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西北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學情分析及教學對策

2024-01-14 13:38翟歡
科技風 2024年1期
關鍵詞:滇西北學前教育高職

摘?要:為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提升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質量,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滇西北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開始前、進行中和結束后的學情進行分析,發現學生相關的音樂知識技能比較薄弱;對歌唱活動的掌握更好,設計能力比組織能力更好;更喜歡小組教學和校內校外混合教學。針對學情分析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對策:組建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群和互助學習小組,有針對性地共同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充分發揮小組的評價作用,繼續完善課程的評價機制;提升幼兒園觀摩活動的質量和數量,增加學生去幼兒園實訓的次數;因材施教,試行差異化教學;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打造優質課程團隊。

關鍵詞:滇西北;高職;學前教育;學前分析

一、學情分析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是對教學對象與學習相關的各方面情況分析,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的起點和落腳點?;趯W情分析的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方法應用等,是體現學生為中心的高質量教育教學的前提。學情分析是課程教學的起點,同時是貫穿教學始終的一項重要內容。學前分析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對學生的分析,通過課前的學情分析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具體課程前與課程相關的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準備情況,可以了解學生的認知方式、喜歡的學習方式等情況,針對這些情況可以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通過對課中的學情分析,了解學生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困惑,有針對性對教學進行調整。通過對課程結束后的學情分析,可以了解課程以后改革和調整的方向。

本研究針對滇西北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開始前、進行中和結束后的學情進行分析,了解這部分學生與課程學習相關的各方面情況,以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為目標。

二、滇西北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學情分析

學前分析并不只是在學“前”,應該貫穿課程的始終,在教學前進行學前分析,對學生課程相關的知識和能力、認知風格、喜歡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解,然后基于此設計和調整課程內容及課程組織形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學前分析,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學習困惑或學生遇到的核心問題進行了解,并基于此進行重點深入的學習;在課程結束后進行學習分析,通過個別訪談,對學生是否達到課程目標,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等進行深入的了解,針對問題困惑或不足進行二次精細化的教學設計,進一步提升課程的質量。

本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進行研究分析,對學生課程開始前、課程進行中、課程結束后進行調查和訪談。結果如下。

(一)對課程的興趣

大部分同學對學前兒童音樂教育這門課程感興趣,數據顯示73%的同學對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比較感興趣或很感興趣,只有2%的同學不感興趣。通過對不感興趣同學的訪談發現,之所以不感興趣主要是自己的音樂相關技能不好,比如唱歌走調、五音不全,音樂基礎比較差,所以對音樂活動失去信心和興趣。

(二)對幼兒園音樂活動的了解

幼兒園常見的音樂活動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打擊樂活動和音樂欣賞活動,這四個類型的活動中,學生對幼兒園歌唱活動比較了解,其他三個類型活動完全不了解的比例達到一半左右,其中對打擊樂活動不了解的比例最高,達到57%。學生之前在幼兒園有過見習,但是看到的更多是歌唱活動,一方面是由于見習時間短,另一方面是歌唱活動是幼兒園開展的主要音樂活動,但是學生對歌唱活動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知道或者看過這個類型的活動,具體如何設計組織還是完全不了解。

(三)對課程相關音樂知識的了解

在課程教學活動中,通過觀察和調查,發現學生對課程需要的相關樂理知識、動作的掌握并不好,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音樂中常用的音調。部分學生并不清楚什么是ABCDEFG調。

(2)常用的劃分樂句和樂段的方法。有些學生不會劃分樂句和樂段,韻律活動中聽不出來音樂有幾段。

(3)音樂的性質,如對音樂的高低、強弱、長短等掌握得也不是很好。

(4)動作,對常見的韻律動作不熟悉或不了解。

(5)常見的配器方法。學生對如何根據音樂的性質來選擇不同的樂器和配器方法等并不了解??傊?,學生對課程相關音樂知識的掌握普遍比較薄弱。

(四)與課程相關音樂能力的水平

學生在課程相關的音樂能力方面也不強,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歌唱技能方面,有57%的同學能夠比較準確地歌唱和表達歌曲情感,而另外接近一半的同學不能夠在音準、節奏方面準確地歌唱,不能夠比較準確地表達歌曲情感。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歌唱活動的模擬教學環節,確實有一部分同學出現歌唱走音、跑調等現象,能夠把歌唱音準,對一些學生來說就很難了,更不用說在感情飽滿地、準確地表達歌曲情感方面,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基本達不到。在韻律活動相關的技能方面,只有34%的有較好的節奏感,能夠分辨音樂的不同性質,如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等,具有較好的動作協調性。大部分同學不能夠辨別音樂的不同性質,對相關動作的掌握也不好;在打擊樂技能方面,有53%的同學認識一些幼兒園內的打擊樂器,但是不會為音樂配器,有30%不認識幼兒園常用的打擊樂器,也不會為音樂配器,只有15%的同學認識一些幼兒園常用的打擊樂器,也會為音樂配器。

