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豬瘟的流行特點及防治

2024-01-16 05:44溫嘉琪
甘肅畜牧獸醫 2023年5期
關鍵詞:豬舍豬瘟病豬

溫嘉琪

(天水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天水 741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對肉制品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豬養殖業的發展。但生豬養殖業中存在各類疫情,會給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還會給食品安全帶來較大威脅。非洲豬瘟作為一種具有較強傳染性的疾病,致死率極高,一旦生豬患病就會出現功能障礙、全身性出血等問題,且治療難度較大,常給養殖戶帶來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

1 流行特點

非洲豬瘟也稱疣豬病、非洲豬瘟疫等,是近年來傳入我國較為烈性的傳染病,被我國列為一類動物疫病[1]。該病感染生豬,傳染率極高,但不會對其他動物產生影響。豬是該疾病的唯一宿主,病毒傳染源多為康復豬、患病豬、非洲軟蜱等。傳染源軟蜱喜歡生豬的血液,會經常叮咬生豬,倘若軟蜱叮咬的生豬患有非洲豬瘟,軟蜱就會攜帶病毒,在叮咬其他生豬中造成病毒傳播,使其他生豬感染非洲豬瘟。非洲豬瘟病死豬的排泄物、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病毒,病毒的適應能力極強,會通過飼養場的圍欄、器具實現大范圍傳播。因此,非洲豬瘟一旦大面積暴發,會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2 臨床癥狀

非洲豬瘟感染潛伏期一般為3~15 d,最長為28 d。依據臨床癥狀程度不同,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

2.1 最急性型

病豬體溫最高達到42 ℃左右,伴隨呼吸急促、全身性出血癥狀,病程短,死亡率100%。受強毒力毒株感染所致,病豬發病較快,部分甚至沒有明顯癥狀就死亡[2]。感染后期病豬食欲逐漸下降,還會出現站立困難、精神萎靡不振、皮膚充血、呼吸急促等癥狀。

2.2 急性型

急性型病豬死亡率比較高,死亡原因多是肺水腫。病豬體溫保持在40~42 ℃,還會伴隨咳嗽、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皮膚發紺、肺部水腫等情況。倘若患豬為懷孕母豬,則極易出現流產現象。

2.3 亞急性型

亞急性型癥狀與急性型癥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疾病的嚴重性。感染豬會出現體溫波動的情況,還會伴隨行走困難、四肢腫脹、肺炎等病癥。一般患有亞急性型的生豬死亡率為60%,致死率雖然不高,但發病時間與其他類型相比較長。

2.4 慢性型

此種類型通常是從亞急性型、急性型轉變而來,被感染的病豬癥狀為偶爾發熱、咳嗽,皮膚出現局部潰爛、發育遲緩等,并伴隨呼吸困難。

3 防控對策

3.1 加強飼養管理

養殖戶要正確認識非洲豬瘟的危害,在日常飼養管理中加強防控。在飼料配置上,飼料要新鮮無污染,確保營養均衡;全價飼料要完全熟化,不能使用豬源性原料,如血源性蛋白、肉骨粉等,也不能將廚余垃圾投喂給生豬。適當在飼料中增加月桂酸單甘油酯和中草藥,提高生豬免疫力,降低感染豬瘟的風險,并保證飲用水清潔與無污染。此外,豬舍要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空氣時刻處于流通狀態。同時控制好生豬養殖密度,避免養殖密度過大,否則會加大生豬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風險。

3.2 增強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風險控制

一是開展病死豬無公害處理宣傳[3]。通過廣播、宣傳欄、宣傳單等媒介開展大范圍宣傳,讓更多養殖戶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認識到非洲豬瘟的危害。要求養殖戶對病死和染病生豬堅決做到不出售、不轉運、不宰殺、不食用,發現病死生豬時,及時報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下,進行無害化處理。二是建立疫情通報獎懲機制。為了較好落實無害化處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疫情通報獎懲機制,針對遲報、隱瞞、謊報后導致疫情傳播的,要嚴肅處理并進行通報批評,追究其法律責任,真正落實預防工作。三是增強養殖戶對非洲豬瘟的認識[4]。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增加養殖戶對非洲豬瘟的認識與敏感度,從而積極主動參與非洲豬瘟防控工作。

