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職業認同的量表編制及與倦怠的關系
——基于期刊編輯與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的實證研究

2024-01-13 13:15曾艷王鑫強王靜占莉娟
江西理工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編輯出版維度量表

曾艷, 王鑫強, 王靜, 占莉娟

(1. 江西省教育評估監測研究院,南昌 330038;2. 江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南昌 330022;3. 湖北恩施學院心理中心,湖北 恩施 445099;4. 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武漢 430065)

一、問題的提出

編輯作為知識傳播的“守門人”,不僅需要熟練的業務能力,還需要擁有較高的職業認同感[1]。編輯工作具有高度職業化的特征[2]。已有研究發現,具有高度職業化特征的從業者普遍感到工作任務繁重,并存在職業認同危機[3-5]。編輯、教師、警察等都可以歸為此類高度職業化的從業者。編輯在文化傳播過程中擔任中介人的角色,常常會有“為他人作嫁衣裳”之感,難以獲得心理滿足,造成職業認同感缺失,容易出現工作滿意度低、工作倦怠高等心理健康問題[6]。為了回應編輯的身份定位和職業焦慮問題[7],避免編輯深陷“忙、盲、?!敝车豙8],學術界對職業認同感的培養寄予了厚望[2]。

職業認同是職業社會學和職業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它是從業者對自身職業及當前職業身份(含職前準身份)進行全面認可的綜合態度[9]。作為從業者在職業領域建立起的自我認同,職業認同也是“個體”與“職業”在互動整合過程中形成的認知、感受及行為傾向的綜合體[10]。職業認同在職前教育階段就已初步形成,在進行職業學習與職業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構建發展[11],并在解決職業危機的過程中不斷明確與清晰[12]。因此,職業認同被看作是從業者的一種自我職業意識發展的結果,是具有可塑性的[13]。綜上分析,編輯的職業認同是編輯從業者對編輯這個職業及當前編輯身份(含職前準身份)進行全面認可的綜合態度。

本研究基于ABC 態度理論(The ABC Attitude Theory)[14]和相關的職業認同四維結構模型,編制出具有相同維度結構卻又分別適用于在職和職前編輯的編輯職業認同量表各一份,并分別對在職期刊編輯、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群體進行調查,檢驗量表的信效度,探索期刊編輯、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的職業認同與其工作倦怠、學習倦怠之間的關系,考察量表的校標效度,以期為編輯職業認同的測評、預警及一體化培養提供工具支持及實證依據。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一) 職業認同與編輯職業認同的結構分析

根據文獻分析,編輯的職業認同作為一種綜合態度,其職業認同的結構分析可以從ABC 態度理論著手。ABC態度理論認為態度成分包括情感(Affect)、行為(Behavior)、認知(Cognition)三種因素,個體通過對客體的認知產生一定的情感而導致一定的行為傾向[14]。因此,編輯職業認同也可以認為包含態度成分的三個因素。目前學術界關于職業認同的結構研究較少,周暢認為職業認同包括職業歸屬感、職業價值觀、角色價值觀、職業行為傾向和積極團結度[15];曾敏莉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認為職業認同包括職業認識、職業期望、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職業情感和職業意志[16]。王鑫強及其團隊的系列研究發現具有高度職業化特征的從業者[17-21],諸如教師、警察,在職業認同結構上是一致的,即存在一個職業認同的四維結構模型,包括職業意愿、職業意志、職業價值和職業效能這四個維度。期刊編輯與教師、警察有一定的相似性,工作壓力高,工作內容瑣碎,且都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4-6],其職業認同結構可能與教師、警察等從業者的一致,即存在一個相似的四維結構模型。從ABC 態度理論上分析,職業效能是個體在工作過程中對自我工作能力的認知[22],積極的職業效能感是編輯職業認同的重要表現[16]。職業價值是職業對于從業者的意義,往往是從業者在對工作結果進行評價過后的情感體驗[23],多項研究認為職業價值是編輯職業認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5-16]。從業者在工作過程中對自我職業效能具有一定認知后,了解到職業及職業結果對于自我職業價值的所在,從而產生了一定的職業意愿與職業意志[23]。職業意愿與職業意志則表現在個體在工作過程中與面對工作結果時對職業自主投入的行為上[24],分別屬于編輯職業行為傾向的短期與長期方面。因此,本研究基于王鑫強等提出的職業認同四維結構模型(圖1)[17-21,23],假設編輯的職業認同包含“職業效能、職業價值、職業意愿、職業意志”四個維度。

