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我國綠色供應鏈研究可視化分析

2024-01-13 06:10朱會霞耿德傳
關鍵詞:發文補貼供應鏈

朱會霞,耿德傳

(遼寧工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綠色發展”理念,2017 年政府發布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推動綠色供應鏈發展[1]。綠色供應鏈提升了傳統供應鏈的質量水平,能夠優化協調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是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新冠疫情沉重打擊了全球經濟,也對各國供應鏈綠色發展造成阻礙。與此同時,產業鏈格局由破碎到重構,為綠色發展帶來機遇期;供應鏈數字化和信息化的轉型加速,經濟復蘇措施的資金、資源與技術,也為綠色化奠定了基礎[2]。因此,借助經濟復蘇和重構產業鏈的窗口期,發展健全綠色供應鏈體系,是后疫情時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二十年來,綠色供應鏈研究已在多個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被確定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議題。通過對綠色供應鏈發展的綜合評估,不僅有望為未來供應鏈研究方向提供關鍵的參考,還有助于國內企業抓住發展機遇。因此,本文在界定綠色供應鏈的概念涵義的基礎上,選取CNKI數據庫的核心文獻為研究對象,研究時間范圍為2000年至2022年,借助CiteSpace可視化工具和文獻計量學從綠色供應鏈的文獻數量、文獻作者、研究熱點及前沿領域演化等方面繪制知識圖譜進行研究,這些研究結果可為我國綠色供應鏈的拓展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進一步完善綠色供應鏈研究體系。

一、國內綠色供應鏈概念

為了更好地對綠色供應鏈進行研究述評,本文梳理了涉及綠色供應鏈相關概念及其發展的文獻。國外對綠色供應鏈的研究較早,其概念始于1996 年的“環境負責制造”項目,即融入綠色制造理論,涉及供應鏈上下游各方,使得產品從原料挑選、生產、運輸、消費到廢品循環利用的整個環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大化,環境損失的最小化[3]。2000 年左右,國內學者將國外的綠色供應鏈思想引入國內,目前對于綠色供應鏈的定義還未形成準確、統一的意見。最初,但斌等[4]構建了包含綠色供應鏈基本技術、主要分析目標和內容的綠色供應鏈基本框架。廖吉林等[5]認為綠色供應鏈就是將環境要素融入供應鏈管理,要求企業產品生產全過程要遵循綠色理念,降低環境損失。馮彬蔚[6]也從環境角度提到綠色供應鏈是綠色發展理念在供應鏈中的應用,其通過供應鏈上下游環環相扣,能夠減少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環境損失,使得經濟、資源和環境效益協調統一。

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綠色供應鏈的概念涵義也在不斷更新完善,但總的觀點是在供應鏈的采購、生產、銷售、物流及回收的各個環節中融入綠色理念,強調生態、資源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環境損失成本的最小化。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文獻統計數據來源于CNKI 數據總庫,其收錄的中文期刊質量較高、數量最多且全面。檢索主題為綠色供應鏈;檢索周期為:2000 年至2022 年,共計23年;文獻類型為學術期刊;期刊來源類別為:核心期刊、CSSCI 期刊及EI 期刊,這類期刊質量較高,能更真實地反映國內綠色供應鏈研究的發展實情。最終,通過對CNKI 學術期刊的檢索,排除非研究性質的會議報告或新聞,共得到綠色供應鏈領域的文獻930 篇作為研究數據。

(二)研究方法

文獻計量學是以文獻為研究對象,應用多種計量方法來描述、分析某一領域發展狀況,并能合理推導量化發展趨勢的一種定量統計方法。鑒于此,本文采用CiteSpace 工具對綠色供應鏈領域進行知識圖譜繪制,旨在運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通過數據分析和信息分解,明確該領域的研究現狀、熱點和前沿領域演化過程。

三、研究現狀

(一)文獻數量年度分析

統計近二十余年綠色供應鏈的文獻發表數量,能夠直觀反映綠色供應鏈研究領域的活躍程度、發展現狀及數量階段特征。利用CiteSpace可視化工具統計綠色供應鏈方向的930篇核心期刊文獻,2000—2022年各年度具體發文數量,如圖1所示。根據圖1文獻數量年度分布可知,2000—2022年的文獻發文量總體呈現上升態勢。

圖1 文獻數量年度分布

我國綠色供應鏈研究的整個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起步期(2000—2002 年)。起步階段呈現發文量少,緩慢增長的特點。2000 年左右,隨著與全球供應鏈的逐步接觸,綠色供應鏈理念的引入,我國開始了綠色供應鏈的相關研究,但關注度不高,主要探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體系結構、概念等方面。

第二階段:快速發展期(2003—2007 年)。這一階段呈現快速增長的特點,年發文量從2003 年的10 篇增長至2007 年的53 篇。2005 年是綠色供應鏈研究的關鍵節點,“十一五”規劃提出要推動經濟轉型,提高效益,降低資源消耗,推進供應鏈發展的綠色化。之后,學者對綠色供應鏈領域的關注度迅速增加,發文量增速再次提升。

