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策略研究

2024-01-11 08:41劉曉玲
特區實踐與理論 2023年6期
關鍵詞:城市形象深圳

劉曉玲

在21世紀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各大城市都在努力爭取國際社會有限資源、市場和其他生產要素。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傳播,有助于城市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深圳在新的發展時期,其形象特質亟需得到國際社會全面真實的認知,增強國際受眾對深圳的感知和評價,進而提升深圳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一、城市形象與國際傳播理論綜述

(一)城市形象理論研究

城市形象的研究起源于美國,凱文·林奇(Kevin Lynch)于20世紀60年代在其著作《城市形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首次提出“城市形象”的概念?!俺鞘行蜗蟆敝溉藗儗Τ鞘械挠∠蠛透兄?,是一種公眾印象,是人們對城市的各種印象疊加形成的[1]。隨后美國城市規劃學家Jane Jacobs在其著作《美國大城市生命力城市》中提出了城市的四個要素:街道、街區、建筑和人。她強調城市的生命力來自于人們的活動和交流,而這些活動和交流需要在城市的基礎設施和環境中得到支持[2]。加拿大地理學家Edward Relph在其著作《地方之美》中提出了城市形象和地方感的關系。他認為,城市形象的好壞取決于人們感受到的城市文化、歷史和社會因素的影響[3]。戈勒姆提出城市形象塑造的主要途徑:個人經驗、個人意見交流和媒介表達,其中媒體交流獲得的效果最大[4]。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格蘭特·哈爾(Grant David McCracken)在其著作《品牌意識》中強調城市的品牌形象是通過城市的文化、歷史、人文特色等方面來建立和傳播的,并且城市的品牌形象能夠吸引人才、投資和游客,提升城市的形象[5]。國外學者對城市形象的深層結構和內在邏輯進行了深層探討,為城市研究和管理提供了重要思路及方法。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城市形象研究起步較晚。羅志英于1997年提出構建“地區形象設計”學科,城市形象理論研究隨之興起。受西方城市形象營銷研究影響,張燚、張銳在《城市品牌論》中對城市品牌的概念、性質和分類進行了深入的闡述、探討[6]。國內學者還研究了城市形象與居民滿意度之間的關系等,這些研究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提升城市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中西方城市發展階段的差異,對城市形象的關注點也有所不同。西方城市形象研究更多關注城市的品牌推廣和營銷,以吸引人才、投資和旅游。我國城市形象研究更多關注城市的社會凝聚力和居民認同感。

(二)國際傳播研究的“自塑”與“他塑”理論

城市形象國際傳播是指城市通過各種渠道向外展示城市的形象和品牌形象,以吸引游客、投資者和人才等資源。在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研究中,“自塑”(self-image)和“他塑”(other-image)理論從不同視角描述了城市形象塑造及傳播的不同方式和參與者。自塑理論指城市通過自身的行動來主動塑造自己的形象,如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文化活動、旅游推廣等手段,目的是向外界傳達城市的特點、文化、價值觀,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投資者和居民。他塑是指城市通過外界的觀察、評價和媒體報道塑造起來的形象。英國學者Boehmer認為,他塑理論指稱主導性之外的另一個陌生的對立面或否定因素[7]。他塑理論能夠詮釋在跨文化傳播中文化身份認同的問題以及形象的塑造。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艾瓦特·博爾丁最早指出:國家(或城市)形象是“一個國家(或城市)對自己的認知,以及國際體系中其他行為體對它認知的結合,是一系列輸入和輸出產生的結果”[8]。自塑與他塑理論強調了城市形象傳播的多維性,共同影響城市形象的傳播。

二、深圳城市國際形象的歷史演變與傳播實踐

根據城市形象及國際傳播的相關理論,城市形象自我塑造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也是一定歷史時期發展成就的體現和展現。

