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倫理意蘊

2024-01-12 09:29彭敏
中國商論 2024年1期
關鍵詞:美好生活公平正義高質量發展

摘 要: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化解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趨勢。新時代,經濟發展以高質量發展為鮮明主題,其蘊含著豐厚的經濟倫理意蘊,主要表現為以美好生活為價值旨歸、從資本之外探尋發展動力、以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以協調發展為倫理要求多重維度。探索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倫理之維,利于開拓中國發展觀的道德新境界,建構中國發展倫理價值規范體系,加速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經濟倫理;美好生活;公平正義;倫理動力

本文索引:彭敏.<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01):-040.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1(a)--04

當下,中國正著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努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實踐、提升“中國發展”新境界的進程中,高質量發展要求應運而生,為創造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提供了新思路。理論層面,學者紛紛從認識論、方法論及價值論等層面對其進行探討,并取得了積極成果,但目前從倫理、經濟倫理視角對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的尚少。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唯物史觀出發,認為“經濟是歷史的決定性力量?!比欢?,區別于“經濟決定論”,他們認為政治因素,甚至存在于頭腦之中的傳統因素也能發揮一定的作用,顯然認識和把握經濟發展難以脫離對價值、道德、倫理等維度的考量,沒有科學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手段,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將無從談起?;诖?,從經濟倫理的視角透視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有利于推進和深化這一理論研究,另一方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倫理引導和價值規約,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民族復興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美好生活: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旨歸

經濟學家對發展的目的不同的回答,有的經濟學家(如羅賓斯)認為經濟學家不研究特定的目的,只研究經濟發展、資源優化配置、效率等問題,把經濟學視為價值中立的純科學,這顯然回避了經濟發展的目的性問題,然現實中必定涉及經濟的分配及人與人的關系。誠然,社會發展難以離開經濟增長,沒有經濟增長就沒有人民的富裕生活,但經濟擴張與公共財政增加并非普遍而全面的解決方案,片面追求無限增長,單純以GDP總量和物質財富規模來評估社會發展和公民生活狀態,體現了典型的經濟增長主義觀念。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提出很好地突破了經濟增長主義藩籬,將人民美好生活作為價值旨歸,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重塑美好生活的實踐邏輯。

1.1 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創造品質生活

高質量的發展應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需要,在發展中共享高品質生活。不同的時代,我國經濟社會所有制、生產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會發生顯著變化,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的需求結構在不斷變化,需求層次也在升級轉變。新時代,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為強烈,對人民民主、公共服務水平、生活環境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訴求。因此,人民的生活需求不再局限于物質利益的增長,還包括生態環境、法治文明、文化精神等高品質生活要素,如此才能不斷增進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

1.2 把握人民主體地位,激發人民創造性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把握人民主體地位,在發展實踐中發揮主體性價值。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與江山的辯證關系,“人民江山論”的科學論斷生動詮釋了我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將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價值目標,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新時代,我國發展的主要標準是看人民的生活質量是否更加充實。衡量發展成效的關鍵指標是民生福祉是否得以增進,人民生活質量是否得以提高,人民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叭嗣袢罕娭刑N含著豐富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開辟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道路,必須把握好人民的實踐主體地位,尊重和發揮人民首創精神,集中人民力量和智慧,總結凝練群眾經驗。

1.3 朝向共同富裕方向穩步邁進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美好生活的理想狀態,是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追求資本無限增值的社會,往往出現西式現代化的種種悖論,如個人財富驟增與貧富兩極分化、快速工業化發展與生態危機、零和博弈思維下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種種道德淪喪行徑?;趪鴥韧獍l展現狀和我國自身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從治國理政的角度指出:“實現共同富裕要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事實?!备哔|量發展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目標,以發展共建促進與實現成果共享,不斷消弭社會二元分化與貧富差距,進而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 資本之外: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整合

資本是重要的行動杠桿,具有強大的撬動力,在現代社會運動中不可或缺,作為實現物質財富的創造性手段,無疑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然而,在資本邏輯主導下,如果忽視了意義維度,資本運作就無法充分構建經濟社會的完整范疇,尤其是當“經濟理性”和“市場邏輯”成為資本運作的主導原則時,資本邏輯必然會引發各種生活和倫理方面的混亂,進而導致社會、文化及生態層面出現多重問題。因此,對資本邏輯進行發展倫理規約才是推進發展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堅持資本理性發展,認識高質量發展動力體系不僅要揭示其動力運作,還要考察其倫理趨向。

