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移情設計的桂西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模型研究

2024-01-14 13:12柳嘉茗
輕紡工業與技術 2023年6期
關鍵詞:移情產品設計文創

柳嘉茗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移情理論廣泛運用于心理學、行為學等領域,通過情感投射、移情關系、移情作用,分析理解人與事物之間的關系、情感影響程度[1],因而在產品設計領域中經常被應用在注重情感交互的產品類型設計上,幫助設計師深入研究用戶的物理需求與心理需求,貫徹“以人為本”的產品設計理念[2]。

隨著旅游資源的發展與政策的支持,桂西南地區的民族文化傳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關注,目前國內已逐漸出現針對桂西南地區民族文化傳播的產品設計研究。理論層面上,現有研究中注重提取文化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缺乏完善的系統設計框架和詳細的理論指導;現實層面上,桂西南民族地區地處邊疆,現有文創產品市場境況有待改善,文化傳播力度需進一步加大,文化內涵的深層表達也需加強。

因此,本研究以理論引導為切入點,運用移情設計理論來指導桂西南民族文化產品設計方法的研究,通過自主建立模型,從用戶情感產生到情感延續的因素中完善系統設計內容,使文創產品能更深入地表達文化內涵、更符合現代用戶需求、更好地融入消費者生活。

1 研究對象與范疇

桂西南地區擁有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資源,這些資源在現有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具體表現在南寧、崇左、百色3 個地域的文化特色上[3],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駱越文化系列、花山巖畫系列、邊關系列、明仕田園系列等文創產品類別。在現有的研究文獻中,有大量將移情設計理論運用在產品設計領域的文章,針對傳播民族文創產品設計細分下的領域也有少量研究者進行深入研究,這些可以為本次研究提供參考和思路。因此,本文以桂西南地區民族文創產品設計為研究對象,運用移情設計理論在民族文創設計范疇中嘗試構建適用于該地區的移情設計模型。利用移情設計理論對桂西南民族文化以及消費者心理需求進行研究,準確地掌握文化情感產生點,將情感融入產品中,向消費者精準傳達情感。

2 桂西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存在的問題

在現有的研究文獻中,多數研究集中在文化旅游和文化產業領域,探討桂西南地區的文化傳承與保護問題。這些研究對傳統媒體、新媒體、民族品牌的建設和文化交流等文化傳播策略給予了關注,并從民族文化翻譯、跨文化傳播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分析了桂西南文化的跨地域傳播問題,針對桂西南民族文化傳播的方式表現出多樣化。然而,關于以產品設計為載體進行文化傳播策略研究的文獻數量相對較少。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桂西南民族文化產品設計在創新設計方法的引導下,展現出許多優秀的系列產品設計。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文創商店中的系列產品就提煉了桂西南地區優秀的民族文化元素,并將這些元素應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設計中。當前,消費者對產品的關注已不再局限于其自身功能與質量,而是越來越重視產品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相較而言,市場上的桂西南文創產品設計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這些設計主要強調文化傳播,大多忽略了用戶的實際需求。其次,民族文化內涵豐富,但在產品設計各要素中無法充分展現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最后,產品的使用環境與文化內涵不相匹配,消費者難以在民族活動中感受到相應的氛圍和儀式感,導致用戶與產品之間難以產生共鳴[4]。

3 基于移情設計的桂西南文創產品設計模型構建

3.1 移情設計理論對桂西南民族文創產品的價值

綜合文獻研究發現,移情設計理論在產品設計領域中的應用已經相對成熟,在產品設計的不同領域中,每個領域都有其設計特性,其運用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盡管在兒童、醫護、減壓等情感交流密集的產品設計中,已有大量研究者運用移情設計理論來增加用戶的交互服務與情感體驗,但是在民族文創類產品設計的傳播方面,移情設計相關文獻和成果卻相對較少,故對其理論方法方面的研究可視為對桂西南民族文創產品設計的創新應用。

傳統的產品設計流程方法往往更側重于解決用戶的物質需求,但對于用戶的情感捕捉方面的把握不夠精準。桂西南民族文創產品設計需要在物質需求得以滿足的基礎上,注重產品文化內涵的表達與情感共鳴。移情設計理論可以有效地構架用戶與民族文創產品之間的情感聯系,準確把握能夠激發用戶情感的痛點,并且根據用戶對民族文創產品的移情作用效果進行相應的產品優化。這一方法能夠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有助于增強用戶與民族文創產品之間的情感黏性,提高民族文化傳播力度與知名度。

3.2 用戶體驗移情影響

移情設計理論工具能夠促使設計師產生同理心,并在整個用戶體驗過程中,觀察到用戶的肢體語言、語氣、表情等可視信息,通過決策線索洞察用戶的想法、態度、信念、情感,從而深入了解目標用戶,識別用戶潛在需求[5]。