(一)深圳發展歷史——塑就城市國際形象的基礎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試驗田”和開放“窗口”的城市形象始于20世紀80年代。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之初,便以先鋒之姿,以“深圳速度”,承擔起先行先試、為改革開放探路的重要歷史使命,吸引了大量國際投資和外國企業,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20世紀80—90年代,深圳作為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案例,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象征,以及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標志,深圳的國際形象被理解為代表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活力。這些形象的塑造為深圳贏得了國內外的認可和關注,推動了深圳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化進程。

進入21世紀,深圳開始探索創新體制機制,鼓勵創新創業。創辦于1999年的深圳高交會成為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逐漸成為體現深圳發展水平和產業特征的亮麗名片。這一時期,深圳將創新與科技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創新企業不斷涌現和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科技與創新成為深圳城市國際形象的重要內涵。

2019年,深圳被中央賦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偉大使命,努力打造一個現代化、國際化、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形象。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繼續強調創新引領的定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創新中心。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深圳致力于進一步加強與港澳地區的合作與交流,推動對外開放,吸引更多的國際企業和人才來深圳投資和創業,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城市的國際化水平。

(二)深圳城市形象的傳播路徑

根據西方學者關于城市形象構成的多重要素的理論,以及深圳的本土特色,深圳的城市形象主要通過以下方法和策略得到展現:

媒體報道是對外傳播主要渠道。媒體是城市形象傳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深圳依托國際媒體平臺,利用媒體報道和傳播機制,通過國內國際媒體報道、城市形象片段等方式,廣泛的報道提高了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認知度,使深圳形象在國內外媒體上得到展現。國內媒體主要關注深圳的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城市建設等方面,強調深圳作為中國城市發展的典范。國際媒體則更多地關注深圳的創新能力和科技產業發展,將其視為亞洲科技創新中心之一。

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對外傳播主要方式。深圳通過國際活動、展覽、交流與合作等方式,提升國際社會對城市的認知和理解,增強城市形象的認可度。深圳通過與其他國家城市的交流與合作,拓展城市形象的國際影響力,深圳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多個國際城市簽署了友好城市關系,開展了文化交流、經濟合作等方面的活動。此外,深圳積極參與國際性的城市合作組織和倡議,如國際城市合作聯盟和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網絡等,為深化與全球城市的合作奠定基礎。

品牌推廣是對外傳播的主要手段。加大對城市品牌的建設和推廣力度,深圳積極塑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形象。建立深圳城市品牌,通過市場營銷、廣告宣傳等手段,以城市形象宣傳、城市LOGO設計、國際活動參與等方式,提升深圳的國際品牌價值和認知度;通過參加國際會展、舉辦文化節慶等活動,深圳向世界展示其創新、活力和包容性,在國際舞臺上不斷推廣其形象,提高深圳城市形象的認知度和美譽度。

(三)政府助力提升深圳城市國際形象

城市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調動從上到下方方面面的資源和要素。政府的職能屬性決定其在對外傳播過程中的主導力量。政府的重視和投入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保障。深圳政府在城市形象國際傳播中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積極塑造國際化形象。政府助力塑造城市國際化形象,通過各種渠道和活動展示城市的多樣性、開放性和創新性,組織國際會議、文化交流活動、藝術展覽等,以吸引外界的目光,塑造深圳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形象。深圳政府早在2012年就聘請國際鋼琴明星郎朗作為“深圳國際形象大使”,為此深圳制定了一系列海外形象推廣的國際傳播計劃,成功打造“聆聽深圳:郎朗和他的城市”這一國際形象推廣品牌。郎朗青春、創新、陽光、勵志的形象,與深圳向世界傳播的城市形象,即先鋒、青春的創新創意之都高度契合,通過音樂這一跨越國界跨越語音障礙的全球語言,開創新的城市營銷模式,全方位呈現深圳的活力、魅力、動力與創新力,并促成深圳國際交流合作的務實項目。

