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陰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以江陰市高新區為例

2024-01-10 06:54張藝嘉陶靚
企業科技與發展 2023年12期
關鍵詞:江陰高新區制造業

張藝嘉,陶靚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江陰 214405)

0 引言

數字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不斷升級優化在全球掀起了數字經濟的旋風。2017年“數字經濟”的概念首次在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該報告中提出,生產制造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將引導中國制造業邁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目前,數字經濟與高端制造業已經成為各區域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各地政府都將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目標之一。刁愛軍等[1]分析貴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現狀,認為轉型受到企業規模小、人才稀缺等因素的制約,提出通過打造龍頭企業、優化人才隊伍增添發展動能。賴熹姬等[2]從宏觀角度剖析南昌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認為需要以推進產業融合、培育制造業群等措施解決創新水平欠佳、轉型力量不足等問題。邵怡菁[3]從宏觀角度指出無錫制造業數字技術資源不到位、部分企業突破困難,提出研究核心技術、技術共享融合等建議。

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陰經濟的主體,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江陰主動擁抱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推出了全面實施《“科創江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顯然,數字經濟已成為經濟社會進步的重要源泉,對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支撐作用,利用數字經濟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必然趨勢。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本文立足于江陰高新區制造業的發展歷史與現狀,以利用好高新區的現有優勢激活制造業的發展潛能為研究目的,探索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以期為數字經濟賦能高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1 江陰高新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歷史與現狀

1991年,江陰高新區的前身——江陰經濟開發區正式成立,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據統計,2022年江陰經貿合作洽談會期間,48 個優質項目簽約高新區,項目投資達407 億元。在過去的30年中,高新區的區域總產值已超過1 000 億元,并且成為排名第一的百強先進制造業園區。與此同時,高新區努力確保企業的創業主體性,幫助企業在投入、研發、市場等方面發揮主體作用。截至2022年底,江陰高新區的6 家企業數字服務的年銷售額超億元,9 家超5 000萬元,11家超1 000萬元。

1.1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穩步開展

目前,已有13個省級示范智能車間、多個省級平臺、技術中心、省級試點融合企業、省級明星企業落戶高新區。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后,員工人數平均減少16%,運營成本降低19%,產品開發周期縮短14%,生產效率提高23%,數字化轉型的有效性顯著提高。到2024年初,將會出現20 家以上省級新型工業互聯網工廠、20多家智慧空間、多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平臺、省級星云企業等。

1.2 政府牽頭激勵企業加大投資

2022年,江陰高新區發布《數字化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推出企業智能化轉型、工業互聯網建設、引進智能重點項目、培育數字化試點示范、以政府投資帶動企業投資等十大舉措。繼續完善“免費診斷+投資補貼+品牌激勵+產出激勵”的扶持政策,有機對接各項資源,全面推進制造業企業智慧數字化轉型。目前,已立項的基礎建設項目投資見表1。

表1 高新區基礎建設項目投資

這些投資項目為江陰高新區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未來5年,江陰高新區預計新增100 萬m2的科技創新載體。聚焦“1+3+1”產業發展規劃,在新材料、大數據、生命健康、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等領域打造五大主題產業園,按照“五位一體”的結構,全面推進主導性、特色性、戰略性產業群。

1.3 數字經濟GDP占比逐年增加

根據2020年高新區發布的《江陰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指數》,以2018年作為100指數的基期,近3年高新區的創新引領維度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別提升9.26%和29.44%;產業升級維度截至2022年底提升至109.42%。截至2020年底,江陰高新區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占高新區總營業收入的比重達1.35%,與2018年相比增長了63%。到2022年底,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7.8%。2022年,全市發明專利授權共1 069 件,比2021年增長了39.0%;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3.28 件。到2025年,以工業互聯網為主導的數字經濟將取得突破性進展,預計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超50%以上。根據江陰市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2023年1~2月份,與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相關的投資約7.05 億元,同比增長21.4%,增速比全部的投資高15.8%,拉動投資增長1.8%;其中,超大規模項目投資達6.71 億元,同比增長36.4%[1]。江陰市高新區2023年1~2月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投資統計見表2。