(五)不同類型幼兒園音樂活動的掌握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幼兒園歌唱活動的掌握最好,對打擊樂活動的掌握最差。通過對學生的訪談進行分析,一方面是因為學生本身對幼兒園歌唱活動更了解一些,教學設計組織也更容易些,而且作為課程開展的第一個類型的活動,在時間上和鍛煉上更充分;而打擊樂活動相對其他類型來說組織起來比較難,而且學生本身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就比較薄弱,再加上是最后一個活動,因為節假日等原因,學習和鍛煉的時間相對較短。

另一方面,幼兒園音樂活動的能力具體包括幼兒園音樂活動的設計能力、組織能力與反思評價能力,在三個方面的能力中,設計能力與反思評價能力要強于組織能力,大部分同學都能比較完整地設計幼兒園音樂活動,能夠比較客觀進行全面的活動反思與評價,但是在組織活動方面就相對較弱。分析原因還是鍛煉組織能力不夠充分,目前采用的是小組模擬教學和一次到幼兒園各班面對小朋友進行真實的教學,小組模擬教學是由其他同學扮演小朋友來配合教學,同學們只能鍛煉到熟悉整個教學流程,但是在教學中的師幼互動、活動常規等方面都沒辦法很好地鍛煉。

(六)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

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喜歡小組合作式學習或相互交流的集體學習,但是以往的小組合作式學習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個別訪談和觀察發現小組學習的問題有:一是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中,有的組內個別同學不積極主動、不愿意參與,會出現小組作業主要由1~2個人完成,其他人直接“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的情況。二是會出現大家輪流單獨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如這次作業由我做,下次作業另一個同學做,大家輪著完成每次小組作業。

在線上線下學習方式方面,只有8%的同學喜歡傳統的課堂教學,有38%的同學喜歡線上線下混合式的學習方式,大部分同學喜歡校內校外混合式的教學方式。校內校外混合教學指:課程理論部分在校內進行,由校內教師承擔。課程實訓部分即觀摩和組織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在幼兒園進行,由幼兒園教師和校內教師共同承擔。學生觀摩的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先由幼兒園教師進行教案準備,然后幼兒園教師和校內教師共同進行研討,研討后進行實踐打磨,通過不斷地打磨最終確定觀摩的活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通過調查和訪談發現,學生對校內校外混合式上課形式滿意度很高,但是根據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發現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如在幼兒園觀摩活動的數量有些少,一次只是觀摩討論一個活動,覺得數量不夠;觀摩活動的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教學活動質量高,學生反應收獲很大,有的教學活動質量不太好,學生反應不如看視頻。最后一次校外實訓是學生到幼兒園各班面對幼兒組織教學,所有同學都很喜歡這樣的形式,同學們上完課后認為這樣的形式對他們鍛煉很大,有很多的收獲和體會。

(七)評價方式

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對評價的內容方式特別是評分標準不是很清楚,目前課程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價占60%,包括平時出勤、課堂表現、小組活動(幼兒園歌唱活動、韻律活動、打擊樂活動三個活動的設計、組織)、終結性評價占40%,由個人撰寫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并錄制模擬教學視頻。在評價方式上,評價的內容比較多,教師評分為主,教師平時的評分記錄和最后算分的時候會比較繁雜,對學生的小組活動評分主要依據最終的成果展示,對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中的情況就不能很好地了解。

三、教學對策

(一)組建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群和互助學習小組,有針對性地共同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與觀察,學生課程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普遍偏弱,而且不是只表現在一屆學生,是歷年歷屆的學生的普遍現象。針對學生課程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偏弱的情況,一方面可以組建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群,邀請音樂課程相關的教師組建課程團隊,與音樂教育相關教師溝通交流,將學生課程相關的薄弱的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在音樂課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可以錄制或尋找相關的視頻資源,并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如智慧樹、學習通、職教云等平臺作為學生課前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學習平臺針對自身情況進行自學。最后可以組建學生互助學習小組,音樂知識技能強的學生與弱的學生在同一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針對課程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一起學習,互相幫助,每個小組可以邀請音樂教育相關教師作為導師來進行指導。

