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招納和管理西南歸明人的政策探析

2024-01-12 08:09侯愛梅
殷都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蠻夷長編元豐

侯愛梅

(中國社會科學院 古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101)

歸明人是宋朝社會較為特殊的一個群體,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地區)統轄下的人口歸附宋朝?!吨熳诱Z類》記載“歸明人,元不是中原人,是徭洞之人來歸中原,蓋自暗而歸于明也?!?1)(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卷111,中華書局,1986年,2719頁。趙升《朝野類要》認為“歸明,謂原系西南蕃蠻溪峒人,納土出來本朝,補官或給田養濟?!?2)(宋)趙升編,王瑞來點校:《朝野類要》卷3,中華書局,2007年,第67頁。實際上,宋朝的歸明人群體不只是西南少數民族歸明人,還包括北方的契丹歸明人、西北的西夏歸明人等。整個歸明人群體非常龐大,對宋朝社會各方面造成了深遠影響,很有必要對這一群體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往學界對于宋代歸明人問題進行了諸多的研究和探討,關于西南少數民族歸明人的研究,主要有戴建國《宋朝對西南少數民族歸明人的政策》一文探討了宋朝對西南少數民族歸明人的優撫及限制政策(3)戴建國:《宋朝對西南少數民族歸明人的政策》,《云南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陳曦《虛實之間:北宋對南江諸“蠻”的治理和文獻記載》一文探討了北宋對荊湖北路南江羈縻州的治理措施,其中涉及到當地的歸明人問題。(4)陳曦:《虛實之間:北宋對南江諸“蠻”的治理和文獻記載》,《宋史研究論叢》2015年第1期。本文擬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北宋時期對西南歸明人的招納、管理政策及其影響。

《宋史·蠻夷列傳》記載:“西南諸蠻夷,重山復嶺,雜廁荊、楚、巴、黔、巫中,四面皆王土?!?5)(元)脫脫等撰:《宋史》卷493《蠻夷列傳》,中華書局,1985年,第14171頁。其中,記載的“西南諸蠻夷”有梅山峒、誠徽州、南丹州、撫水州、廣源州、黎洞、環洲、西南諸夷、黎州諸蠻、敘州三路蠻、威茂渝州蠻、黔涪施高徼外諸蠻、瀘州蠻等諸多部族,這些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川峽四路、荊湖北路、荊湖南路、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如廣南西路“其種落,大者為州,小者為縣,又小者為洞?!?6)(宋)范成大撰,孔凡禮點校:《桂海虞衡志》,中華書局,2002年,第134頁。因其地處邊遠,環境惡劣,夷情復雜,部族眾多,又互相不統領,不會對宋朝統治構成重大威脅,因此,一直以來宋朝對西南地區主要實行羈縻統治,“樹其酋長,使自鎮撫?!?7)《宋史》卷493《蠻夷列傳》,第14171頁。宋朝中后期起,這一狀況發生改變,宋政府開始積極推行拓土開邊政策,逐步加強對西南地區的控制和管理,加強管理的方式之一即為招納西南部族歸明。

一、招納西南歸明人的政策

北宋中期以前,在西南地區實行羈縻統治,不主動招納西南少數民族歸明,對于其中一些部族的歸附請求,在權衡利弊之后還會予以拒絕。太平興國八年(983),“錦、溪、敘、富四州蠻相率詣辰州,言愿比內郡輸租稅。詔長吏察其謠俗情偽,并按視山川地形圖畫來上,卒不許?!?8)《宋史》卷493《蠻夷列傳》,第14173頁。咸平元年(998),“通漢又言請定租賦,真宗以荒服不征,弗之許?!?9)《宋史》卷493《蠻夷列傳》,第14174頁。

北宋中后期,王安石變法,力主富國強兵,對周邊地區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積極拓土開邊,宋朝逐漸加強對西南地區的控制和管理,開始大規模招納西南部族首領納土歸明,在歸明土地上修筑堡寨、設立州縣,實施直接統治。儂智高之亂、交趾議界等事件的發生,更加促使宋朝重視對西南地區的經略,進而加大招納歸明人的力度。

