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英濤先生編年事略

2024-01-14 07:17
中國文化遺產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物保護

摘要:祁英濤先生是20世紀后半葉中國文物保護理念及其實踐的代表性人物。2023年是祁英濤先生一百周年誕辰,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先生工作單位)與天津大學(先生畢業院校)組織人員就現有材料采編輯錄,按照年代順序將祁英濤先生求學任職履歷,負責及參與的古建筑保護修繕工程、培訓教學及各地調研情況、發表的論文與著作等略做整理,初步錄成祁英濤先生編年事略,以期能夠比較直觀地反映祁英濤先生在古建筑保護領域砥礪前行的一生。

關鍵詞:祁英濤;文物保護;編年事略

祁英濤先生是新中國文物保護理念及其實踐的代表性人物,為中國文物保護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23年是祁英濤先生一百周年誕辰,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先生工作單位)與天津大學(先生畢業院校)組織人員就現有材料采編輯錄,將祁先生求學、任職履歷,負責及參與的古建筑保護修繕工程,培訓教學及各地調研情況,發表的論文與著作等略做整理。其中,就學與工作履歷出自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祁英濤檔案和天津大學檔案館藏檔案;文物保護工程與教學調研的信息主要來自《中國文物研究所七十年》[1],并從祁英濤檔案及部分工程檔案補錄;論著的內容和信息主要來自中國文物研究所編的《祁英濤古建論文集》[2];其他來源信息已在文中標明。我們的整理研究工作仍在進行中,文中錯漏之處尚祈方家識之。

在本文采編撰寫過程中,曾蒙業界諸位前輩、老師追憶講述與祁英濤先生共事或相處的經歷,這些內容也成為本文比對考證的重要素材。他們是: 趙立瀛、王世仁、張暢耕、楊煥成、陳國瑩、李德美、高念祖、胡繼高、崔兆忠、姜懷英、朱光亞、王其亨、付清遠、晉宏逵、王貴祥、張之平、劉友恒、趙達、楊新、黃滋、杜啟明、劉智敏、劉松茯、沈陽、白志宇、張立方等。在此謹致謝忱。

1923年

· 12月14日,出生于河北省易縣紫荊關。

1938年

· 在天津考入河北省立第一中學讀書。

1940年

· 在北京明德中學初中畢業,考入北京高級中學(原河北省立高中)。

1947年

· 自“國立北洋大學工學院”(北平部)畢業,獲工學士學位。

· 畢業后被分配到第八公路局工作,隨后調沈陽鐵路局工務處營繕課當實習生。

· 1946年在學期間即參與北平古建筑的保護工作。

1948年

· 夏,經老師盧實① 介紹,任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工程處技佐。

· 年內,參與頤和園保養維修工程。

1949年

·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北平軍管會接管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領導留任,職工原職原薪。

· 6月,參與北京孔廟、五塔寺修繕設計②。

· 7月,任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工程處技術員。

· 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更名為“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簡稱 “文整會”),下設工程組、文獻組、人事組和總務組,主要負責勘察和修繕北京的古建筑和城門。任文整會技術員。

· 年內,參與北京故宮午門雁翅樓修繕工程。

1950年

· 參與指導北京城樓、牌樓等古建保護性維修計劃[3]。

1951年

· 2月,與趙正之、杜仙洲、余鳴謙、趙小彭等赴山東兗州、曲阜、泰安、鄒縣、濟南等地勘察山東古建筑40處。

· 4月,任文整會副工程司。

· 5月,與杜仙洲赴山西五臺山勘察并擬出古建寺廟維修工程計劃。

· 6月,開始修繕北京城各城樓,主持設計北京安定門城樓與德勝門箭樓修繕工程。

· 10月,設計山西五臺佛光寺保養維修工程。

· 年內,參加林是鎮召開的座談會,審議北京東直門城樓、安定門城樓、阜成門城樓三項工程設計[4]。

· 年內與羅哲文赴河北趙州柏林禪寺調研[5]。

· 年內,前往北京明十三陵測繪,出于對琉璃磚制彩畫的喜愛,做了較為系統的速寫工作,隨后對其同時代彩畫的布局、圖案及其演變過程進行了比較分析,形成《明陵的琉璃磚刻彩畫》一文,于1956年發表于《文物參考資料》[6]。

