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高校多元融合的雙創教育體系建設與實踐研究

2024-01-12 01:33陳慶堂程德華林建胡
遼寧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專創雙創應用型

陳慶堂,程德華,林建胡,陳 晨

(莆田學院 教務處,福建 莆田 3511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創新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首[1-2]。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國務院辦公廳頒發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中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在校大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盵2-3]創新發展戰略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4]。為了培養出更多更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五育并舉”和“三全育人”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教育方式。為此,深化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體育、勞育和美育等教育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五育并舉”教育戰略,培養學生努力成為有堅定理想信念和過硬學識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已然成為新時代的熱門話題和亟須解決的核心問題[5-6]。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陣地, 必須落實 “三全育人”的時代要求,構建并完善大學生雙創教育體系,將雙創教育貫穿于專業教育全過程,推動“專、產、科、創、體、德、勞、美”深度融合,通過大學生的三創教育和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目前,國內學者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方面已進行了許多研究。劉志新等[6]從產教融合的視角,探討了應用型高校如何促進專業課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以及建立導師制和構建“文工”“思創專創”“產教科教”“師生”的“四融合”文科專業群雙創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的路徑問題。張俊玲等[2]從大思政的視域出發,探索了從科研項目、學科競賽和創業孵化等多個維度來建設新工科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韋祎[7]從“互聯網+”時代的視角研究了留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問題。柏文靜[8]圍繞“專創融合”“雙軌并行”“四位一體”“三農內嵌”的概念,研究了農業院校在課程體系、實訓體系和模式等方面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卓澤林等[9]、劉姍姍[10]則對比研究了不同區域特點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差異性,并研究了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雙創教育體系。綜合分析以上研究,目前尚未有深入研究創新創業教育與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方面的成果,對通過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來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研究還較為有限,有效打破學科專業界限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研究成果也較為缺乏。特別是在多元融合協同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構建方面的研究還不多。在雙創教育體系建設研究中,尚未有將“產業+”創新創業產業學院建設及微專業建設作為主要推動力方面的研究。

文章以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特點和使命為出發點,在分析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和現狀基礎上,結合應用型本科高校辦學定位、教情與學情等實際情況,根據應用型本科創新創業教育要適應時代的新要求,從探討和診斷現實的問題出發,根據各學科、專業和課程的特點,打破學科專業壁壘,科學謀劃、統籌推進。在對“專、產、體、思、勞、美、創”教育進行合理規劃與布局的同時,促進多元融合,堅持以學生成果為導向,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構建創新創業的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工作格局。為實現上述目標,通過實施搭建融合平臺、完善融合育人機制、建設融合課程體系、開發融合課程、培養教學團隊等措施,促進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以及“專、產、體、思、勞、美、創”教育的融合。同時,注重通過多元融合的教育實踐來不斷總結、調整和完善建設方案,出臺相關支撐管理制度文件,推動形成全鏈式的多元融合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全面提高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雙創教育水平,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1 現狀與問題分析

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是培養符合地方產業和社會需要的應用性技術型本科人才,大多數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是應用型、地方性、特色化。當前在應用型本科建設與發展中,各高校已將建設“省級一流乃至國家級一流應用型本科”作為院校建設的重要任務,目標是在服務地方產業和社會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面辦出水平和特色。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高校在國家政策大背景下,五育教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大膽進行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改革成效。但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課題組通過走訪6所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創教育管理部門負責人,組織專業負責人及專業骨干教師,舉行近二十場雙創教育現狀調研座談會,通過分析認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還存在不少問題,結合莆田學院實際,具體分析如下。

(1)意識誤區。不少應用型本科高校雖然已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在專業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關聯性還沒有認識到位,也存在明顯的思想誤區或意識誤區,往往簡單地理解專業的雙創教育就是“專業學科競賽”,簡單地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創業的教育”;在五育中,認為德、智、體、美、勞等教育只要都開設相關課程就是“五育并舉”。

