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城遺址懸空臥佛保護修復研究

2024-01-14 07:17孫延忠
中國文化遺產 2023年6期

摘要:合川釣魚城懸空臥佛屬于大型砂巖質石刻,局部殘存彩繪及貼金,是國內獨一無二的摩崖懸空臥佛造像。受材料工藝、保存環境、人為和自然因素的影響,懸空臥佛巖體出現殘缺、空鼓、片層剝離、粉化剝落和彩繪顏料層起甲、粉化等病害,影響其安全性、完整性、穩定性及長期保存與展示。在對懸空臥佛價值評估與病害危害性評估基礎上,遵循最小干預的保護原則,提出保護性修補和現狀保護措施,對現存主要病害進行治理,以防止活動性病害繼續發展,減緩巖體劣化破壞速度。

關鍵詞:釣魚城遺址;懸空臥佛;保護修復;最小干預

一、懸空臥佛病害評估及病害原因分析

合川釣魚城遺址坐落在重慶市合川區東城半島嘉陵江東岸的釣魚山上,三面臨江,處于嘉陵江、渠江、涪江匯合處。釣魚城懸空臥佛是創作于唐代晚期的巨型石刻造像。臥佛鑿刻在山崖上,背倚石巖,面臨絕壁,由巖上伸出的巨石形成一個天然的“殿堂”,臥佛身下為一道高0.3~0.6米、進深3~5米、且貫通了整個崖壁的縫穴,由此呈現出造像憑虛而臥的奇觀(圖1)。臥佛身長11米,肩寬2.2米,兩耳間距1.8米,雙腳寬1.2米,赤足, “圓頭方趾與人同”,呈現一幅頭西腳東、背北面南、袒胸露肌的“釋迦涅槃圣跡圖”[1],為國內獨一無二的懸空臥佛造像。懸空臥佛歷經千百年,受本體巖石材質、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雖整體保存較完整,但基體巖石和彩繪層均受到嚴重破壞, 現存彩繪面積較小,存在殘缺、空鼓、片層剝離、粉化剝落和彩繪顏料層起甲、粉化等病害[2],且在自然環境因素影響下,現存病害有繼續發展趨勢。

(一)病害類型

1.巖石片層起翹及剝離。巖石片層起翹及剝離面積通常較小、分布零散。表現為巖石片層脫落造成邊緣起翹或剝離,內部巖石粉化(圖2a), 在重力作用下起翹或剝離的巖石易脫落。

2.巖石片層剝落。巖石因溫差或鹽析等作用導致片層剝落,剝落邊緣易出現剝離現象,露出巖石易粉化(圖2b),若不及時修補將會造成剝離巖石繼續剝落。

3.歷史修補材料失效。臥佛局部區域歷史上曾用石灰進行修補,因修補區域基底粉化巖石未加固,導致歷史修補層與基巖粘結不牢,出現空鼓、開裂、脫落等現象(圖2c)。

4.巖石粉化剝落。巖石因鹽析或干濕交替等導致膠結物流失,顆粒間粘結力降低,孔隙率及吸水率增大,在高濕環境條件下加重巖石顆?;蚍刍飫兟洌▓D2d)。

5.彩繪顏料層起甲粉化剝落。目前臥佛彩繪顏料層起甲及粉化剝落嚴重[2],嚴重影響彩繪圖案的完整性和藝術性。另外,因歷史上多次妝彩導致局部多層顏料層間出現剝離現象(圖2e)。

(二)病害原因分析

1.砂巖特性

懸空臥佛巖性為紫紅色薄層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膠結物主要為黏土鈣質膠結物—方解石,層理發育,是一種膠結較差的沉積巖,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和方解石等。臥佛暴露于空氣中,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從而破壞巖石結構,鈣質膠結物含量降低,出現石膏等中溶鹽;膠結物降低造成巖石疏松、片狀剝落、空鼓、粉化等,巖石表面彩繪層也隨之剝落。

2.干濕交替

懸空臥佛地處三江交匯處,高濕度及干濕交替破壞了巖石結構,造成巖石礦物顆粒間孔隙加大及顆粒間的膠結變弱,使巖石表層開裂、結構酥松、強度降低,表層劣化加大了濕氣的吸入,如此反復作用使得巖石發生層狀剝落、酥粉剝落,最終導致臥佛巖石的嚴重劣化。

