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與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影響機理與實證檢驗

2024-01-15 10:57莊天慧
關鍵詞:共同富裕現代化農民

胡 海,莊天慧

(1.四川農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農業大學 西部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一、引言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長久期盼的共同愿景,亦是黨中央躬身入局并孜孜追求的初心使命。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薄皥猿洲r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這意味著在全面推進共同富裕進程中,要以城鄉融合發展為重要前提,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作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核心,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保障城鄉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外在體現。(1)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載《求是》2020年第20期?,F如今,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面臨著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偏低、資源稟賦條件先天不足等現實困境。(2)張斯琪,田靜,張啟文:《數字普惠金融能否有效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載《農業經濟與管理》2023年第2期。由此,如何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已然成為今后一段時間要著力突破的關鍵點。

新時代新征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有助于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持續改善民生福祉。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薄,F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是黨中央基于發展新征程作出的戰略部署,亦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統籌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F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有助于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加速整合農業產業鏈,引導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效益,進而助力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不僅如此,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可通過促進農村經濟增長與加速城鎮化兩條路徑,縮小城鄉收入差距,(3)肖華堂,王軍,廖祖君:《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現實困境與推動路徑》,載《財經科學》2022年第3期。實現農村產業振興與農民增收致富。因此,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加速打造工業與農業互促共進、城市與鄉村協調發展良好局面的關鍵所在,有助于拓展鄉村特色產業增值增效空間,提高鄉村多元化價值,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鑒于此,本文運用不同實證方法檢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以及作用機制,并探究這一作用的異質性與空間溢出效應,進而為助力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參鑒。

二、文獻綜述

現階段,學術界關于現代化產業體系、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展開諸多探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關于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研究。理論層面,芮明杰指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表征技術、組織、流通、生產等未來方向的新型產業體系,是我國在國際分工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4)芮明杰:《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與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載《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年第5期。劉戈非和任保平將現代化產業體系定義為,經濟體中人力資源、金融資金、科技創新等要素協作配合,實現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健康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5)劉戈非,任保平:《新時代中國省域地方經濟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載《經濟問題探索》2020年第7期。任艷指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目的是要通過對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進行產業層面的重新組合與搭配,優化產業間生產關系。(6)任艷:《區域協調發展與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的政治經濟學闡釋》,載《經濟縱橫》2020年第6期。實證層面,邵漢華等研究發現,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四位協同度表現為波動上升走勢,且表現出東部>中部>西部的特征。(7)邵漢華,劉克沖,齊榮:《中國現代產業體系四位協同的地區差異及動態演進》,載《地理科學》2019年第7期。范合君和何思錦認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且政府人才數量與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在二者間發揮調節作用。(8)范合君,何思錦:《現代產業體系的評價體系構建及其測度》,載《改革》2021年第8期。李政和王一欽發現,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且不同地區間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水平各異。(9)李政,王一欽:《我國現代產業體系的測度及發展狀況研究——來自我國地級市層面的經驗證據》,載《工業技術經濟》2022年第10期。

另一方面,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因素研究。王軼和劉蕾發現,農民工返鄉創業可通過數字技術、政策扶持、企業家精神等渠道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10)王軼,劉蕾:《農民工返鄉創業何以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載《中國農村經濟》2022年第9期。洪茹菲和吳建華指出,數字經濟能夠通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延展農業全產業鏈等渠道影響農民農村共同富裕。(11)洪茹菲,吳建華:《數字經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農民農村共同富?!?,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6期。孫繼國和趙文燕發現,數字金融素養能夠通過增加社會資本與提高創業水平,加速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12)孫繼國,趙文燕:《數字金融素養何以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載《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3年第3期。張淑惠等提出,各類財政銜接資金對農民收入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可以加速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13)張淑惠,等:《財政支農是否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谪斦暯淤Y金的一般均衡研究》,載《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2期。此外,部分學者認為數字普惠金融與農村集體經濟亦是影響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14)王瑞峰:《數字普惠金融、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與農民共同富?!?,載《中國流通經濟》2023年第6期。(15)曾恒源,高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理論邏輯、制度優勢與實踐路向》,載《農業經濟與管理》2023年第2期。(16)王世泰,談育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民共同富裕:關鍵要義、邏輯分析及現實進路》,載《現代經濟探討》2023年第3期。

