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產業學院賦能地方主導產業策略研究

2024-01-10 06:35蔡加加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主導產業學院院校

蔡加加

(揚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

一、引言

在《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等政策影響下,高職院校產業學院積極響應,并有了一定發展。高職產業學院內涵包括對地方產業融合、創新,是職業教育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而衍生的新型辦學模式,是賦能地方主導產業創新實踐重要的載體和模式[1]。

目前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建設呈現百花齊放現象,主要以政府和院校主導建設為主,以地方園區和企業主導建設不多。產業學院普遍存在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產教融合深度不足、課程設置缺少等方面問題,在解決地方產業基礎研究和“卡脖子”問題上乏力現象普遍?;诘胤街鲗Мa業體系,優化職業教育專業與產業同構性的產業學院構建[2],已成為打破限制職業教育發展壁壘、破除傳統技能育人缺陷的重要著力方向。

筆者以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從“怎么看”向“怎么干”提質培優為出發點[3],摸排高職院校產業學院賦能地方主導產業現狀,辨析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建設短板。從構建專業集群與主導產業深入融合、完善產業學院管理體制機制、搭建“產教融合”多維度平臺、產業學院高素質數字產業工人內涵培育等方面,闡述高職院校產業學院賦能主導產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引領作用的策略[4]。

二、產業學院賦能地方主導產業的現狀與困境

(一)產業學院賦能地方主導產業現狀

在“政校企行”合作機制建設與國家、省、市多級政策鼓勵下,江蘇高職院校積極響應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以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為風向標,推動產業學院融入地方主導產業,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依托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實現職業院校專業無縫對接地方主導產業發展需求,促進地方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職業院校產業學院以校企整合型、引企入校型、入企建設型三種模式為主,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四鏈貫通,支撐地方產業發展。其中,建在學校的占78.59%,建在合作企業的占14.59%,建在政府產業園區的占4.94%,其他占1.88%[5]。筆者調研了江蘇90所高職院校,目前江蘇85%高職院校都已建立1個以上的地方主導產業學院,一些新升格院校,如江蘇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正積極落實與地方主導產業共建特色產業學院。

搭建產教融合集成平臺,構筑共同育人載體。截至目前,江蘇省省級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集成平臺已立項36項,正在培育14項,立項院校占江蘇高職院??倲档?0%和15.6%。從地域看,已立項的集成平臺中南京和蘇州職業院校均占19.4%;集成培育平臺中,蘇州職業院校占比達21.4%,上述數據中,蘇北的宿遷職業院校省級產教融合平臺立項與培育均為0。各地級市職業院校省級平臺立項數與培育數占比情況如圖1和圖2所示。高職院校產業學院依托“政校企行”中政府引導,搭建產業學院與行業“產教融合”平臺,積極推動行業、企業“新規范、新技術、新工藝” 融入產業學院,建立“園-?!彪p向互通的管理模式,建立地方高職院校和企業產教融合創新中心、實訓基地和大師工作室等集成平臺,已成為高職學院賦能地方產業的主要方式,為產業學院提供有效育人載體。

圖1 江蘇地級市省級產教融合集成平臺數

圖2 江蘇部分地級市占省級產教融合平臺比例

江蘇省內高職院校依托不同類型的產業學院,開展創新項目孵化、科研隊伍服務、企業導師培訓、校企技術骨干交流等活動。其中江蘇省內高職院校均開展了創新項目孵化和企業導師技術培訓,為地方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但開展科研隊伍服務和校企技術骨干交流的高職院校占比不高,其中開展實質性科研隊伍服務和校企技術骨干互通交流的產業學院,根據問卷調研僅有50%和30%左右。

以“崗課賽證” 融通校企雙元項目為抓手,實施產業學院育人模式改革。根據調研數據,江蘇省高職院校在“崗課賽證”上重視程度較高,在成立產業學院的高職院校中,90%以上產業學院將崗位實踐、項目化教學、技能競賽體系和行業證書深入融通,積極開展訂單式、學徒制的產業人才培養,針對崗位對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融通職業資格證書與“1+X”職業技能證書,提高產業學院育人的針對性和適應性,為地方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培育高端人才。