政府以科技創新宣傳作為主要抓手,打造城市國際形象。作為中國科技創新中心之一,政府通過政策宣傳、成果展示、合作項目、高峰論壇以及國際交流平臺等方式,積極展示深圳的科技創新優勢,吸引了國際科技創新者來深圳發展,提升了深圳在國際科技創新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深圳政府定期舉辦國際性會議和活動,打造國際交流平臺,曾多次申辦并成功舉辦如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orl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WRC),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科技專家和代表。為推動創新創業,政府組織了深圳國際創客周(Shenzhen International Maker Week)這一活動,匯集了全球創客、創業者和創新者,展示深圳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這些活動為城市在國際舞臺上塑造形象提供了重要機會。

政府致力于對外經濟推廣,強化城市的國際競爭力。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深圳政府極力推動對外投資,吸引國際資本和企業來深圳投資,設立了國際投資促進機構和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的投資咨詢和服務,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便利和支持。深圳政府積極打造國際經貿合作區,如深圳灣口岸經濟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這些合作區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優惠和便利條件,吸引了大量的國際企業和項目來深圳發展。深圳政府在國際經濟推廣中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一系列創新舉措,旨在提升城市經濟實力和深圳的國際影響力。

深圳政府通過制作和發布宣傳片等,視覺和體驗化的內容向國際社會展示深圳的城市風貌、人文景觀、經濟活力等,增強國際社會對深圳的認知和關注。多部城市形象宣傳片,通過精美的畫面和生動的故事,展示了深圳的城市風貌、發展成就和未來愿景,提升了深圳的知名度和形象。

(四)深圳城市形象視覺化的國際傳播效果

城市形象視覺化是城市宣傳的重要途徑,也是人們辨識城市特色的重要方式。城市形象宣傳片作為城市文化“視覺名片”,是對外展現“城市氣質”的最直觀方式。根據海外網數據研究中心發布《中國城市形象宣傳片海外傳播影響力指數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31個中國城市在海外傳播平臺(YouTub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共發布宣傳片275條,各類型宣傳片數量差距明顯,其中,深圳城市風貌宣傳片《Shenzhen:The Migrant Experiment》境外觀看量近125萬,表現亮眼,傳播效果突出,傳播指數遠遠領先于其他城市(見表1)。

2023年深圳設計周開幕式上首發2023深圳城市網絡視覺大片《敢闖敢試》,將城市進行科幻化處理,以新媒介構筑城市新形象,形成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城市精神表達,深圳敢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特質深入人心,展現深圳科技之城、創新之城、未來之城、夢想之城的城市氣質,使得城市形象極具張力,讓城市形象更具辨識度。

總體而言,深圳近年來的對外城市宣傳片在展示城市形象、吸引人才和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些宣傳片通過精良的制作、突出創新和科技、強調城市活力和多樣性以及引發共鳴和情感觸動等手法,成功地傳達了深圳作為一個開放、現代、創新的城市形象。

三、深圳城市形象在國際傳播中面臨的挑戰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深圳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在國內享有良好的聲譽和知名度,但在對外傳播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偏差和問題,了解深圳在對外傳播中的不足和問題,對改進國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一)深圳城市形象在對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1.信息傳遞不暢。深圳城市形象在對外傳播中缺乏全面準確的信息傳遞,容易形成對深圳的片面認識。以深圳的一場科技展為例。2019年,深圳舉辦了一場重要的科技展覽,展示創新科技領域的成就和前瞻性發展。盡管該展覽亮點眾多,但由于信息傳遞不暢,導致國際媒體對此事件的關注度較低。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對外宣傳渠道不夠廣泛,未能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傳遞信息,國際媒體對深圳創新科技展覽的報道非常有限。其次,缺乏有效的國際傳媒關系。缺乏與全球主流媒體定期接觸和關系建設,導致這一重要展覽的新聞報道機會有限。再次,在對外傳播中,語言和文化差異可能成為信息傳遞的障礙,適應國際受眾的需求,外國觀眾無法充分理解事件的重要性和價值。最后,深圳的對外宣傳策略需要進一步加強,包括宣傳素材的編寫、媒體關系的管理、社交媒體的運用等方面,都需要更加專業和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執行。

