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與感悟

2024-01-14 07:17張之平
中國文化遺產 2023年6期
關鍵詞:昭陵古建筑構件

張之平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祁英濤先生離我們而去已經三十五年了,今年又是先生百年誕辰,紀念這樣一位中國建筑史學界、文化遺產保護業界新中國古建筑保護學科的帶頭人、理論與實踐雙茂的領軍人物,恰逢其時,非常有意義。

2006年,中國建工出版社要為從事中國建筑歷史研究和中國古代建筑保護領域的知名學者專家出一本專輯,編輯曾來電話要我為祁先生的生平業績和學術成就撰寫一篇節。當時我實在不敢承擔這項重任。因為我自1985年調入文化部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簡稱“文保所”)古建室,跟隨祁先生工作的時間僅有短短的三年,與所內其他和先生共事多年的老同志比起來,沒有資格和能力為先生寫什么生平事跡。但出版社編輯急切地告訴我,已經到了出版社最后交稿的截止日期了,還沒有落實到撰稿人。為此,也為了不失時宜地緬懷先生那一代文博先驅的豐功偉業,傳承和發揚他們為保護祖國文化遺產,矢志不渝、心無旁騖、艱苦卓絕,甚至獻出生命也在所不辭的崇高境界、情操與精神,于是我想“恭敬不如從命”,寫點總比缺欠好,于是勉力承接下來,趕寫了一篇記述先生生平的粗淺文章,發表在當年中國建工出版社出版的名為《建筑史解碼人》書中。

今天,在紀念祁先生百年誕辰之際,在懷念之中,和大家再分享點滴與先生一起工作的經歷和感悟。

1985年,為了回歸技術專業崗位,我從國家文物局調到文保所,從此結下了后續三年和祁工一起工作的緣分。來文保所之前對祁工(全國文物系統那時通稱祁先生為祁工,下文即均以祁工為尊稱)的名望已多有耳聞,知道他主持過如永樂宮建筑及壁畫的十年搬遷等許許多多國家級重大古建筑保護維修項目,是業內解決復雜難題和工作經驗最豐富的權威專家,理論實踐雙茂、學問好、又實干等等,心中早已充滿敬仰。調入所里,正趕上祁工擔綱帶隊,計劃進駐北京明十三陵昭陵,進行全面勘測和修繕、修復等保護設計工作,我有幸加入了項目組趕赴現場。時值北京7、8月酷熱天氣,任務繁重、壓力大,古建室在家的老少十多人全部出動參戰,每日奔忙在昭陵內外,汗流浹背地勘察測繪殘存的十余處古建筑和遺址,晚上挑燈夜戰,整理當天的測繪圖紙和相關信息。在現場,已逾六旬高齡的祁工(當年退下古建研究室主任職務)與大家一起在現場測繪、勾草圖、做記錄,一同加班, 一同吃住,辛苦不差分毫,也從沒有把勞累、炎熱(有人中暑)、蚊蟲叮咬等當回事。在辛勞工作的茶余飯后,和大家輕松交流,有說有笑,歡樂似一家人。在祁工帶領下,酷暑中在現場夜以繼日奮戰十余天后,終于順利完成了昭陵保護修復這一重大項目的外業任務?;厮M入室內工作階段,根據任務總體部署,祁工把大家分成了不同的工作小組, 分頭開展工作。我和祁工在一個工作小組,我們小組除負責昭陵陵墻、欞星門、甬路、石橋等零雜項目的保護修繕以外,最主要的任務是祾恩門的復原設計。緣由起于中日兩國邦交剛恢復正常,北京市政府為促進中日青年一代的友好往來,在昭陵南側開墾了一片荒地,組織中日青年一同植樹,并將樹林命名為中日青年友誼林。而緊鄰中日友誼林北側一路之隔的昭陵祾恩門遺址,因沒有得到保護修繕,殘墻斷壁坍塌傾圮、破敗不堪,大門僅用簡陋鐵柵欄圍擋,不僅影響陵寢文物的安全防護,也的確有礙觀瞻。為此,北京市政府決定撥款修復昭陵祾恩門,同意在保存得尚為完整的明代臺基之上, 按照明式規制和樣式復建祾恩門。我所接受了修復祾恩門的設計任務,祁工作為項目主持人,指導了對昭陵祾恩門基址歸安修繕、祾恩門建筑歷史形制研究、編制復建設計文本、圖紙、概算,以及隨著施工進展給予施工指導等所有工作。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古建筑的復建工程,有幸得到祁工親自指導, 聆聽到他多次教誨,在古建筑修復工程程序、文保原則、研究思路、設計方法、繪圖內容、施工技術等方面,受到了祁工全面、直接的一次培訓,也親身體會到祁工在工作中始終堅守自己認定的保護原則、學養深厚、思維邏輯周全、研究深入、治學嚴謹、要求嚴格等優良工作作風,令我記憶深刻,終身受益。