· 年內,參與北京正陽門城樓修繕工程。

1952年

· 5月,與陳繼宗共同主持北京天安門保養維修設計。

· 7月,任文整會工程師。

· 8月,同羅哲文前往河北省,勘察《全國重要建筑文物簡目》中的重要古建文物,確認保存情況。主要考察了趙縣的安濟橋、永通橋、濟美橋、宋村西林寺、柏林寺,峰峰南北響堂山石窟及常樂寺,曲陽北岳廟、修德寺塔、真武廟大殿,定縣料敵塔、大道觀正殿、考棚和行宮等處,相關情況與保護建議寫成《河北省南部幾處古建筑的現狀介紹》, 1953年發表于《文物參考資料》[7]。

· 9月,與陳繼宗共同主持北京北海天王殿修繕工程。

· 10月,文整會舉辦第一期全國古建筑培訓班,參與授課。

· 11月,任文整會工程師兼工程組代理副組長。

· 同月,與余鳴謙等陪同劉致平、盧繩、羅哲文等專家赴河北趙縣開展安濟橋勘測工作[8],隨后又對永通橋、正定隆興寺慈氏閣進行了測繪。

· 年內,與羅哲文、董增凱、李正等人探查河北清東陵景陵與惠陵地宮[9]。

1953年

· 1月,主持設計北京故宮養心殿修繕工程。

· 4月,與馬衡、余鳴謙、陳繼宗等赴北京北

海天王殿、五龍亭,護國寺金剛殿三處工地巡視, 并作業務學習[10]。

· 10月,與陳明達、馬衡、李竹君等赴山西, 在大同、五臺、太原等地調研,后分組考察[11]。其帶隊的“北京文整會工程組”發現了稷山青龍寺。工程組會同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陳明達及山西省文管會等單位勘察山西五臺南禪寺時,確認大殿為我國現存最早木構建筑。

· 年內,參與北京大慈延福宮修繕工程。

· 年內,參與北京南河沿丙二十五號堂子新舊工程。

· 年內,設計北京市河泊廠新建宿舍。

1954年

· 2月,文整會舉辦第二期全國古建筑培訓班, 參與授課。

· 4月,向文整會提交《山西省五臺縣李家莊南禪寺勘察報告》,并附《南禪寺大殿修復計劃初步草案》[12]。

· 5—6月,與律鴻年、李竹君等勘察山西太原晉祠,后續研究可見于1992年發表的遺稿《晉祠圣母殿研究》[13]。

· 8月,參與山西大同九龍壁遷建工程。

· 11月,任文整會工程師兼工程組副組長。

· 年內,工程組前往山西進行古建筑勘察。工作主要有普查與古建筑保護工作檢查兩方面。普查工作基本參照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編《二年來新發現古建簡目冊》,考察其中古建筑30處和未載入冊的7處,勘察情況詳細記錄于《兩年來山西省新發現的古建筑》[14]《山西省新發現古建筑的年代鑒定》[15]兩篇文章中。檢查工作重點圍繞朔縣崇福寺觀音殿、五臺佛光寺文殊殿(1953)、大同善化寺普賢閣、晉祠魚沼飛梁的維修工程與五臺廣濟寺,大同上下華嚴寺、善化寺,平遙文廟等處的保養工程的施工情況展開,隨后發表《山西省古建筑修繕工程檢查》[16]指出今后保護工作的改進方向。

· 年內,參與山西太原晉祠獻殿工程。

· 年內,參與北京故宮武英殿修繕工程。

1955年

· 1月,參與文化部召集河北趙縣安濟橋保護修繕座談會[17] [18]。

· 年內,參加河北正定隆興寺慈氏閣復原工程設計專家討論會,于會上提出部分復原與全部復原宋式兩種方案。

· 年內,率隊進行河北新城縣開善寺大殿調查,對大殿各部位的規格尺寸、用材比例、細部做法做了詳細勘測。

· 本年前后作《中國建筑彩畫概論》。

· 年內,參與北京故宮端門修繕工程。

1956年

· 1月,文整會更名為“古代建筑修整所” (簡稱“古建所”),下設辦公室、工程組、勘察研究組、資料室、人事組,任工程師兼工程組副組長。文物勘察與保護工作在全國鋪開,所內人員經常全體外出勘察。

· 10月,西安市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發掘工作揭露了幾處漢代建筑遺址,主要有北郊閻家寺村遺址和2處西郊遺址[19],其中西郊大土門村遺址揭露尚不完全,與杜仙洲等前往現場指導發掘[20],揭露出環繞土臺的水渠遺跡,于1957年發表《西安的幾處漢代建筑遺址》[21],探討漢代建筑的平面布置,基礎、墻壁和道路結構、工程技術等問題。

