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社會生源的高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優化策略研究
——基于行為設計理論視角

2024-01-15 08:04徐丹楊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生源動機學習者

孫 力,徐丹楊

(江南大學,江蘇 無錫 214122)

自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并鼓勵更多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企業技術工人等報考”以來(李克強,2019)[1],高職院校的圍墻被打破,生源類型趨于多元化,社會生源數量逐年增加。據教育部《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 2012—2022年》數據,2019年起高職教育連續三年擴大招生規模,至2022年社會生源占在校生比例達28%左右(教育部,20223)[2]。生源向社會的延展也意味著將引發高職教育教與學的嬗變。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深入實施數字化戰略行動”(教育部,20223)[3],隨著各類綱領性文件對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引領,與產業變革距離更近、受數字化影響較大的高職教育積極響應。作為教與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是重要推進舉措之一。然而受普通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的影響,當下職業教育片面強調智慧教育驅動模式下的轉型,在課程建設中仍偏重理論,結構性強,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廣大高職學生對崗位與職業發展的需求。同時,擴招帶來的社會生源相比普高生源具備學習動機更強、學習能力更弱以及更適應在線學習的特性(葛新旗等,2022)[4],高職院校未能及時根據社會生源的群體學習特點、能力水平做出調整,多數在線課程仍難滿足社會生源的學習需求,導致在線學習效果欠佳。突破高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桎梏,是解決上述問題、應對教與學嬗變的重要舉措之一。

一、面向社會生源的高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現狀及問題

(一)高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現狀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到要“推動教育教學變革創新,分級遴選5000 門左右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育部等,2020)[5]。至2022年,已建成1160 門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傮w而言,高職在線開放課程已初步呈現數量穩步增長、資源類型豐富、教學形式多樣的發展態勢(吳華君等,2021[6];曹喆等,2023[7])。

隨著高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扎實推進,不少學者開始創新教學模式并檢驗效果。如陳曦蓉(2019)基于CBI 理念探析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并在商務英語課程的實踐中發現該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助于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8]。劉柏陽(2022)探索了基于OBE 理念的在線開放課程新型教學方式,并在快遞運營管理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正向反饋[9]。另外,也有學者對課程優化路徑進行探索。如周惠芳(2020)等結合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歷程,從宏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視角提出要從分析高職學生特點、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以及實施混合式教學三條路徑拓展在線開放課程的深度和廣度[10]。葛新旗(2022)則認為OBE 理念與職業教育中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相吻合,因此結合OBE 課程的基本建設思路,從平臺選擇、資源建設與應用等方面探索面向高職社會生源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路徑[11]。

(二)高職在線開放課程現存問題

盡管高職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整體發展欣欣向榮,但目前仍存在特色不鮮明、應用效果差等方面的問題。如,宋艷玲(2023)從課程建設標準角度提出面臨的主要困境是建設標準多參照高職相關專業統一的教學標準,以專業學科知識教授的整體性、系統性為原則,簡單地將線下課程微?;筠D為網課[12]。尹楊堅(2022)從職業能力培養的視角提出許多高職院校既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也缺乏對行業、企業職業能力需求變化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導致在線開放課程內容不能全面考慮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并滯后于職業崗位實際[13]。朱春俐(2021)從學習者體驗角度分析,發現在線開放課程內容與學習者需求不契合、學習支持服務不到位、學習者對學習活動參與性不強等問題。[14]除了從課程建設所涉及的影響因素進行困境分析之外,還有學者從在線開放課程“在線”“自主”“互動”的特征層面對我國高職在線開放課程發展所面臨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在線開放課程優勢相較于傳統課程發揮并不明顯。

綜上所述,在線開放課程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職教育教學的現狀,但同時也缺乏面向社會生源的在線開放課程探索。一方面,在線開放課程于傳統生源而言本就“高教性”突顯而“職教性”不足,對于實踐智慧豐富的社會生源而言該問題則更加凸顯;另一方面,現存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鮮少關注社會生源的學習特點和行為習慣,無法滿足社會生源的學習需求,相關應用少且效果差。對此,本研究以高職院校社會生源的在線學習行為作為切入點,嘗試引入行為設計理論,闡述該理論指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意義,進而基于動機、能力與觸發三要素,剖析社會生源在線開放課程學習中的行為特征和潛在需求,探討在線開放課程優化策略,以期為改善社會生源學習行為、優化在線開放課程學習成效提供有益借鑒。

