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海合會經貿合作現狀、 潛力和提升路徑

2024-01-09 09:01俞子榮
國際貿易 2023年12期
關鍵詞:海合會中海沙特阿拉伯

劉 凌 俞子榮

海合會是海灣地區最主要的政治經濟組織, 主要成員國包括沙特阿拉伯、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巴林、阿曼、 卡塔爾和科威特, 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國, 是中國在中東地區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1981 年5月海合會成立之初, 中國便同其建立了聯系。 2004 年7 月, 中國同海合會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迄今為止共舉行了10 輪談判。 近年來, 雙方友好關系持續發展, 中國同海合會六國均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譜寫了“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的燦爛篇章。同時, 隨著中海自貿區建設的持續推進以及中海峰會上戰略伙伴關系的確定, 雙方的經貿合作需要更加有效地向深度和廣度延伸, 并進一步充實中海戰略關系的內涵, 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 中國與海合會經貿合作現狀

經貿合作既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文明交流的先行軍, 也是中海關系發展的推進器。 近年來, 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以下簡稱中阿合作論壇)推動下, 中國與海合會國家在雙邊貿易、 直接投資和承包工程等方面的經貿合作得到了長足發展。 進入新時代, 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 中海經貿合作日益展現出強勁韌性和蓬勃生機, 中國已連續幾年成為海合會國家第一大貿易伙伴國, 海合會國家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原油供應地, 也是重要的投資目的地和承包工程市場。

(一)中國與海合會雙邊貿易增長迅速

總體來看, 中國與海合會國家貿易互補性較強,隨著中阿合作論壇的成立及相關機制的有序運行,雙方貿易屢創新高, 貿易商品愈加豐富。 如從2004年到2022 年, 中海貿易額從247 億美元增長到了3150 億美元, 年均增幅達到16.2%, 比同期阿拉伯國家的總體增速(13.8%)高出2.4 個百分點(見圖1)。 2019 年, 中國與海合會貿易額達1800 億美元,在海合會外貿總額中的占比超過了11%, 中國首次成為海合會第一大貿易伙伴, 同時中國是海合會石化產品最大出口目的地①商務部網站, http: / /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k/202102/20210203036721.shtml。。 2021 年雙方貿易額達2322 億美元, 增長率達43.5%, 開創了雙邊貿易新紀錄; 2022 年雙方貿易額達3150 億美元, 增長率達35.7%②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官網數據整理計算而得。。

圖1 2004—2022 年中海貿易額和增長率變化趨勢

從截面數據看, 在中國與海合會六國的貨物貿易總額中, 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的貨物貿易量最大。以2022 年為例, 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的貨物貿易額占比達36.7%, 其次阿聯酋的占比是31.4%①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官網數據整理計算而得。。

從縱向數據看, 早在2001 年, 沙特阿拉伯與中國的貿易額(41 億美元)僅占其與歐盟貿易額(200億美元)和美國貿易額(190 億美元)總和的十分之一②根據WTO 官網數據整理計算而得。。 2011 年, 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的雙邊貿易額(643 億美元)首次超過了沙特阿拉伯與美國的貿易額(627 億美元); 2018 年, 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的雙邊貿易額(635 億美元)又超過了沙特阿拉伯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627 億美元); 到2020 年, 中國與沙特阿拉伯的雙邊貿易額(672 億美元)超過了沙特阿拉伯與歐盟27 國貿易額的總和(438 億美元)及其與美國的貿易額(206 億美元)(見圖2)。 中國已連續五年成為沙特阿拉伯最大貿易伙伴。

圖2 2011—2021 年沙特阿拉伯與中國、 美國和歐盟的貿易額

中國從海合會進口的產品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大類是礦物燃料、 礦物油及其蒸餾產品、 瀝青物質、 礦物蠟(HS27), 總占比約89%; 其次是塑料及其制品(HS39)和有機化學品(HS29)兩大類, 二者占比皆為4%左右。 以上三大類之和達到97%。 其中, 礦物燃料、 礦物油及其蒸餾產品等這一大類產品(HS27)主要是從沙特阿拉伯、 阿聯酋、 阿曼、 科威特和卡塔爾等進口的石油原油及從瀝青礦物提取的原油。 如以2022 年為例, 從沙特阿拉伯、 阿聯酋、 阿曼、 科威特和卡塔爾等進口的石油原油及從瀝青礦物提取的原油占進口總額的75%, 其次是從卡塔爾、 阿曼和阿聯酋進口液化天然氣, 約占進口總額的6%①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官網數據整理計算而得。。