圖1 王鑫強等提出的職業認同四維結構模型

(二) 編輯職業認同的形成及其與工作倦怠的關系

職業認同源于職前教育階段[9]。雖然職業認同的各維度或各成分具有不同的發展軌跡[25-26],但是已有研究發現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具有相同的職業認同結構[17-18],護士專業學生與正式護士的職業認同結構也存在諸多相似之處[27]。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處于正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正式編輯的過程中,其大學學習是有職業定向的專業學習,其課程的專業性與實操性較強。因此,本研究假設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與在職編輯也具有相同四維結構的職業認同。

工作倦怠程度作為從業者職業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是一種消極的工作心理與狀態,具體表現為情緒耗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28];學習倦怠與工作倦怠具有許多相似之處,反映了一種消極的學習心理與狀態,具體表現為情緒低落、行為不當和成就感低[29]。已有研究表明,職業認同會影響從業者的心理健康[30]和幸福感[9],能夠減輕抑郁情緒,降低自殺意念[31];職業認同越高,其工作倦怠[32]和學習倦怠[33]的水平都越低。由此可見,在職編輯的職業認同可能影響其工作倦怠程度;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的職業認同可能影響其學習倦怠程度。

三、研究設計

(一) 研究對象

首先,在我國中部某省隨機選取290名期刊編輯進行問卷調查,獲得278份有效調查數據(樣本1),問卷有效回收率95.8%。其中,男性期刊編輯98人(35.3%),女性期刊編輯180 人(64.7%);25~35歲期刊編輯97人(34.9%),36~45歲期刊編輯84人(30.2%),46~55 歲期刊編輯97 人(34.9%)。其次,在我國中部某省的某高校隨機選取320 名編輯出版專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85份(樣本2),有效回收率89.1%。其中,男性33 人(11.6%),女性252 人(88.4%);大一學生60 人(21.1%),大二學生98 人(34.4%),大三學生73 人(25.6%),大四學生7 人(2.5%),碩士研究生47 人(16.5%)。

(二) 研究工具

1. 工作倦怠量表

本文采用李超平等修訂的國際通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進行工作倦怠的測量[28]。該量表共有 15 個項目,采用李克特7 點計分法,“0”表示“從來沒有”,“6”表示“每天都有”,分別測量了情感耗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三個方面。分數越高,工作倦怠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克隆巴赫α系數為0.856。

用咪達唑侖、舒芬太尼常規鎮靜鎮痛,使用PB840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控制潮氣量為6~8 ml/kg,每次吸氣時間為1~1.2 s,40 L/min,頻率為14~25次/min,氧濃度控制在45~100%,控制呼氣末正壓為5~18 cm H 2 O,保證患者SaO2>85%。

2. 學習倦怠量表

本文采用連榕等編制的大學生學習倦怠量表[29]。該量表有20 個項目,采用李克特5 點計分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分別測量了情緒低落、行為不當、成就感低三個方面。分數越高,學習倦怠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克隆巴赫α系數為0.838。

3. 編輯職業認同量表

該量表的原始題目主要來源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面,通過與期刊編輯、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的開放式訪談,了解編輯職業認同的特點,作為問卷編制的重要來源。第二方面,參考以往教師、護士、警察和銀行工作者等高度職業化的從業者的職業認同量表中所采用過的題目及句式[17-21]。通過這兩種方式,共編制出19個題目。