(2)缺少融合。目前“專、創、體、思、勞、美”相互分離,大多高校設置了雙創、美育、勞育等課程,但課程設置相對獨立分離,教育內容大多與專業教育關聯性不大,教育、訓練與實施較為零散,育人過程“碎片化”,未能形成融合育人;大多勞美創教育僅局限于校內教育,往往脫離地方產業,創新創業教育往往脫離市場、產業及社會需求展開,缺少成本、價值意識和源動力分析,行業、產業、企業、社會參與度低,沒有很好地融入地方特色產業元素,往往不注重社會及產業實踐,不重視社會及產業的應用及評價,勞美創教育培養定位不明確,不夠接地氣;不同學科專業間的勞美創教育也相互分隔,未能形成專業學科間交叉融合,未能有效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導致育人成效無法顯現。

(3)缺乏載體。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缺乏人才培養抓手和著力點,涉及體勞美創的公選課程設置較為盲目,教學內容空泛,課程開發滯后,勞美創教育缺乏有效支撐的教育載體、案例及項目支撐,缺乏完整的項目化訓練載體,特色課程和融合型課程較少,實踐“實效差”。

(4)缺乏平臺。雙創教育和體勞美教育需要有相應的實踐平臺,需要建立資源對接平臺、項目間合作與交流平臺、教育成果及具體項目的展示平臺,學科專業間、五育間需要建立融合平臺。目前大多數院校與雙創、勞動、美育教育相匹配的實踐課程、實踐基地、實驗實訓室、實踐項目等還較欠缺,條件建設相對滯后,缺乏教育所需的融合平臺、交流平臺、對接平臺、合作平臺、展示平臺和實踐平臺等,難以形成育人特色,標志性成果因此也難以突破。

(5)缺乏導師。目前勞美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導師較少,據近三年課題組所在學校勞美教育課程及“創業基礎”課任課教師,以及參加校級以上“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及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指導教師的統計分析,大多為單一指導教師,專業教師、科研骨干教師參與度不高,占比僅為50%;指導隊伍整體對創新創業教育及項目理解不深,與產業對接少,企業及社會實踐經驗明顯不足,特別是專業教育、勞育、美育、雙創教育等融合型導師更是稀缺。

(6)缺乏機制。目前沒有建立起有效學科專業間,專業教育、勞育、美育及雙創教育間的融合機制;缺乏推動融合的組織體系和管理辦法,校內教學教育管理人員、專業教師、學生工作隊伍、社團組織多方協同聯動機制尚未建立,很難組建學科交叉、勞美創等融合的課程教學團隊,難以有效組織對項目的團隊指導和過程實施。

(7)未成體系。大多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組織仍然缺乏規劃性,大部分仍然依靠學生自主活動,僅僅是圍繞某一個部分、某一個流程、某一個環節、某一個技術的單項或單段訓練,大多是以學科競賽單項技能進行,缺乏完善的創新創業課程支撐體系、創新創業訓練體系和創新創業競賽體系,缺乏完整的訓練流程和規劃性的綜合性訓練項目,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化架構仍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和加強。

2 建設路徑

基于高校雙創教育體系和五育并舉建設的需要和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結合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和實際,應用型本科高校亟須改變當前的創新創業教育現狀,推動雙創教育體系建設與改革,針對問題從思想意識教育入手,建立健全融合機制,促進專業學科交叉,構建“專、產、科、體、思、美、勞、創”多元融合育人格局,建立融合型課程體系,建設融合型育人平臺,培養融合型導師團隊,推動融合型育人實踐,構建適合于應用型本科高校多元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其中,融入產業元素的專創勞美課程體系構建、融合型指導團隊建設與融合育人實踐是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難點,也是建設路徑貫穿的主線。

(1)走出思想意識誤區。通過組織創新創業教育思想大討論和專題培訓,在全校范圍內對教學教育管理人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師、學生等進行系列培訓,圍繞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普通本科高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和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五育并舉等國家有關戰略政策文件進行宣傳與解讀,重點突出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中“創新創業教育”專題指標、“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等創新創業理念,分析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科競賽的關系及區別,理解創業教育與自主創業的關系及區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專業教育中的重要性認識,明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任務,掃除意識障礙,走出思想誤區。