用戶與產品之間最理想的情感交互過程,是一個由接觸到使用、使用到理解、理解到認同、認同到再次接觸的循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情感迭代,以實現情感延續。用戶的所看(視覺)、所做(行為)、所聽(理解)、所想(思考)環環相扣[6],每個環節都決定著用戶是否愿意進行下一步的情感深入,如圖1 所示。

圖1 用戶體驗移情關系圖(作者自制)

用戶對產品的體驗始于感知,通過視覺、觸覺、聽覺等多方面感官體驗對產品產生關注和興趣,有了情感的產生才能開啟產品的使用可能[7];在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用戶會依據產品的使用方式、使用場景、使用頻率等行為模式來判斷產品是否能夠滿足其基本物理需求;在認知體驗過程中,產品的文化元素、文化故事、文化體驗等表達方式,使用戶在社會互動中了解并理解產品的文化內涵與價值觀念;當用戶心智模型中的經驗記憶與產品的體驗相匹配時,用戶會運用聯想的方式感受文化的深層內涵,從而獲得對文化的認同和情感共鳴。

3.3 設計模型構建

為了實現用戶與文創產品之間的最佳共情狀態,根據移情設計理論的方法論,將移情過程分為桂西南民族文化調研中的移情、設計調研中的移情、移情結果3 個部分進行構建。相較于前人研究的移情設計模型重點是文化元素如何提取轉換為設計元素,本文研究重點是通過移情設計理論從用戶的移情體驗角度,挖掘用戶對產品需求與文化特性兩者之間的功能匹配、情感匹配等,實現情感交融并增強情感永續性,這一設計理念有助于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如圖2 所示。

圖2 基于移情設計的桂西南文創產品設計模型(作者自制)

首先,從設計流程中的移情這個角度出發,對承載民族文化的產品進行研究,滿足用戶基本產品需求,運用移情觀察、用戶探測、沉浸體驗等移情設計方法,深入挖掘用戶真實生活場景中的功能需求、使用需求、情感需求與敏感點,并轉換為產品相應的形態與結構。斯坦福大學教授詹姆斯·馬奇指出,人們在面對選擇時會依賴衡量利弊與身份認同2 種基本的決策模式[8],其中衡量利弊是用戶關注自身利益,在產品設計中是對產品的使用價值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基本功能使用需求的決策;身份認同是用戶在決策中關注的群體利益,在這一決策過程中,人們往往會考慮到“像我這樣的人,現在應該做什么”,無意識地將自己的身份帶入決策因素中,在產品設計中用戶需要社會層級的匹配或其他情感要素的生成,從而做出最后的決策。這一層面的研究主要是設計師對用戶進行移情,從用戶所看、所做、所想的沉浸體驗中,尋求更準確的用戶習慣與心理模型。

其次,從文化分析中的移情這個角度開展設計調研。在用戶情感本能層級上研究桂西南文化的形態要素,包括文化的造型、紋樣、結構、形式等方面,建立起用戶的感性認識[9],這些都決定著是否能開啟用戶的移情起點;在行為層級中分析桂西南人民的生活情景、文化習俗、地域特色等內容,引導用戶更好地理解當地文化;在反思層級上,通過桂西南民族文化精神觸發情感共鳴。用戶在接觸、使用、理解、認同移情體驗中不斷地深入感受民族文化。

再次,在用戶調研與文化調研的結果中,總結出文化與消費價值相似點,文化形態對應產品外觀功能需求、文化場景對應產品操作場景、文化精神對應用戶情感需求[10],探求彼此之間的匹配點并將其融入桂西南民族文創產品設計中。

最后,用戶在使用文創產品時不斷感受文化內涵,通過文化與消費價值的一致、文化情感與產品情感的匹配,建立用戶對桂西南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自身價值觀的主觀情感想象力、創造力以及文化認知的客觀情感相統一的情況下,完成用戶移情效果。

4 桂西南文創產品設計模型應用的移情方向

奇普·希思、丹·希思提出,能使創意更有黏性的方式是讓用戶關切和在意[11]。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過程中,運用移情調研方法深入了解人們的生活習慣,搭建人們日常生活習慣與文化之間的聯系,在此過程中,人們會自發地運用聯想,幫助其理解文化內涵,產生移情效果,觸發情感共鳴[12],根據設計模型內容與桂西南產品設計現存問題,可從如下3 個主要方向進行創新應用。

4.1 文化形態與功能匹配

注重挖掘用戶真實需求,實現產品形態、功能需求與文化形態的相統一。如下以生活常見的臺燈產品作為設計載體進行論述,如圖3 所示。

圖3 文化形態與產品功能共鳴點(作者自制)