宋朝采取“以重兵臨之,以精兵擊之,以厚利誘降”(10)(宋)李燾撰,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續資治通鑒長編》卷245,神宗熙寧六年六月丁丑條,中華書局,2004年,第5965頁。的方式有針對性的招納歸明人。例如,熙寧、元豐年間,主要經略荊湖地區,在荊湖地區大規模招納少數民族部族歸明,元豐四年(1081),在辰州會溪城增加戍兵,招納上溪諸蠻。(11)《長編》卷313,神宗元豐四年六月丙申條,第7582頁。元豐五年(1082),知誠州周士隆招納上江、多星、銅鼓、潭溪、上和、雞公兩路溪峒。(12)《長編》卷331,神宗元豐五年十一月己丑條,第7973頁。招納歸明人時,朝廷注重因時因地,靈活采取不同策略予以招撫。在招納南江時,因諸溪洞負罪逃亡人員較多,這部分人害怕歸附后會追究原先罪過,因此不愿歸明。王安石主張“先募桀黠用事者數人,厚以利啖之,令誘說逃亡人,許以赦宥,且令各獲便利,乃可集事。蓋蠻人素不與中國通,若此輩不利自屬,則必诪張扇動或驚騷;若此輩利自歸,則誘導蠻人,使鄉化甚易也?!?13)《長編》卷236,神宗熙寧五年閏七月庚戌條,第5727-5728頁。最后成功招納了這部分人。招撫歸明人的事宜,一般委派專人負責,例如“以東頭供奉官張綸為辰州都巡檢使,招撫蠻人,內侍殿頭江德源副之?!?14)《長編》卷81,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十一月丙辰條,第1853頁。招納之前,朝廷會提前籌措資費,如有需要,當即撥付到位。例如熙寧九年(1076),“詔安南道招討司、荊湖廣南宣撫使司,令隨軍轉運司官多赍金帛隨軍,遇有降附州峒,即優價博糴糧草?!?15)《長編》卷274,神宗熙寧九年四月癸巳條,第6706頁。元豐六年(1083),荊湖南路轉運司言:“邵州蒔竹縣接近芙蓉石驛未歸明溪洞各愿納土,乞增賜公使錢?!?16)《長編》卷332,神宗元豐六年正月己卯條,第7996頁。朝廷隨即便賜錢千緡。特殊情況下,朝廷還會發出懸賞通告,激勵來歸。例如,因安南犯邊,詔諭安南部族,“如能諭王內附,率眾自歸,執俘獻功,拔身效順,爵祿賞賜,當倍???舊惡宿負,一皆原滌?!?17)《長編》卷271,神宗熙寧八年十二月癸丑條,第6650頁。為了激勵將兵積極招納歸明人,宋對招納有功者,往往予以遷官、減磨勘、賞賜錢財等獎勵。如知辰州張宗義招納彭師晏有功,敕書獎諭,賞賜銀絹各五十。(18)《長編》卷218,神宗熙寧三年十二月癸未條,第5311頁。因誠州招納西南一帶溪峒及開通道路有功,對于有關將士均予以遷官、減磨勘,支賜等獎勵。(19)《長編》卷341,神宗元豐七年四月甲申條,第8276頁?!俺街莳E獠三千余人款附,州將張昭懿因招輯有功,進一官?!?20)《宋史》卷493《蠻夷列傳》,第14183頁。知誠州楊光僭,在族內德高望重,宋多次招納方才成功,權荊湖南路轉運副使朱初平提出管勾招納的使臣等“逾年在邊,深入不測,委實有勞效”,“詔各遷補職名及賜帛有差”(21)《長編》卷288,神宗元豐元年二月壬子條,第7043頁。。