2.國際影響力有待提高。根據國際知名管理咨詢機構科爾尼發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顯示,深圳排在第73位,落后于北京、上海和廣州(見表2)??茽柲岚l布的《全球城市指數》(GCI)是量化一個城市吸引、留住和促進全球資本、人才和創意流動的指標,不是單純的經濟指標排名,涵蓋了經濟、人才、信息、文化、政治等五個維度,反映的是“國際影響力”,旨在評估和比較全球主要城市的商業環境、投資潛力和發展前景[9]。關于城市的國際影響力,科爾尼報告在國際社會具有較強的學術性權威,對研究城市國際影響力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表2 2018-2023年中國城市全球綜合排名

深圳在國際舞臺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遜色于北上廣等城市,西方民眾對深圳的認知度整體上比較低,大多數西方國家的普通老百姓可能對深圳并不太熟悉,對深圳的了解僅限于“中國南方的一個城市”,對深圳的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并不了解,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全球化的發展,深圳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代表城市,逐漸在西方社會引起一定程度的關注,特別是在商業、科技和創新領域對深圳有所了解的人會更多一些。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其發展模式和城市文化與西方國家的一些認知模式和價值觀可能存在差異,這也影響了西方民眾對深圳的認知。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往往更加關注政治、人權、環境等問題,而對中國的城市成就和創新發展往往關注度較低。因此,深圳這樣的經濟特區在西方媒體上的曝光度相對較低。西方民眾獲取關于中國的信息主要依賴于西方媒體和國際社交媒體,這些渠道的信息傳播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對深圳等中國城市的認知不夠全面和深入。因此,深圳在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增強國際影響力方面仍有一定的工作要做,包括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和交流等。

3.文化體驗感有待提升。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之一,深圳在科技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較為突出,這為城市在國際傳播中贏得更多關注和認可。但是,與北京、上海和廣州及其他城市相比較,深圳在國際傳播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差異,尤其是通過他者視角。根據唐磊的研究,通過Quroa的網友對深圳的文化體驗調查顯示,與北上廣三座城市相比,“深圳歷史文化資源相對缺乏,在國際化成都、經濟的全面發展、文化氛圍和時尚氣息方面不如上海;生活成本高于廣州,文化和歷史底蘊不足”[10]。北京、上海和廣州作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在國際傳播中具有一定的優勢。深圳在文化影響力方面的國際知名度較低,需要加大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傳播力度,提升城市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深圳城市國際形象構建中的“他塑”與“自塑”偏差

在“他塑”視角下的形象偏差。深圳在國際形象構建中,一些外部觀察者存在對深圳的刻板印象和誤解,而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僅僅依賴于本國一些片面的觀察,從而形成對深圳不準確的認知。這種“他塑”偏差使得深圳信息被限制,城市宣傳片和推介信息難以真實全面地傳達到普通市民,而且深圳被看作是一個單一的經濟和科技城市,忽視了其多樣化的文化、歷史和社會面貌。

“自塑”視角下的形象偏差。一是深圳的城市形象被大量的高樓大廈所占據,而城市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被淡化了。這使得深圳的城市形象過于單一,缺乏文化內涵和人情味。二是城市營銷和宣傳不夠精準,比如宣傳內容缺乏特色和亮點,這使得深圳的城市形象宣傳效果不佳,無法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資。

四、提升深圳城市國際傳播力的建議

自塑、他塑理論為我們理解和研究城市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啟示,城市國際形象構建是一個涉及外部觀察者和內部共識的復雜過程,我們需要關注并理解城市傳播中各種參與者的作用和影響。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深圳如何以更加鮮明的個性城市符號對外傳播城市形象,如何以更有效的溝通方式進行城市形象的國際傳播,值得不斷深入思考探討,更好地推動深圳城市國際傳播的發展。