梳理過往研究可知,學界研究主要集中于現代化產業體系理論概述以及影響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相關因素,鮮有文獻深入剖析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诖?,本文首先立足產業可持續發展、發展環境、現代化服務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基礎設施、現代化農業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度量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水平,拓展現有研究廣度;其次,運用雙重固定效應模型與線性回歸方程,全面揭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機制,拓展現有研究深度;最后,檢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異質性影響與空間溢出效應,豐富現有研究成果。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一)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直接影響

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能夠從以下方面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提供支持。其一,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推動農民富裕富足。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以“數商興農”為抓手,打造集人才孵化、倉儲物流、直播帶貨、產品展銷于一體的電商服務平臺,并形成“電商+網紅+農戶”經營模式,提高農村電商運行效率。這有利于暢通縣鄉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實現農業產銷一體化發展,幫助農民通過互聯網富裕富足,從而加速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進程。其二,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推動農業高質高效?,F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可深度融合農業經營體系與數字化技術,打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農民拓寬增收渠道,(17)王云鵬:《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理論構筑與實踐策略》,載《江蘇社會科學》2023年第4期。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為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奠定基礎?,F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有助于豐富農業大數據應用場景,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發展,延伸并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其三,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推動農村宜居宜業?,F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有助于深入推進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打造特色化農耕文化名片,形成世界級農耕文化旅游品牌,發揮鄉村資源獨特優勢,提升鄉村資源價值,拓展農民致富路徑,加速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進程。據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說:

假說H1: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有助于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二)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間接影響

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通過擴大財稅規模、增加創業活動、縮小城鄉數字鴻溝3個渠道,加速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其一,擴大財稅規模。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過程中,農村地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以特色效益農業為基礎、農產品加工為重點、“農業+服務業”多業態融合發展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通過金融支持、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擴大財稅服務市場規模,激活農村各類要素潛能,賦予農村產業發展一定自主權,優化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這有助于完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提高農村地區收入水平,縮小城鄉經濟、物資、公共服務等方面差距,實現強村與富民相結合,加速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其二,增加創業活動?,F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能夠催生大量新產業與新業態,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強農村經濟抵御風險能力,同時也能夠提供更多就業與創業機會,吸引更多人才回鄉創業。隨著各類新興職業崗位與創業活動不斷涌現,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熱情高漲,帶動大量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增加農村地區就業容量,多渠道提升農民工資性收入,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不僅如此,返鄉入鄉創業活動能夠有效組織分散農民,通過延伸農產品產業價值鏈、提高農產品深加工水平等方式,推動農民由農業內部合理流動至農業外部,拓寬農民收入渠道,(18)王軼,劉蕾:《農民工返鄉創業何以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載《中國農村經濟》2022年第9期。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其三,縮小城鄉數字鴻溝?,F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入數字化應用場景與產業生態,積極推進農業數字化,促使數字化發展紅利由單一鏈條、單個環節向產業集群轉變,縮小農村與城市數字化發展差距。隨著城鄉數字鴻溝不斷縮小,農村地區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數字化工具,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搭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戶提供普惠性網絡服務,促進農產品的線上銷售和流通。這有利于完善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系與支撐保障體系,打通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后一公里”,加速農民增收致富,助力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據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說:

假說H2: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通過擴大財稅規模、增加創業活動、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三)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空間溢出效應

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促進資本、勞動力、數據等要素在產業間流動與共享,不斷匯聚產生規模效應與溢出效應,加速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其一,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發揮規模經濟效應,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F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可以改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延伸生產鏈與產業鏈,擴大農村地區社會分工與發展規模,擴展就業渠道,吸引人口集聚,為農村地區發展提供堅實人才儲備。同時,人力資本集聚會吸引大量企業進駐農村地區,產生循環累積效應,形成規模經濟,提升本地與周邊地區產業循環效率,為周邊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著力推動農民收入水平提高,加速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其二,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發揮溢出效應,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F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整合周邊地區人流、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通過創新效應促進知識溢出,強化農村地區科技支撐,引導農業產業鏈上下游主體運用數字化平臺與技術,加速農村地區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為農村勞動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助力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同時,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促進知識、技術的交流傳遞與互補溢出,打通不同地區發展的信息流,使農村地區產生更大規模效益與投資價值,為農村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據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說:

假說H3: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具有空間外溢效應。

四、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指標體系構建及測算

(一)指標體系構建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v觀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歷程,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決定大國興衰的關鍵。為此,本文立足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特征與要求,(19)林木西,王聰:《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水平測度與區域差異研究》,載《經濟學動態》2022年第12期。(20)徐鵬杰,張文康,曹圣潔:《產業結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與農民農村共同富?!?,載《經濟學家》2023年第5期。(21)許衛華,等:《黃河流域現代產業體系耦合協同水平測度及其時空演變》,載《地域研究與開發》2023年第2期。參考唐曉華和李靜雯的研究思路,(22)唐曉華,李靜雯:《中國制造業現代產業體系的測度及時空演變特征研究》,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1期。從產業可持續發展、發展環境、現代化服務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基礎設施、現代化農業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并且,借助優序圖分析與主成分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確定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水平權重。

表1(續)

(二)指標賦權及結果測算

賦權結果表明,現代化基礎設施、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發展環境4個維度通過主成分分析的先驗檢驗(見表2)。檢驗結果表明,發展環境、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KMO檢驗結果介于0.5-1之間;Bartlett檢驗結果中顯著性均低于0.001。由上述結果可知,主成分分析法是度量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水平的較優方法。同時,發展環境、現代化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4個維度需進行加權平均歸一化處理;而產業可持續發展、現代化服務業需將權重表與優序圖矩陣進行對比,確定二級指標權重。

表2 各維度先驗檢驗結果

在度量二級指標權重后,將指標權重與標準化數據進行相乘,進一步獲得六維度得分結果??梢钥闯?,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子維度權重均通過了KMO檢驗、Bartlett球形檢驗,且累積方差貢獻率為81.22%。并且,運用相關公式可獲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子維度權重,測算結果見表3。

表3 評價體系權重

為規避各指標間量綱問題,以2008年數據為基期進行“0~1標準化”處理,提高地區指標縱向可比性。公式如下:

(1)

式中,Umax(0)為指標在2008年所有地區最大值;Ui為數據原始值;Umin(0)表示指標在2008年所有地區間最小值。在上述處理基礎上,各省份基期年份數據小于100,其他年份數據高于100或者小于0,有助于縱向變化觀察。通過上述步驟可計算得到我國2008—2021年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水平,結果見圖1??梢钥闯?,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水平呈現明顯增長趨勢,這一變化特征與近十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脈絡基本吻合。

圖1 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水平

五、研究設計

(一)模型設定

基于前文理論分析可知,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有效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為驗證這一觀點,參考王子鳳和張桂文研究,(23)王子鳳,張桂文:《數字經濟如何助力農民增收——理論分析與經驗證據》,載《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年第2期。搭建如下面板數據計量模型:

ln(Fcomit)=λ0+λ1Mindit+λ2Xit+μi+yeart+εit

(2)

式中,ln(Fcomit)為i地區t年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水平;Mindit為i地區t年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水平;Xit為控制變量;μi為省份固定效應;yeart為年份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擾動項。若式中λ1顯著為正,說明研究假說H1成立。

為精準識別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影響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機制“黑箱”,參考江艇研究,(24)江艇:《因果推斷經驗研究中的中介效應與調節效應》,載《中國工業經濟》2022年第5期。在式(2)基礎上構建對于機制變量財稅規模、創業活動、城鄉數字鴻溝的線性回歸方程。模型設定如下:

Rfinit=α0+α1Mindit+α2Xit+μi+yeart+εit

(3)

Enacit=β0+β1Mindit+β2Xit+μi+yeart+εit

(4)

Diurit=γ0+γ1Mindit+γ2Xit+μi+yeart+εit

(5)