· 年內,參與北京故宮午門修繕工程。

1957年

· 1月,與陳明達、趙正之、劉致平、莫宗江、朱啟鈐、余鳴謙等參加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在古建所召開的專家會議,討論甘肅敦煌莫高窟加固問題[22]。

· 3—6月,與紀思等赴云南昆明、建水、姚安、大理、劍川,以及廣西等地勘察古建筑,并撰寫《云南昆明真慶觀前殿》《大理圣源寺》,

于1958年發表在內部刊物《歷史建筑》③第3、4 期上。

· 12月,與杜仙洲受聘為專家,作為北京靈光寺佛牙塔重建方案設計顧問。

· 年內,在內部刊物《古建筑通訊》第1期上發表《山西太原晉祠獻殿修繕工程的設計工作》; 在第2期上發表《西安半坡村的建筑遺址》《臨潼縣文廟》;在第3期上發表《農安古塔修理見聞記》④。

· 年內,在《文物參考資料》第10期上發表《河北省新城縣開善寺大殿》[23],詳細介紹了大殿的建筑特點并對其年代進行了推測。

1958年

· 8月,主持山西芮城永樂宮整體搬遷復建和元代壁畫揭取復位工程。與陳繼宗等組成永樂宮勘察小組,至永樂宮進行測繪,并試驗揭取壁畫,進行拆除與復建等遷建工程設計。

· 年內,組織勘察修繕河北承德普寧寺大乘閣(1963年完工)。

· 年內,在內部刊物《歷史建筑》第12期上發表《通過反浪費運動來看古代建筑修整的設計思想問題》。

1959年

· 3月,山西永樂宮遷建委員會成立,任委員,負責施工技術指導。

· 年底,永樂宮舊址的壁畫揭取、建筑落架等工程完成。

1960年

· 4月,撰寫并發表《永樂宮壁畫的揭取方法》[24],詳細介紹工程技術細節。

· 年內,指導永樂宮建筑在新址復建并歸安、修補壁畫。

1962年

· 1月,完成遼陽市棒臺子壁畫墓與車騎壁畫墓測繪圖。

· 10—11月,《中國古代建筑史》編寫座談會多次召開,被聘為中國建筑史編輯委員會委員[25]。

· “古代建筑修整所”和“文化部博物館科學工作研究所籌備處”合并組建“文化部文物博物館研究所”,保留“古代建筑修整所”機構名稱,但擴大了業務范圍,下設建筑、石窟、化學、資料、博物館等五個業務組,任建筑組組長。

· 12月,與趙仲華等赴甘肅敦煌文物研究所研究莫高窟壁畫的揭取與封護問題。

1963年

· 10—11月,赴河南登封少林寺、會善寺調研,后赴鄭州參加座談會。隨后赴豫北調研古建筑[26]。

· 年內,為安徽文化局撰寫《中國古代建筑年代的鑒別》,作為文物博物館工作學習資料。

1964年

· 4—8月,古建所舉辦第三期全國古建筑訓練班(古建筑測繪訓練班),參與授課,編寫教材《中國各時代建筑特征概述(草稿)》油印發表。

· 7月,撰寫《永樂宮介紹》。

· 年內,赴安徽考察,對徽州曹門廳祠建筑作出記錄[27]。

· 年內,撰寫《關于唐永泰公主墓壁畫加固總結問題》。

1965年

· 4—5月,連續在《文物》發表《中國古代建筑的年代鑒定》[28]《中國古代建筑的年代鑒定(續完)》[29]提出“兩查、兩比”的年代鑒定方法, 后經發展完善形成專著《怎樣鑒定古建筑》[30]。

· 5月,與姜懷英、遼寧省博物館趙鳳山前往遼寧鞍山,考察千山古建筑[31]。

· 6月,與李全慶等人赴云南昭通查看晉墓[32]。

1966年

· 春,山西永樂宮遷建工程完工。

· 6月,古建所全體工作人員下放至湖北咸寧五七干校,工作全面停滯。

1972年

· 與劉仰嶠、傅熹年、姜懷英等人勘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參與制定加固方案[33]。

1973年

· 6月,文化部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簡稱“文保所”)成立,下設辦公室及古建筑研究組、石窟研究組、化學研究組、資料組等機構。任古建研究組組長。