從2022 年中國出口到海合會的商品結構看, 前八項分別為: 電機、 電氣設備、 音像及其零件出口額高達186 億美元, 核反應堆、 鍋爐、 機器、 機械器具及零件出口額達148 億美元, 鋼鐵及其制品出口額達105 億美元, 車輛及其零件、 附件(鐵道及電車道車輛除外)出口額為87 億美元, 家用器具出口額為57 億美元, 塑料及其制品出口額為48 億美元,針織或鉤編的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35 億美元,玩具、 游戲品、 運動用品及其零件、 附件出口額僅為29 億美元(見圖3)。

圖3 2022 年中國對海合會成員國出口額排前九名的商品

(二)中國與海合會雙邊投資日益加強

一方面, 從中國對海合會國家的直接投資看, 在2011 年到2021 年的10 年間, 中國對海合會國家的直接投資流量從5.3 億美元增長到了16.7 億美元。 其中, 2021 年, 中國對海合會國家的直接投資流量在中國對阿拉伯國家投資總流量中的占比達59%②2011—2021 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公報》。; 如圖4 所示, 中國對海合會國家的投資存量從2011 年的23.1 億美元增長到了2021 年的154.3 億美元。

圖4 2011—2021 年中國對海合會六國直接投資存量

在中國對海合會國家的投資總額中, 阿聯酋的投資額占比最大, 沙特阿拉伯次之。 如2021 年, 中國對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的投資額分別達98.4 億美元和35.2 億美元, 占比分別為63.8%和22.8%, 兩項合計占比高達86.6%。

另一方面, 海合會也加大了對中國的投資力度,其中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兩國尤為突出。 例如,2023 年3 月, 沙特阿美收購榮盛石化10%的股權,收購價格達246 億元人民幣。 此外, 沙特阿美與北方工業、 盤錦鑫誠實業等中國企業合作在盤錦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 沙特阿拉伯將投資約837 億元人民幣①246 億收購榮盛石化10%股權, 這家巨頭在華半年豪擲超千億, 搜狐網, https: / /www.sohu.com/a/705857366_99915829。。 即沙特阿拉伯僅通過這兩個項目在中國的投資就超過了1000 億元人民幣, 可謂阿拉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對華投資。 沙特阿拉伯對中國的投資項目還有在福建投資400 多億元人民幣建設的中沙古雷乙烯項目②福建省人民政府網,http: / /www.fujian.gov.cn/zwgk/ztzl/sczl/zhxx/202203/t20220311_5857424.htm。、 在寧夏投資200 多億元人民幣開發的煤制烯烴新材料項目③寧夏企業服務網, http: / /www.nxqyfw.cn/a20170215004.htm。等。

阿聯酋也在積極擴大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合作。例如, 阿聯酋國家石油公司(ENOC)表示將在北京、上海、 廣州、 深圳和成都等中國14 個繁忙機場建立燃油網絡④亞歷山大·舒瓦洛夫, 中國與上合組織對話伙伴深化能源合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3-08-09, https: / /sputniknews.cn/20230809/1052383386.html。。 這是阿聯酋公司首次進入中國市場進行能源方面的合作, 為加強中國能源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 海合會國家憑借其主權財富基金等巨大的“現金流”也在中國展開其產業相關領域的投資布局。 例如, 資產管理規模排名世界第三而且是海合會最大的主權基金——阿布扎比投資局(ADIA), 在中國大陸的投資額從2017 年的3.18 億美元增加到了2022 年的13.42 億美元, 5 年內的增長幅度高達332%, 該項投資在其總資產中的占比從2017 年的2.7%上升到2023 年第一季度的22.9%⑤東方財富網, https: / /finance.eastmoney.com/a/202308072804350258.html, 2023 年8 月7 日訪問。。

(三)中國對海合會國家的承包工程業務不斷擴展

海合會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原油來源地和重要的投資目的地, 也是中國最早開發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場。 近年來, 中國在海合會國家的基礎設施承包工程業務不斷擴展。 例如, 從2011 年至2020 年, 中國在海合會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金額從93 億美元提高到了156 億美元, 總體呈增長趨勢; 中國對海合會六國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從2008 年的53 億美元增加到了2020 年的175 億美元(見圖5)。