式中,Rfin、Enac、Diur分別為財稅規模、創業活動、城鄉數字鴻溝,其他變量含義同式(2)。

(二)變量測度

1.被解釋變量

農民農村共同富裕(Fcom)為被解釋變量。2020年,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指引和根本所在,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有必要將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農村宜居宜業置于重要位置。為此,在科學把握農民農村共同富??茖W內涵基礎上,參考相關學者研究,(25)李瑞松,劉洪久,胡彥蓉:《中國省際共同富裕水平評價研究》,載《統計與信息論壇》2023年第2期。(26)王中偉,焦方義:《數字鄉村建設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實證檢驗》,載《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3期。(27)鄭石明,鄒克,李紅霞:《綠色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理論闡釋與實證研究》,載《政治學研究》2022年第2期。從農村宜居宜業、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三方面,構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見表4),并運用熵值法進行測算。

表4 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

2.核心解釋變量

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Mind)為核心解釋變量,具體測算過程見文章第四部分。

3.中介變量

財稅規模(Rfin),參考李梅等研究,(28)李梅,黎涵,劉成奎:《財政支農支出、農村資金外流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載《經濟問題探索》2023年第1期。以農村市政公用設施投資完成額、農村社會保障支出、農林水事務支出、農村公共教育經費支出總和與GDP之間比值度量財稅規模。

創業活動(Enac),參考李曉園和劉雨濛研究,(29)李曉園,劉雨濛:《數字普惠金融如何促進農村創業?》,載《經濟管理》2021年第12期。運用農村個體就業人數及私營企業就業人數總和與鄉村人口總數比值衡量創業活動。

城鄉數字鴻溝(Diur),參考龔新蜀等研究,(30)龔新蜀,趙賢,董依婷:《數字經濟、數字鴻溝與農村多維相對貧困》,載《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3年第2期。選用每萬人每平方公里長途光纜長度倒數度量。

4.控制變量

為有效規避遺失變量所引起結果偏誤,并提高實證檢驗準確性與全面性,設定以下可能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產生影響的變量:其一,對外開放水平(Open),運用地區貨物進出口總額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表征。其二,生態環境(Ecen),以水土流失治理面積與農村面積的比值衡量。其三,涉農技術迭代(Agte),借助農產業R&D人員全時當量與農產業發明專利授權數表征。其四,產業結構(Inds),借助修正泰爾指數進行測度,該指數為0說明產業結構具有較高合理性;該指數不為0意味著產業結構不合理,且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相對不高。其五,人力資本積累(Huca),以各省份農村實際人均人力資本存量表征。其六,種植結構(Plat),借助糧食播種面積與農作物播種總面積比值度量。

(三)數據來源

由于現代產業體系這一概念首次于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本文設定2008年為研究起始年份。綜合考慮數據可得性與指標一致性,選取2008—2021年中國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不包含港澳臺)為研究對象,實證檢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中國農村經營管理統計年報》《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以及國家統計數據庫。針對部分缺失數據,借助線性插值法進行補齊處理。

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實證檢驗

(一)基準回歸

運用雙重固定效應模型探究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結果見表5。其中,列(1)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列(2)-(7)為逐步引入控制變量基礎上,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檢驗結果。結果顯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影響系數均顯著為正,且影響程度變動不大,說明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赡茉蛟谟?,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有助于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突出龍頭產業、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等主體載體培育,發揮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作用,為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持。由此,假說H1得以檢驗。

從控制變量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對外開放水平能夠顯著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原因在于對外開放程度提高可為農村地區帶來多元化資源與要素,加速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生態環境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說明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逐步擴大將加速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進程。涉農技術迭代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發揮顯著促進作用,意味著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將有助于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從而助力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產業結構與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具有負相關關系,說明產業結構愈不合理,對應要素配置效率較低,不利于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人力資本積累與種植結構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并不顯著,主要由于前述變量對于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短期內難以精準識別。