3.酸雨

合川區處在我國酸雨重災區,空氣中SO等有害氣體與空氣中的水滴結合易形成酸霧,加速砂巖中的鈣、泥質膠結物的溶解和流失,使巖石變得疏松,易劣化。

二、懸空臥佛的保護修復

懸空臥佛保護目的是采用現代科學技術清除和治理現存病害,防止現存病害的繼續發展,減緩劣化破壞速度,保證臥佛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穩定性。臥佛保護堅持以現狀保護為前提,以物理加固為主,化學加固為輔,遵循最小干預性、可再處理、可辨識性原則。懸空臥佛的保護修復是基于價值分析及病害危害特征,采取保護性修補和現狀保護兩種措施,保護性修補是針對病害劣化嚴重且活動性病害采取的措施,而現狀保護是針對病害程度較輕且穩定性病害采取的措施。

(一)保護性修補

主要針對巖石片層剝落邊緣剝離區域、脫落后粉化區域、歷史修補材料失效區域等進行保護性修補,讓修補層作為“犧牲層材料”,以保護臥佛巖石基體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1.巖石片層起翹剝落區域修補

以臥佛發髻修復為例,保護性修補過程如下:清除發髻表面的各類污染物(圖3a);對鹽析區域進行脫鹽(圖3b);酥堿粉化區域進行滲透加固(圖3c);空鼓區域進行灌漿加固(圖3d);最后用水硬性石灰與砂巖粉配制的修補材料按照原來殘缺的形制進行保護性修補(圖3e、f);修補后采用紅外熱成像對發髻進行效果評估對比(圖3g、h)。

2.巖石片層剝落區域修補

以臥佛腳趾處巖石片層剝落修復為例,巖石片層剝落邊緣已出現剝離、空鼓現象,若不及時修補將會造成空鼓區域及剝落邊緣繼續剝落,且暴露的巖石表面粉化嚴重,應進行保護性修補。保護性修補過程如下:清除脫落區域表面的各類污染物; 對巖石表面進行脫鹽;酥堿粉化區域進行滲透加固;最后用水硬性石灰與砂巖粉配制的修補材料進行保護性修補。效果如圖4。

3.歷史修補材料去除區域

臥佛歷史上用石灰修補部分的色彩與臥佛本體差異較大,與臥佛本體極不協調,藝術性較差; 且歷史修補層已出現空鼓、開裂、脫落等現象。應先去除失效歷史修補材料,對基層粉化巖石進行加固后再進行修補,以提高新修補材料與基層巖石的粘結性。以臥佛左臂失效材料去除修補為例,修補過程如下:先清除表面失效修補材料;對巖石基層進行排鹽及滲透加固;最后用水硬性石灰與砂巖粉配制的修補材料進行修補(圖5)。

(二)現狀加固

1.巖石空鼓灌漿加固

臥佛表層空鼓是威脅文物長期保存的主要病害,針對空鼓的片層巖石易受自身重力的作用而剝落??刹扇」酀{加固措施以保證空鼓巖石的穩定性,針對空鼓面積較大的情況,增加錨桿錨固措施。加固措施如下:采用毛刷、洗耳球、鋼針等清除空鼓及剝離區域內灰塵及雜物;用水硬性石灰與砂巖粉配制的灌漿材料進行灌漿(圖6a);灌漿后支護處理(圖6b);大面積空鼓區域可鉆孔多次灌漿;硬化后采用敲擊法或紅外熱成像檢測灌漿效果(圖6c、d)。

2.巖石粉化滲透加固

用洗耳球、軟毛刷等將表面塵土吹洗干凈; 滴加有機硅乳液加固粉化巖石(圖7a),并用紡綢拓包壓實(圖7b);加固后進行效果評估(圖7c、d)。

3.彩繪起甲粉化顏料層的加固

巖石粉化剝落嚴重,連帶顏料層剝落。用洗耳球、軟毛刷等清理彩繪表面(圖8a),滴加有機硅乳液,用拓包壓實(圖8b),加固后進行效果評估(圖8c、d)。

(三)臥佛保護修復效果檢測

1.色差監測

彩繪是懸空臥佛藝術價值的重要體現,色差和光澤度是評估修復效果的重要指標。一般采用色差儀和光澤度儀定點檢測修復前后彩繪及巖石層色差和光澤度變化,以評價保護材料的加固效果(見表1)。

檢測結果表明,臥佛巖石及彩繪加固前后色差值較小,處在2.0~4.0ΔE范圍內,說明色差變化較小,在人肉眼視覺匹配范圍內;且加固前后光澤度變化較小,說明無炫光現象。