圖5 2008—2020 年中國對海合會六國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

二、 中國與海合會經貿合作潛力

從當前情況看, 中國與海合會經貿合作韌性強,新時期新機遇也為中國和海合會的經貿合作增添了新動力, 因此雙方具有較大合作潛力。

(一)中國與海合會經貿合作韌性強

中國與海合會經貿合作不管是傳統領域還是新興領域皆存在較強韌性, 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 多元的持續增長的傳統經貿合作規模與趨勢使中海經貿合作韌性愈來愈強

在延伸傳統投資產業鏈上, 中國企業在海合會國家有廣泛的商業機會, 包括傳統工業, 如食品加工業。 鼓勵對牲畜、 清真食品等加工進行新的投資,作為減少進口依賴和改善糧食安全的手段。 還有新興行業及其上下游產業鏈等新的商業機會, 包括煉鋁廠、 下游電纜和其他鋁制造業, 鋼鐵廠及下游產品, 包括銅在內的金屬, 石材包括黃金、 寶石的礦石加工, 磷酸鹽和氮肥加工, 石油加工, 石油化工及其相關的基礎設施、 建造業、 服務業等, 為拓展和延伸上游和下游產業鏈提供了更多機會。

此外, 新的經濟互補性將推進中海雙方合作轉型升級。 當前, 科技創新在經濟轉型升級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海合會正致力于發展方式的轉變, 提出了以科技創新促發展的長期目標, 這與中國提出的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的發展戰略相一致。 目前, 中國與海合會國家的合作已經由傳統的能源領域擴展至人工智能、 電子商務、 生命科學以及北斗衛星等更廣闊的領域。 海合會各國紛紛加快與中國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 華為在海合會國家已建立了14 張5G 網絡, 覆蓋了其大部分人口。 中國與海合會國家在高科技產業的合作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

2. 中海之間在新興領域孕育著巨大的合作空間, 值得進一步深入挖潛

中國對海合會國家的直接投資趨勢良好, 且未來有很大拓展空間, 尤其在新興領域, 因此探索貿易投資一體化, 促進中海合作區域產業鏈升級。 中國企業可以以海合會國家經濟轉型和多元化發展需求為契機, 在跨境電商、 智慧城市等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 綠色發展、 生物制藥等高新科技領域探索新的投資合作機遇, 并將在沙特阿拉伯、 阿聯酋等兩國的投資作為中國與海合會其他四國投資合作的典范和投資發展選擇①俞子榮,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經貿合作回顧與展望2022》發布會暨面向未來的中阿高質量合作研討會致辭, 2022 年12 月2 日。。 通過中海投資帶動中國技術走出去, 形成中國品牌提升在海合會國家的認知度和影響力。

目前, 中國與海合會在旅游、 航空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合作不斷加深; 在衛星通信等高新技術領域, 以及跨境電商等領域的服務貿易新模式上有著較大合作潛力。 此外, 在電競、 金融科技和物流等方面與中國達成諸多合作, 表現出中海雙方在新領域深入合作的較強態勢。 下一步, 可充分利用中國的服務貿易試點區域, 以及與服務貿易相關的重點展覽會等相關機制平臺, 做大做強中海服務貿易。 例如, 利用北京、 上海等28 個省、 市(區域)開展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探索中海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體制機制、 政策體系及開放路徑,創新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等。

(二)新時期新機遇加強中國與海合會經貿合作動力

40 多年來, 中海政治互信、 經濟互補、 民心相通, 走在中國同中東地區國家合作的前列。 特別是近10 年, 雙方經貿聯系密切, 中國近幾年一直保持著海合會第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 展望未來, 雙方經貿合作的前景愈加廣闊。

1.“一帶一路”引領中海經貿合作邁進新里程

目前, 海合會六國均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例如, 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與中國簽署了產能合作文件; 阿聯酋、 沙特阿拉伯、 阿曼、 卡塔爾和科威特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國。 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在與中國的合作中持續發揮著“領頭羊”的作用, 在過去幾十年都是由西方石油巨頭企業把控的一些重要領域合作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2023 年10 月18 日,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隆重召開, 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宣布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引發國際社會積極反響。 中國和海合會共同表示要攜手推動雙邊貿易投資往來取得更大發展①中國—海合會“6+1”經貿部長會取得積極成果, 商務部網站, 2023-10-24, http: / /jedda.mofcom.gov.cn/article/todayheader/202310/20231003448559.shtml。。