二、行為設計理論及其指導意義

(一)行為設計理論概述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

行為設計理論最早由美國斯坦福大學Fogg教授提出,是通過客觀場景的改變來引導用戶主觀認知和行為改變的系統性理論(FOGG,2003)[15],涉及行為研究、心理學、用戶體驗等多領域交叉內容。它將行為作為設計依據,以期通過設計方法影響個體的行為,對行為的形成與改變具有指導意義,被廣泛應用于健康、互聯網產品和教育等多個領域。

Fogg 教授通過對行為設計理論的整理和深化,提出了一種洞察個體行為的模型(Fogg Behavior Model,簡稱FBM 行為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揭示了目標行為產生的三個條件:動機、能力和觸發因素,即個體要實施某種有意識行為時,三個條件必須在同一時刻聚合,缺一不可(FOGG,2009)[16]。具體而言,當動機和能力滿足行為發生的基本條件,施以適當的觸發因素便極有可能觸發行為;若動機和能力不滿足行為發生的基本條件,即使施加觸發因素也較難引導行為發生,此時應著重于改變動機和認知能力。

圖1 FBM 行為模型

在教育領域,行為設計已被應用到在線課程和在線教育環境的設計以及混合教學情境中。如Widyasari(2019)通過將行為設計嵌入到高等教育的在線教育環境中,發現相關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得以增強,在線學習效果得以提升[17]。Engelbertink(2020)在一項參與式設計的定性研究中發現,在行為設計相關理論指導下進行的課程設計能成功地激勵在線學習者產生更深層次的學習行為[18]。

(二)行為設計理論指導社會生源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意義

社會生源在線開放課程面向的主要對象是高職擴招背景下的25—45 歲的中青年成人學習者。一方面該階段的學習者多數處于半工半讀的學習狀態,學習專注時間短且學習持續性差;另一方面由于前置學習的連續性和系統性不足,認知水平和能力與普高生源存在差異,當前多數課程建設無法滿足社會生源的學習需求。

而在行為設計理論的指導下,可以依據FBM行為模型深刻理解社會生源學習行為發生機制,精準捕捉其行為特征,完成對其學習需求的洞察與轉化。這有利于更具針對性地建設在線開放課程,使社會生源更容易接受在線學習方式并且專注于在線學習,產生深度學習行為,進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本研究在已有研究視角的基礎上,借鑒行為設計理論,可以拓寬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出發點,同時關注學習者需求與平臺觸發,創新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策略與措施。

三、基于行為設計理論的在線開放課程社會生源學習行為分析

(一)行為調研方式

行為設計理論指導下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契合社會生源的需求,使學習者產生行為上的改變。本研究對擴招背景下華中地區某職業院校的15 名社會生源進行行為調研。首先通過自然觀察法獲取被試者學習流程與行為規律,隨后基于FBM 行為模型三要素設計訪談提綱,如表1所示,通過深度訪談,進一步分析社會生源的學習行為特征及需求。

表1 在線開放課程社會生源學習行為訪談提綱

(二)行為特征分析

用戶旅程圖本質上是從用戶視角出發,研究接觸點的工具,能有效串聯起用戶在行為過程中的各個要素,經過分析將用戶需求轉化為設計方案。本研究基于以上調研結果提煉社會生源在線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者行為、情緒浮動、行為痛點與課程優化機會點,獲得其在線學習旅程圖,如圖2所示。

圖2 社會生源在線學習旅程圖

通過觀察,可根據學習深入程度將社會生源的學習行為劃分為:意向學習、探索學習、深度學習以及持續學習四個階段。從圖2 發現,學習者情緒存在3 個較明顯的低點,說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中存在待優化的問題。

