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大單元,促進高中語文教學

2024-01-09 00:39孫緒丹
語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文本目標語文

孫緒丹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通過學習語文課程形成良好的知識技能水平,并使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文本理解能力以及情感洞察力在原有基礎上提升,最終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在語文課堂中運用大單元教學模式,構建完整的學習系統,以宏觀視角展開語文授課,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一、確定目標,高效教學

不管是單篇文本精講,還是單元整合教學,教學目標的確立都極為關鍵。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運用大單元教學模式,教師應制訂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學情,明確教學的核心目標,進而提升語文教學有效性。然而,從實際而論,多數高中語文教師僅僅立足基礎知識以及技能設計教學目標,導致教學目標與單元教學實際不符。因此,在實施大單元教學以前,教師應對單元教學內容、新課標要求以及學生學情進行綜合性考量,并以此為基礎制訂整體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促進大單元教學的落實。

例如,在開展高一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的大單元教學時,本單元收錄了《哈姆雷特》《雷雨》《竇娥冤》這幾篇經典戲劇節選作品。教師初步分析了學生的實際學情,深入解讀新課標對戲劇教學的要求,并將大單元教學目標確定如下:其一,引導學生閱讀戲劇選段,明確作者創作的初衷,品鑒個性化語言,分析戲劇中人物形象特征,調動學生學習戲劇的熱情;其二,引導學生從戲劇情節、環境以及人物等要素入手,對戲劇作品的寫作特征進行深入解讀,領略戲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其三,組織課本劇活動,引導學生對戲劇作品進行課堂演繹,使學生與劇中人物形成深刻共鳴,以便學生理解劇中人物的個性以及命運。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可以加強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案例中,在實施大單元教學以前,教師首先基于學生學情,同時緊扣新課標要求以及單元主題制訂了整體教學目標,明確了學生應該學什么、教師應該教什么知識。在清晰的目標指引下,大單元教學優勢充分展現,并為高效語文教學奠定基礎。

二、任務驅動,提升效果

在新課標背景下,任務驅動教學法引起了教師的廣泛關注。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可將任務群模式與大單元教學相結合,通過任務驅動學生學習,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在這一過程中,如何設計任務群極為關鍵??紤]到大單元教學和單篇文章精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需要跳出原有教學理念的束縛,立足大單元教學整體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為學生設計一些更具操作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才能確保大單元教學取得理想成效。

例如,在教學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時,教師可以根據《大衛·科波菲爾》《復活(節選)》《老人與海(節選)》《百年孤獨(節選)》四篇課文構建以下學習任務。任務一,深入感知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社會歷史和民族文化的獨特性。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小說中任選一人物形象進行全面分析,關注小說中交代的時代背景以及描繪的生活場景,把握小說呈現的特定歷史環境,體會人物形象的個性特征和深刻意義。任務二,關注小說藝術手法(心理描寫、環境描寫等方面)。要求學生以自主梳理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鑒賞小說中的創作手法,通過作品中的關鍵信息,體會其獨特的風格意蘊。任務三,指向小說創作。要求學生以生活為藍本,大膽發揮想象,嘗試創作小小說,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的認識。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應用大單元教學時,為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教師可將任務驅動模式與大單元教學相結合,將大單元核心要點拆解成一個個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掌握單元教學精髓,從而加強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感知,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

三、創設情境,提升興趣

在設計了單元學習任務后,想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應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因為大單元教學牽扯豐富的知識點,且任務相對較多,如果教師采取傳統的授課模式,給學生直接布置任務,只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熱情,這對實現大單元教學目標極為不利。而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情境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大單元教學效率也會因此提升。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高三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時,教師特意將教材后的“古詩詞誦讀”單元與本單元教學相融合,為學生創設活動情境:“校園文化藝術節即將來臨,學校打算在公眾號增加《共賞詩詞風采》欄目,請你從本單元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詩詞,將其設計為公眾號推文并投稿?!苯酉聛?,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微信推文。舉個例子,有的小組選擇的是《氓》,學生在文中梳理了人物的經歷,繪制婚姻軌跡圖,對男女形象進行了概括梳理,探究愛情悲劇的深層次原因;有的小組則是結合《蜀道難》《蜀相》《夢游天姥吟留別》《登岳陽樓》等詩詞作品,確定了“歷史感與浪漫風:李杜詩風比較”的專題,將李白與杜甫的詩詞進行全方位對比,分析詩人的不同經歷對其創作風格的影響。

案例中,在進行詩詞類文本的大單元教學時,教師并未遵循傳統教學思路,而是利用“制作微信推文”這一個極具啟發性的活動情境,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激活學生的創意思維,這樣既能提升大單元教學效果,也能使學生享受語文學習過程。

四、整合結構,匯集文本

通過分析高中語文教材可知,每一單元雖有特定主題,但劃分并不細致,而大單元教學的實質是為了細化教材中的單元內容,重新調整單元結構,匯集文本,使語文教學更具針對性,以此彰顯以核心素養培育為落腳點的語文教學價值。如果教師未能對單元結構進行優化整合,學生很難把握不同文本的內在關聯,這不僅會導致學生難以掌握學習重點,還會影響大單元教學的實施效果。因此,在大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單元文本結構進行內部整合,深入探究文本間的個性與共性。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時,由于本單元收錄的文本均與“學習”這個話題相關,因此教師將大單元主題確定為“探尋學習之道”,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這六篇文章學習作者的思辨論證技巧,把握文本的內在邏輯,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在實施大單元教學時,教師并未遵循原有的編排順序,而是將單元文本劃分為若干個板塊,第一個板塊需要學生對比《勸學》以及《師說》這兩個文本,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作者對學習的理解,探尋兩篇文本在表述觀點時的相似特征。第二個板塊要求學生對比《讀書:目的和前提》和《上圖書館》兩篇課文,要求學生總結作者提出的學習方法,感受作者對學習的態度,并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表述觀點。第三個板塊由《反對黨八股(節選)》和《拿來主義》構成,學生需對這兩篇文章進行深入探究,分析作者的論證思路,提高其自身的思辨能力。

在大單元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一味遵循單元編排結構,學生就難以把握不同文本的內在共性。因此,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對單元文本進行優化整合,調整教學結構以及順序,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單元文本的異同點,最終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大單元教學的實施對高中語文教學意義非凡。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化,難以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建構語文知識。但在語文課堂中引入大單元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實現教學目標,還能促進教與學的共同發展,最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文本目標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語文知識連連看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