因“夷情狡獪,未可取信”(22)《長編》卷290,神宗元豐元年七月甲戌條,第7095頁。,朝臣建議“據險要以立堡寨,籍保伍以教耕戰,使被邊諸夷,竭蹶聽命”。(23)《長編》卷290,神宗元豐元年七月甲戌條,第7095頁?!耙颜袘殉街萆舷菪U,當漸筑城堡。緣本屬生蠻地,全借兵威彈壓?!?24)《長編》卷315,神宗元豐四年八月庚申條,第7619頁?!敖駨陶屑{,例皆效順,當開道路,置堡寨、驛鋪,分兵丁防守,乃為久安之計?!?25)《長編》卷348,神宗元豐七年八月戊辰條,第8341-8342頁。因此,宋朝政府在招納歸明人的同時,還在險要關隘之地設置堡寨,加強對歸明部族進行監視和控制,以確保招納成果,同時,以此為據點,進一步拓展招納。元豐三年(1080),“溪峒徽、誠等州鎮立城寨屯兵及守御招納之策?!?26)《長編》卷304,神宗元豐三年五月乙丑條,第7404頁。元豐四年(1081),荊湖北路“于歸明蠻界置堡寨”(27)《長編》卷315,神宗元豐四年八月庚申條,第7619頁。,元豐七年(1084),置芙蓉石驛峒寨柵。(28)《長編》卷347,神宗元豐七年七月乙丑條,第8337頁。

北宋政府招納歸明人的政策和舉措卓有成效,特別是熙寧年間,“南江之舒氏、北江之彭氏、梅山之蘇氏、誠州之楊氏相繼納土,創立城砦,使之比內地為王民?!?29)《宋史》卷493《蠻夷列傳》,第14180頁。但亦有失誤或處理不當的情況。仁宗時期,廣源州儂智高請求歸明,宋予以拒絕,由此引發了儂智高叛亂事件。儂智高事件之后,有交州陳公永等六百余人想要內附,交趾李德政發兵捕逐。為了避免跟交趾發生沖突,宋朝的做法是不接受陳公永,但告誡李德政要“撫存之”,事實上是將陳公交置于“走投無路”的境地,樞密使蔡齊言:“蠻去暴歸德,請納之,給以荊湖閑田使自營。今縱去,必不復還舊部。若散入山谷,如后患何!”(30)《長編》卷114,仁宗景祐元年六月壬辰條,第2677-2678頁。結果第二年,陳公交果然叛亂。吸取失誤教訓之后,宋朝在接納歸明人的問題上較為謹慎,官員如果招納不當還會受到責罰,例如沈起令薛舉遣人招誘儂美善歸明,引發交趾入寇,朝廷降詔追責。(31)《長編》卷271,神宗熙寧八年十二月辛亥條,第6649頁。熙寧九年(1076),安南招討司言廣源古農八細峒頭首儂士忠、盧豹等乞降,因內有嘗歸明反復之人,所以朝廷詔令招討司選使臣押赴闕。(32)《長編》卷279,神宗熙寧九年十二月癸巳條,第6832頁。

二、管理西南歸明人的政策

隨著越來越多的部族歸明,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朝臣言“蠻夷之俗,不知禮法,與中國誠不同”“蠻夷性獷急,一旦發狂操兵,捐軀拒命以斗”(33)《長編》卷482,哲宗元祐八年三月庚寅條,第11469頁。,西南歸明人之間、歸明人與漢人之間的問題層出不窮。熙寧九年(1076),“沅州歸明人張奉等作過未獲。東路都巡檢同歸明人舒光祿等與賊斗殺,獲首級,奪器械,及招降人戶,兼光祿等領黔江城兵數次,共殺賊五十余級,并生擒首惡?!?34)《長編》卷278,神宗熙寧九年十月庚戌條,第6807頁。元豐四年(1081),荊湖北路轉運判官高镈言:古誠州歸明人楊晟堅“系歸明人中頭角”,為人“狡獪反復”,因擔心宋朝修筑城寨,會侵犯其領地,所以請求歸屬湖北,后又要歸屬沅州、邵州,原因是“晟堅常盜取向銀周妻子,懼銀周在湖北,來取其妻”。朝廷最初認為楊晟堅“與銀周有隙,亦蠻人之?!?于是告誡當地官員不要插手此事,只需對楊晟堅多加存撫即可,后來根據事態發展,又密令沅、邵州責成楊晟堅歸還銀周妻子,并將楊晟堅徙置內地。(35)《長編》卷312,神宗元豐四年四月甲子條,第7560-7561頁。元祐元年(1086),誠州地林等溪峒一千四百五十四戶,只有楊族一姓補充班行,其他如姚、石、龍、盧、吳家數姓大族均感到不滿,楊氏族內部對補授賞賜情況亦有爭議和疑慮,需要當地官員盡快查明并妥善處理。(36)《長編》卷377,哲宗元祐元年五月甲子條,第9164頁。元祐三年(1088), 荊湖北路轉運使李茂直奏報,收溪賊徒經由楊晟向的團峒,射傷南平鎮人戶楊晟郎,認為是楊晟向暗中協助賊徒,已將楊晟向羈管在軍,朝廷詔令“密切審量,楊晟向如止是放縱他族經由作過,別無助賊顯狀,即諭令改過自效,如能捕斬首惡,當優加賞擢。如委是罪惡不可容赦,須合拘留處置,亦須相度,令將來不至驚阻蠻賊歸首之情?!?37)《長編》卷411,哲宗元祐三年五月甲戌條,第10011-10012頁。宋朝在處理各種糾紛矛盾過程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相繼頒布一系列詔令、法令,逐步加強和完善并對歸明人的管理。