(2)構建多元融合格局。圍繞應用型本科建設目標和辦學定位,樹立多元融合思維,構建多元融合的雙創教育格局。一是專創融合。在專業教育中貫穿雙創教育,充分挖掘專業課的創新創業元素,融入課堂與實踐訓練,做到專業培養全過程都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二是思創融合。注重思政元素在雙創教育中的價值引領作用,打造思政元素和創新創業元素經典案例和項目,促進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的融合。三是科創融匯。將師生的科技創新成果融入并轉化為創新創業教育案例、訓練項目,實現科技創新項目的故事化表達、案例式教學和實體化成果轉化。四是產創融合。全面引導產業、企業、社會等主體參與創新創業教育,聯合打造產創特色綜合課程,促進產業元素全面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全過程。五是體美勞創融合。通過項目立項建設,充分挖掘“一課多育”潛能,開發五育融合特色課程,將體美勞與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六是學專交叉融合。通過四新建設,以及學科專業分布特點和優勢,開辦跨專業微專業和特色班,組建跨學科專業雙創項目團隊和指導團隊,推動“工醫、工管、商工、商理、工商管、工醫商管藝教”融合。最終形成學科專業交叉的“專、思、科、體、美、勞、創”的多元融合創新創業教育格局。

(3)健全融合育人機制。一是建立融合管理機構。通過校級頂層設計,建立雙創教育的統一管理與研究機構—三創學院,既賦予其行政職能又賦予教學教育職能,有利于雙創教育的集中統一管理,可以統籌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多方協同聯動,發揮各方的優勢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同時構建校院兩級立體式管理體系,統籌管理協調融合育人實踐活動,打通專業學科間、專創勞美教育間的壁壘,打破體制障礙。二是完善融合育人制度。配套建立多元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辦法和考核評價辦法,出臺融合相關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崗位聘任等制度中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團隊指導、融合項目、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項目的業績標準、考核辦法、晉升條件等進行明確規定,完善多元融合的激勵機制,通過設立融合專項項目及配套經費,確保融合建設有資金保障,從制度政策上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專創、思創、科創、體美勞創”的多元融合。三是完善學生創新創業自助自主學習制度。通過學生社團及創新創業協會組織,定期開展創新創業的學習討論會、雙創專題研討會和雙創實踐活動,并選派教師參加專題指導,旨在培養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自主自助學習能力。四是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反饋機制。建立創新創業教育信息反饋系統,及時針對創新創業教育問題進行收集及反饋,溝通協調解決融合育人的相關問題。

(4)建設融合育人平臺?!皩?、思創、科創、體美勞創”的多元融合需要建設與其相適應的融合平臺,包括教育平臺、實踐平臺、交流平臺、對接平臺、中試平臺、孵化平臺、展示平臺、互動平臺、競賽平臺、研究平臺等。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特別是與地方特色產業或龍頭企業(集團)對接,建設“產業+”創新創業學院,圍繞產業鏈需求,打通專業界限,重構產業鏈現代產業學院,將產業企業的“基地、大師、項目、產品、技術、文化”等引入校園,融入專勞美創教育過程;依托創業產業學院,開設特色跨學科專業的創新創業微專業,以共建產業特色的微專業為抓手,開發創新創業課程組,組建跨專業學習團隊,結合企業產品開發實際案例進行教育與實踐,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專創融合、產創融合;通過建立雙創與體育、勞動、美育課程和技術對接中心,搭建融合教育實踐平臺和實踐基地,建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依托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創新創業園、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實驗室等,為專業學科間、專創體美勞教育間提供融通實踐平臺,實現技術間融合、產業企業融合、三創間不同層次間對接。

(5)構建融合課程體系。通過建立校級創新創業融合課程研究中心,通過對接產業建設“微專業”,構建由專產創體思美勞融合“意識教育(培養)課程模塊+專產創融合訓練養成(實踐)教育課程模塊+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的強化應用(活動)教育模塊+專產創特色銜接課程模塊”組成的融合課程體系。開設企業家創業系列講座、專家創新意識講座、勞動模范講座、工匠精神講座、校友創業就業報告、專業認識教育等意識教育課程,融入傳統工藝、傳統文化、特色產業、特色體育、特色勞動課的專創體美思勞融合特色實踐課程,以及創意作品競賽與作品展銷、系列創新比賽、科技活動、產品孵化與營銷創業等強化應用課程,建立專創體美勞思融合教育載體,開發項目式、案例式課程,優化教學內容和組織體系,完善課程教學資源和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培育一批融合特色課程。與區域產業鏈合作,開發一批跨學科專業的產創融合特色銜接課程(模塊)。