對待昭陵祾恩門明代遺存的臺基、柱礎等遺址構件,祁工說:“要掌握舊構件盡量使用的原則,因為一座古建筑物的價值,尤其是它的歷史價值,是和這許多古老的構件的存在有關?!扛鼡Q一個新構件,都或多或少的有損于它的歷史價值,……所以對于構件的更換必須采取慎重的態度,能修補加固的堅決不要更換”。我們對祾恩門的明代基址,正是采取了保留所有原構件(包括清代添加的磚石構件)、進行適度加固修補和歸安續用的保護做法。祁工那時對文物保護理念的理解、表述與今日我們強調的真實性保護文物原物、原件與最小干預原則,是完全一致的。但即便在今天, 此原則理念,也不是每個文保人都能正確領悟和踐行的,我們應該沿著祁工等前輩篳路藍縷奮力開創的正確道路,堅持走下去。

對于昭陵祾恩門的復建,祁工首先要求對現存明代祾恩門基址平面布局、空間尺度、遺存磚石構件以及構造做法等等,逐一進行精確測量、繪圖和記錄,目的是詳細留取明代實物遺存的歷史信息與數據;第二則要求對十三陵僅存的明代長陵祾恩門建筑實物進行詳細實測,獲取明代建筑結構與構件的真實做法和數據信息,用作昭陵祾恩門復建設計的依據和比較分析研究的實物模型。除此之外,祁工提出還需要去國家檔案館,查尋與昭陵相關的皇家修繕檔案,收集與昭陵祾恩門形制和修繕做法關聯的技術資料。遵循祁工的要求和指導,我們到中國第一檔案館查尋資料時,了解到北京僅存清代皇家建筑修造檔案,而原存于南京的明代檔案基本毀損無存。于是,我們將重點放在查閱北京的清代檔案,得知乾隆朝時期曾對明十三陵進行過數次大修,對各陵祾恩門都進行過由大改小的改建。據此,進一步查閱了乾隆年間昭陵的“奏銷檔”卷宗。那時的卷宗還沒有整理過,包裹在塵封的黃綢布包里,打開時如不小心,就會被灰塵嗆得陣陣咳嗽;檔案的內容還不允許復印,只能手抄。這工作很花時間,我們用了兩三個月斷斷續續去查看抄錄多次,才查清了昭陵祾恩門在清代的歷次維修沿革。功夫不負有心人,也有了頗豐的收獲,即當年的皇家檔案記敘了昭陵祾恩門改造前的基本情形以及每次維修中更換的每一根構件的材料、規格、尺寸、數量、原因及造價,使我們對祾恩門的原形制、建筑形式以及舊構件的材料、尺寸、做法等多了一些了解,為復建設計找到更多的間接依據。正是祁工的要求和指導為項目奠定了這樣扎實的基礎。按照祁工的要求:“歷代修理的情況,不能只看某年某月,‘殘者補之,朽者修之’的官樣文章,重要的是找它的修繕范圍,程度,工期長短, 用款多少以及主持修理的人員等”。昭陵項目求真務實,遵循可靠的歷史脈絡,避免了主觀臆斷。

待昭陵祾恩門基址的勘測、長陵祾恩門明代建筑的實測和相關歷史檔案記錄的收集等所有前期資料基本都齊全后,祁工才開始和我們討論復原設計方案的思路想法。其實,我知道祁工用心收集北京明代古建筑資料已有很長時間,他計劃編寫的明代建筑研究文章初稿,應該已基本完成;對于明代官式建筑的結構、形制、工藝做法等,已經爛熟于胸。但面對本次昭陵祾恩門的復建,他依然一如既往地嚴謹、仔細、用心。討論方案時,他根據前期工作成果,說明了昭陵祾恩門斗栱斗口尺寸的選擇依據,以斗口模數和明代柱頂石位置、距離為準, 推演出對昭陵祾恩門(明代中晚時期建筑)開間、進深、柱高、柱徑以及梁架、斗栱、屋頂、裝修等各部分的形制、比例、做法的考量,分析闡釋了斗栱在明代早、中、晚不同時期的做法特征、步架與出檐尺度分配做法特點等等,再用昭陵現存明代陵墻與祾恩門山面木構件的搭交位置關系,補充說明了明代大門與大墻交接做法的一般規律,解讀了昭陵祾恩門柱高選定的理由。祁工分析講解的理據清楚,頭頭是道,令人折服。他還告訴我,景山公園南門與園墻的交接做法,即是保存明代常規做法的一個實例,讓我去看看。那次談話的情景,我感受至深,記憶猶新,好像就在昨天。時至今日,凡是經過景山公園南門,我都會想起祁工,想起他說過的話,都會再多看一眼南門建筑山面與紅墻交接的做法實景。

