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布藝術在童裝中的創意設計

2024-01-14 13:12郭若雯
輕紡工業與技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童裝針法布料

郭若雯

(武漢紡織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拼布藝術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最初的為抵御嚴寒、節省資源,到如今成為設計元素、增添美感,它與服裝行業的結合十分緊密,在當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下,拼布藝術被運用在各類服裝當中。徐逸等[1]在關于拼布藝術的研究中回顧了拼布藝術的歷史,對拼布藝術在現代服飾設計上的應用方式進行了探討;高琪[2]從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剖析當下服裝設計中拼布形式的應用原因。綜合以上研究,本文就拼布藝術與童裝設計的應用,通過研究、查找資料進行討論分析,研究將拼布藝術轉換應用到童裝設計中。

1 拼布藝術的概述及國內外歷史淵源

1.1 拼布藝術概述

拼布藝術又稱patchwork,也常常被稱為quilting。它是將不同的布料,根據一定的設計,拼接縫制在一起。它不是簡單地將布料連接在一起,而是通過連接這種方式,去更多地表達設計者本身對布料紋布料、紋理、肌理、色彩的理解。拼布藝術可以創造出很多可能性,創造出多種風格的藝術作品,開拓設計者的思維。

1.2 拼布藝術國內外歷史淵源

1.2.1 拼布藝術國內歷史淵源

為了補足日常生活用品的某方面需求,拼布藝術作為一種需求由此而生。

在中國,采用拼布藝術制作的服裝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并且制作手法已經十分考究。當然其中最為出名的拼布藝術作品,就是中國傳統的“百衲衣”“百衲被”。

除了拼布的服裝,現如今還有許多流傳下來的百衲綢片(如圖1 所示)。

圖1 百衲綢片(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在很多博物館中,或多或少的都保存著中國古代拼布藝術的結晶,而許多“百衲”作品是沒有完整形態的,大部分是以布片的形式收藏。但是它依舊能夠證明當時有關拼布藝術的存在,并且展現出很高的技法水平和藝術價值。

1.2.2 拼布藝術國外歷史淵源

在國外,拼布藝術起源于13 世紀的歐洲各個國家,寒冷惡劣的天氣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缺少,使當時大部分的人不得不開始尋求解決的辦法,零碎的布料則成為了人們的目標,人們將大量棄之不用的零碎布料縫補后制成可以御寒的被子、地毯、服裝等。后經輾轉流傳,形成了拼布藝術。世界人口的變遷以及移民風潮也帶動了拼布藝術的發展和興盛。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拼布藝術風格。

拼布藝術流傳到美國,在19 世紀左右發展得尤為興盛,也自成一派出現了獨特的美式拼布藝術風格(見圖2)。大大小小的拼布藝術展覽開始增多,各行各業的藝術家們會結合自身專業與拼布藝術,用不同的手法展現和創造新的作品,這也為拼布藝術打開了新的大門。

2 拼布藝術的藝術特征分析

2.1 秩序排列

秩序排列不僅在拼布藝術的表達中占重要地位,也是藝術創作中體現美感的一個要點。秩序排列是作品畫面中的各個元素之間所構成的一種節奏關系,它所產生的節奏和韻律在視覺畫面中起到了絕對性的作用,運用的點線面不同,畫面所產生的節奏關系也大相徑庭。

在拼布藝術作品當中,畫面是由一個個秩序排列的元素組合成圖案再傳達給觀賞者,其中,拼布藝術中有以單獨的紋樣為基礎延伸做連續紋樣來完成畫面的,例如有將圖案做對稱、連續等方式組合,使畫面產生穩定平衡、有條理的狀態,這種屬于有規律可尋的秩序排列畫面。也有畫面是以不同的元素以非連續的方式存在的,例如將布料作為點線面的元素進行構圖,它并不是完全的整齊劃一、方方正正,而是通過一種節奏感,讓觀察的人感受到整體畫面中構造出的秩序美。

2.2 色彩分布

色彩在畫面中能給人帶來視覺沖擊,在拼布藝術當中,不同的色彩之間交錯碰撞,需要保證拼布作品中的色彩表現得恰當,色調統一,且具有豐富的層次。

拼布藝術的色彩表現是多樣的,它與基礎的色彩原理相聯系,變換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純度就會產生不同的作品風格。拼布的用色大致被分為兩大類,即淡雅、單純或是鮮麗、繁復。第一類,其對比強烈,色塊較大。第二類使用的顏色繁多,一般為四五種,或選用相鄰色,或選用互補色[3]。

當然,不僅需要考慮面料的色彩之間產生的關系,同時也不能忘記不同面料之間的質感差異,同一種色彩不同肌理的面料所呈現出來的色彩效果是不一樣的。

2.3 針法工藝

除了在排列、色彩方面的設計,拼布藝術最能打動人的其實是它的豐富的針法工藝,這也正是拼布藝術所帶來的魅力。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一些拼布藝術作品也可以通過機器縫紉來完成,但是手工縫紉依然是拼布藝術作品最能夠打動人的地方。

拼布藝術作品當中所使用的針法工藝大部分都是縫紉基礎所使用的針法,例如平針縫、藏針法、回針縫、卷針縫、內側立針縫、貼縫等。其中在拼布藝術當中最為基礎的就是平針法,也叫“運針”,常常配合絎縫在布料上以固定的長短縫制;將圖案形狀縫制在另一塊布面上時,則常常使用到貼縫;而其余的針法也都在其中相繼配合著使用。