· 8月,完成山西五臺南禪寺大殿修繕方案設計。

· 同月,參加山西古代建筑考察專家團,對太原晉祠、崇善寺,五臺南禪寺、佛光寺,大同華嚴寺,應縣木塔等33處古代建筑進行考察并商討保護修繕工作,其間對南禪寺大殿的修繕方案進行了深入討論。

· 9月,法國總統訪華并參觀云岡石窟,為落實周總理“三年修好”云岡石窟的指示,與蔡學昌、陸壽麟赴現場勘察云岡石窟第五窟頂巖脫落險情。

· 同月,與李竹君一同赴山西五臺佛光寺勘察組群各建筑及文物。

· 年內,重啟南禪寺大殿修繕的設計,并針對瓦當、鴟尾等預計復原的部分廣泛搜集材料。撰寫如《河南省博物館的一座陶屋》《中國古代建筑的脊飾》 [34]等文。

1974年

· 4月,與蔡學昌赴廣西調研指導文物保護工作。研究河池紅七軍標語的保護問題,并專程赴河池踏查了保存紅軍標語的房間[35]。

· 7月,與李竹君赴山西五臺佛光寺補測大殿及佛座。隨后前往應縣木塔勘察各層塑像殘破情況,在四層塑像內發現契丹藏、繪畫、木版彩印佛像等遼代文物[36]。

· 8月,主持山西五臺南禪寺大殿維修工程, 工程次年8月完工,并于1980年與柴澤俊合作發表工程及研究報告《南禪寺大殿修復》[37]。

· 年內,指導應縣木塔的搶險加固工程設計, 前后數年間多次赴應縣現場。其間在木塔的主要支撐柱、加固柱和佛像內木骨做取樣并由文保所的碳十四試驗室測定年代。1981年9月撰寫《應縣木塔幾項碳十四年代測定》對測定結果進行討論。

1975年

· 6月,與李竹君一同赴山西五臺佛光寺補測后山佛塔與大殿轉角鋪作等細部構造。

· 7月,赴河南新鄉市原陽縣調研玲瓏塔并提出修葺意見[38]。

1976年

· 6月,與羅哲文赴陜西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坑試掘現場考察[39]。

· 10月,與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相關人員及余鳴謙、柴澤俊等參觀山西丁村遺址[40]。

· 年內,指導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應縣木塔搶險工程方案設計。

· 年內,文保所五個下屬機構改“組”為“室”,人事關系未變。

1977年

· 5月,與梁超、孔祥珍、李竹君共同勘測浙江金華天寧寺、武義延福寺。

· 9月,與李竹君赴應縣木塔維修施工現場指導。

· 年內,負責審定浙江金華天寧寺大殿維修工程。

· 年內,主持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修繕工程,對摩尼殿進行落架修繕,揭取壁畫并歸安,在落架過程中從斗栱的零件上及內檐闌額處發現了北

宋皇祐四年(1052年)的題記,為摩尼殿的建筑年代斷定提供了有力依據,工程于1978年竣工。

1978年

· 6—7月,與蔡學昌赴河南登封等多地調研“文革”后省內文物建筑損毀情況,并指導保護修繕工作。

· 7月,在河南新鄉考察潞簡王及其次妃趙氏墓[41]。

1979年

· 3月,撰寫《摩尼殿新發現題記的研究》, 介紹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落架期間新發現的題記,并結合新發現的題記完善摩尼殿的營修史。

· 年內,受邀與羅哲文、孟繁興等赴陜西法門寺勘察[42]。

· 年內,在文保所1959年、1965年兩次對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精細測繪勘察的基礎上, 對大殿的建筑式樣、結構做法、營修史等內容進行了詳細描述與推測,撰寫《對少林寺初祖庵大殿的初步分析》,并發表在《科技史文集(第2 輯)》[43]上。

· 年內,山西應縣木塔搶險加固工程完工,與雁北文物站張暢耕等合作,對木塔三層釋迦塔題記進行考證分析,并發表《山西應縣釋迦塔牌題記的探討》[44]。

1980年

· 5月,任文保所高級工程師,仍任古建研究室主任。

· 6月,參加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籌備會召開的古建筑保護座談會,談及“恢復原狀與保存現狀”“改變構件的質地問題”“整舊如舊與整舊如新”“怎樣做到‘整舊如舊’”四個問題,會后形成《關于古建筑修繕中的幾個問題》[45],刊于《文物保護技術》輯刊1981年第一輯。