第三階段:穩定期(2008—2016 年)。這一階段呈現較為穩定、成熟的特點,年平均發文量為42篇。學者們對綠色供應鏈的研究進入了穩定期,嘗試將綠色供應鏈應用于不同領域或交叉學科研究,如綠色物流、農產品、制造業等領域。

第四階段:繁榮期(2017—2022年)。這一階段呈現發文量大、增速較快的特點。近二十年來,2020年發文量最多,達到79篇,2022年發文量達到77篇。這反映了綠色供應鏈研究在這一階段研究熱度持續增加,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究其原因,2017年國務院提出要積極倡導供應鏈創新,發展供應鏈新理念、新模式,積極引導綠色供應鏈建設。再者,疫情期間,企業希望借助經濟復蘇和重構產業鏈的窗口期,發展健全綠色供應鏈體系,提高風險抵御能力。

(二)文獻作者分析

文章作者是綠色供應鏈研究的主體,通過對作者及合作網絡的統計分析,可以識別出對綠色供應鏈領域貢獻度較大的核心學者。借助CiteSpace可視化工具統計作者發文數量,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作者發文數量

從表1中的作者發文數量可以看出,上海交通大學的朱慶華教授發文數量最多,為22篇,占統計文獻數據的2.3%左右。以朱慶華、劉彬、耿勇和武春友為核心組成的研究團隊,主要研究企業綠色供應鏈的管理實踐、動力因素分析及綠色采購問題。發文數量排在前六位的作者還有張智光(8篇)、吳絨(7篇)、林志炳(7篇)、白世貞(7篇)和劉彬(7篇)。根據普賴斯定律的核心作者確定公式[7],對發文量在以上的高產作者進行統計,Nmax表示統計時段內最高產作者發表的論文數?,F統計得出符合條件的核心作者(4篇以上)共為27位,累計發文量為150篇,占發文總量的16.13%。反映了目前國內研究綠色供應鏈的核心作者數量較少,綠色供應鏈研究的貢獻率處于較低水平。

四、研究熱點及前沿領域演化

(一)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在文獻中出現的頻率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綠色供應鏈領域的研究熱點。因此,我們利用CiteSpace軟件繪制出綠色供應鏈研究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由于知識圖譜的關鍵詞數量眾多,為更加直觀地表明研究主題,基于知識圖譜對關鍵詞進行識別聚類。圖譜的模塊值Q為0.793 9,平均輪廓值S為0.949 9,說明該聚類是合理有效的,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關鍵詞聚類圖譜

從圖2 關鍵詞聚類圖譜可以看出,圖譜中分成12 個類別,表示綠色供應鏈領域的12 個研究熱點,分別為“供應鏈”“綠色物流”“政府補貼”“農產品”“低碳經濟”“供應商”“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環境”“政府”“績效評價”和“逆向物流”主題。類別序號越小表示該類別主題的文獻就越多,視為重點研究主題。結合圖2 聚類結果,具體討論以下幾個研究熱點:

1.政府補貼角度。關于政府如何合理制定補貼方式支持綠色供應鏈供應商、制造商或消費者等成員的問題,學者們構建了各種情形的綠色供應鏈模型來探討政府補貼解決方案。一些學者將無政府補貼與政府補貼的兩種情形作為對比,賀勇等[8]分析了以減排研發和單位產品減排量為參考進行補貼的兩種方式,探究對制造商減排決策的效果,以期為制定合理的補貼方案提供參考。曹裕等[9]探討了無政府補貼、單一補貼及協調補貼情形下的Stackelberg 博弈模型,結果表明,協調補貼要優于另外兩種補貼方式。還有部分學者則考慮根據生產投入、研發投入等進行政府補貼的方式,來尋找最優方案。尚春燕等[10]考慮雙重消費偏好因素,探討了以研發和生產成本為依據進行補貼的兩種方式,結果表明,兩種補貼均存在正向效應,研發成本補貼更優。溫興琦等[11]提出依據產品綠色度、生產投入和研發投入進行補貼的三種方式,模型仿真表明,以利潤為評價依據,最優補貼依據的排序為研發投入、生產投入和綠色度。

2.績效評價角度??冃гu價問題是綠色供應鏈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對綠色供應鏈進行科學全面的績效評價有助于我們發現實際狀態中的潛在問題,為合理改善和制定相關措施提供參考。關于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方法有許多,例如模糊綜合評價、灰色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焦瑞[12]以跨國公司宜家為例,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環境管理績效進行實證分析。尚媛媛等[1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篩選相關指標,構建蔬菜企業綠色供應鏈評估體系,實證分析認為評價模型是有效的。