綜上所述,江蘇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建設以搭建產教融合集成平臺、創新項目孵化、“崗課賽證融通”課程體系改革方面工作為抓手,賦能地方主導產業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以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為例,產業學院孵化了國家級教師團隊4個,省級教學和科技創新團隊27個、全國技術能手9人。通過共建共享理念模式,產業學院為高職院校賦能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與人才支撐。但隨著產業學院向更深層次推進,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專業發展與地方主導產業不匹配、內部運行管理機制混亂、產業學院內在人才培養功能不足等問題逐步顯現[6]。

(二)產業學院賦能地方主導產業困境

筆者調研了江蘇省內部分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合作企業,以產業學院專業設置、內部管理機制、人才培養技能滿意度為問卷內容,在省內共計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300份。

產業學院專業設置與地方主導產業匹配度有待加強。根據問卷調研顯示,產業學院專業依然以制造、電子信息和財經等面向基礎和傳統行業專業為主,占比超過64.95%。缺少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領域專業設置。蘇中和蘇北產業學院設置專業中,第一產業占比不到3%,第二產業占比不到40%,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對接存在偏離。以蘇中的揚州為例,專業設置中的三產專業比重為2.2:38.46:59.34,而揚州三產比重為5.65:49.39:44.96,職業院校產業學院的設置與地方產業布局不符現象明顯。

產業學院內部運行管理機制混亂。多數高職院校在探索建立現代產業學院過程中,缺少企業和行業參與、校企協同管理機制不完善、主責權利不清晰。根據調研產業學院涉及企業,有54.67%校企協同管理不完善,28.86%主責權利不清晰。其中,制度保障問題和運行管理問題分別占校企協同管理不完善的52.64%和46.75%。在多元共建共治共管過程中,較為宏觀的建設目標導致企業和行業對高職院校產業學院運行機制不了解,不能達成清晰目標并形成有效的溝通機制。多主體共管的產業學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業學院運行效率和成效,尤其是在運行機制、資源協調、流程效率方面。

產業學院內在人才培養功能不足。根據調研反饋,多數產業學院依托行業協會成立未發揮應有作用,同一產業學院具有競爭關系的中小型企業很難真正參與進來。以某企業命名的產業學院具有排他性,影響產業學院培養人才的影響力。有近六成企業認為當前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求存在脫節,缺乏適配性,制約人才培養功能。具體表現為: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專業技能不足、缺乏職業素養,尤其在地方主導產業升級過程中,培育人才與企業數字化需求脫節明顯,造成主導產業需求人才不能為地方產業持續賦能。

三、產業學院賦能地方主導產業路徑策略

(一)構建專業集群與主導產業深入融合

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是高職院?!半p高”建設的基石,是引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途經。針對產業學院專業發展設置與地方主導產業不匹配問題,產業學院應在深入調研基礎產業或者產業群上,把握產業未來發展趨勢,主動策應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握重點領域的人才需求,促進高職院校產業學院賦能地方主導產業,構建“雙高”專業群建設與“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融合機制[7][8]。

1.優化專業群合理布局,適配區域主導產業數字產業鏈。針對江蘇省十四五規劃重點培育的50條主導產業鏈產業分類,發揮高職院校專業優勢,盡可能在專業群布局上適配產業結構。摸排各地主導產業的發展情況和優勢,布局不同水準專業群適配不同層次主導產業,促進高水平專業群適應、引領和賦能主導產業并實現幫助其螺旋式上升,特別是對接數字化轉型升級中的主導產業時,能夠更好適配其產業鏈強鏈、補鏈需求。