· 9月,撰寫《古建筑工程預算》,詳細講述編制各類型古建筑工程預算的方法。

· 10—12月,文保所與湖北省文化廳共同舉辦第四期全國古建筑訓練班,參與授課。

· 12月,在《中原文物》第4期上發表《中國古代壁畫的揭取與修復》[46],綜合國內現存古代壁畫的實例簡介壁畫的繪制方法、泥層結構與常見病狀,并就壁畫揭取、修復、安裝的技術手段與工具作了詳細說明。

· 同月,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成立,任常務理事。

1981年

· 2月,撰寫《中國古代建筑的維修原則和實例》,首先介紹了古建筑維修工作概況及修理原則,其后選用具體修繕案例分述木結構建筑、磚石建筑、石窟寺維修的不同特點,同時強調了使用傳統材料、傳統技術、傳統工藝與應用新材料的關系。

· 6月,著作《怎樣鑒定古建筑》在文物出版社出版。

· 10月,赴江西景德鎮參加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歷史與理論學術委員會會議[47]。

· 年內,為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舉辦的古建筑培訓班授課,講稿《鑒定古代建筑年代的幾個問題》于1986年發表在中國展望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建筑學術講座文集》上[48]。

1982年

· 5月,與陳滋德、董增凱、臧爾忠、楊寶順、吳克華、成大生、蘇士清、趙達等考察山西應縣木塔,探討木塔維修加固工程。

· 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浙江湖州飛英塔舉辦省內文保工作者的古建測繪學習班,與李竹君指導[49]。

· 8月,為國家文物局與清華大學舉辦的建筑歷史及古建保護培訓學習班授課。

· 9月,撰寫《薊縣獨樂寺》初稿,對寺院營修史、山門及觀音閣的平面布局、建筑結構、工程做法進行分析;1984年12月進行修改,該稿又經陳明達批校。

· 同月,從保護文物和傳統技術的史證價值重申應用傳統技術的重要性,撰寫《尊重傳統技術,

研究傳統技術》。

· 年內,指導開展浙江湖州飛英塔修繕勘察設計工作,在設計圖紙簽署審定。

· 年內,與柴澤俊等合作,整理施工記錄先后形成《永樂宮壁畫遷移修復技術報告》《永樂宮壁畫的加固與保護》[50],前者發表于內部刊物《山西文物》1982年2期,后者在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專題研討會上發言,并刊于《文物保護技術》1987年第五輯。

· 年內,考察福建福州華林寺大殿。

1983年

· 1月,在《文物》第1期上合作發表《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筆談)》[51],呼吁重視古代建筑的保護和維修。

· 3月,在《古建園林技術》第1期上發表《古建筑、古園林研究工作淺議》[52],從理論、結構、建筑“法式”、維修和實例調查五個方面指出古建筑、古園林研究工作的不足。

· 4月,撰寫《古代建筑搬遷問題的研究》

· 5月,在《文物》第4期上發表《中國早期木結構建筑的時代特征》[53]。

· 7月,永樂宮遷建工程完工20年之際,整理撰寫《永樂宮的遷移保護》。

· 8月,參加北京市第一次園林工作會議,被聘為北京市人民政府園林綠化顧問組顧問[54]。

· 同月,赴河北承德參加“避暑山莊建園280 周年學術討論會” [55]。

· 10月,赴日本東京參加第七屆國際文物保護專題討論會。

· 年內,指導河北曲陽北岳廟修繕工程,1987 年北岳廟大殿修繕完工。

· 年內,在內部刊物《廣東文博》第1期上發表《關于古建筑維修中的幾個問題》。

· 年內,在內部刊物《福州歷史與文物》第1 期上發表《福州華林寺大殿》。

· 年內,在內部刊物《文物通訊》第5期上發表《古代建筑的環境保護問題》。

· 年內,在《中原文物》1983年特刊上發表《古代建筑保護修繕中的幾個問題的研究》。

1984年

· 2月,與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合作在《古建園林技術》第1期上發表《摩尼殿壁畫揭取、修復的技術操作》[56],介紹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落架大修時揭取壁畫并歸安修復的技術手段。

· 3月,參加北京園林座談會并作題為《古園林、古建筑的保護》的發言。隨后又針對古園林的保護修繕問題撰寫《古園林維修保護中的幾個問題初探》(10月)、《城市建設中保護古建筑、古園林的幾個問題》(1986年4月)等。