表5 基準回歸檢驗

(二)內生性檢驗

實證檢驗雖已控制大部分變量,但依然可能存在遺漏變量現象,從而引發內生性問題。同時,可能存在既與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相關又可作用于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變量,繼而產生內生性問題。針對于此,運用現代化產業構建滯后一期為工具變量展開2SLS估計,結果見表6列(1)。Anderson canon. corr. LM statistic統計值與Cragg-Donald Wald統計值均證實工具變量的有效性。結果顯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結果依然成立,且研究結果僅在系數方面存在波動,而在顯著性與正負方向上與表5列(7)保持一致,這證實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三)穩健性檢驗

1.更換現代化產業體系測度方式。CRITIC法能夠在考慮到指標變異性對權重影響基礎上,將指標間關聯性納入考量范圍,有效規避關聯指標對權重測算結果的影響?;诖?,運用CRITIC法重新度量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結果見表6列(2)??梢钥闯?,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檢驗結果并未產生明顯變動。

2.縮尾回歸檢驗。對實證所用變量進行1%縮尾回歸檢驗,結果如表6列(3)所示。結果表明,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為正,通過5%顯著性檢驗,說明前文實證檢驗結果具有較好穩健性。

3.考慮政策影響。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紤]到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在受到黨的十九大報告政策沖擊下,可能影響前文研究結論,在式(2)中引入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與國家政策交互項Mind×Policy以及國家政策Policy,檢驗結果見表6列(4)。其中,2017年以前Policy為0,2017年及以后Policy為1??梢钥闯?,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與國家政策交互項系數顯著為正,意味著黨和國家對于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所出臺的相關政策有助于加速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進而加速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表6 內生性檢驗與穩健性檢驗

(四)機制分析

1.財稅規模

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變革的重要方式,財稅支持規模的持續擴張有助于促進農業農村快速發展,暢通城鄉各類要素流動,調動種糧農民與糧食主城區的積極性,提高農民收入,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為檢驗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否可通過擴大財稅規模作用于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以財稅規模擴張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分析,檢驗結果見表7列(1)。結果顯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系數為0.269,且通過1%顯著性檢驗,說明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有效擴大財稅規模。這意味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增強政府部門對農村地區財稅支持,擴大財稅規模,為農產品研發與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資金支持,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夯實堅實基礎。

2.創業活動

農民創業活動主要是指具備創業能力與資本的農民通過創新經營模式、開辟新型生產領域、充足生產要素資源等方式,擴大勞動力就業并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新發展格局下,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可為農村地區提供多元化創業環境,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為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打造良好環境。為此,以創業活動作為被解釋變量,檢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機制,結果見表7列(2)??梢钥闯?,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創業活動的影響系數為0.527,說明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加速推進創業活動。這意味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加速新業態、新產業發展,激活農村地區創新創業活力,增強創業活動,進而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加速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3.城鄉數字鴻溝

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可加速城鄉生產要素流動,為農村數字經濟發展提供良好支持,進而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同時,城鄉數字鴻溝縮小有助于推動農村產業數字化轉型,為農民增收提供更多機會,進而助力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針對于此,可以推斷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可能通過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影響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因此,以城鄉數字鴻溝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分析,結果見表7列(3)。估計結果顯示,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對城鄉數字鴻溝的影響顯著為負,說明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有效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這意味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能夠以城鄉數字鴻溝為中介變量,作用于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綜上,假說H2得以驗證。

表7 傳導機制效應檢驗

(五)區域異質性分析

前文分析表明,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有助于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為深入剖析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需探究在不同地區這一作用是否存在差異??紤]不同地區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均對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存在影響,運用分組回歸的方法對東、中、西、東北四大區域進行分組回歸,結果見表8列(1)-(4)。結果表明,在東、中、東北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顯著為正;在西部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影響為正,但并不顯著??赡茉蛟谟?,東部與中部地區積極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完善生產經營環境,加速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夯實產業支撐。東北地區在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相對較好,協調城鄉與區域發展,逐步打造新興產業集聚區,為加速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營造良好環境。而西部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處于發展階段,在網絡、醫療、交通、電力等方面與其他地區間存在一定差距,使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并無顯著促進作用。