在功能上,作為一種照明器具,臺燈的基礎功能是提供光照;通過移情研究可以發現用戶在使用臺燈時的真實需求是在桌面工作時獲得適應不同工作場景的多功能燈光照明;此外,用戶的潛在情感需求是能夠減少在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枯燥情緒。

在文化形態上,可由燈具的照明功能聯想到“光明”和“祈?!?,再由“祈?!甭撓氲焦鹞髂蠅炎邈~鼓所代表的文化符號,根據設計模型,可在造型、紋樣和結構等方面找到與產品形態功能相匹配的元素[13]。因此可以直接運用銅鼓的造型與紋樣元素進行產品形態設計。

在結構上,可以根據燈具的功能進行分離式、一體式或其他形式的設計;在文化形式上,銅鼓奏樂方式為敲擊拍打,以這種文化形式與產品使用方式相匹配,臺燈的調節形式選擇使用敲擊或拍打的方式進行使用;在文化內涵上,古駱越人通過銅鼓奏樂的形式祈福來年風調雨順,轉換成現代臺燈的產品語義,則是寓意用戶擁有光明的未來。產品的交互設計不僅增加了產品的趣味性,還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體驗到古駱越人通過銅鼓奏樂來祈福的氛圍。

通過綜合考慮這些產品要素,可以設計出既符合用戶的功能需求,又能滿足用戶情感需求的產品。這種設計方法可以有效地避開現有產品僅注重平面圖案設計的問題,繼而創造出更加實用、有趣且富有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

4.2 文化場景與使用場景匹配

提升產品文化場景與使用場景的適配度,增加用戶與產品的共情點。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于2016 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4]。如下以花山巖畫為例,提取古駱越人的生活情景元素,并應用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場景中,進而讓用戶深刻體驗民族文化特色帶來的移情效果,如圖4 所示。

圖4 文化場景與使用場景共鳴點(作者自制)

花山巖畫中有人物、動物、器物3 種形態。身佩刀劍的蹲式人形是手握大權的將領,較小的人形為士兵,頭戴羽毛的人形為祭師,不同的人物組合場景建立了不同的生活場景,有渡船、鼓樂、祈求勝利等場景[15]。將花山巖畫場景運用在企業文創產品設計中,找到兩者的共性,可以帶來不一樣的用戶體驗。行政辦公室負責全公司的協調,手持重權的職能與巖畫中的將領形象相似;人力資源部掌管公司人事,類似巖畫中的士兵;計劃營銷部通過市場調研與分析能夠預判市場商機,與祭師祈福的語義相似;會議室是共同協商、共謀辦事之處,渡船圖的團結之意與會議室場景相契合。對應不同的辦公場景與民族元素融合,從辦公用品、門牌標識等方面進行設計,在真實生活、工作場景中體驗到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核,解決了現有桂西南民族文創產品設計無法傳達民族核心精神的問題。

4.3 文化精神與情感需求的匹配

深度同步文化核心精神與用戶情感需求,用故事的方式激起用戶情感記憶,再由回憶激起用戶移情,以達到情感共鳴效果,如圖5 所示。

圖5 文化精神與情感需求共鳴點(作者自制)

壯族花朝節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舉行,是桂西南地區紀念百花仙子的傳統民俗節日,青年男女匯集于木棉樹下以山歌對唱、贈予花束、拋繡球等互動方式相互定情。桂西南民俗文學形象較為抽象,轉換設計元素的過程也存在著一定的挑戰。在創新設計時可以考慮從文化中提煉出花朝節的精神核心,即祈求百花仙子保佑愛情純潔及永久,并尋找與情感需求匹配的現代產品。文創產品以禮品設計為切入點,提取繡球與木棉樹的元素進行花燈創新設計,將“相思之情”融入花燈中,實現了文化精神與情感需求相匹配。由文化故事引導產品情感移出,用戶可將情感投射于文創產品上,獲得良好的移情效果。當文化內涵與消費價值相似時,用戶對文創產品的忠誠度也會隨之提升;同時,這也增強了用戶在感受民族活動過程中的獨特氛圍與儀式感。

5 結語

本次研究為桂西南民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提供了移情理論指導模型與創新設計方向,為桂西南地區的民族文化元素應用于產品設計提供了有效的途徑。該模型注重在用戶需求與文化要素之間建立情感聯系,旨在實現產品情感的永續性,這一研究成果對于民族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移情產品設計文創
陶溪川文創街區
智能產品設計
淺析詩歌翻譯中的移情——以《再別康橋》韓譯本為例
《冷·暖》
《教堂之夜》
《歲寒三友文創海報》
“不落灰”的文創
鏵芯文創
移情于物,借物遣懷(外一則)
面部表情、文化差異與移情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