2. 中海峰會推動中海關系發展跨進新時代

2022 年12 月7 日至10 日, 首屆中阿、 中海峰會成功舉辦。 在峰會上, 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從團結、 發展、 安全、 文明四個方面精辟闡釋了如何建立中海戰略伙伴關系。 中海雙方發表《中海峰會聯合聲明》, 決定建立并加強中海戰略伙伴關系。中海在峰會上達成多項合作: 簽訂進口原油貿易合作協議, 海方將繼續加強油氣上游的開發, 以滿足中國市場需求; 在新能源、 技術人才培養方面達成深度合作; 雙方協商決定此次貿易采取人民幣結算,并計劃在未來3 至5 年內完全實現人民幣結算。 中阿、 中海、 中沙領導人“三環峰會”的成功舉辦具有里程碑意義, 引領中阿、 中海和中沙關系邁進全面深化發展的新時代。 2023 年10 月22 日, 中國—海合會“6+1”經貿部長會在廣州舉行, 會議聚焦落實首屆中海峰會各項經貿舉措, 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促進雙向投資、 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 提升互聯互通水平、 推動能源轉型等議題達成廣泛共識,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經貿部長關于深化經貿合作的聯合聲明》, 使中海經貿合作踏上新征程。

3. 中海自貿區建設推動雙方合作步入新階段

中海自貿區談判于2004 年7 月啟動。 目前, 雙方仍在努力促成中海自貿區早日建成。 2018 年7月, 在北京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特別強調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 加快雙邊、 多邊自貿區建設。 2022 年9 月, 雙方通過視頻方式舉行了中國—海合會自貿協定第十輪談判部級首席談判代表會議, 就貨物貿易、 服務貿易、 投資、 原產地規則、 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等議題開展深入討論, 取得了積極進展。 2023 年1 月, 中國外交部同海合會秘書處聯合聲明, 盡快完成中海自貿協定談判; 8 月, 王毅部長同阿聯酋外長通電話時指出,雙方爭取早日達成中海自貿協定; 10 月22 日, 在中國—海合會“6+1”經貿部長會上, 中海雙方共同表示, 盡早達成中海自貿協定, 支持和推進WTO 改革, 共同做自由貿易的踐行者。

4. 海合會全球戰略主動性的提升助推中海經貿合作

當前, 海合會正逐步擺脫美國的控制, 從戰略被動轉向戰略主動。 首先, 沙特阿拉伯呈現出王者歸來之勢。 20 世紀70 年代, 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OPEC 國家在全球都有較大的影響力。 但自20 世紀80 年代至21 世紀初, 在石油美元體系下, 石油價格受美元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 以沙特阿拉伯為代表的采油國話語權日漸下降。 2016 年以后, 沙特阿拉伯和非OPEC 成員國俄羅斯進行捆綁, 形成了“OPEC+維也納聯盟”的機制, 逐步降低了美元對其利益的損害, 重新扮演全球最大的生產商的角色,且沙特阿拉伯與中國逐步實施的石油人民幣結算進一步促進其擺脫了“石油—美元”體系和美國的控制。 其次, 阿聯酋在新能源市場上的地位日漸分明。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將其總部設在阿聯酋阿布扎比,此舉意義非同小可, 阿聯酋在中東和全球能源市場上的樞紐地位可見一斑。 再次, 烏克蘭危機下中東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凸顯。 當前, 域外大國都不惜放下身段紛紛去海灣地區尋找油氣, 海合會在此方面的話語權進一步增強, 表明海合會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整體性崛起①陸如泉, 近十年中東—阿拉伯國家能源開發合作與治理及中阿能源合作展望,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經貿合作回顧與展望2022》發布會暨面向未來的中阿高質量合作研討會, 2022 年12 月2 日。。

(三)中國和海合會的經貿合作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中國和海合會的經貿合作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挑戰, 需要雙方共同面對, 加以化解或轉化。

