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油雙低核不育雜交油菜新品種貢油6201的選育

2024-01-16 02:12王武全鄭永濤劉珞憶楊華偉曾德志
四川農業科技 2023年12期
關鍵詞:高油菌核病油菜

王武全,鄭永濤,劉珞憶,胡 苓,楊華偉,曾德志

(四川省自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四川 自貢 643000)

自20世紀90年代起,油菜種植面積超過花生,成為了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1]。進入21世紀,隨著雙低油菜品種在生產上普及,中國油菜產業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同時雙低菜籽油也成為了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且多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合理的最健康大宗食用油[2-3]。目前,我國油菜常年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6.67×106hm2,油菜不僅成為我國地區分布最廣、產油效率最高的油料作物[4-5],而且國產菜籽油占國產油料作物產油量的55%以上,在維護國家食用油供給安全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6]。中國糧油學會王瑞元[7]的統計研究結果顯示,2021/2022年度我國食用油的消費總量為3758×104t,人均食用油消費量為26.6kg,食用油自給率為35.9%,與上年相比提高了6.9個百分點。盡管如此,我國食用油缺口較大的問題依然存在,需要多措并舉提升油料產能,讓老百姓的“油瓶子”里盡可能多裝中國油。

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位面積菜籽產量和提高菜籽含油量是增產菜籽油的三個主要途徑[8]。目前,在我國油菜年種植面積趨于穩定、高產地區油菜單產潛力縮小的情況下,提高菜籽含油量成為了增加菜油產量的最有效途徑[9]。近些年,油菜登記品種的含油量不斷提高,一批高油高產的油菜品種已經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10-11](表1)。

表1 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高產高油油菜品種

自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緊盯高產、雙低、高油、多抗的油菜育種目標,經過多年自主選育而成的甘藍型隱性核不育雜交油菜新品種“貢油6201”,參加四川省科樂油菜新品種聯合試驗,兩年平均產量達187.88kg/667m2,平均芥酸含量0.598%,平均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5.34μmol/g(餅),含油量50.2%,且抗性鑒定結果顯示低抗菌核病,是一個雙低、高產、高油的優良品種,在四川平壩、丘陵冬油菜種植區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1 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

1.1 不育系

雄性核不育兩用系BZ222AB中包含雄性不育株(A株)與雄性可育株(B株),“貢油6201”的母本是該兩用系中的雄性不育株(A株)株系BZ222A。BZ222AB是自貢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從國內引進材料的后代中選育不育株與形態特征相似的可育株,經連續8代姊姝交,選育出不育性穩定,農藝性狀整齊一致的雄性核不育兩用系,其選育過程見圖1。

雄性核不育兩用系“BZ222AB”是半冬性甘藍型隱性核不育中熟兩用系,幼苗長勢強,弱冬性半直立,葉綠色;花黃色,中等大小、側疊,不育度徹底,不育株率49%~50%,雌蕊發育正常,雄蕊敗育,籽粒雜黃色,育苗移栽全生育期207d,在中等肥力水平地塊,密度6000株/667m2的情況下,株高212.5cm, 一次分枝部位高57.5cm,主花序長度75cm,勻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7.5個,單株有效角果數511個,角果平伸,中等長度,每角粒數18.8粒,千粒重4.12g。自然條件下,抗寒性和抗倒性強。

1.2 恢復系

雄性不育恢復系7(50)R是自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2007年利用(油研9號F2×寧油10號)與(蜀雜10號×寧油14號)雜交,在分離后代中選擇優良變異單株,經連續多代選株自交、品質測試,2012年選育而成的農藝性狀整齊一致的雄性不育恢復系,其選育過程見圖2。

圖2 雄性不育恢復系7(50)R的選育過程

雄性不育恢復系7(50)R是半冬性雙低優質中熟新恢復系,苗期生長旺盛,直立,葉綠色,花黃色,中等大小、側疊,柱頭外露,花粉充足;種子球形褐色,育苗移栽全生育期198d,長勢強,配合力高,恢復能力強。在中等肥力水平,密度6000株/667m2的情況下,株高160cm左右,有效分枝部位高40cm,主花序有效長70.7cm,一次有效分枝數7.6枝,單株有效果數443果,角果中長,角果平伸,中等長度,每角粒數24.7粒,千粒重3.6g。自然條件下,抗病性、抗寒性和抗倒性強。

1.3 選育過程

“貢油6201”是自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于2016年用雄性核不育兩用系“BZ222AB”中的不育株株系“BZ222A”作母本,用雄性不育恢復系“7(50)R”作父本配制的雜交油菜組合[ BZ222A×7(50)R],代號雜6201。

2018~2019年度參加自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新組合品比試驗;2019~2021年度參加四川科樂油菜新品種聯合試驗,并做油菜新品種抗性鑒定和DUS測試;2020年提交農業農村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開展品質測試;2021年通過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成都)的轉基因測試;2022年通過農業農村部登記,登記編號GPD油菜(2022)510169。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生物學特性

“貢油6201”是一個高油雙低兩系甘藍型雜交油菜新品種,子葉腎形,葉和莖稈均為綠色且被蠟粉,葉片有缺刻,植株扇形,勻生分枝,花瓣黃色側疊,籽粒褐色。2019~2021年四川省科樂油菜新品種聯合試驗平均全生育期212d,比對照“德油6號”遲熟1d。株高206cm,有效分枝高度約81.5cm,有效分枝數約8.9個,單株有效角果數約485.2個,每角粒數約17.4粒,千粒重3.95g左右,單株產量32.6g左右。