· 4月,與李竹君、楊烈會勘遼寧義縣奉國寺保護問題。

· 7月,撰寫《正定隆興寺簡介》《山西五臺的兩座唐代木構大殿》《高度抗震性能的天津獨樂寺觀音閣》介紹短文。

· 8月,撰寫《日本古墓壁畫保護概況》介紹日本高松塚古墓壁畫、虎塚古墓壁畫的保護實例。

· 10月,參與編寫《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范》(GB50165)。

· 11月,與茅以升、杜仙洲、楊烈等一同參加趙縣文物修繕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討論會, 對修繕原則取得一致意見[57]。

· 年內,負責審定山東曲阜孔廟奎文閣修繕工程(1987年完工)[58]。

· 年內,與杜仙洲審閱北京大觀園的設計[59]。

· 年內,“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活動發起,與羅哲文、杜仙洲、朱希元、吳夢麟等被聘為長城指導委員會顧問[60]。

· 撰寫《中國石窟寺、古墓葬壁畫保護研究》,收入國際壁畫保護論文集。

1985年

· 1月,因年齡關系,不再擔任文保所古建研究室主任,仍任高級工程師。

· 夏,主持北京明十三陵昭陵勘測復建工程。次年,為復原明十三陵昭陵祾恩門,廣泛研究相關案例并發表《北京明代殿式木結構建筑構架形制初探》。

· 6月,在《古建園林技術》發表《古建筑的

維修》[61],對木結構建筑修繕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分類。

· 7月,撰寫《古建筑維修的原則、程序及技術》,集中講述古建筑維修工程理論與技術要點。

· 10月,考察河南鄭州城隍廟修葺工程[62]。

· 11月,撰寫《中國古代建筑各時代特征概論》。

· 同月,撰寫《云南陸良新建爨龍顏碑亭的意見》。

· 年內,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以北京鼓樓中學及202中學為基地,舉辦“文博職業高中”,參與授課。

· 年內,《中國古代建筑技術史》在科學出版社出版,負責撰寫木結構建筑的基礎、宋代木結構兩章,并為編審組成員。

1986年

· 本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2月,與朱長翎、王英影、梅福根等全面查看驗收浙江湖州飛英塔維修工程[63]。

· 5月,為大同九龍壁遷建工程、正定隆興寺摩尼殿修繕工程、五臺南禪寺大殿復原工程撰寫簡介,并撰文《對仿古建筑的看法》《當前古建筑維修中的幾個問題》。

· 6 月, 撰寫《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價值》。

· 同月,撰寫《關于綿陽漢闕保護的意見》。

· 7月,撰寫《古建筑的“?!焙汀坝谩薄?, 強調古建筑保護應先于利用。

· 同月,撰寫《不能改變古建筑的原狀》,強調古建筑的原狀包括外觀、主體結構的形制、構件所用材料的質地、制作構件的工藝操作技術,并從保護原則和實際操作兩方面進行介紹。

· 8月,參加廣西博物館在國家文物局的匯報,對民族文化苑的設計方案作出肯定[64]。

· 9月,撰寫《淺淡古建筑復原工程的科學依據》,根據多年的復原工程實踐認可復原的必要性,并就復原工作的可行性以及科學依據的選用進行了詳細分析。

· 11月,對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大廟提出保護意見。

· 同月,與單士元、張開濟、杜仙洲等赴貴州鎮遠,參加《貴州古建筑文化展覽》開幕式,隨后考察黃平飛云崖等地[65][66]。

· 年內,在內部刊物《貴州文物》第2期上發表《對貴州古建筑保護與維修的意見》。

· 年內,在內部刊物《文物工作》第4期上發表《古建筑的保護與利用》。

· 年內,在《避暑山莊論叢》上發表《試論避暑山莊復建工程的性質與作用》。

· 年內,在《文物出版社三十年》上發表《回憶與希望》。

· 年內,與單士元、張開濟、于堅等前往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考察[67]。

· 年內,著作《中國古代建筑的保養與維修》在文物出版社出版[68]。

· 年內,《中國古典建筑獵奇》[69]在中國展望出版社出版,負責撰寫“木構大殿 唐代杰作”“木建寺閣 高度抗震”2篇短文,分別介紹山西五臺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和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1987年