表2 高新區2023年1~2月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投資

1.4 優質創新人才不斷匯集

創新離不開人才,尤其是優質的人才,江陰高新區制造業數字化的高質量發展依靠的是源源不斷融入的人才。目前,江陰高新區堅持通過項目吸引人才,堅持“引進一個領軍人才和一個創業團隊,帶動一個新興產業”的理念。以昆承新材料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創業團隊加入江陰高新區為例,該公司在2021年入駐高新區創業園,成為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昆承新材料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由歸國創業博士團隊領銜,致力于納米新材料的研發,核心納米纖維產品的年銷售額超3 000 萬元。類似這種“企業+人才+產業”的模式,強勢推進了“科創江陰”的建設。此外,江陰高新區政府出臺了技能人才補貼、人才補償補貼、人才落戶補貼、青年人才補貼等多項扶持人才政策[2]以及“盤龍人才”品牌政策,進一步完善項目資助、工資補貼、安家補貼等,力求打破各項限制,拓寬用人路徑,吸引人才集聚。高新區政府積極探索以項目吸引人才、以人才吸引人才、以企業吸引人才的模式,配合一系列優質、靈活的人才吸引政策,集聚國內外的高端人才。

2 江陰高新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中存在的問題

江陰高新區作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其發展現狀和個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省高新區規劃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

2.1 傳統企業需要轉型升級

以江陰高新區為代表的以工業強縣(市)為依托、由經濟開發區轉型而來的省級和國家級高新區,大部分都面臨傳統優勢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挑戰。一方面,以蘇南地區為代表的紡織、化工、冶金、金屬新材料制造加工業在吸納區域勞動力就業、增加地方財稅收入及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新區部分制造業相關產業面臨“大而不強”的發展困境,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等環節存在諸多短板,產業科技創新應用不明顯,對“碳達峰”和“碳中和”模式的探索存在疑問[4]。國內,傳統制造業的增長繼續依靠政府投資、出口退稅支持和人為壓低生產要素成本,但這種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再難獲利;國際上,傳統制造業面臨產品和市場的雙重競爭,因此不可錯失技術進步及產業變革的機遇。

2.2 創新平臺仍待突破

以新型研發機構為代表的創新平臺建設是高新區創新水平提升的關鍵引擎。江蘇省新設研發機構400多家,大部分位于高新區,是提供技術服務、科技服務和孵化科技企業的重要力量。以江陰市高新區為代表的蘇南高新區依托區域資本優勢,吸引并建設了一批高端新型研發機構。在不斷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的過程中,一些共性問題開始顯現。

(1)項目實施難。蘇南高新區在創新平臺的存量振興和增量布局上很難統籌兼顧,在吸引創新平臺方面存在運營模式混亂、資金支持不足、項目實施不到位等問題。

(2)產業整合難。以江陰金屬材料創新研究院為代表的新型研發機構存在產業技術創新供需關系不緊密的問題;部分知名大學參與建設的新型研發機構與高新區產業發展匹配度不高。

(3)人才引進難。一些新成立的研發機構兼職人員多于全職人員,導致研發團隊不穩定。與高校、科研院所和一些龍頭企業相比,新建的研發機構缺乏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發展空間,造成技術、市場等專業人才來不了、做不好、留不住。

(4)高效運營難。一些新成立的研發機構市場開拓能力弱,產品的市場需求不強,缺乏塑造產品優勢的能力,更多依靠財政資金維持運營,無法獨立創造效益。一些新型研發機構產生的知識產權歸屬不夠清晰,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物質為基礎,造成內部合作機制不佳、利潤分配不平衡等問題。