2.2 品質

2020年經農業農村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貢油6201”平均種子芥酸含量0.598%,商品菜籽硫苷含量25.34μmol/g(餅),含油量50.20%。

2.3 抗性

2019~2021兩年度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抗性鑒定,菌核病和病毒病平均病情指數分別為34.67和3.21,分別比對照“德油6號”低2.59和高0.74,表現為低抗菌核病,感病毒病。

3 產量表現

2019~2020年度初試,7個試點中5點增產,平均產量183.73kg/667m2,比對照“德油6號”(171.3kg/667m2)增產7.25%。2020~2021年度續試,7個試點中5點增產,平均產量192.02kg/667m2,比對照“德油6號”(190.1kg/667m2)增產1%。2年14個點平均產量187.88kg/667m2,比對照種“德油6號”平均增產4.13%。

4 繁殖、制種技術要點

4.1 隔離技術

親本原原種采用紙袋套袋成對交繁殖技術;父本原種,母本原種及生產用種采用尼龍網大棚隔離技術;父本生產用種,雜交種子生產采用自然屏障或距離隔離技術,距離隔離要求距離1000m以上。

4.2 親本繁殖、雜交種子生產主要農藝技術

采用育苗移栽,親本繁殖4行1小廂;制種父母本行比為1:3或1:4。

4.3 去雜技術

親本繁殖,制種均在苗床期、蕾薹期、初花期進行嚴格的去雜去劣工作。制種在蕾薹期,初花前砍除可育株,逐田檢查驗收,要求田間純度達99.9%以上。

4.4 收獲保純技術

及時收獲,做好收割工具、器具、曬場清理,分戶抽樣,進行種子純度鑒定。

5 栽培技術要點

5.1 前期準備

苗床播種前7~10d可用乙草胺除草劑噴灑進行化學除草,確保油菜出苗后能更好的生長發育。機耕注意開好圍溝和廂溝,避免四川西南地區10月雨水過多導致土壤積水影響苗期生長。

5.2 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育苗移栽于9月中旬播種,苗床和移栽大田比約為1:5;直播10月中旬。

5.3 合理密植

育苗移栽以(0.6~0.8)×104株/667m2為宜,直播(1.0~1.2)×104株/667m2為宜,機械直播(2.4~3.0)×104株/667m2為宜。

5.4 合理施肥,重施底肥

參照當地甘藍型油菜高產栽培管理,應注意氮、磷、鉀肥的平衡施用,增施硼肥。一般施氮肥(N)8~10kg、磷肥(P2O5)3~5kg、鉀肥(K2O)5~7kg、硼砂0.75kg/667m2。

5.5 適時防治病蟲害

苗期防治菜青蟲、蚜蟲,根腫病,初花期防治菌核病,青莢期防治蚜蟲。

5.6 及時收獲

一般當全株角果2/3呈枇杷黃色,籽粒充實飽滿為最佳收割期,收割后堆放促進籽粒充分后熟,以提高量。機割機收應等充分成熟收割為宜。

6 病蟲草害及防治技術

6.1 病害

油菜常見病害包括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和根腫病等。菌核病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應該于初花期至盛花前主動用藥劑防治,用45%異菌脲懸浮劑80~120mL,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30~60g/667m2,對200g/L氟唑菌酰羥胺SC50~60mL,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150g,對水噴治1~2次。病毒病防治主要以防治蚜蟲為主,出苗后田間發生率≥3%就需要進行化學防治,常用藥劑有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6~8g/667m2或25g/L溴氰菊酯10~20mL/667m2等。霜霉病當田間初花期病株率≥10%時需噴藥防治,常用藥劑有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150~2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根腫病主要通過調酸防病,可用石灰10kg/667m2配成1%爆石灰水,分別在播種時、3~4葉期和6~7葉期灌根1次。

6.2 蟲害

油菜常見蟲害有蚜蟲、小菜蛾、菜青蟲等。蚜蟲可在苗期田間放置黃板誘殺,或10%吡蟲啉20g,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0g,苗期對水50kg、抽薹開花期對水60kg/667m2均勻噴霧。小菜蛾化學防治藥劑較多,可用2.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8~10mL或150g/L茚蟲威懸浮劑10~18g/667m2等。菜青蟲可用44.4%甲維·虱螨脲水分散粒劑4~5g,或150g/L茚蟲威懸浮劑5~10mL/667m2等。

6.3 草害

油菜雜草有單子葉雜草(如看麥娘、棒頭草、早熟禾、野燕麥等)和雙子葉雜草(如豬殃殃、婆婆納、牛繁縷等)。雜草防治以綜合防治為基礎,化學防治為重點。農業防除措施有:輪作滅草、人工除草、深耕等?;瘜W防治可在播后苗前用乙草胺、精-異丙甲草胺等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或苗后莖葉噴施藥劑防治雜草,單子葉雜草用烯草酮、精吡氟禾草靈、吡氟氯禾靈等,雙子葉雜草用草除靈、二氯吡啶酸、精喹·乙草胺等,在雜草3~5葉期內施藥效果最好。

猜你喜歡
高油菌核病油菜
高油抗凍花生新品種阜花30的選育及栽培技術
油菜田間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機插
桑葚菌核病綜合防治技術綜述
高油大豆高產高效栽培要點
油菜燴豆腐
種油菜
液態地膜+甲基硫菌靈對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試驗
大籽高油品種湘花2008高產栽培技術
2012年津市地區油菜菌核病發生實況調查及原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