1. 中國在海合會基礎設施投資的技術標準差異問題

中國在海合會承包工程方面, 技術標準差異已成為制約我國在海合會國家承包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雖然很多業務領域的中國標準在非洲或亞洲其他國家已被接受, 但在中東國家中國標準和中國設備并不容易被認同。 之所以不被認可, 主要還是因為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競爭激烈, 采用哪個國家的技術標準, 已經成為掌握項目話語權和利潤點的焦點問題。 這給中海持續穩定地加強經貿合作也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 企業普遍反映業務開拓困難, 業績增長壓力大②蘇建國,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基礎設施合作,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經貿合作回顧與展望2022》發布會暨面向未來的中阿高質量合作研討會, 2022 年12 月2 日。。 這種情況可從2009—2019 年間中國在海合會國家承包工程營業額與對外承包工程總營業額比值的變化趨勢中得到驗證(見圖6)。

圖6 2009—2019 年中國在海合會國家承包工程營業額與對外承包工程總營業額比值的變化趨勢

2. 中國與海合會國家的經貿合作自身存在進一步優化升級的問題

由于海合會國家經濟結構單一, 雙邊貿易商品結構簡單, 種類數量有限。 例如, 中國自海合會的進口商品主要是油氣及其少量制成品, 種類較少;對海合會的出口商品類別也有限, 出口規模整體偏低。 中國與海合會的貿易逆差長期存在, 需要加大出口力度, 同時商品貿易結構也需要進一步優化。如圖7 所示, 在2015—2022 年期間, 中國對海合會國家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平均占比僅為15.0%, 只占全國同期平均水平的一半(29.1%)。

圖7 2015—2022 年中國對海合會與對外出口高新技術產品規模占比情況

在2015—2022 年期間, 中國對海合會國家出口的機電產品金額在中國對海合會國家出口總額中的占比的平均水平(49.6%), 也低于全國同期相同指標, 即中國對外出口的機電產品總額在中國對外出口總額中的占比的平均水平(58.5%), 且增長率有限(見圖8)。

圖8 2015—2022 年中國對海合會出口的機電產品金額在對海合會出口總額中的占比與中國對外出口的機電產品金額在出口總額中的占比情況

3. 中東地區復雜的局勢對中海經貿合作構成一定程度的挑戰

造成中東地區局勢復雜的原因主要包括域外大國的影響、 地區國家間關系以及國家層面自身的問題, 這些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中國與海合會國家的經貿合作與發展。 例如, 在2016—2021 年的六年間, 中國對海合會國家的出口額在中國對外出口總額中的占比一直低于五年前的該指標, 直到2022 年才恢復到七年前的水平(見圖9)。

圖9 2015—2022 年中國對海合會出口額占中國對外出口總額比值的變化趨勢

三、 提升中海經貿合作的策略路徑

海合會在政治、 經濟、 文化以及國家治理上與中國有無與倫比的切合度; 在能源合作上, 中國的發展需要以能源為依托, 而海合會作為全球石油主要輸出地, 其30%~40%的市場份額在中國, 且未來還會進一步增加市場份額; 在工業產業合作上,海合會國家制造業缺乏, 工業品高度依賴進口, 而中國工業產品齊全, 且生產能力強大, 雙方在經濟發展結構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等等。 這些都是推動中海經貿合作深入并長遠發展的最根本、 最持久的動力。 在當前的新形勢下, 中海經貿合作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 雙方應攜手同行不斷加強戰略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共同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推進各領域合作。 應進一步通過優化雙邊貿易結構、擴大雙邊直接投資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能合作, 來提升區域合作產業鏈在全球的競爭力。

(一)積極推進中海自貿區建設

中海自貿區的簽訂將促進兩國油氣經貿合作的開展, 并保障中國在該地區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加強中國在海合會的話語權(程熙瓊等, 2017)。 為了充分挖掘各種有利資源促成中海自貿區早日建成,中方當前應重新評估審視海灣地區經濟轉型的迫切需求, 合理利用海合會各國發展愿景的相關制度性安排, 并密切關注關切各國敏感問題, 妥善處理有關矛盾, 優化中海自貿區建設路徑①唐志超, 借力中阿峰會加快建設中阿戰略伙伴關系,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經貿合作回顧與展望2022》發布會暨面向未來的中阿高質量合作研討會, 2022 年12 月2 日。。 一是進一步提升貿易自由化、 便利化水平, 使其更有利于為雙方的經貿合作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是發揮沙特阿拉伯在中海自貿區建設中的帶動協調作用。沙特阿拉伯是中海自貿區建設中的重要國家, 因此,積極穩妥地進一步推進中沙關系至關重要。 三是充分研究海合會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已經簽署或正在談判的自貿協定(FTA), 借鑒其有利于中國的經驗。目前, 除海合會作為整體與歐盟、 日本和印度等開展自貿區談判外, 巴林和阿曼也早已先后與美國單獨簽署了自貿協定。 因此, 中國應充分做好相關研究以有效規避貿易轉移效應, 助推中海區域經貿合作進一步提質增效, 并借鑒各種有利的經驗, 提速雙方協定談判進程, 力爭早日建成中海自貿區。