3.3 健全預防和群防群治工作機制

對市場進行全面調研,通過科學規劃與合理布局加大對養殖場與屠宰場的管理,拓寬溝通渠道,形成聯防聯控與群防群控的良好格局。首先,形成重點場所采樣、檢驗落實到人的工作機制。到現場對規模養豬場等區域進行采樣化驗;對每年出欄500~2 000頭生豬的養殖區域,采取隨機抽樣形式;對每年出欄超過2 000頭生豬的大規模養豬場進行全面檢查,在源頭上杜絕非洲豬瘟。其次,實施生豬出欄檢疫工作。養殖場嚴格依據規定辦理生豬檢疫手續,針對生豬的耳標、健康狀況、運輸車輛等實施嚴格檢查。除此之外,還要劃分內部工作區域,將人員休息區域與豬舍隔離開,設置對應的消毒車間、生豬排泄物處理裝置。安裝溫度感應裝置,第一時間發現豬舍溫濕度異常情況,對豬舍溫濕度進行調節,為生豬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確保生豬健康生長。

3.4 構建完善的檢測體系

首先,大力建設實驗室。為更好預防非洲豬瘟,依據非洲豬瘟的特點與臨床癥狀,大力建設實驗室,確保實驗室數量輻射各個區域。其次,加強信息技術應用。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構建完善的檢測體系,讓檢疫與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從源頭上控制病毒傳播。最后,完善檢測體系[5]。深入生豬養殖場對檢測體系進行調查,探析該檢測體系是否符合當地發展實際需求,從而推動生豬產業健康發展。

3.5 提高豬場管理效率

科學布局生豬養殖場,合理規劃生活區、管理區、生產區、隔離區等,在不同區域配置硬件設施,構建良好的生物安全屏障。具體而言,嚴格把關進出養豬場的人員,一旦進入養豬場,需進行多次消毒,更換衣物與鞋子[6],并對運輸貨物的車輛、養殖場道路等實施全面清洗與消毒,杜絕疫區的生豬、豬制品等進入養殖場。此外,對水源、飼料與外來的引進豬加強檢疫,如引進的豬群最少隔離觀察1個月,確保引進豬的各項檢測結果合格后才能混群。采用封閉建設提高養殖場的安全性,避免生豬生產區與野豬區產生交叉感染現象,并對豬舍與場地進行定期清掃與消毒,及時焚燒感染的物品,對感染的病死豬、糞污等進行無公害處理。

3.6 加強生豬流通市場管理

加強生豬流通市場管理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為了確保生豬健康、安全的流通,必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實施嚴格的檢疫與管控。生豬屠宰過程極易傳播疫病,給疫病防控和肉類產品的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只有確保每一個屠宰檢疫環節都安全可靠,才能為市場提供安全衛生的肉類產品。屠宰前,檢疫人員必須逐頭觀察豬的健康狀況,按檢查結果進行分圈、編號,合格健康的生豬才能趕入待宰圈休息;可疑病豬趕入隔離圈,繼續觀察;病豬和傷殘豬送急宰間處理。其次,對于生豬流通的各個環節也應進行嚴格管理和監控,從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疾病傳播,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嚴格豬肉產品出廠管理,執行屠宰臺賬管理制度,合格生豬產品必須同時具備“兩證兩章”??梢栽陴B豬場附近增設生物安全隔離帶,利用隔離帶減少疾病傳播的可能性,確保只有健康的生豬才能進入市場流通[7]。最后,將防疫工作落到實處。對非洲豬瘟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及時消除防疫薄弱環節和疫情隱患,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實效。

4 結語

非洲豬瘟有著較強的危害性,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給全球生豬產業和食品安全帶來了極大威脅,需針對其流行特點采取針對性防控措施,才能確保生豬產業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豬舍豬瘟病豬
氟苯尼考對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治療效果觀察
病豬喂藥有辦法
克林霉素對豬肺炎霉形體病的治療效果
母豬懷孕后如何控制豬舍環境
冬季豬舍有啥講究
豬瘟爆發,豬肉還敢吃嗎?
豬瘟病毒感染的診治
淺談豬瘟防治
標準化豬舍設計技術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和豬瘟混合感染的診斷》圖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