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轉型路徑分析

2024-01-16 05:07河南省鶴壁市廣播電視臺肖莉萍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3年23期
關鍵詞:智媒廣播電視受眾

■ 河南省鶴壁市廣播電視臺:肖莉萍

隨著國家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布局的頂層設計,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迭代,使得人工智能快速滲透并重塑媒體行業、深刻改變著新聞傳播格局。編輯作為廣播電視媒體生產要素中最具創造力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發展機遇。因此,為適應智媒時代的發展,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快速適應智媒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目標、工作方法和工作內容的新變化,形成多元媒介思維、非線性思維、價值傳播思維,掌握信息生產和傳播復合技能,成為新聞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和服務者,通過積極轉型來完成職業重塑、實現職業發展,是智媒時代極具現實意義的重要研究問題。

1. 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新變化

智媒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得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主體在勞動主體變遷、社會分工重構的社會背景下,不僅從“專業化”走向了“復合化”,也從獨立的個體向人機協同、人機共存的方向發展,與人工智能一起參與到廣播電視新聞的生產、傳播過程之中,也出現了具有智媒時代特點的新變化,具體表現如下。

1.1 編輯工作目標更加多元化

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目標不再僅僅是傳遞新聞信息,而是要通過多種形式和方式傳遞準確、客觀的新聞信息,引導受眾樹立正確價值觀,才能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1]。因此,編輯需要更加注重新聞的傳播效果,以及對受眾的引導和教育作用。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目標多元化,需要具備深刻的新聞理論素養,才能準確把握新聞的價值取向和導向性;需要掌握新媒體傳播規律,才能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力;需要不斷創新,提升新聞制作水平,才能滿足廣大受眾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1.2 編輯工作內容更加個性化

智媒時代,受眾的媒介使用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單一信息獲取方式,而是希望獲得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信息。因此,智媒時代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了解受眾需要,并根據用戶的興趣和個性需求創新新聞內容,才能為廣大受眾提供相關和有針對性的新聞報道,以滿足受眾的多元需求[2]。這也就要求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具備多元化的思維能力、掌握人工智能新技術,才能制作出吸引受眾的短視頻、直播等具有趣味性、互動性、個性化的新聞節目,才能應對智媒時代廣大受眾個性化的信息需求。

1.3 編輯工作方式更加智能化

在智媒時代,自動寫稿、智能剪輯、虛擬人制作等人工智能技術在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編輯的工作效率和準確性,也為編輯提供了更多元的創作思路和手段。比如自動寫稿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編輯快速生成新聞稿件,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剪輯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編輯快速剪輯新聞視頻,提升視頻質量;虛擬人物制作技術的應用,可以為新聞節目制作虛擬主持人和虛擬記者,以豐富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內容[3]。但人工智能技術只是輔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專業能力,需要新聞編輯充分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方法,并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能更好地發揮新聞編輯的職能,適應智媒時代新聞生產和傳播的流程。

2. 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轉型路徑

2.1 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思維轉型

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生產方式和傳播模式受到巨大沖擊,同時也為新聞編輯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為新聞生產和傳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轉變思維,才能更好地適應智媒體環境。但是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思維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新聞編輯不斷學習、創新,才能適應新的媒體環境,做好新聞編輯工作,為實現編輯思維的轉變需要加強對智媒技術的學習和應用、注重新聞內容的多元化和創新性、強化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才能更好地適應智媒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思維轉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單一媒介”思維轉向“多元媒介”思維。在智媒時代,新聞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媒介平臺,而是通過多元媒介平臺傳播。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從“單一媒介”思維轉向“多元媒介”思維,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元宇宙等優化新聞業務流程,豐富新聞多元化的內容、創新新聞內容多元化形式,并借助多元化平臺進行廣播電視新聞的生產和傳播,以滿足不同受眾多元化的需求。

其次,從“線性思維”轉向“非線性思維”。在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的生產和傳播模式具有顯著的線性特征,無法應對智媒時代受眾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跳出傳統“線性思維”框架,積極利用社交媒體、網絡新聞、公民記者等多源信息,注重新聞內容的多元化和創新性、強化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同時積極傾聽受眾的實時性和即時反饋,根據受眾的興趣和需求來定制新聞內容,為廣大受眾提供碎片化報道、個性化、互動式的個性化新聞報道,提高新聞傳播的效果[4]。

再次,從“事實報道”思維轉向“價值傳播”思維。在傳統的新聞報道中,新聞編輯往往注重對事實的客觀報道,而不對新聞事實進行評價或分析,這種“事實報道”思維盡管保障了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公正性、準確性、真實性、權威性和可信度,但是卻無法傳遞和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念。而在智媒時代,新聞編輯需要從“事實報道”思維轉向“價值傳播”思維,在新聞報道中融入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并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讓更多受眾對新聞所反映的客觀事實進行評價和分析,讓新聞報道具有一定的價值導向性和引導性,能夠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對受眾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

最后,從“單向傳播”思維轉向“雙向互動”思維。在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傳播中,新聞傳播者是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受眾知識被動的信息接收者,其新聞傳播的過程是單向的。而智媒時代,受眾不僅僅是新聞信息的接收者,更是可以通過評論、轉發等互動方式參與到新聞生產和傳播過程中,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從“單向傳播”思維轉向“雙向互動”思維,考慮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與受眾進行有效的互動,提高新聞傳播的效果[5]。