2.建立產業群同頻共振,推進專業群創新能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地方主導產業中智能工廠、數字工廠數量和機器換人頻率逐步增加,高職院校建立產業學院應考慮到產業群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專業群聚散重組,促進專業群和產業群同頻共振,提高專業群的創新能力。對落后于產業發展的專業群實施退出機制,提升高職院校專業群賦能主導產業的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學院專業鏈、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高職院校適時組建交叉學科專業群賦能主導產業核心技術和基礎技術攻關,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加速主導產業中的粗放型、傳統型企業轉型升級,反向提升產業學院專業群的創新能力。

3.雙高專業群建設和區域產業發展兩者相互促進。區域主導產業對創新的迭代更新需求,反向引領“雙高”專業群建設和發展方向,“雙高”專業群建設促進區域產業升級。在分析區域主導產業鏈發展趨勢和需求基礎上,明晰產業鏈、專業群、崗位群映射關系,分析不同崗位需求并分解重組,構建專業群共性和引領能力?;趯I群和崗位群,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卓越的復合型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形成滿足產業鏈需求的人才鏈,最終實現產業、專業、崗位融合螺旋遞進發展。如:揚州市職業大學在揚州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支持下,結合揚州市“323+1”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戰略布局,牽頭聯合區域內揚州亞威機床廠、揚州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揚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組建“專精特新產業學院”,與晶澳太陽能科技公司共建“智能光電與智造產業學院”,統籌專業群建設與區域產業雙向融合,共同攻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技術難點,提高產業學院專業群賦能區域產業發展的質量。

(二)完善產業學院管理體制機制

管理機制是產業學院內涵與特色的體現。針對江蘇省內產業學院建設中出現的管理機制混亂情況,本文從組織架構、過程監督機制和質量評價、發展保障機制等方面入手對產業學院管理進行全盤考慮和統籌規劃。

1.規范組織架構。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組建政府領導下多元主體理事機構,基于共建共享原則,建立完善“多元協同”管理機制,協調產業學院與職業教育的市場性、公益性的差異化,形成產業學院合理的分配和決策機制,保障產業學院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2.過程監督機制。完善產業學院會議制度、崗位職責制度等,細化落實產業學院專業設置的科學性、人才培育和運行模式的適配性,制定暫行管理辦法、組建專業化團隊對產業學院運行機制、師資隊伍建設、管理模式進行過程質量監控。

3.質量結果評價。邀請產業學院專家、地方主導企業、第三方機構組建質量評價小組,對產業學院育人方案和實效進行測評,對產業學院課程體系與產業發展趨勢的適配性進行評估。對育人實效性好、課程體系契合產業發展趨勢的產業學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育人實效性差的,課程體系改革緩慢的產業學院進行停止審議,確保產業學院建設質量?;谫|量評價結果,引導產業學院充分與地方產業園區融合,明確產業學院建設和發展方向,在地方主導產業鏈上發力,實現產業鏈、教育鏈融合。

4.發展保障機制。從地方政府層面,出臺產業學院建設配套機制,建立產業學院發展專項基金,為產業學院深度參與企業發展和培養人才提供各種培育激勵政策,為產業學院培育的人才提供崗位培訓獎補,確保產業學院人才培育的可持續性;從學院層面,出臺產業學院教學、師資管理的保障機制,確保產業學院教學質量、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有質的飛躍,為產業學院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三)搭建“產教融合”多維度平臺

基于江蘇地方主導產業發展需要,針對產業學院融合集成平臺少、實質性科研服務缺失問題,以產業學院為輻射支點,建立“產教融合”多維發展平臺[9],構建“政行企?!眲撔路掌脚_、校企實踐實訓基地、“產學研創”一體化服務平臺,提升產業學院內驅發展動力。

1.構建“政行企?!眲撔路掌脚_。開展政府引導、企業參與、行業指導、院校共建的創新服務平臺,提升產業學院賦能的技術水平,發揮政府的紅娘作用,企業的引領作用,行業的權威作用。充分發揮雙師型教師的引導作用,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以“雙高計劃”建設為引領,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職業院校和企業的育人主體作用,發揮主導產業優勢,打造創新服務平臺,探索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術與資源共享機制,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產業學院建設新模式、新生態。