拼布藝術作品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圖采用其他針法,如果不嫌工藝繁瑣,也可以運用各種繡法,如回針、繡鎖鏈、十字繡、結粒繡等,還可以采用如壓線針法等變化各異的針法,不同的技法都能為拼布藝術錦上添花,這也是體現拼布藝術獨特魅力的重要手段[4]。

3 拼布藝術在童裝中的創意設計

在全球推行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拼布藝術以它別具一格的創造性受到了服裝產業的青睞。國外的服裝品牌中,將設計結合本土風格的拼布藝術,將拼布藝術轉換應用,為產品帶來全新的風貌;國內的服裝品牌中,設計師們也是通過拼布藝術與設計的融合來表達品牌理念。此次童裝設計結合了百家衣中拼布藝術的裝飾感和現代機能服裝的功能性,打造了一個創意的童裝概念。

將拼布藝術結合童裝的靈感來源于中國古代父母為新生孩童所制作的服飾百家衣,有得百家之福的寓意,是寄托了父母對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期望,在設計中借用百家衣的寓意。

3.1 拼布藝術在童裝中的創意設計過程

在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將拼布藝術獨特的形式融入現代的功能性兒童服裝當中,增強兒童自身著裝的功能特性,讓現代配色與傳統工藝自然兼容,創造出新的火花,帶來新的創意思考。

3.1.1 在拼布圖案上的設計

為了符合當下服裝審美,在拼布圖案的設計上選擇簡約直觀的樣式,既要有變化,又要帶有秩序性的美感。圖案參考中國傳統拼布藝術中常見的傳統銅錢紋,其紋樣以圓形為主體,相互交錯,循環反復形成富有節奏感的圖案。將傳統銅錢紋單個元素提取、組合,使用兩種相近顏色組合,運用在童裝中,使得拼布藝術自然融入現代服裝中。作者自繪拼布圖案提取組合見圖3。

圖3 拼布圖案提取組合

3.1.2 在面料上的設計

在服裝面料的制作上,使用拼布藝術,也是對傳統的工藝技法的一種傳承,并且拼布過程中使用的面料,更多的是選擇邊角余料,也更大程度上減少了成本。在童裝的選擇上以棉為主,以穿著者的舒適度和安全性為主。在服裝里料的選擇上使用柔軟舒適的純棉內襯,外部的用料部分使用可以做防水處理的TPU面料以及較為挺括的斜紋尼龍面料,打底褲內搭、短袖等選取針織吸汗面料。

3.1.3 在色彩上的設計

在色彩搭配上,與大部分色彩飽和度極高的童裝不同,設計中以低飽和的灰調色彩為主。拼布藝術在口袋衣片、褲子等處小范圍使用,全部使用同色系而肌理不同的面料制作,使其遠觀時保持整體性,近處觀察時又保有細節。

3.1.4 在款式上的設計

在款式設計上,用分割和拼接來增強其功能性和童趣感,結合拼布面料,使大塊面分割的設計中具有可觀賞的細節。

服裝多處設計為可拆卸的形式,既考慮到童裝的功能性又考慮到服裝的美觀性。在款式上增加口袋,可用于收納部分出行需攜帶的物品。

3.1.5 在制版上的設計

在服裝的制版過程中,考慮到兒童的生長發育,在部分結構處放大了尺寸。同時為增加服裝的功能性,服裝可拆卸、收放的部分較多,在版片上使用了打褶以及分解來制作。

3.2 拼布藝術在童裝中的創意設計效果展示

這款童裝是在現代的著裝風格下,加入傳統拼布藝術的表達。針對兒童增加服裝的功能元素,同時表達出童裝的趣味性,用低飽和度的色彩可以展示出童裝的另一面。

第1 套設計中,在服裝前片兩側做雙層可拉開式的設計,利于兒童根據需求保暖、散熱。在散開時廓形呈A 字形,收緊時為H 字形,對兒童腰部減少擠壓,配合拼布增加視覺效果。

第2 套設計中,將上衣外套的后背處、袖身處設計為可拆卸式,易于兒童運動前后散熱。裙身增加容量適中的口袋,可用于收納部分出行需攜帶的物品。在衣身前片以及后背可拆卸處使用拼布元素。

第3 套設計中,在上身將背帶造型與背包合二為一,并將后背搭扣做成X 形,避免兒童站姿、坐姿時的駝背。在下身的褲裝設計中,加入可拆卸的暗扣、拉鏈,可以將褲裝改為裙裝。并且,在褲裝的衣片處使用拼布元素,在同一色調下,豐富細節層次。

第4 套設計中,在衣身上,在肩線下方延伸出TPU防水材質的面料,將原有廓形打破,增添趣味。在袖身的一半處裝配拉鏈,可將下半部分袖身拆卸,收緊袖口處,可做帽子使用。衣身及短褲上使用拼布元素自然地融入整套服裝。

圖4 為作者自繪效果圖展示。

圖4 設計效果圖

4 總結

拼布藝術作為歷史悠久的藝術表現形式,被傳承至今。在當代服裝設計中對拼布藝術進行轉換應用,順應可持續發展觀的大背景,突破了服裝設計固有的面料使用模式,將拼布藝術與童裝進行結合,不僅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新性,也將可持續的理念傳播給當代消費者。

猜你喜歡
童裝針法布料
用布料拼圖形
淺議無極針法之九元氣血針法
燒結機布料器的改進優化
中國童裝看即墨
IN-SIGHT童裝概念店
朝醫太極針法操作規范
按約定付賬
用場景模式賣童裝
初探皮部針法治療腰肌勞損
高爐重量布料準確度的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