3.綠色農產品角度。高鵬等[14]基于農產品綠色供應鏈存在信息不對稱性、供應鏈效率低下及產品質量缺乏保障的問題,研究運用互聯網+技術來解決相關問題。杜建國等[15]探討了綠色農產品供應鏈的產需不確定問題,博弈模型仿真得知,運用收益共享契約可以使各成員的利潤均增加。葉永剛等[16]將消費者綠色偏好因素加入產品估價中構建消費者需求函數,研究農產品綠色供應鏈的企業產品如何決策能獲得最優效益的問題,得到有價值的研究結果。

(二)前沿領域演化

在研究熱點分析的基礎上,依托CiteSpace對樣本文獻進行突現詞的識別與分析,深入研究各時期的熱點主題。突現詞指在某一研究方向歸納文章的標題、核心主旨、關鍵詞或結論,所選取高頻度且流行的專業詞匯,其持續時間表明學者對該領域研究的持續關注期,變化原因是經濟、政治等外部環境的變化引發的綠色供應鏈研究的熱點變化。研究前沿領域關鍵詞突現圖譜,如圖3所示。

圖3 2000—2022 年綠色供應鏈研究領域關鍵詞突現

圖中的“Keywords”列表示研究熱點,“Strength”列表示突變強度,即學者的重視程度,“Begin”和“End”部分表示該研究熱點的持續時間范圍,后面是其可視化圖。結合文獻數量分析劃分的四個階段和圖3 綠色供應鏈研究領域關鍵詞突現圖譜,將研究前沿領域的演化趨勢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0—2008 年。這一階段研究熱點為環境(2000—2007 年)和環境保護(2002—2008年)。國內引入綠色供應鏈理念的初期,學者主要集中于環境和環境保護視角進行研究,將環境或環境保護理念融入供應鏈,界定綠色供應鏈概念,探索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體系,2005 年,提出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二階段:2008—2018 年。這一階段研究熱點為循環經濟(2006—2011 年)、綠色物流(2009—2011 年)、農產品(2013—2018 年)、綠色創新(2017—2019 年)。2006 年,隨著經濟轉型的推動,經濟質量目標優先于經濟發展速度,綠色供應鏈研究開始側重于循環經濟,探索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和環境友好的經濟發展路徑。2009 年,供應鏈物流也尋求綠色化模式,減少環境損失成本,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2013 年,綠色供應鏈應用于農產品領域,為農產品的綠色化物流開辟了新路徑。2018 年左右,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綠色創新成為綠色供應鏈突破的重要方向,主要以大數據技術為創新工具。

第三階段:2018—2022年。這一階段的研究熱點為政府補貼、綠色度、風險規避、演化博弈和綠色偏好,是目前綠色供應鏈研究的前沿領域。分析發現,2018至2020年間,政府補貼的突變強度為9.93,強度很高,表明學者對政府補貼在綠色供應鏈中的應用研究很深入且非常重視,是目前綠色供應鏈研究中最重要的前沿領域。而綠色度、風險規避也是此期間的熱點領域,風險規避的突變強度稍小一些,為3.31。從2019年開始,學者對演化博弈和綠色偏好的關注一直持續到2022年,突變強度均為3.59,是最新興的研究前沿領域。

五、結論

本文探討了綠色供應鏈的概念演化,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從文獻數量、文獻作者、研究熱點方面分析綠色供應鏈發展的研究現狀,并結合熱點主題剖析綠色供應鏈前沿領域的演變歷程,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綠色供應鏈的研究熱度在不斷增加,但核心作者數量較少。近期,綠色供應鏈領域進入研究繁榮期,發文數量增長速度很快,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綠色供應鏈的核心作者數量只有27 位,多數學者并沒有深入探索,綠色供應鏈研究的貢獻率處于較低水平。因此,國內學者應該深耕綠色供應鏈領域,完善綠色供應鏈的研究網絡。

第二,根據圖2 關鍵詞聚類分析,綠色供應鏈的研究熱點可歸納為“政府補貼”“綠色物流”“農產品”“低碳經濟”“供應商”“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環境”“政府”“績效評價”和“逆向物流”。綠色供應鏈在跨領域的研究應用較為成熟,農產品、制造業、物流、采購等領域均有涉及,呈現多行業、多視角的供應鏈綠色發展的研究趨勢。研究對象集中于政府、供應商等關系網絡中,政府補貼仍是推動企業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的重要力量。研究方法以綠色供應鏈的績效評價、博弈模型為主,交叉學科深度不足。

第三,研究前沿領域方面,政府補貼成為最新且最熱的研究主題,其熱度在不斷增加。在國內外復雜環境下,綠色供應鏈企業的研究人員持續關注綠色偏好問題和演化博弈模型的應用研究,并愈發重視,是未來研究的重點方向。企業產品或流程的綠色度問題以及風險規避問題在復雜市場風險傳播中的應用也是學者重點關注的領域,期望實現綠色供應鏈各方的高質量效益及風險控制的最優化。

猜你喜歡
發文補貼供應鏈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三清一改”農民能得到哪些補貼?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