接下來,課題組聘請多名心理學專業博士和從事期刊編輯工作數年的編輯,采用專家訪談法結合職業認同的四維結構對問卷題目進行反復分析,最終保留12個正式題目。同時,再針對期刊編輯與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的特點,在題目句子的表達上進行微調,最終形成適用于在職期刊編輯和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的編輯職業認同量表各一份。量表都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偡衷礁?,說明職業認同感越強。

(三) 數據處理

采用SPSS 20.0 對數據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并采用Mplus統計分析軟件對問卷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

四、研究結果

(一) 編輯職業認同量表在期刊編輯群體中的信效度分析

1. 項目分析

采用樣本1 進行項目分析。首先,根據量表總分對所有被試進行高、低分組(前后27%),結果表明,高、低各組被試在所有題目上的得分均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0.001),其相應決斷值均大于3,達到非常顯著的水平。其次,計算各題目與總均分的相關程度,結果表明各題目與總分均存在極其顯著的相關(p<0.001),相關系數在0.436~0.640 之間。因此,綜合表明所有題目均具有良好的區分度,都能進入探索性因素分析。

2. 探索性因素分析

表1 編輯職業認同量表在期刊編輯群體中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

3. 驗證性因素分析

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利用另一半數據(n=139)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其擬合指數全部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其中,卡方值(χ2)=85.950,自由度(df)=48,χ2/df=1.791,比較適配指數(Comparative-Fit-Index,CFI)=0.925(>0.9),Tucker-Lewis指數(TLI)=0.897,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0.076(<0.08),標準化均方根殘差(Standardized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SRMR)=0.065,表明職業認同四維結構模型量表的結構效度良好。

4. 信度分析

采用樣本1的全部數據(n=278)考察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結果發現職業價值、職業意志、職業效能、職業意愿4個分量表和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克隆巴赫α系數分別為0.789、0.696、0.751、0.704、0.765,均大于0.696,較好地滿足了心理測量學的要求。

5. 在職期刊編輯的職業認同與職業倦怠的相關分析

本文使用工作倦怠量表作為校標,考察編輯職業認同量表的校標效度。結果顯示,職業認同總分與工作倦怠總分及其情緒耗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3 個因子都呈顯著負相關,r系數在-0.246~-0.493之間,p都小于0.001。此外,職業認同各維度也與職業倦怠總分及其各維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其中職業認同的職業效能維度與工作倦怠總分的相關度最高(見表2 所列)。上述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編輯職業認同量表具有良好的校標效度。

表2 在職期刊編輯職業認同各維度與工作倦怠各維度相關

(二) 編輯職業認同量表在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群體中的信效度分析

1. 項目分析

采用樣本2(n=285)進行項目分析。首先,根據量表總分對所有被試進行高、低分組(前后27%),結果表明,高、低各組被試在所有題目上的得分均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p<0.001),其相應決斷值均大于3。其次,計算各題目與總均分的相關程度,結果表明各題目與總分均存在極其顯著的相關(p<0.001),除第12 題反向計分題與總分相關系數為0.297 外,其余項目與總分的相關系數在0.489~0.768之間。綜合表明所有題目均具有良好的區分度,可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2. 探索性因素分析

對樣本2進行隨機分半,采用其中的一半數據(n=142)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 的值為0.864,Bartlett球形檢驗統計量為702.250,p<0.001,數據說明可以對項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轉,根據本研究的理論假設,參考碎石圖和特征值,共抽取4 個因子,這4 個因子與期刊編輯職業認同相同,分別為職業價值、職業意志、職業效能、職業意愿,它們的特征值在1.875~2.271 之間,累積貢獻率為71.330%,12 個題目在其所屬因子的負荷值都在0.633~0.797 之間,見表3所列。