元豐四年(1081),規定“徽、誠州歸明團峒,應未建城寨以前有相讎殺及他訟,并令以溪峒舊法理斷訖,乞自今有侵犯,并須經官陳訴,如敢擅相讎殺,并依漢法處斷。其有逃避,即官司會合擒捕,及本處收捉施行?!?38)《長編》卷313,神宗元豐四年六月辛巳條,第7593頁。

通判沅州賀瑋奏請:“本州蠻漢雜居,相犯則漢人獨被真刑,而歸明人只從罰贖”,這種狀況顯然不合理,建議“將沅州、誠州蠻漢人相犯,立定年限,從法律斷罪?!?朝廷聽取其建議,“沅州歸明人,除附近城寨處及與漢人雜居處,若有相犯,或自相侵,合依律令敕外,有渠陽寨歸明人并去城寨至遠蠻人,依沅州一州敕,除強盜殺人、放火、誘略人以上罪,并其余罪犯情理兇惡者,送本州按治,余并令本縣寨斟酌罰贖,仍改兇惡作深重字。其去城寨至遠并渠陽寨歸明蠻人,更候二三年取旨?!?39)《長編》卷462,哲宗元祐六年七月庚午條,第11031頁。

宋朝在歸明人任職、就醫、繳納賦稅等方面亦均有具體規定。例如:“詔富、吉二州歸明守官人聽如漢官差使,出入免監視?!?40)《長編》卷305,神宗元豐三年六月庚子條,第7418頁?!霸t歸明人任升朝官已上合丁憂,除依式給假外,特免持服?!薄霸t應歸明人官給田而作料次催科者,荒地免二十料,熟地半之?!?41)《長編》卷306,神宗元豐三年七月戊寅條,第7442頁?!百剐赂街巳站民Z習,即視辰州例差徭?!?42)《長編》卷377,哲宗元祐元年五月乙丑條,第9164頁?!霸t今后應歸明人乞尋醫、侍養、致仕之類,令所在具奏聽旨?!?43)《長編》卷468,哲宗元祐六年十二月己巳條,第11183頁。

對于歸明人,“使若歸誠輸力,而實以利誘致之?!?44)《長編》卷340,神宗元豐六年十月庚申,第8187頁。因此,宋對西南歸明人有很多優恤政策?!霸t施州,自今歸明軍校死者,許子孫代守邊,仍先給食鹽,其衣襖須三年乃給之?!?45)《長編》卷168,仁宗皇祐二年正月丁未條,第4031頁。允許歸明子孫世襲軍校身份,并且優先發放食鹽。對于一些歸明的部族首領更是關照有加,誠州楊光僭尋求名士教授子孫,朝廷隨即安排潭州長史樸成前去教授,(46)《長編》卷277,神宗熙寧九年七月己巳條,第6770頁。隨后,楊光僭又請求授刺史名目,朝廷滿足其要求,授其皇城使、誠州刺史致仕,并按“有功致仕例”給俸,還專門為其建了一座宅院,后來,楊光僭再次請求在其房子旁邊建學舍,朝廷亦從之。楊光僭死后,朝廷還贈封其父、母、妻,錄其子,可謂優待有加。邵州蒔竹縣歸明侍禁楊昌向在上里堡建一佛寺,乞賜名額及許度僧,朝廷便賜名感化寺。(47)《長編》卷341,神宗元豐七年四月丙戌條,第8277頁。潭溪峒歸明大首領楊晟想曾“乞歲入課米比三州、一鎮”,后查明他并未課米,朝廷對此沒有處理,而是“于所給俸內,除留入官,為課米之直?!?48)《長編》卷340,神宗元豐六年十月庚申,第8187頁?!爸孪菖韼熽淘讣{馬皮、白務洞地土,乞申奏依例轉刺史,改支逐年衣襖色額,加食鹽,并乞母妻進邑號?!背⒁酀M足其要求。