· 2月,撰寫《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館畫廊頂部設計方案說明》。

· 3月,與杜仙洲受北京市文物工作隊之邀, 同趙光林、吳夢麟、晉宏逵等考察北京近郊門頭溝靈巖寺、雙林寺等古建筑,提出年代鑒定的看法。

· 10月,撰寫《古建筑維修工程施工中應注意的幾點意見》,強調尊重客觀規律,盡量使用原工藝、原構件進行維修。

1988年

· 年內,主持河北正定開元寺鐘樓修繕工程, 擬定“下層基本不動,按照下層制作方法、用材尺寸恢復上層的落架”復原性修繕原則。

· 年內,撰寫《2000年保護古建的技術與對策》。

· 年內,撰寫《中國磚石古塔維修概說》。

· 3月,文化部同意延遲2年退休。

· 4月,赴陜西西安講課,經河南,往登封指導嵩岳寺塔修繕,此前多次現場指導。

· 4月9日,于西安講課期間心臟病突發逝世。

1992年

·《祁英濤古建論文集》由中國文物研究所編集成書,在華夏出版社出版。

采編:丁燕 永昕群 羅華鑫 李嘉妮 鄭子良 邢淑琴 楊琳 王小梅 查群 顧軍 劉江 顏華 楊福梅 安靜 楊棄 丁垚 李桃 劉錦文 張墨潤 張宇 曹雪 張海嘯

執筆:丁垚 劉錦文 永昕群 張墨潤

參考文獻:

[1] 中國文物研究所(編). 中國文物研究所七十年[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2] 中國文物研究所(編). 祁英濤古建論文集[M]. 北京:華夏出版社,1992.

[3] 孔慶普. 北京的城樓與牌樓結構考察[M]. 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

[4] 孔慶普. 城:我與北京的八十年[M]. 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

[5] 河北省趙縣柏林禪寺(編制). 柏林禪寺[M]. 2003.

[6] 祁英濤. 明陵的琉璃磚刻彩畫[J]. 文物參考資料,1956(9): 9-12+26.

[7] 祁英濤,羅哲文,里正. 河北省南部幾處古建筑的現狀介紹[J]. 文物參考資料,1953(3):64-84.

[8] 劉致平,盧繩,羅哲文,等. 趙縣安濟橋勘查記[J]. 文物參考資料, 1953(3):57-63.

[9] 徐鑫. 同治帝陵歷史之謎(圖文珍藏版)[M]. 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6.

[10][11] 馬衡. 馬衡日記(1948—1955)[M].馬思猛,整理.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

[12] 查群. 南禪寺大殿兩次修繕方案對比研究[J]. 中國文化遺產,2018 (1):78-86.

[13] 祁英濤. 晉祠圣母殿研究[J]. 文物季刊,1992(1):50-68.

[14] 祁英濤,杜仙洲,陳明達. 兩年來山西省新發現的古建筑[J]. 文物參考資料,1954(11):37-84+161+2+5-36.

[15] 祁英濤,陳明達,陳繼宗,等. 山西省新發現古建筑的年代鑒定[J]. 文物參考資料,1954(11):87-89.

[16] 祁英濤,陳明達,陳繼宗,等. 山西省古建筑修繕工程檢查[J]. 文物參考資料,1954(11):85-86.

[17] 顧軍. 1952—1958年趙縣安濟橋修繕工程回顧[J]. 中國文化遺產,2022(2):100-109.

[18] 余鳴謙(編著),顧軍,永昕群,崔明(整理). 河北省趙縣安濟橋修繕工程(1952—1958年)[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23.

[19] 雒忠如. 西安西郊發現漢代建筑遺址[J]. 考古通訊,1957(6): 26-30+11-12.

[20] 劉致平. 西安西北郊古代建筑遺址勘查初記[J]. 文物參考資料, 1957(3):5-12+3-4.

[21] 祁英濤. 西安的幾處漢代建筑遺址[J]. 文物參考資料,1957 (5):57-58.

[22] 孫儒僩. 敦煌石窟保護與建筑[M].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

[23] 祁英濤. 河北省新城縣開善寺大殿[J]. 文物參考資料,1957 (10):23-29.

[24] 祁英濤. 永樂宮壁畫的揭取方法[J]. 文物,1960(Z1):82-86.

[25] 東南大學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所(編). 中國建筑研究室口述史 (1953-1965)[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

[26]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 歲月如歌 一個甲子的回憶[M]. 鄭州:大象出版社,2012.

[27] 方利山,等. 徽州宗族祠堂調查與研究[M].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6.