表8 區域異質性檢驗

七、進一步討論:空間效應

上述理論分析指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產生規模效應與溢出效應,可能對本地區與鄰近地區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產生促進作用。為驗證這一觀點準確性,將模型(2)拓展為空間面板計量模型,深入探究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空間效應。公式如下:

ln(Fcomit)=λ0+ρWln(Fcomit)+λ1Mindit+λ2Xit+μi+yeart+εit

(6)

ln(Fcomit)=λ0+λ1Mindit+λ2Xit+μi+yeart+εit,εit=κWεit

(7)

ln(Fcomit)=λ0+ρWln(Fcomit)+?1WMindit+λ1Mindit+?2WXit+λ2Xit+μi+yeart+εit

(8)

式(6)為空間回歸模型,式(7)為空間誤差模型,式(8)為空間杜賓模型。W為空間權重矩陣。

在展開空間計量分析前,需設定空間權重矩陣,探究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空間相關性。為此,構建地理經濟嵌套權重矩陣、鄰接權重矩陣、經濟距離權重矩陣。以地理經濟嵌套權重矩陣為例,運用莫蘭指數測度歷年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與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空間相關性,結果見表9。結果顯示,2008—2021年,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全局莫蘭指數均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說明在研究期內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具有正向空間相關性,且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亦具有正空間相關性。

表9 空間相關性檢驗

在進行空間效應檢驗前,需運用LR、LM與Hausman檢驗確定模型。檢驗結果顯示,時空雙重固定空間杜賓模型與本研究更為契合。因此,運用空間杜賓模型檢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結果如表10所示??梢钥闯?,在運用不同空間權重矩陣時,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直接效應、間接效應與總效應均顯著為正,這意味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具有顯著正向空間溢出效應。由此,假說H3得以驗證。

表10 空間效應檢驗

八、結論與啟示

本文基于2008—2021年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面板數據,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與優序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測算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水平,并借助雙重固定效應模型、中介效應模型及空間效應模型,揭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及空間溢出效應。檢驗結果表明:(1)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與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2)傳導機制結果顯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能夠擴大財稅規模、增加創業活動、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從而加速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3)異質性結果顯示,東部地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更為顯著。(4)空間計量分析顯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既有助于本地區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又會對鄰近地區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產生積極影響,即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具有較強的空間外溢性。

基于上述結論,針對性地提出以下建議,為推動共同富裕提供參鑒:

其一,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夯實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產業基礎。研究結論表明,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有助于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一是農村地區應不斷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林產品加工、種植養殖、森林旅游等林下經濟,建強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進特色農業與文化、旅游、康養、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助力農村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二是各地應引導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向農業產業融合聚集,深入推進農業產業鏈“鏈長制”試點工作,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其二,激發農村創業創新活力,筑牢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民生根基。上述研究表明,增加創業活動是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助力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為此,政府應加大創業活動支持,更好地發揮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倍增效應。一方面,政府需引導融資擔保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創業項目實行優惠擔保,并鼓勵金融機構推出專屬信貸產品,提供營業執照領取、融資、注冊等級等“一站式”服務,為農村勞動者創業營造良好環境,進而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政府應組織專家、志愿者開展創業培訓與經營輔導,為創業人員搭建資源共享與互教互助平臺,為創業活動提供幫助,從而加速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進程。

其三,推動區域產業協調發展,打造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全新版圖。各地區應立足本地資源稟賦與區位優勢,推動區域產業協調發展,加快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東部地區應順應產業生態化、融合化、集群化發展趨勢,依照產業“建圈強鏈”思路,為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水平的整體提升貢獻力量,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東北地區應將資源加工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轉至集聚經濟效應重點區域,并在省重點產業帶、沿邊重要口岸、資源型城市建造國家級省級重點產業園區,加速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進程。中部地區應積極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并與其他地區協同打造產業轉移合作園區,不斷完善跨區域產業轉移利益分享機制,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西部地區應積極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發揮特色農產品優勢,以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產業組織形式為基礎,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提供支持。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現代化農民
共同富裕
邊疆治理現代化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饸饹面“貸”富農民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