(5)績效考核難。缺乏統一的省級新研發機構績效考核方法,部分領域考核方法“大而全面”而不是“細而具體”,缺乏動態獎懲機制,優勝劣汰機制難以實現[5]。

2.3 創新環境需要繼續提升

區域創新環境優勢的持續提升是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的核心要素之一。蘇中、蘇北地區的部分高新區也具有經濟開發區的發展邏輯,通過重大項目吸引輕科技創新;蘇南高新區的一些創新政策需要先行試驗,需要進一步拓展打造高質量創新生態的思路。很多高新區在創造創新環境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1)機構改革不順利。全省大部分高新區依托縣(市)為基礎,無論是在高新區管理體制改革,還是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都面臨自下而上的推進障礙。蘇南自創區改革仍處于探討醞釀階段,相關措施試點和政策紅利落地仍需進一步觀察和確認。

(2)企業創新能力不足。高新區部分傳統制造業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注重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邊際投資”等“帕累托最優”的發展取向,企業創新意識不強,在產業技術創新方面不愿投入、不敢投入、不會投入[6]。

(3)開放協同創新效果不明顯。由于高新區制造業行業創新技術的開放與共享水平不高,地區數字化轉型依然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沒有形成較大規模的制造業產業群,從而制約了制造企業數字合作與協同創新的效率,影響了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4)創新資金支持不足。部分高新區利用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支持科技創新的意識不強,區域創新創業和成果轉化的金融產品類型不夠豐富,無法形成滿足創新鏈需求、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7]。

3 江陰高新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對策

3.1 深化改革,加強園區活力

在行政體制改革方面,高新區利用縣域一體化改革試點機會,加快改革步伐,完成了“區街一體化”改革;同時,成立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基本實現“2440”目標,即企業2個工作日內注冊開業,4個工作日獲得不動產權,40個工作日內取得工業生產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此外,探索“證照分離”改革,逐一明確任務分工和責任部門,成立“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組,以此放松市場管制,優化企業的營商環境。

在開發開放方面,高新區鼓勵企業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協議利用外資超過10 億美元,注冊外資達到5.84 億美元,利用外資再創歷史新高。加快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打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3.2 升級戰略,突破平臺瓶頸

江陰高新區構建了主導產業、科技龍頭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基金、配套政策“五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以創新帶動轉型升級的發展之路,努力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圍繞“1+3+1”先進制造體系,加快推進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的集約化發展進程??偼顿Y200 億元的互聯天一動力電池及系統、總投資150億元的中信泰富特鋼主題產業園、總投資100 億元的長電晶級微系統集成高端制造、總投資22 億美元的盛和精衛高端密封檢測等一批優質項目相繼落地。如今,江陰高新區已有28 家企業營收超過10 億元,其中1 家超1 000億元,4家超100億元。

3.3 政府助力,幫助企業轉型

支持傳統企業轉型發展是政府應該承擔的重要責任。高新區政府計劃從3個方面幫助傳統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一是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轉型過程中所需的人才支持、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和軟件、硬件支持;二是落實政策支持,實施產業數字經濟發展、集成電路設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三是加強服務對接,及時了解企業需求,對接企業所需資源,使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少走彎路,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

4 結論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從生產要素配置、生產關系重構、組織結構優化等方面倒逼制造業實現轉型與升級,使江陰市高新區制造業企業適應國內外市場的不斷變化。就現階段情況而言,江陰制造業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傳統制造業轉型難關重重,創新能力略顯薄弱。為解決轉型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高新區制造業應緊密結合數字經濟發展特征,找出問題根源,明確轉型方向,合理運用數字化手段,采取深化經濟改革、實施先進戰略、政府提供幫助等措施,助力制造業突破困局,實現長遠發展目標,為高新區未來發展尋求更大的空間和可能性。本文不足之處在于提出的建議停留在宏觀層面,相關制造業企業需要深入、細致地研究,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調整。

猜你喜歡
江陰高新區制造業
魅力江陰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聊城高新區多措并舉保障貧困戶“居住無憂”
《登江陰黃山要塞》
遂寧高新區
江陰特產——馬蹄酥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江陰介居書院成立祝詞》
高新區:全國“雙創”示范生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