(二)充分發揮小組的評價作用,繼續完善課程的評價機制

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反饋個別學生不參與活動或參與不積極不主動。之前的小組評分是教師通過看小組最后展示的作業或活動來評價,對于小組完成過程中的情況并不了解。所以會出現一些小組內的同學雖然沒有參與或參與度很低,也能享受整個小組的評分。針對這個情況,充分發揮小組的評分作用,由小組長負責評每次活動的小組分,根據小組成員的參與活動情況來評定參與分。每個活動由組內評分和教師評分共同構成,并由小組成員和教師共同構建評分標準。繼續完善評分體系,之前的評價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構成,平時成績占60%,包括考勤、小組活動(小組共同設計與組織活動),期末成績占40%,主要是個人教案及試講。平時成績過于注重小組活動,可以增加個人作業,作業形式也可以更加豐富,除了常規的設計教案、組織教學、說課,還可以進行案例分析、小論文等,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在之前的評分中,因為涉及的評分項目比較多,分數最后算起來比較繁雜,導致學生不太了解具體的評分體系。針對這個情況可以在學習平臺公布具體的評分項目、評分標準,每個項目的分數可以公布出來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

(三)提升幼兒園觀摩活動的質量和數量,增加學生去幼兒園實訓的次數

針對去幼兒園觀摩活動的質量參差不齊問題,繼續加強學校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的溝通交流,從教案設計、研討、活動打磨各個環節入手,共同打磨出高質量的教學活動。整個活動可以邀請學生線上共同參與,讓學生了解整個“磨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針對去幼兒園觀摩活動數量少的問題,增加每次觀摩活動的數量,由之前的一個活動增加到三個活動??紤]到學生來回去幼兒園的時間問題,也可以將打磨好的活動錄制成視頻,由幼兒園教師帶到學校課堂上來進行分析,但是這樣的效果肯定沒有現場觀摩效果好,但是節省了時間。學生反映去幼兒園進班進行教學的鍛煉很大,比在學校進行模擬教學的效果好很多,可以增加學生進班進行教學的次數,當然這個要和幼兒園溝通協調好。

(四)因材施教,試行差異化教學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還要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差異,可以嘗試依據學生的性格、學習風格或者知識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對不同的學習小組試行差異化教學,有針對性地進行不同內容的教學,給不同小組分配適合他們的學習任務。

(五)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打造優質課程團隊

教師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師具有專業的、高質量的教學水平,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情況的課程內容,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實施出真正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發展的課程。提升教師專業水平,一方面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識,不斷去學習、培訓,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樹立科學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不斷地深入幼兒園一線,去一線觀摩、研討甚至親自去實踐,另外一方面,還要打造一支優質的課程團隊,課程團隊由校內校外教師構成,校內教師包括任課教師和相關課程教師,校外教師由幼兒園教師構成。幼兒園音樂教育課程教師與相關課程,如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師或幼兒舞蹈教師等共同進行理論方面的教學,校內和校外教師進行實訓方面的教學。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過打造團隊,共同吸取對方的優點指出對方的不足,讓自己不斷進步才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沈紅杏.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情分析與教學對策[J].科技風,2021(11):5657.

[2]高友潤.學情分析不止在學“前”[J].人民教育,2020:1516.

[3]李健美.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情分析思考[J].職教論壇,2016,17:2731.

[4]馬文杰,鮑建生.學情分析:功能、內容和方法[J].教育科學研究,2013(09):3335.

[5]徐彤薰.基于高校教學的混合式教學形式和教學效果研究[D].清華大學,2019.

[6]花威.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職學生學情分析與對策研究——以湖北省C職院為例[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9(04):4448.

[7]王冬嬌.基于學情分析的高校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福建輕紡,2022(12).

作者簡介:翟歡(1989—?),女,河北高碑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幼兒藝術教育、幼兒園班級管理。

猜你喜歡
滇西北學前教育高職
滇西北生命體驗的詩性吟唱——黃立康散文集《巴別塔的磚》解讀之漫議
滇西北高原機場一次暴雨過程的水汽輸送特征分析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異質型村莊共同體何以維系——一個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實踐研究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滇西北魯甸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及鈾礦找礦前景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