2.1 尊重市場自由,踐行政府權責

高質量發展階段,政府與市場的經濟職能均不可忽視。目前,我國市場體系中仍存在市場失靈、逆周期現象、競爭不公等問題。市場作為“看不見的手”,必須不斷釋放市場主體活力,為高質量發展奠定經濟財富基礎;政府作為“看得見的手”,應從道德判斷的視角對我國市場經濟運行進行規約。高質量發展應統一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使得市場與政府協同發揮作用。

市場自由才能充分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優化配置資源,從而獲得高效率。市場作為“看不見的手”,釋放市場主體活力,驅動經濟財富積累,推動企業創新,不斷開辟國內、國際市場。此外,企業家精神是市場經濟道德資本的集中體現,也是推動社會公平的重要力量。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愈發成為社會保障和社會慈善事業、維護社會穩定、協調貧富差距的主要力量。高質量發展應不斷激活市場主體動能,特別是企業家的活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持續推動企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于政府而言,必須從道德判斷的視角對我國市場經濟運行進行規約。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币虼?,在堅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前提下,政府應充分審思在市場規制中“介入到什么程度”及“如何更好地介入”的問題。踐行好政府權責倫理,“一方面,是為市場體制訂立法律法規,保證交換關系的公正性,為自由交換創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場自由交換帶來的經濟不平等不斷積累導致了貧困,政府應解決貧困,為結果公平創造良好條件?!?/p>

2.2 踐行勞動倫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勞動創造財富,和諧的勞動關系對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助推作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重新構筑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財富創造理論基礎。同時,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私有制中的雇傭勞動制度作出批判,他認為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中,工人階級創造剩余價值且被資本家無償占有。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度之下,勞動由資本支配,勞動者對自身的勞動力喪失所有權和支配權,勞資關系地位難以平等,進而導致收入不平等、社會兩極分化。勞資關系的高度和諧化,與收入分配正義問題緊密相關,不僅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還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倫理調節機制必須以勞動者為核心,尊重勞動者,尊重勞動。

2.3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在當今全球化和數字化的時代,科技創新不僅是一種競爭優勢,還是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引擎??萍紕撔伦鳛橥苿痈哔|量發展的關鍵要素,不僅有助于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還可以改善社會生活和環境質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將創新比作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蔽覈匾暱萍紕撔?,特別強調核心技術自主供給,例如高端芯片、工業軟件、核心零部件等,實質上是為了破除“卡脖子”技術難題、產業瓶頸對生產循環的制約,從而實現科技創新在暢通經濟循環中的動力作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創新強國,科技是關鍵,人才是基礎,教育是根本,把握三者的內在規律和發展邏輯,定能成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騰飛引擎”。

3 公平正義: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取向

公平正義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永恒理想目標,也是衡量經濟發展“善惡與否”“合理與否”“質量如何”的倫理標準。高質量發展旨在實現共享發展,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使全體人民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3.1 權利平等原則

由權利看待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增強人的權利的發展。發展權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曾提出“以自由看待發展”理念,他將“發展與人的權利、實質性自由等相互關聯”可知,發展能夠擴展個人的平等與實質性自由,提高人們的能力,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發展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實現,正如馬克思認為,權利是由一定的經濟社會基礎決定的,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產物,不可能是抽象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人的發展權,尤其是主動權利被放置于突出位置,在發展實踐中全體人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權利不斷得到增進。

3.2 機會平等原則

高質量的發展,為每個人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人人發揮創造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的主體性價值。全體人民不僅是發展成果的享有者,還是價值創造者。在實踐活動中,人民群眾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發揮的作用對推動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人人通過自身勞動創造社會價值,人的主體性價值才得以真正實現。發展實踐中要求機會平等是主體性價值實現的前提條件,它強調在社會、經濟和政治領域中,每個個體都有平等的機會來實現其潛力和追求幸福,如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就業機會、政治參與機會等。正因發展機會均等,在人人參與、人人盡力的情形下,才能確保人人享有,避免有人不勞而獲、巧取豪奪。實現共享發展不是一部分人努力謀發展,其余人坐享其成,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鼓勵全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實踐與智慧創造幸福生活。

