰山記》的打開方式
論信仰
鐵的信仰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泰山的形成
泰山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