2.構建校企實踐實訓基地。對產業學院實驗實訓場所的大型儀器設備進行績效考核,引入企業資源,共建專用型實驗實訓室,提升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績效。發揮企業和職業院校雙方優勢,企業負責市場上主流生產線建設,提供生產需求的資源,職業院校負責建立豐富的教學資源并配備技能突出的指導教師,融合供給雙方的優勢,打造既能服務教學,又能滿足企業生產的實訓基地。

3.共建“產學研創”一體化服務平臺。與地方主導產業共建一體化平臺,導入企業創新發展的痛點需求,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為企業注入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力量,協同攻克應用型技術的“卡脖子”問題,將教師科研成果應用于實際生產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如:共建工業互聯網產學研創綜合平臺,指導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長三角區域中小工業企業“上云”、培育工業APP,實施“1+X”證書制度和行業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和認證,開展工業大數據等模塊化、定制化開發與培訓,凝聚提升一體化服務平臺的“產學研創”水平。

(四)產業學院高素質數字產業工人內涵培育

在主導產業數字轉型升級背景下,急需產業學院校企骨干互通交流,培育具備數字技能的產業工人,充分發揮高職產業學院主體培育功能,解決數字技能與崗位需求不匹配,學生創新能力欠缺等問題[10-11]。針對產業學院數字產業工人內涵建設提出如下路徑:

1.產業學院培育數字產業工人的定位精準?;诘胤街鲗Мa業深度調研,圍繞產業、行業、崗位分析主導產業數字化人才需求,設定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職業教育高水平專業群與數字化轉型需求匹配度,貫通數字化產業人才培養流程。以產業學院專業群為支撐,聯合地方主導行業和企業,將企業真實運營場景和運行項目搬到課堂上,明確育人定位,為地方主導產業輸送急需的數字化技能人才和現場工程師,破解數字產業工人培育與產業對接問題。

2.產業學院培育數字產業工人的體系健全。對接人才培養需求,共同制定育人體系。針對產業轉型發展的崗位需求,吸收企業和行業專家意見,融入企業行業標準,共同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面對新工藝新技術變革,圍繞地方現代產業體系,設置符合新技術標準的育人體系,引入企業生產技術和案例,與企業共同制定育人方案,無縫對接學校所在區域現代產業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3.產業學院培育數字產業工人的技能提升。采用新型學徒制、訂單式、定向式和項目式等方式,推動數字經濟職業技能培訓,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職業技術技能培訓。以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一線產業工人技能培育為重點,廣泛組織開展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和轉崗轉業培訓,培養數字產業工人的技能素質,將相關技能職業證書納入到產業學院技能提升范圍,聚焦產業、服務產業,提升產業。

4.產業學院培育數字產業工人的課程改革。積極落實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構建“云網端”一體信息化課程體系,推進數字化建設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逐步構建基于產業轉型升級導向的模塊化課程,推進數字化課程融入實踐教學,形成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將教學課程內容與數字化產業場景、崗位職業技術標準融合,讓學生接觸到真實的數字化產業環境,掌握崗位需要的數字化技能,提高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培育的數字化人才適應性,更好匹配主導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需求。

四、結語

筆者基于江蘇省內高職產業學院建設現狀和困境進行實證研究,凝煉出高職院校賦能地方主導產業有效措施:構建專業集群與主導產業深入融合,完善產業學院管理體制機制,搭建“產教融合”多維平臺,加強產業學院高素質數字化產業工人內涵培育。針對性解決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內缺特色與驅動,外缺與地方產業聯動、協同的問題,推動高職院校與地方主導產業深度融合,良性互動。

猜你喜歡
主導產業學院院校
初等教育學院
學院掠影
外資流入與資源型區域主導產業升級──以山西為例
福建省生產性服務業主導產業選擇研究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先導區潛在主導產業選擇研究
主導產業
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院校傳真
獨立學院:“我該如何存在?”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