3.3 分配公正原則

高質量發展是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一,財富創造和財富分配得以平衡,特別是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在全民中得到公正分配。高質量發展要解決發展均衡、分配不公問題,包括不同地區、所有利益主體、相關經濟體的利益分配。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時,必須將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目前,我國收入分配領域仍存在突出問題,如城鄉區域收入差距仍較大、勞動報酬占收入所得比重低、非法高收入行業等問題嚴峻。因此,高質量發展進程不僅包括生產過程的創新與發展,還要求分配的公平公正?!拔覈鐣髁x基本經濟制度既注重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效率,又注重公平,要求效率與公平的內在統一”,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經濟增長與發展必須堅持“共享性”與“人民性”相結合的財富分配正義原則。

4 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倫理要求

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是審視發展的另一個維度。新發展階段,只有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領域、各環節都實現全面性、整體性的發展要求,才能避免出現有短板的經濟社會發展。按照協調發展的倫理訴求,協調好物質與精神、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城鄉區域各行業的關系,使經濟社會發展向“帕累托最優”靠近,才能以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不斷造福各國人民。

4.1 協調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

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堅持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資本主義現代化存在先天性弊病,其遵循資本至上的邏輯,導致人處于資本增值目的的桎梏之下,人之精神貧困化、畸形化,進而喪失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潛能。如同哈貝馬斯認為,西方“原子式個人”的存在,就在于資本主義社會以“單一的物質欲望”取代“豐富多彩的人性”,把相互冷漠、缺乏必要的社會性聯系的個體整合起來,人與人之間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與之相反,中國式現代化因抓住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目標導向,不僅注重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還要求豐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統籌好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4.2 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

高質量發展意味著自然生態、社會生態、自然社會生態實現了最佳狀態,良好生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高質量發展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這是生態經濟倫理的基本內蘊。西式現代化堅持資本至上,資本—技術—工業是西方現代化進程的必然產物,這必然會造成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

馬克思在《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贝笞匀皇侨祟愘囈陨姘l展的基本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經濟發展與良好生態具有內在統一性,“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弊匀皇侵匾膬r值源泉,綠水青山作為自然財富,應與國民財富等量齊觀。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經濟發展為依托,不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環境保護難以取得顯著成效??傊?,實現高質量發展應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受限度內發展經濟,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4.3 協調好城鄉區域各行業的關系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協調的發展,必須兼顧各地區、各民族、各群體利益的整體發展。我國當前的發展存在著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均衡及產業結構不協調等問題。在此情況下,整體經濟發展會呈現出一些明顯的不足,同時協調性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的制約。如此,社會貧富差距將會逐漸擴大,且“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會凸顯出來。因此,實現平衡和同步的發展必須被視為協調經濟增長的基本路徑和手段。

我國必須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做好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使得城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此外,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較大、復雜程度較高,做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這一課題,是新形勢下促進我國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的必由之路。最后,面臨行業發展不協調的難題,相關部門應采取綜合性的政策和措施,促進各行業之間的協同與平衡發展,實現更加均衡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5 結語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質量高低直接關乎民族國家的前途命運。我國在新的發展階段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經濟發展轉型、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必然。高質量發展不僅是解決發展和效率問題,還需要對倫理問題的關注考量,沒有倫理問題的思考,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發展。認識和把握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道德視角,從道德視角展開,有助于進一步把握我國新時代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如果沒有科學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手段,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就不可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應踐行經濟社會發展與倫理踐行的雙重目標,更好地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

參考文獻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77-478+61.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

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M].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陳忠.資本邏輯的本性及其發展倫理約束:社會發展理論的一個基本問題[J].哲學動態,2009(4): 22-2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69.

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

龔天平,王世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中的經濟倫理意蘊 [J].南海學刊,2019(3): 6-1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

阿瑪蒂亞·森. 以自由看待發展[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20.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2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216.

魯品越.習近平關于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方法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1):48-58+163-164.

郝云,賀然.論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建設的效率與公平[J].云夢學刊,2020(5):43-5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324.

習近平.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4-29.

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 人民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22:88.

猜你喜歡
美好生活公平正義高質量發展
審判執行不停擺 公平正義不止步
讓公平正義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精明夫妻賣北京房子欲半生無憂,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場
關愛弱勢群體 維護公平正義
遵循法治 促進公平正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