三、宋朝招納西南歸明人的影響

整個北宋時期,西南地區歸明人的數量龐大。熙寧年間,“南江之舒氏、北江之彭氏、梅山之蘇氏、誠州之楊氏相繼納土,創立城砦,使之比內地為王民”(49)《宋史》卷493《蠻夷列傳》,第14180頁。。元豐七年(1084),荊湖路相度公事、右司員外郎孫覽言:“沅水已招懷結狼、九衙等百三十余州峒”。紹圣年間,楊光榮獻播州歸明。崇寧以來,開邊拓土之議復熾,安化上三州及思廣洞蒙光明、樂安峒程大法、都丹團黃光明、靖州西道楊再立、辰州覃都管罵等納土輸貢賦,又令廣西招納左、右江四百五十余峒。由此可知,西南歸明民戶數量龐大。與西夏、遼歸明情況不一樣的是,西南地區歸明人多是隨部族首領歸明,即整個州整個峒的民戶全部歸明,而且部族首領納土歸明的情況比較多,這是北宋西南地區歸明的顯著特點。

與宋朝西北蕃戶有生戶、熟戶之分類似,西南部族也有生夷、熟夷之分,“既納稅賦,即是省地熟戶。見在圖籍,并系熟夷”(50)《長編》卷303,神宗元豐三年四月辛亥條,第7385頁。,“省地熟夷納二稅役錢”(51)《長編》卷303,神宗元豐三年四月辛亥條,第7385頁。,也就是說,區分生夷、熟夷的依據是是否耕作省地,向宋王朝繳納賦稅。西南地區大量部族首領納土歸明,繳納賦稅,使其領地由“化外之地”“生界”轉為省地,宋朝在當地或設立州縣,或修筑堡寨,促成宋朝對西南歸明地區統治方式的轉變,即由以前松散的羈縻統治,轉變為直接統治。

宋代朝臣對于招納西南部族歸明的政策有頗多議論,有積極主張招納的,亦有反對招納,認為招納政策是白費錢財,徒有虛名,有害無益。宣和年間,“議者以為招致熟蕃,接武請吏,竭金帛、繒絮以啖其欲,捐高爵、厚奉以侈其心。開辟荒蕪,草創城邑,張皇事勢,僥幸賞恩。入版圖者存虛名,充府庫者亡實利。不毛之地,既不可耕;狼子野心,頑冥莫革。建筑之后,西南夷獠交寇,而溪峒子蠻亦復跳梁。士卒死于干戈,官吏沒于王事,肝腦涂地,往往有之。以此知納土之議,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所由生也。莫若俾帥臣、監司條具建筑以來財用出入之數,商較利病,可省者省,可并者并,減戍兵漕運,而夷狄可撫,邊鄙可亡患矣!”后來,朝廷詔令“悉廢所置初郡”(55)《宋史》卷493《蠻夷列傳》,第14182頁。,招納歸明人事宜不了了之。

猜你喜歡
蠻夷長編元豐
Haun Saussy, The Making of Barbarians: Chinese Literature and Multilingual Asia
想當霸主的“蠻夷”
趙振鐸先生學術年表長編
讀《郭沫若年譜長編》的幾點思考
略談《郭沫若年譜長編》的價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研究成果發布 宋代廣西造幣技術世界領先
元豐五年宋朝進筑橫山雜考——兼論《種太尉傳》中的一些問題
從蠻夷到華夏:先秦楚人的族源記憶與民族認同
New Zealand in Chinese Translation
地方軍事資料長編如何向軍事志稿轉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