(6)創新融合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雙創教育教學改革,改變以往碎片化創新創業教育現狀,構建以學生成果為導向,以課程(作品)為載體,體美勞育思政貫穿,以雙創為主線,以特色行業產業為背景的公共融合課程體系和實踐訓練體系建設,配套完善以學科競賽為支點,以校院兩級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大賽為抓手,以“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牽引的競賽體系,構建貫穿學科專業交叉的專產思體勞美的全鏈式“創意-創新-孵化-創業-就業”全鏈式專創融合培養體系,解決大多專創體美勞教育組織仍然缺乏規劃性、課程支撐體系、競賽體系和訓練體系尚未完善、訓練流程和綜合性訓練項目尚未完整等問題。以項目為牽引,實施“源于生活生產實踐、立于公選課程建設、始于創意創作實踐、精于作品成品產品、融于專業學科交叉、延于創業推廣、育于專創體美勞思綜合素養、服于產業行業企業”的融合育人實踐,全面提高多元融合育人成效。

(7)打造融合教學團隊。通過開展教師專創、產創、勞美思創融合工作坊,開展專家講座、名師講堂、專題研討等,全面提升教師多元融合應用能力和水平;圍繞雙創項目或課程,我們可以引入行業名師、行業導師、行業大師與校內教師組成雙導師,并出臺雙方的工作量與業績“雙認定”激勵機制,以激發雙方的積極性和潛能。同時還可以組建跨學科、專業、院校的指導團隊,建立名師工作室、大師工作室和導師工作室,共同指導創新創業融合實踐項目或課程,建立一支跨專業學科、專兼結合的復合型多元融合導師隊伍。

3 特色與創新

圍繞以上的建設路徑,應用型本科高校打造多元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多元融合雙創教育體系結構圖

其創新與特色如下:

育人體系創新:創新了學科專業交叉的“創意-創新-孵化-創業-就業”全鏈式專產創體思美勞融合培養體系,構建了“一學院、兩中心、三基地”的多元融合育人平臺,完善了“專創勞美意識教育(培養)課程模塊+專創體美勞訓練養成(實踐)教育課程模塊+專創體美勞強化應用(活動)教育模塊+個性化特色銜接微專業或產創班課程(模塊)”課程體系。

培養模式創新: 創新了以能力培養為主線、課賽并行融合、產業元素貫穿、自主自助、“創意-創新-孵化-創業-就業”流程化培養模式。學校圍繞雙創“意識-基本能力-實踐與應用能力”的能力培養主線,堅持課程體系與雙創競賽體系并行融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將產業元素融入課程、融入競賽、融入項目,發揮社團及協會的作用,搭建交流溝通平臺,構建自助自主的雙創學習機制,按照“創意-創新-孵化-創業-就業”流程化培養,走出了一條多元融合的創新創業特色教育模式。

教育載體創新:根據不同產業(鏈)人才需求特點,針對性開發個性化產業雙創銜接課程(組)作為雙創教育載體,搭建專業與就業創業間的橋梁,打通就業創業“最后一公里”,多方聯合舉辦不同層次、特色鮮明、跨專業的“產業學院-專業群、產業班-就業課程(群)、微專業-就業創業課程(群)、產創班-創新創業課程(組)”,開發靈活的就業創業應用型銜接課程(模塊),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創業就業競爭力,拓寬就業創業渠道。

4 結語

通過分析應用型本科雙創教育存在問題,結合其人才培養的使命和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應用型本科構建多元融合的雙創教育體系的路徑,結合莆田學院實際情況的研究與實踐應用,實現了育人體系創新、培養模式創新和教育載體創新,多元融合的雙創教育體系可為應用型本科高校雙創教育改革與實踐提供借鑒作用。

猜你喜歡
專創雙創應用型
高職院校專創融合課程與實踐體系建設研究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專創融合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與“專創”融合式教育的實踐探索
專創融合視域下旅游高職院?!半p創教育”實施路徑探索
高淳區以僑聯雙創基地 助推“雙創”孵化成長、孕育未來
“雙創”浪潮方興未艾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