2.2 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定位轉型

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定位發生了深刻變化,不僅僅是新聞的生產者和傳播者,而且要成為廣播電視新聞內容的生產者、數據分析師、產品經理等多重角色的融合體,由傳統的“信息傳播者”轉向“信息生產者、傳播者和服務者”。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轉型,可以更好地發揮新聞的社會功能,引導受眾的思想和行為,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具體定位轉型策略如下:

首先,從“信息生產者”轉向“信息服務者”。智媒時代受眾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新聞傳播呈現出互動性和參與性的特點,因此新聞編輯需要從“內容生產”向“需求滿足”轉變,以個性化、多元化的受眾需求為導向,生產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信息,從“信息生產者”轉向“信息服務者”。另外,新聞編輯充分利用智媒時代互動傳播的特點,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強化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和參與性,讓新聞在觀眾的互動交流中滿足其個性化需求。

其次,從“內容生產者”向“內容策劃者”轉變。由于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的受眾需求更加多元化、個性化,新聞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碎片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也成為新聞生產的新工具和方法,這對傳統新聞編輯工作產生了深刻影響[6]。因此新聞編輯要順應智媒時代的發展趨勢,轉變工作定位,提高內容策劃能力。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定位轉型可以向更高層次的角色發展,強調編輯在整個新聞生產過程中的戰略規劃、內容創意和受眾導向作用,并通過加強新聞理論學習、提高受眾研究能力、掌握新技術應用能力,實現從簡單的“內容生產者”到更戰略性的“內容策劃者”的華麗轉變。

2.3 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技能轉型

智媒時代,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廣播電視新聞生產和傳播的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因此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技能需要不斷提升轉型,具體策略如下。

首先,從“信息傳播”技能轉向“信息生產”技能。在智媒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入,讓廣播電視新聞采集、編輯和傳播的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編輯只有不斷學習最新科學技術、更新工作技能才能生產出具有創意和價值的信息,才能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加強信息生產技能的學習和提升,學習自媒體時代的新聞采訪、調查、寫作等技能,提升新聞智能化采編能力;學習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技能,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學習創意寫作、文案創作等技能,提升人工智能創意寫作能力;學習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升人工智能應用能力[7]。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只有具備智能化新聞采編技能、數據分析技能、AI寫作技能和人工智能應用技能,才能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準確地采集新聞素材;才能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分析用戶需求,深度挖掘新聞線索;才能充分利用ChatGPT、Bard、WPS AI等人工智能工具創作出更多有創意、有價值的優質新聞產品;才能在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等生產和傳播環節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新聞生產效率和質量。

其次,從“單一技能”轉向“復合技能”。智媒時代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工作更加復雜多樣,僅僅掌握新聞采編、寫作、編輯等單一技能,顯然無法適應智媒時代的新聞傳播要求。因此智媒時代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通過參加各類培訓或自主學習,掌握新聞專業技能、數據分析技能、人工智能應用技能以及跨平臺傳播技能,實現從“單一技能”向“復合技能”的轉型升級,能夠熟練掌握新聞采編、寫作、編輯等新聞專業技能,熟練運用大數據等技術來挖掘新聞線索、分析用戶需求,熟練運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術來提升新聞生產效率和質量,熟悉不同新媒體平臺的傳播規律,實現廣播電視新聞的跨平臺傳播。比如中國廣電召開大模型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專題研討會,加快打造智慧廣電“算網大腦”,更好實現“有線+5G”全業務運營,并將新聞專業技能培訓與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培訓相結合,幫助新聞編輯提升復合技能;鶴壁市廣播電視臺開展以“讓人工智能賦能智慧媒體建設”為內容的教育培訓,以一系列實際的案例和眾多智能生產工具,生動講解了讓新聞編輯掌握眾多智能生產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人工智能賦能新聞生產的方法,掌握人工智能多種“復合技能”。

再次,從“新聞傳播”技能轉向“全媒體傳播”技能。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傳播主要依托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而在智媒時代,新聞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要具備全媒體傳播技能,才能在不同平臺上傳播新聞,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具體來說,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全媒體傳播能力方面的提升和轉型,了解不同平臺的受眾群體、傳播方式、傳播效果等傳播規律,以便在不同平臺上有效傳播新聞;掌握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傳播方式,以滿足受眾的不同需求;能夠將新聞內容在不同平臺上進行跨平臺整合傳播,提升新聞傳播效果[8]。比如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推出了“全媒體新聞編輯人才培養計劃”,將新聞采編、寫作、編輯等傳統技能培訓與新媒體傳播技能培訓相結合,幫助新聞編輯提升全媒體傳播技能,旨在培養具有全媒體傳播能力的新聞編輯,以應對智媒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生產和傳播所面對的新挑戰。

3. 結束語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信息傳播方式的多元化、受眾需求的個性化,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視野、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適應智媒時代的發展,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轉變思維、明確定位、提升技能、創新內容轉型升級,才能成功應對智媒時代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為受眾提供更好的新聞服務。

猜你喜歡
智媒廣播電視受眾
智媒時代新媒體副刊的出路在哪里?——以封面新聞人文副刊為例
智媒時代,新技術如何為新聞報道賦能——新華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體報道中的運用效果分析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智媒時代新聞行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
“智媒高速”在天津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應用設計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用心感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