(二)構建能源立體合作新格局

當前, 中海雙方在“一帶一路”發展愿景下, 深入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能源合作, 構建能源立體合作新格局, 并抓住窗口機會實現雙方能源安全合作,是推動雙方深入經貿合作的重要前提。

一是深化新能源合作, 構建立體合作格局。 雙方應進一步從各自的愿景中找到與對方更多的契合點, 突破傳統合作領域, 在新能源領域挖掘更多合作空間。 例如, 在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挺進的過程中達成更多共識, 進一步把能源合作的蛋糕做大。除進一步延長石化產業鏈, 如深化石油、 天然氣全產業鏈合作, 推動有關勘探、 開采、 煉化、 儲運設施等建設項目外, 還要進一步加強能源領域合作,包括和平利用核能、 核電站設計和建造、 核安全、核電技術培訓、 太陽能、 風能、 水電等, 共同推動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 實現綠色發展①陸如泉, 近十年中東—阿拉伯國家能源開發合作與治理及中阿能源合作展望,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經貿合作回顧與展望2022》發布會暨面向未來的中阿高質量合作研討會, 2022 年12 月2 日。。 二是抓住窗口機會實現雙方能源安全雙保險。 當前, 全球的能源市場特別是傳統油氣市場已經從賣方向買方市場轉變, 隨著美國能源獨立, 美國能源自給自足,歐洲能源正在努力加速轉型到零碳時代。 因此, 中海要抓住窗口機會, 進行深度的資源與市場匹配,在保障我國能源消費安全的同時也保證海合會國家的能源出口安全。 要進一步對接數字時代、 智能時代的來臨, 深化在5G、 人工智能、 工業互聯網、 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幫助海合會國家提高油氣產量, 保證大規模清潔電力的建設, 加快能源與金融的一體化, 擴大中海人民幣結算, 深化綠色金融領域的合作。 例如, 中國目前與沙特阿拉伯在新能源合作方面, 簽署了海水淡化、 戰略儲水、 輸水管網等一系列合作協議(王煜, 2023)。 在能源轉型和“雙碳”目標的背景下, 能源安全的內涵是多層面的, 對于中國和海合會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契合的合作需求。

(三)著力優化貿易結構

中國具有完備的工業體系, 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對外貨物貿易結構更需要轉型優化, 尤其是對海合會國家的出口貿易方面, 提高出口貿易能夠改善以能源進口為主的貿易逆差。 同時, 還要通過優化對海出口商品結構、 擴大中海服務貿易等手段提升中海區域產業鏈在全球中的地位。

1. 進一步優化與海合會國家的貨物貿易結構

中國對海合會國家出口的產品總體附加值低,長期看來會影響其國際競爭力。 下一步要在穩定對其貨物貿易規模的基礎上, 優化貿易結構, 鼓勵高新技術產品對海出口, 調整對海合會國家的加工貿易戰略, 強化出口企業提升核心技術和創建品牌的觀念, 要有意識地通過中海貿易培育與區域合作匹配的產業鏈; 深入推進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融合發展, 優化貿易結構, 助力提質增效。 國家要加強相關政策支持, 必要時進行適當的政策偏斜或強化。

2. 推動中國與海合會國家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融合發展

目前, 在國際貿易競爭的新形勢之下, 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作為兩種不同的貿易模式, 存在一定程度的融合發展趨勢。 中海貿易需要分析研究雙方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融合機制與貿易新業態新模式。 一方面, 發揮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的拉動效應; 另一方面, 通過服務貿易相關政策措施促進其對優化中海貨物貿易結構發揮積極作用。進一步運用科技創新、 模式創新、 業態創新等方式推動二者融合增長, 力爭在人工智能、 金融科技、醫療健康和文化創意等領域推出一批新產品、 新技術, 引領行業創新趨勢, 為服務貿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四)促進貿易投資一體化發展