表3 編輯職業認同量表在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群體中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

3. 驗證性因素分析

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利用另一半數據(n=143)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其各項擬合指數均較好地符合了心理測量學的要求:χ2/df=1.83,RMSEA=0.054,SRMR=0.046,CFI=0.964,TLI=0.950,說明該職業認同四維結構模型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適用于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

4. 信度分析

考察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發現職業價值、職業意志、職業效能、職業意愿4個分量表和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克隆巴赫α系數分別為0.790、0.644、0.640、0.774、0.842,均大于0.640,較好地滿足了心理測量學的要求。

5. 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的職業認同與學習倦怠的相關分析

使用學習倦怠量表作為校標,考察編輯職業認同量表的校標效度。結果顯示,職業認同與學習倦怠總分及其情緒低落、行為不當、成就感低三維度均存在顯著負相關,且r系數在-0.266~-0.446之間,見表4所列;在職業認同的各維度中,職業效能維度與學習倦怠總分的相關度最高。上述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編輯職業認同量表具有良好的校標效度。

表4 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職業認同各維度與學習倦怠各維度相關

五、討 論

本研究基于ABC 態度理論[14]和王鑫強等的職業認同四維結構模型[17-21],編制了編輯職業認同量表,并分別在期刊編輯和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群體中進行信效度檢驗。項目分析結果都表明量表的題項具有良好的區分被試職業認同水平的能力;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都表明量表的四維結構是合理的,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相關分析結果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校標效度;內部一致性系數表明量表的信度都達到基本要求。綜合表明,編輯職業認同量表具有理論基礎和良好的信效度,是期刊編輯和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的編輯職業認同的有效測量工具。

以往研究發現職業認同與工作倦怠[32]、學習倦怠[33]分別存在顯著負相關,本研究還發現期刊編輯和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的職業認同也分別與工作倦怠、學習倦怠存在顯著負相關,職業認同越高,工作(學習)倦怠越低。職業認同影響個體的認知、情感與行為[11]。當個體具有較高的職業認同時,對職業生活擁有更為積極的認知圖式[11],更傾向于正面理解和解釋從業者所經歷的職業生活事件。同時,他們也能夠對消極職業生活事件做出積極轉化,其消極解釋更少[34]。高職業認同者的工作(學習)投入也越多[35-36],相應的工作(學習)結果也越好,個體所產生的價值感也就越高,而價值感又會促進職業認同的發展[24],如此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循環模式。因此相關部門可以從提高職業認同出發,預防和緩解期刊編輯與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的工作(學習)倦怠和職業(學業)心理危機,從而提高其工作(學習)熱情與效率。

在職業認同的各維度中,職業效能維度與工作倦怠、學習倦怠的相關度最高,這表明提高職業效能是緩解工作(學習)倦怠的關鍵點,這也為工作倦怠和學習倦怠的相似性提供了證據。個體在緩解工作(學習)倦怠時,首先要注重職業效能的提高,當陷入工作困境而感到挫敗時,可從細微簡單的工作入手,將一個大目標化成眾多小目標逐步完成,提高職業效能,也有助于更好地緩解工作(學習)倦怠。

本研究編制了適用于期刊編輯與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的職業認同量表,可作為編輯職業認同一體化培養和心理健康預警的測評工具,為預防職業倦怠,提高工作效率起到針對性的作用。但該研究的量表主要針對期刊編輯和編輯出版專業大學生,適用人群比較單一。如今,網絡書籍編輯、新媒體編輯等職業人群劇增,他們的職業認同和工作倦怠狀況也值得關注,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考察該職業認同結構在其他類型編輯中的適用性,或相應開發特殊領域的編輯職業認同量表。

猜你喜歡
編輯出版維度量表
新媒體時代編輯出版工作創新路徑分析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編輯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難點與對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編輯出版專業人才的培養路徑
光的維度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中學生智能手機依賴量表的初步編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