意向學習是社會生源進行在線開放課程學習的行為起點。該階段,學生因職業能力提升或培養目標等內外部需求的持續積累而形成動機。當動機又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來自平臺的外部信息將觸發學習者產生學習意向,最終表現為開始學習的行為狀態。學生可能因界面不簡潔或注冊過程煩瑣等問題首次出現情緒低點而直接放棄學習。

探索學習是社會生源已初步了解即將學習的在線開放課程,課程自身屬性開始影響其動機和能力,通過初步學習對課程進行探索,判斷自身需求是否得到滿足,進而產生是否繼續學習的決定行為。該階段,學生可能因自身注意力、約束能力、課程內容滿意度、平臺操作難度等問題再次出現情緒低點而隨時中斷學習行為。

深度學習是社會生源逐漸與課程產生黏性并進一步體驗課程平臺更多功能的行為。該階段,學生學習需求更加明確、學習成本投入增多、學習行為不斷加深,學習習慣逐步形成。其自身的動機、能力以及課程本身的觸發均會對其學習持續性產生影響。學生可能因資源豐富度低、任務難度不合理、缺乏互動、缺少激勵等問題第三次出現情緒低點而降低學習意愿。

持續學習是社會生源通過三個學習階段滿足一個學習需求后、產生對下一個學習內容的意向,進而生成新一輪的學習行為。該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在線開放課程在建設時需以自身屬性不斷觸發學生學習意向,迎合并滿足其多變的個性化需求,層層遞進,促使其產生持續的學習行為。

(三)需求分析

基于以上調研與分析,結合FBM 行為模型三要素,分析得出社會生源行為模型及其需求關注點,如圖3所示。

圖3 在線學習行為模型與需求點

首先,學習動機是生成與維系學習行為的重要推動力,根據二元動機論,可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在學習開始時,社會生源動機多屬內在驅動傾向型;在學習進程中,自我約束力逐漸減弱,一部分內在動機會流失,另一部分則轉化為外部動機,為學習繼續提供動力。因此,需要通過課程設計、黏性交互和情境設計等方式激發社會生源的內心喜好、認同感和滿足感。其次,由于在線環境賦予了學習者較多的學習自主性,因此,學習能力也是影響社會生源在線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由于社會生源多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單次學習所能支配的時間有限;隨其自身記憶力、反應力等生理機能的退化,反映到學習中即表現為學習精力的相對下降,當課程資源建設無法滿足需求,則會增加學習過程中的體力付出。故根據社會生源群體能力特點打造優質課程資源、簡化平臺操作,是社會生源的迫切需求。此外,觸發是提示個體產生行為的信號,貫穿行為始末,一方面吸引社會生源產生在線學習行為,另一方面促進其持續學習。

四、基于行為設計理論的社會生源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優化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下文將從動機、能力、觸發三要素探討社會生源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優化策略,即增強學習動機,降低學習活動難度,外部觸發社會生源行為,策略框架如圖4所示:

圖4 社會生源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優化策略框架圖

(一)動機增強機制:內外需求共振,強化社會生源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被認為是由個人目標、學習挑戰以及群體環境激勵的內在心理過程組成的。結合前文研究,可從課程目標、群體關系以及學習情境三個角度提出課程優化策略,以增強社會生源學習動機。

1.科學制定課程目標,按需重構課程內容

課程目標與學習需求的高契合度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因素。面向社會生源的課程最終服務于其不同工作場景的職業發展需求,因此,高職院校要摒棄以往根據教師教學經驗與普高生源文化水平確定課程目標的傳統做法,根據專業所對接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趨勢及相關崗位群的知識技能新標準,重視社會生源因長期脫離學校環境而造成的文化基礎差但操作能力強的特征,綜合數字化時代社會生源新素養新追求等多方面充分考慮,基于其個性化前置學情與內外需求科學制定課程目標,激發社會生源在線學習的內生動力。

社會生源更關注與自身崗位緊密相關的專業理論夯實與專業技能提升。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要對傳統在線開放課程內容進行優化重構,針對社會生源實際操作經驗豐富的特點,更側重對操作流背后隱含原理的講解,構建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完整課程體系。同時,將企業優秀案例、工作實訓實踐以及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關內容等納入在線課程中,提升應用性知識、職業能力培養在課程中的比重,使在線課程內容能激發社會生源工作驅動的學習動機。