從昭陵項目聯想到祁工一貫的言傳身教。他說過,做好古建筑維修保護這件事,“必須不辭辛苦、爬山涉水去作實地調查。不僅要在外面看,還要爬到梁上或屋頂上去看;有些隱蔽的部分,如墻里的柱子、構件的榫卯搭接,要從殘破暴露出來的地方去觀察,一時看不到的要在施工拆開時才能看得見。若是僅憑照片或圖紙是不容易全面了解的,如果單純靠書本記載,那更靠不住了”。他不僅這么說,也是一路這么做過來的。祁工對維修技術的嫻熟以及工程經驗的豐富,更多是來自古建筑保護維修的工程實踐。如永樂宮十年搬遷這樣巨大規模的工程,祁工離家別舍,從京城到村野,常駐工地,一心鉆研探索古建筑和壁畫的保護維修技術,與地方上和各方面的能工巧匠們合作,結合運用優良的傳統技藝工法,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關;嘔心瀝血,親力親為,才幾近完美地實現了對這一龐大、復雜、內容無比豐富的古建筑群的整體搬遷和壁畫揭取、修復,成就了遺產界一項創世之舉。永樂宮保護搬遷工程竣工已六十余年,搬遷后的建筑、彩畫至今保存完好,堪稱國內文化遺產保護優秀案例之首,也得到被譽為當代最著名國際遺產保護理論家之一的尤卡·約基萊赫托博士(Dr. Jukka Jokilehto)的高度評價與贊揚①。

除了明昭陵,還有一項工作與祁工交集較多、令我終生難忘的重要項目是和他一起參編了國家標準《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范》,一起出差,一起頻繁參會(圖2、3)。那是1984年國家計委和文化部下達的編寫任務,目標是使國內現存大量亟待搶救維修的木結構古建筑能夠得到更加科學、正確、有效的保護,為實施不久的《文物保護法》提供技術支持。規范編寫任務由建設部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組織文物部門和建設部門共同編寫。祁工和我作為規范主要參編單位的起草編寫人,承擔了規范第二章總則和第六章木結構維修兩個章節的起草編寫工作。編寫規范條文時,充分顯現出祁工對古建筑病害勘察以及 “依病處方”修理古建筑等,經驗老到、底蘊豐厚,開會發言總能切中要害、提出真知灼見,令人由衷欽佩。這是他在長達40年的職業生涯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專攻中國古建筑保護維修技術這一件事,所取得深厚心得和卓越成就碩果的展現。祁工長期以來對古建筑保護維修工程的廣泛、深入參與和用心, 他針對傳統修繕材料、方法、工藝技術,又補充了部分科學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與時俱進將新的科學技術與傳統工藝技術有機結合起來,使得他在《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范》第六章內容中,提出的古建筑木結構以及各類木構件的殘損狀況界定標準、經驗數據和維修做法,基本都被采納和應用。該規范實施后經過二十多年的推廣使用,其中祁工提出的經驗數據被實踐證明基本合理、可行。所以在2020年修編后的《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標準》中,依然延續使用了這些參數數據,銘刻了祁工對古建筑保護技術與技術標準化工作的歷史貢獻。

祁工曾說:“有經驗的同志,在他腦子里裝著許多各時期重要建筑物的形象和各時代的建筑特征,當他一接觸到某一座建筑物時,往往就聯想起那些已知的建筑和一些‘法式’的規定,這樣他在調查時就一面記錄其結構式樣及特征,一面和其他建筑的相同部分進行比較,工作速度比較快一些?!睙o論置身具體項目和工地,還是在理論、法式規則的領域建言,祁工自己就是古建筑保護領域中最“有經驗的同志”,是一位學養深厚、技藝全面、嫻熟的學者前輩。

祁工常年忙碌于辦公室案頭、古建筑維修工地,常年奔波在祖國各地,時時在出差的火車、飛機上,好像從無休止。他給大家首先的印象是一位不茍言笑、工作繁忙的古建筑業界嚴肅的前輩。和他近距離接觸后又深深感覺到,他的確是一位對事業充滿熱愛,滿腔熱情、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奉獻者。另一方面,獻身事業的工作狂人之外,可能少為人知的,還有他對家庭、友人、同事的親情和責任感強烈,感人。提起家中老母親、老伴和兒女,他喜樂幸福的神情溢于言表; 對身邊一起工作的同事則是親切和藹;對年輕人言傳身教,誨人不倦。