目前, 由于海合會國家的經濟單一, 嚴重影響到中海區域合作的產業鏈升級, 對中海自貿區建設也有一定的影響。 因此, 應通過直接投資優化改進當地產業鏈。 通常情況下, 資源互補或不對稱是產生國際貿易或經濟合作的前提條件, 但過度的資源互補或工業結構不對稱則會影響雙方合作關系的穩定性。 中國和海合會之間的經貿合作具有互補性強但匹配度差的特點, 因此需要通過貿易投資一體化來提升雙方經貿合作匹配度。 在當前國際貿易與投資逐漸融合的背景下, 將促進雙邊貿易及投資一體化作為中海加深經貿合作、 增強互信的重要手段,搭建基于能源產業鏈延伸以及工業生產要素融合的機制平臺, 并制定相應的系統化政策。 同時, 借助雙方推進建設區域價值鏈與產業鏈的契機, 進一步擴大中國與海合會在貿易和投資上的合作范圍, 并加強重點領域深度合作。 中國工業體系完整, 帶動能力強, 因此中國企業對海合會國家的貿易與直接投資, 要注重與當地的產業結構形成銜接與匹配,構建和完善產業鏈, 政府要采取更多舉措為這類企業保駕護航。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作

當前, 促進中海雙方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與產能合作的有利機遇就是, 中國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大力承接海合會國家基礎設施項目。 海合會國家正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戰略, 在大型物流、 鐵路、機場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及其轉型升級方面有大量的需求, 是中國與海合會國家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合作的重要時機。 隨著中國企業在海合會國家的承包工程轉型升級, 以集成化程度較高的經貿合作區為代表的發展模式將不斷涌現, 對下一步推動中海產能合作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 中海合作仍然處于快速發展的窗口期, 中國還應進一步推動與海合會在公路、 鐵路、 橋梁、 隧道、 民航、 建筑以及電力、 光纖和通信等領域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和建設方面的合作, 進一步推進產業園區合作,深入開展海合會國家鐵路網和有關國家高鐵等項目合作①蘇建國,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基礎設施合作,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經貿合作回顧與展望2022》發布會暨面向未來的中阿高質量合作研討會, 2022 年12 月2 日。。

未來, 雙方應充分拓展更多承包工程合作機會,并不斷對合作模式進行創新升級。 中國企業可憑借資金實力、 施工技術和項目經驗的優勢, 提升在海合會國家的市場占有率; 也可以采取第三方合作方式, 中國企業與外國企業結合各自優勢, 互相彌補不足, 以更好地滿足海合會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 此外, 需要進一步促進基礎設施合作轉型升級,海合會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依然有較大的需求,尤其在電力供應、 交通設施、 住房建設等方面仍有較大缺口。 中國是海合會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伙伴, 未來中國承包工程企業應把握市場機遇,繼續深耕當地市場, 積極開拓太陽能、 風能、 核能等新能源領域的合作, 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增強前端綜合規劃、 設計咨詢等能力, 并更多地采用“投資—建設—運營”、 公私合營等模式參與到項目綜合性開發運營中。 中國企業依靠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較高的履約能力一定能夠把握中?;A設施合作發展的機遇, 發揮其比較優勢, 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全產業鏈合作。

(六)加大金融合作力度

2018 年, 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 要牢牢抓住互聯互通這個龍頭,推動油氣合作、 低碳能源合作為雙輪驅動, 以金融合作和高新技術合作為兩翼, 推動中阿經貿的合作。海合會作為阿拉伯世界的重要組織, 與中國的金融合作一直走在前列, 如中國與海合會國家已開展金融監管合作、 成立共同投資聯合會、 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等多種方式的金融合作; 在卡塔爾和阿聯酋建立了兩個人民幣清算中心; 首屆中海峰會召開之際,“石油人民幣”成為中外媒體熱議的話題, 傳遞出中國和海方未來在“石油人民幣”方面提升合作空間的積極信號。 下一步, 雙方應加強在數字經濟、 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投資合作, 建立相應的雙邊投資和經貿合作工作機制, 并就擴大本幣在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 加強金融同業交流合作等方面達成更多共識。

猜你喜歡
海合會中海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MO面包房&咖啡吧
中國與海合會成員國貿易發展評析
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劍指美國頁巖油產業?
中海PG88-28改性瀝青的性能評價
中海海洋耕魚油全產業鏈
沙特阿拉伯AL Masane VMS型多金屬礦床的研究進展及認識
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