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英濤先生與浙江古建筑保護二三事

2024-01-14 07:17黃滋
中國文化遺產 2023年6期
關鍵詞:寺塔古塔延慶

四十四年前,我剛開始從事古建筑保護工作時,有幸受教于諸位恩師,祁英濤先生也是重要的引路人之一。四十多年過去了,祁先生的師長風范、專業精神仍歷歷在目,回想起先生對我的指導和幫助,仍心有戚戚焉。時逢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謹作文以紀念之。

我和祁英濤先生因金華天寧寺修繕工程相識。1979年,金華天寧寺準備落架大修,因是“文革”以后浙江省內第一個文物落架大修工程, 省里極為重視,請文化部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簡稱“文保所”)出臺設計修繕方案,并邀請祁工(那時對工程師的敬稱,后來就尊叫祁工了)、李竹君、梁超和孔祥珍諸位老師做技術指導。我那時正在當地做下鄉知青,有幸參與到這個項目中,擔任天寧寺修繕項目施工現場負責人。

文保所派至金華的四位專家中,祁工資歷最深,那時已經是古建筑大專家、高級工程師,初見他時,只覺得神情嚴肅,我只敢遠遠望一眼,而不敢上前打招呼。李竹君是設計主持人,長期住在工地現場指導施工中的技術問題,梁超參加設計工作,我很快與李、梁兩位老師熟識起來,并向他們學習勾畫草圖和古建筑知識,自此進入古建筑保護行業。

祁工一行到金華的第二天便立刻到天寧寺工地指導工作。當時懂古建筑修繕的人極少,專家團隊與省內的王士倫老師、金華文管會的同志要先對工人進行培訓。祁工先講了古建筑修繕的具體要求和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再介紹具體的工作方法:給柱梁、斗栱等構件釘一塊小牌,寫上名稱和編號,目的是構件整理修補后能安裝到原來的部位。祁工勤勉的作風、扎實的專業水平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而他所教授的內容, 幾乎可以算作我的第一堂古建筑修繕理論課。故而,他也是我的引路人之一。

天寧寺修繕期間,我是初入門的學徒,祁工于我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長,我敬重他,卻不太敢接近他,待到湖州飛英塔項目時,我和他才漸漸熟悉起來。1981年,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王書莊理事長帶隊對全國的古塔進行考察。專家們認為湖州飛英塔“塔中塔”的形制國內罕見,要求浙江盡早修繕。省里決定由王士倫老師負責這項工程。王老師想利用這個項目培養浙江本土專業隊伍,在他的設想中,浙江的人員設計圖紙,文保所的專家進行技術指導,祁工全程把關并審定圖紙。期間,省里在飛英塔現場舉辦古建筑培訓班,各地區派選一名專業干部參加,祁工到現場來給大家講課(圖1)。

那時我已經正式進入古建筑修繕行業,并已協助南京工學院的朱光亞老師進行了飛英塔的簡單測繪,形成了向國家申請經費方案。祁工成為技術指導后,我同他的交流機會多了起來。每逢工作匯報,我依舊不敢直闖祁工辦公室,總是先找李竹君或梁超老師商議工作,待到無甚紕漏,再去拜訪祁工。從那時起,我得以系統了解祁工的修繕方法。初期,他先與我們研討工作細節,塔身磚柱上的卯口、塔頂殘存斜柱的遺存、塔內壁上的殘構件、歷代修繕情況均需一一核明(圖2)。此外,祁工認為我們還應當了解江南地區宋塔的結構做法,再決定具體的修繕方案,我們隨即對浙江、蘇南地區和上海地區兩宋時期的古塔進行了詳細調查。期間發現,吳江震澤慈云寺塔(宋咸淳年間)的頂部做法與飛英塔的斜柱結構相同,祁工比較飛英塔與慈云寺塔頂的測繪圖紙和照片后認為,兩個塔頂都是“傘骨結構”,飛英塔可以參照慈云寺塔進行復原。祁工一向治學嚴謹,他又建議我們先做一個塔頂結構模型,將塔頂的結構弄清楚后再進行修繕實踐(圖3)。圖稿的打磨次數更不必細說,等他終于簽字定稿時,我竟有種得以解脫的暢快心情。古人治學講究審慎,祁工之于古建筑修繕,又何嘗不是如此?

湖州當地有舊俗,魚頭一般要給最尊貴的客人享用,但在物質饋乏的年代,大家喜歡吃魚肉, 祁工也不例外。祁工第一次來湖州時,市長請吃飯,把一個魚頭夾給了他。祁工當時眉頭緊鎖、不知所措的表情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1980年代初,我們國家的文物保護技術水平還不高,古塔傾斜問題一直沒有妥善的應對辦法, 寧波天封塔、黃巖靈石寺宋塔均因安全問題拆除重建。國家文物局“八五科技規劃”會議上,我和孟繁興老師提出高聳古塔傾斜穩定與扶正的研究,列入研究課題后幾年無人承擔。當時我負責延慶寺塔的修繕任務,該塔30米高卻傾斜角2°20? 10″, 總偏移156厘米。我認為應當先糾偏扶正再進行修繕,與省建工局曹時中總工程師做了扶正方案后, 送北京請祁工、杜工(杜仙洲)指導把關。祁工看后說:“糾偏從理論上來講是可行的,50年代蘇聯有把傾斜的煙囪糾偏過來,煙囪高聳、體積小與塔是同理的,但延慶寺塔是北宋建筑價值比較高,如果一旦有閃失風險太大,我建議采取地基加固阻止傾斜繼續發展為妥”。我聽取祁工的意見, 請南京工學院朱光亞和薛永骙兩位老師做了地基基礎加固方案。我當時仍擔心古塔有倒塌的風險,祁工判定,古塔頂中心在底邊以內應該不會倒。今天看來,祁工的判斷實在相當精準,延慶寺塔屹立至今,各項監測數值穩定。

延慶寺塔地基加固后便開始正式修繕。1986 年修繕方案成稿后,我又帶著測稿、設計圖紙和照片去北京請祁工指導,依照慣例,他仍舊先聽我匯報現存遺跡和塔的結構構造、磚砌灰漿等細節,再看圖提意見和建議:“塔頂天窗構造要注意漏水, 瓦頂外觀應協調一致;獸件可用古市出土的樣式; 副階上檐正身柱頭處加一根草栿拉牽;副階門的位置應與斗栱對齊,加大門和窗的尺寸;風鐸先做模型,要求三級風力以上有聲音,三級以下不響;其他可以不改了?!逼罟毠澮笾羁梢娨话?。

延慶寺塔修繕工程尚未完工,祁工遽然謝世,算來也已三十五年了。安穩矗立的兩座宋塔, 可告慰祁工。

懷念祁工,晚輩后生黃滋。

猜你喜歡
寺塔古塔延慶
延慶區總工會開展“以案釋法”線上培訓活動
楊曉利:三十年拍攝古塔三千座
品讀源影寺塔
北寺塔見證蘇州發展七十載
游法門寺
北京市延慶區語言文字工作導覽圖
仲夏雨后登靈谷寺塔抒懷
北京延慶遼代礦冶遺址群
景州古塔
鄭州:東方古塔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