2.構建在線學習共同體,推動群體黏性互動

在線學習共同體由學習者、助學者、問題情境、學習工具等相關要素構成(王英彥等,2010)[19],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為破除在線學習環境中社會生源群體關系較弱的狀態,高職院校應依托在線學習平臺,構建一個以社會生源為中心,由學習同伴、課程教師、企業導師充當助學者,以問題情境與學習工具等為支持的多方跨界融合的在線學習共同體。使用在線問卷工具從知識基礎、實踐經驗、學習偏好等方面對社會生源進行調研,分析結果并據此合理劃分學習共同體;學習同伴間的良性合作與競爭激勵促使其不斷挑戰自我;學習遇困時及時獲取課程教師、企業導師的解惑答疑。共同體成員之間互相信任、關心、尊重,將學習網絡中原本各個孤立的社會生源凝聚成激勵性與支持性共存的團體,增強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感,使其感受自我價值實現與情感滿足,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根據在線學習機理,有效互動是在線教育過程中的關鍵一環,可以減輕學習者的孤獨感,發揮促動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劉暢等,2022)[20]。社會生源的群體特點決定了在線開放課程需要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以提升學習黏性從而提高完課率、提升學習效果。這需要以課程內容和學習者需求為依據,關注課程中互動組件的設置,為社會生源提供多樣的互動形式,通過語音、視頻、即時聊天來加強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設置問題提示、小組討論、趣味游戲等環節,引導師生與生生間的互動,營造在線開放課程和諧氣氛;通過互動交換學習能量推動學習者激發學習動機。

3.政校企三方長效聯動,打造情境化學習場景

教育部2015年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中提出要“推動我國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走上‘高校主體、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積極、健康、創新、可持續的中國特色良性發展道路”,高職教育更是與對接行業職業有著緊密聯系。社會生源進入高職院校學習更關注實踐技能的掌握,所選專業與其所從事行業也更緊密,相關課程對其職業成長是否有幫助成為學習的重要動機。因此,高職院校應在政府的指導下,同企業發揮互補優勢,堅持社會生源中心、場景學習導向,開展有豐富技術與真實場景支撐的有效學習,強化社會生源學習的生動性、實踐性、有用性。如前期對相關行業企業深入調研,明確現階段相關領域相關行業發展現狀,創設與其職業氛圍及工作要素相關聯的學習場景;借助企業支持力量,將企業中的日常生產、突發事件等相關真實案例作為學習場景,將項目和任務貫穿學習始末,要求學生圍繞具體問題進行學習,以有效手段刺激社會生源的學習熱情。

(二)能力提升機制:圍繞能力原點,優化課程資源與應用

根據行為設計理論,能力提升方法有兩種,一是提高用戶本身能力水平,二是降低行為實現難度。而由于通過設計對能力既定的社會生源“拔苗助長”會使其產生抵觸情緒,故從控制達成行為的難度入手,從降低學習活動難度、簡化平臺操作兩方面使學習活動難易度與學習能力相匹配。

1.降低任務完成難度,提高學習接受能力

隨著在線開放課程井噴式發展,學習者可以便捷地獲取海量學習資源。為防止社會角色本就多元化的社會生源認知負荷過載,不因能力差值過大而在學習時產生沮喪感和失落感,在課程設計時要考慮幫助降低完成學習任務的難度以減輕其“迷航感”。

一方面,從學習適應力考慮,在每門課程開始時根據課程特色為社會生源設置導學環節作為“意向期”,以導航式學習引領社會生源學習步驟,幫助從全局縱覽課程內容、培養在線學習所需基本技能,為其后續學習階段做好心理與技能上的準備。另一方面,從學習接受度考慮,院校與企業結合職業行業所有需求共建在線模塊化網絡課程資源,在課程中導入新鮮資源,編寫合適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與資源庫,將課程章節學習材料化難為易,精簡為進階式任務模塊,并把課程時間控制在10—20 分鐘,使社會生源能適應和理解課程學習要求,并感知到自身有堅持完成學業的能力。