(一)消弭國際傳播中的城市形象偏差

深圳城市形象的國際傳播需要更加注重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培養,以更好地與國外媒體和國際社會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涉及語言表達、文化差異以及傳播策略的正確運用等方面。

提高對外傳播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在國際形象構建中加強對外傳播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通過提供真實、全面、客觀的信息,糾正外部觀察者及外媒對深圳的刻板印象和誤解。建立更多對外交流平臺,與國際媒體和專家進行深入交流,以傳遞更準確、全面的深圳城市形象。實現多語言的國際傳播,除了中文之外,深圳可以在對外傳播中使用其他常用的國際語言,如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以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和接收到深圳的信息。為此,應該加強城市國際傳播團隊工作人員跨文化培訓和教育,增強他們對其他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理解,提高他們的文化敏感度,更好地適應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挑戰,更為準確地進行城市形象的國際傳播。

有針對性地開發傳播內容和專門訊息。首先,深圳可以根據不同文化背景的目標受眾,定制和開發特定的內容和資訊,以便更好地吸引目標人群的關注并傳達有效的信息。比如,針對國際游客,深圳可以開發旅游指南、景點介紹、美食推薦等相關內容,以吸引國際游客來深圳旅游觀光。這些內容可以根據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偏好和旅游需求進行定制,例如提供多語種版本、針對不同國家的節日和假期推出特別活動等。其次,面對國際投資者,深圳可以開發有關深圳的經濟環境、政策支持、創新創業生態等方面的信息,以吸引國際投資者來深圳投資興業。這些內容可以包括投資指南、創業成功案例、科技園區介紹等,以滿足不同國家或地區投資者的需求和關注點。再者,對于國際合作伙伴,深圳可以開發有關深圳的城市發展規劃、產業合作機會、雙邊合作案例等方面的信息,以吸引國際合作伙伴與深圳展開合作。這些內容可以根據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特點和合作需求進行定制,以提供更具針對性的信息和合作機會。另外,在吸引國際科技人才方面,深圳可以開發科技創新生態、科研機構、科技人才引進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以吸引國際科技人才來深圳工作和創業。

通過以上措施的綜合運用,可以消除在國際傳播中的城市形象偏差,樹立一個真實、積極和吸引人的深圳城市形象,并且能夠實施有針對性和差異性的有效傳播。

(二)加強深圳形象在國際傳播中的深度報道

加強與國際媒體的合作,邀請國際媒體進行實地采訪。積極促進深圳與國際媒體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增加深圳的報道頻次和深度,通過合作報道、專題報道等形式,深入介紹深圳的發展和特色,包括與國際媒體簽署合作協議、共同舉辦活動、開展交流等方式,增加深圳形象在國際報道中的曝光度和深度。邀請國際媒體對深圳城市進行實地采訪,深入報道深圳的城市規劃、科技創新、歷史文化等,并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國際受眾。

發布深度報道和特別節目,提供權威專家和學者的觀點。針對深圳的核心發展領域和特色,組織深入、系統性的報道活動和特別節目,通過自媒體平臺、官方網站、視頻平臺等渠道向國際受眾傳遞深圳的特色和優勢,從而增加國際受眾對深圳的了解和關注。邀請相關領域的國際國內專家和學者就深圳的發展進行專題訪談或撰寫專業文章,向國際媒體提供權威的觀點和分析,以此增加深圳形象在國際報道中的深度和可信度。

提供更多背景資料和資源。積極向國際媒體提供深圳詳細和全面的信息、專家資源和研究報告,包括城市的發展歷程、經濟實力、創新能力、科技產業、文化特色等方面的數據和案例。幫助國際媒體更好地了解深圳的特點和優勢,從而進行更深入的報道,讓更多的國家了解和報道深圳的發展和成就。