[28] 祁英濤. 中國古代建筑的年代鑒定[J]. 文物,1965(4):14- 30+33.

[29] 祁英濤. 中國古代建筑的年代鑒定(續完)[J]. 文物,1965 (5):6-15.

[30] 祁英濤. 怎樣鑒定古建筑[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31] 鞍山市文物志[M]. 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9.

[32] 昭通文史資料選輯(第3輯)[M]. 1988.

[33] 天水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天水市志 下[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34] 祁英濤. 中國古代建筑的脊飾[J]. 文物,1978(3):62-70.

[35][64] 廣西博物館七十年:1934—2004[M].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4.

[36] 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編). 應縣木塔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21.

[37] 祁英濤,柴澤俊. 南禪寺大殿修復[J]. 文物,1980(11):61- 75+102.

[38] 河南省文物局(編). 河南文物 下[M]. 鄭州:文心出版社, 2008.

[39] 郭梅,傅益萍. 行走在歷史的遺跡上 袁仲一傳[M].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9.

[40] 陶富海. 發現丁村人實錄[M]. 2013.

[41] 河南文史資料(2000年第1輯 總第73輯)[M]. 2000.

[42] 韓金科. 法門寺塔地宮[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2012.

[43] 祁英濤. 對少林寺初祖庵大殿的初步分析[C] // 科技史文集(第2 輯),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9.

[44] 祁英濤,李世溫,張暢耕. 山西應縣釋迦塔牌題記的探討[J]. 文物,1979(4):26-30.

[45] 祁英濤. 關于古建筑修繕中的幾個問題[C]//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 文物保護技術(1981~1991).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7.

[46] 祁英濤. 中國古代壁畫的揭取與修復[J]. 中原文物,1980(4): 43-58.

[47] 彭長歆,莊少龐(編著). 華南建筑八十年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

科大事記 (1932-2012)[M].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48] 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編). 中國古建筑學術講座文集[M]. 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6.

[49] 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浙江省文物局(編). 浙江文史資料(第68輯 文物之邦顯輝煌 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紀實)[J]. 2000.

[50] 祁英濤,柴澤俊. 永樂宮壁畫的加固與保護[C]//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 文物保護技術(1981~1991).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7.

[51] 夏鼐,單士元,史樹青,等. 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筆談)[J]. 文物,1983(1):10-18.

[52] 祁英濤. 古建筑、古園林研究工作淺議[J]. 古建園林技術,1983 (1):6-7+63.

[53] 祁英濤. 中國早期木結構建筑的時代特征[J]. 文物,1983(4): 60-74.

[54] 北京市園林局. 當代北京園林發展史[M]. 1987.

[55]《避暑山莊研究》編委會(編). 避暑山莊研究2007[M]. 沈陽: 遼寧民族出版社,2007.

[56] 祁英濤,李士蓮,聶連順. 摩尼殿壁畫揭取、修復的技術操作[J]. 古建園林技術,1984(1):2-10.

[57] 河北省石家莊地區行政公署交通局. 石家莊地區公路志[M].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1.

[58] 山東省文化廳史志辦公室(編). 山東省文化藝術志資料匯編(第24輯 省直文化單位專輯)[M]. 1992.

[59] 宣武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宣武文史集萃[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0.

[60] 天津黃崖關長城志[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

[61] 祁英濤. 古建筑的維修[J]. 古建園林技術,1985(3):28- 34+40.

[62] 謝遂蓮,李思聰(主編). 鄭州市博物館館志 1957-1986[J]. 中原文物,1987:特刊.

[63] 湖州文史第6輯(文化藝術史料專輯)[M]. 1987.

[65] 苗侗風韻[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

[66] 段文浩(主編). 歲月留痕 鎮遠古今印象[M]. ??冢汉D铣霭嫔?,2005.

[67] 貴州省文聯,貴州人民出版社(編). 貴州勝境[M]. 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

[68] 祁英濤. 中國古代建筑的保護與維修[M].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6.

[69] 羅哲文,高莊,等. 中國古典建筑獵奇[M]. 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6.

(責任編輯:張雙敏)

猜你喜歡
文物保護
丹江口庫區加強文物保護(之一)
鞍山地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的思考
我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博物館與近現代中國文物保護
古建類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
名勝古跡
紙質文物保護修復的傳統與現代分析
環十二烷用于紙質文物保護時受溫度影響研究
骨角質文物保護研究進展
論金山嶺長城的文物保護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