2.重視操作簡潔性,提升平臺易用性

平臺易用性是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建設的標桿之一。對于時間與精力不足的社會生源而言,簡潔高效的學習平臺更有助于提高其實現認知目標的專注度。當前社會生源信息技術水平普遍較低、雖對智能終端設備接觸較多但對復雜操作接受能力差,對此,高職院校在建設課程時首先要考慮所用平臺的穩定性、便捷性。另外,學習是一個耗費腦力體力的活動,應盡量將學習路徑輕量化、降低平臺使用過程中的操作難度,使學習平臺可用且易用,提高學習能力值。

為減少社會生源不必要的腦力付出,根據其需求簡化任務流,將課程頁面設置化繁為簡、通過思維導圖或直線式的呈現方式突出核心任務,使社會生源輕而易舉地掌握學習流程并輕松操作;為減少其體力成本付出,在平臺上設計與開發課程時,應根據學習內容提供配套的線上工具與服務,如設置常用鍵、增設筆記本與高亮筆工具、提供人工智能大模型(ChatGPT)接入等,降低社會生源在學習過程中因需要其他輔助工具而產生多余耗能。

(三)觸發機制:深化激勵機制,賦能課程全過程建設

根據社會生源在線學習行為模型,可知觸發因素有一定的作用范圍。當學習者的動機與能力組合位于學習行為曲線左下側,應以促使社會生源產生學習行為為目的,設置提示及反饋類觸發要素;當學習者的動機與能力組合位于行為曲線的右上側,則說明社會生源動機與能力足夠使行為發生,此時可設置反饋及激勵類觸發要素,以激勵學習者進一步完成課程學習。

1.引入激勵詞語庫,觸發學習行為

當用戶學習動機與能力不足時,為使學習者產生學習行為,需要通過恰當的方式刺激用戶學習。隨著學習進程的深入,實踐經驗豐富的社會生源的學習約束力會逐漸減弱,常見的提醒方式比如郵件、短信、頁面彈窗,在消息內容中提醒“您選的課程即將開始了,請及時上線” “請及時完成課程作業”等通常無法觸發行為發生。為其創立智能激勵詞語庫,并用于課程提醒環節,如“恭喜您!距離完成預期目標僅剩2 個知識點,僅需花費1 個小時,快來迎接成功吧”,通過激勵性話語不斷提示社會生源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目標的進程,使其在心理上感覺到目標的可完成性,從而推動他們學習行為的產生。

2.打造持續激勵體系,助力行為保持

當學習者在線上平臺學習既有充足動機,又具備充分的能力時,高職院??煞e極嘗試以成熟的游戲機制作為在線開放課程設計的支撐,創設一套成就激勵體系,激發社會生源的自主學習性。具體可考慮將三種激勵方式接入在線課程系統中:(1)積分兌換。積分用于兌換獎勵,是在線學習環境中激勵在線學習者的慣用方式。將積分系統接入社會生源在線開放課程系統中,根據學習時長、任務完成度等系統自動發放積分,給予社會生源實時性激勵。(2)徽章獎勵。數字徽章被認為是在線教育環境下激勵學習者參與的有效工具。當完成階段性學習任務后,給予社會生源各類徽章,不僅是對階段成果的認可,更能激發其動機。(3)成果認證。社會生源的個性化學習會導致學習成果的多樣化,而多樣化的學習成果如何在行業內或市場中獲得認可將成為社會生源的主要訴求。因此,在高職擴招大背景下,學校、行業、用人單位等利益相關方要形成合力,以各級政府下發的認定與轉換在線學習成果的相關文件為指導思想,促進在線學習成果互認,保證所建設的在線課程既能真正滿足社會生源需求,又能滿足社會崗位需要,為在線開放課程提供外驅力。

猜你喜歡
生源動機學習者
長洲怡生源記貨單考論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農村生源不是“搖錢樹”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動機不純
論幼兒的動機特點與良好動機的培養
高校生源危機:“狼真來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