(三)增強城市國際傳播全球敘事能力

中西方在語言、文化和意識形態上的差異等多種因素依然存在,要解決信息流進與流出之間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與西方刻板印象之間的反差和我國硬實力與軟實力之間的落差,通過敘事方式講述城市發展歷程,營造共情語境,煥發情感共鳴,用新邏輯、新推理、新辯論的方式跟國際溝通,做到故事化敘事、細節化表達。

首先,做好故事的內容和主題選擇。在國際傳播中,故事敘事能力需要體現在對內容和主題的精準選擇上。故事的內容應當具有國際吸引力和話題性,能夠引起國際受眾的共鳴和關注,體現出與國際社會相關的價值和意義。深圳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如從一個邊陲小鎮到國際大都市的蛻變、創新創業企業家和科技公司在深圳的創業歷程和崛起經歷、來深打工者的成長及本地村民的華麗轉身等,涵蓋了城市發展、創新創業、文化多元、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等多個方面。這些故事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講述和傳播,展示深圳的魅力和活力。

其次,做好故事表達和傳播方式的選擇。在國際傳播中,傳播方式也必須精心打造。在國際傳播中,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進行故事傳播,需要根據受眾特點和傳播平臺的特性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式。同時故事敘事能力還體現在把握好國際視角和文化元素,引入國際受眾熟悉或感興趣的元素,增加故事的國際影響力。深圳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可以講述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在深圳的融合與共生的故事,展示深圳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只有這樣,在國際傳播中就能夠觸動國際受眾的情感,引發情感共鳴,讓受眾產生共鳴和情感連接,從而增強故事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所以,國際傳播中的故事敘事能力需要體現在內容和主題選擇、情節和結構設計、表達和傳播方式、國際化視角以及情感共鳴等方面,這些都是影響故事在國際傳播中影響力和效果的關鍵因素。

(四)充分發揮外籍人士在國際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積極發揮外籍人士作為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用,幫助深圳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聯系和了解。外籍人士能夠從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視角來觀察和傳播深圳的形象,他們以“他者”角色介紹深圳的文化、歷史和特色,將深圳的發展和創新成果傳播到國際社會,傳播效力會得到提升。

提高外籍人士作為城市形象代言人的聲音。利用外籍人士在國際社會中廣泛的社交網絡和影響力,鼓勵他們通過社交媒體、博客、講座等渠道,分享他們在深圳的生活和工作經驗,表達他們不一樣的觀點,可以豐富國際社會對深圳的理解和認知。通過外籍人士的影響力和人脈,用他們的聲音將深圳的發展和機遇介紹給更多的國際人士和機構,推動深圳的國際化進程,并且向國際社會傳達深圳的積極形象。

鼓勵外籍人士參與城市活動和項目。外籍人士在各個領域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為深圳的發展和創新提供有價值的支持和建議。深圳以不同的方式鼓勵外籍人士參與城市活動和項目,例如文化節、藝術展覽、科技創新大會等,他們的參與不僅可以豐富活動內容,而且可以在科技、金融、文化等領域帶來新的思路和創新,還可以展示深圳作為一個開放、多元化和包容性城市的形象。

綜上所述,深圳通過挖掘和展示城市內核和獨特風貌,可以更準確地構建自身的國際形象,提升國際影響力,實現深圳城市國際形象的有效傳播。這將有助于在國際舞臺上展示深圳真實的魅力和潛力,幫助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的發展進程和經驗,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知和理解。通過這些努力,深圳將能夠更好地融入全球化進程,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國際基礎。

猜你喜歡
城市形象深圳
城市形象動漫宣傳片的開發研究——以成都市為例
深圳歡樂海岸喜茶LAB店
鏡中武漢:城市形象的傳播與認同
芻議沈陽城市形象與效益
深圳
深圳醫改破與立
2015年《第一財經周刊》“新一線”欄目的城市形象呈現
城市形象研究路徑綜述
深圳“去編”激起千層浪
深圳學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