2.表面硬度檢測

通常采用攜帶式硬度計檢測巖石修補加固前后表面硬度變化,并與風化巖石、新鮮巖石的表面硬度進行對比(圖9),評估修補材料的性能。

表面硬度檢測表明, 臥佛巖石風化層硬度為300.15HLD,片層剝落后巖石層硬度為314.85HLD,修補材料層硬度為335.6HLD,新鮮巖石層硬度為567.45 HLD;表明修補材料層硬度小于新鮮巖石硬度,但大于風化巖石的硬度,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如風化,則修補材料先于基巖劣化,作為“犧牲層材料”達到保護基體巖石的目的,具有較好的兼容性。

3.紅外熱成像檢測

臥佛發髻空鼓區域灌漿后采用紅外熱成像進行效果檢測。檢測結果表明,灌漿后空鼓區域填充較密實,達到了較好的灌漿效果。

4.脫鹽效果

臥佛受自然環境因素影響表面附積易溶性鹽類物質,鹽類易造成巖石的酥堿粉化,保護修復前需進行脫鹽處理。以臥佛發髻粉化區域脫鹽為例,通過電導率檢測,脫鹽四次后電導率與原始紙漿電導率相比已基本趨于穩定(圖10),說明脫鹽基本完成。

三、結語

釣魚城懸空臥佛保護,遵循文物保護最小干預原則,根據價值評估及病害危害性評估,提出現狀保護和保護性修補兩種保護修復措施。保護性修補以無機材料作為“犧牲層材料”進行物理修補加固,具有較好兼容性和耐久性,從而保護臥佛基巖免于繼續劣化,保存和延續了真實的歷史信息。

懸空臥佛經保護修復后,提高了巖石的表面強度及彩繪的附著力,增加了完整性、穩定性和藝術性。保護修復后進行長期跟蹤監測與評估,色差及光澤度變化較小,保護效果較好,保護措施防止或減緩了臥佛的劣化速度,保證臥佛在目前保存環境條件下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穩定性(圖11)。

2015版《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提出了“不改變原狀”“最低限度干預”[3][4]原則。呂寧通過對石窟寺保護工程的梳理,對《準則》指導下的文物保護理念進行了系統的闡釋、價值意義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反思和建議[5]。余子驊認為隨著人們對于“修舊如舊”以及“like for like repair”理念的思考,只追求觀感形制和“修舊如舊”的理念已不合時宜,而文物價值信息保護愈發得到重視[6]。從釣魚城懸空臥佛保護修復項目可以看出,保護修復是以價值評估和病害危害性評估為依據,根據保護修復對象的價值、重要性和病害的活動性及危害性評估等提出保護修復依據。一是病害是否具有繼續發展的趨勢及是否影響文物本體的科學保存;二是病害是否影響了文物的重要價值;三是病害是否具有歷史及保護修補的依據;如滿足上述情況可進行保護性修補,否則進行現狀保護,才能在保護施工中體現對文物的“保護”工作,而不僅僅是文物的“修復”。本文通過對懸空臥佛價值評估及危害性評估,依據現存病害對價值影響程度及危害程度、發展趨勢等[7],遵循“最小干預”文物保護原則,并考慮造像的宗教價值,采取現狀保護及保護性修補等保護修復措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臥佛所包含的歷史信息,并較好地處理歷史信息的增減及歷史價值與美學價值的關系,踐行了楊璐所提出的增加歷史信息可取、減少歷史信息不可取以及歷史價值第一性、美學價值第二性的觀點[8]。

參考文獻:

[1] 池開智.合川釣魚城——一座震撼古今的城塞[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117.

[2] 孫延忠,姜凱云.釣魚城遺址懸空臥佛彩繪保護加固試驗研究[J].中國文化遺產,2018(4):35―38.

[3] 龔德才.論最小干預原則的發展歷程及內涵——兼議其在中國的應用與發展[J].東南文化,2020(5):6―15.

[4] 陸壽麟.我國文物保護理念的探索[J].東南文化,2012(2):6―9.

[5] 呂寧.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推動下的石窟遺產保護[D].北京:清華大學,2013.

[6] 余子驊.“修舊如舊”與“Like-for-Like Repair”[J].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2019(4):22―25.

[7] 李宏松.當下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原則面臨的挑戰及對策之芻議[J].中國文化遺產,2016(1):80―83.

[8] 楊璐,黃建華.保護、修復、研究領域中文物的價值[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6(4):49―54.

(責任編輯:孫秀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