祁工還是一位不失幽默、充滿情趣、可親可愛的師長。平時工作或出差聊天,他經常脫口而出說些古建筑做法妙語,既像是三句話不離本行,又像是在說匠人的行話,比如“大木匠、小鐵匠、不大不小是石匠” “漆粘石頭鰾粘木” “稀瓦檐頭密瓦脊”等等,這順口溜般的俗話簡單易記,但很有技術含量,回味起來更覺得有道理、有學問。

我們有一次出差遇大風,祁工隨口說道: “在家不行善,出門大風灌”,我聽了哈哈大笑。后來進一步了解到,祁工其實是家里的大孝子。作為長子,他在家一直贍養照顧八九十歲的老母親,凡在家里時,都親自侍奉。作為長兄,他還關照呵護著年輕的弟弟。祁工有一對與我同齡的雙胞胎女兒,其中一個不幸在突如其來的唐山大地震中遇難身亡,深深摧殘了老兩口的身心,留下了抹不去的哀傷,甚至沒能治愈他老伴受刺激后落下的后遺癥。祁工提起來就黯然傷神,十分難過,對老伴也特別不放心。但即便家中有這么多困難,祁工有這么多擔憂,他從未因此耽誤過承擔的每一項工作。

1988年4月初,祁工應國家文物局之邀去河南出差。他習慣于每次出差前和我聊幾句,說說出差走幾天、哪天回來、這期間有哪些工作要注意等等。他每次告知我的出差時間表都相當準確,到了說好回來的時間,祁工就一定會準時來到辦公室。這次出差前,他同樣告訴我:本次除了和國家文物局同志去河南以外,他自己還要繞道去西安市文物局講一次課。原計劃6月份講課, 但6月因其他的安排與講課時間沖突,不得已將6 月的講課提前到了4月。他當時說已和西安同志商量確定,他4月8號到西安、9號講課,11號回來。我們當時的主要工作是跟進十三陵昭陵祾恩門的施工。工地正在進行大木構件的制作、安裝,我們需要經常去工地檢查。所以祁工囑咐我,對大木構件的放樣和制作,要盯緊點。然后還告訴我說,他3月底剛在醫院做了一次體檢,醫生說他身體情況不錯,沒什么大毛病,他很高興。我也為他高興。后來,祁工說這次出差前有點不開心, 是老伴不同意他總出差,兩人為此拌了幾句嘴, 鬧了點不愉快。我當時打哈哈說:那是她怕您累著,再說您退休了,就應該少出點差多陪陪人家。祁工欣然同意。

1988年4月9日,我記得是個星期六(那時星期六上班),我們一早就長途跋涉去了十三陵昭陵祾恩門工地?,F場正在進行角梁和翼角部分的木構件放樣,工地大木匠領班是故宮退休的戴季秋老師傅。戴師傅技術高超,做事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對木工活兒的質量和細部加工,要求既符合設計圖紙,又得符合法式規矩。有戴師傅這樣嚴格把關,昭陵祾恩門重要大木構件下料制作前,要在現場畫1:1的放大樣圖,以保證構件制作安裝準確無誤。因為翼角部位木構件較多、搭接復雜,設計圖紙不盡細致,所以我們到現場后,大家邊討論、邊校核、邊放樣,在工地忙碌了一整天,才統一了認識,解決了設計施工中的問題。傍晚時分,我們才離開工地打道回府?;氐奖贝蠹t樓(辦公室)已近晚上七點鐘,各單位都已下班人去樓空,只有國家文物局文物處當晚值班的年輕同事張劍波,站在紅樓大門口,焦急地等候我們,見面就急急慌慌地訴說,西安文物局剛來電話說祁工出事了!在西安突發急病,十分危重,雖已送醫搶救,不知能否有力回天。后來,他悄聲耳語對我說,聽西安那邊意思可能是人已經沒有了……我真不相信這會是真的,頓時如五雷轟頂,腦子一片空白……誰能想到約定再有兩天就可以回來的祁工,我們尊敬的師長,突然就無言地走了?把畢生精力無私奉獻給了他無限熱愛的古建筑保護事業的祁工,怎么會倒在了臨時提前去講學的路上?一爿天,塌了……

跟隨祁工三年,時間不久,遠不及所愿;生動印象和深刻感觸,非三言兩語能說盡;回憶起來,思緒連篇,事不能盡,言不夠心。謹以此片段拙文作為紀念。

猜你喜歡
昭陵古建筑構件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講究
俊秀精勁的《段志玄碑》
中國古建筑
昭陵賦
“唐昭陵杯”海內外征聯大賽征稿啟事
山西古建筑修葺與保護
建筑構件
建筑構件
建筑構件
建筑構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