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賓市南溪區農家書屋建設方式及振興鄉村文化途徑研究

2024-01-16 02:13潘小燕李鵬舉
四川農業科技 2023年12期
關鍵詞:南溪宜賓市農家

潘小燕,李鵬舉

(四川輕化工大學經濟學院,四川 自貢 644005)

自2007年3月啟動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以來,宜賓市南溪區現有農家書屋214個,共藏書十萬余冊,書目類別涵蓋農業政策、種養殖技術、兒童文學、農民專合社等各方面內容,藏書地點覆蓋全區所有村(社區)。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農家書屋原有的翻書聲音日漸被網絡閱讀及其他休閑娛樂方式取代。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提出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而振興鄉村文化離不開知識的支撐,農家書屋是否還能承載普及知識的重要載體,新時代下如何發揮農家書屋功能以促進振興鄉村文化的進程,這些都是需要解答的課題。宜賓市南溪區系全國農家書屋最早一批建設的區縣之一,具有四川省多數農家書屋建設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本文從調查研究宜賓市南溪區農家書屋有關情況出發,探究農家書屋建設方式和振興鄉村文化的途徑。

1 宜賓市南溪區農家書屋建設和發展現狀

1.1 選址及利用情況

宜賓市南溪區建設農家書屋時,常常依托于村(社區)辦公場所或村小學陣地,點位通常系開辟一間單獨圖書室或設置圖書墻,又或與村小圖書室聯建。根據走訪調研統計發現,30%的農家書屋與村小學陣地聯建,60%的農家書屋設在村(社區)辦公場所,另有約10%的農家書屋設在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居民服務驛站等地,農村村(社區)農家書屋功能較為集中地體現為圖書借閱,城鎮社區的書屋除借閱外,承擔部分活動展示、市民交流、會晤、小型會議等功能。

1.2 管理與維護情況

1.2.1 管理人員配備 2011年起,宜賓市南溪區政府為各農家書屋配備了1名兼職圖書管理員,由村(社區)四職干部中的文書兼任,也有部分社區聘請“4050”人員或貧困戶安置到公益性崗位兼顧打理圖書,未對農家書屋管理員單獨發放有工資或補助。根據圖書室管理制度,圖書管理員應當登記造冊、定期清點、借還歸庫等,但實際上,圖書管理員多數僅打掃室內清潔衛生,將讀者翻亂的書架規范整理整齊,書目按類別排放、借閱管理等形同虛設,圖書流失量大。

1.2.2 政府財政投入 政府各部門最初投入大,后期投入逐漸減少。例如,南溪區委宣傳部2019~2021年補充更新農家書屋圖書僅投入19.992萬元用于采購圖書,共購進2021年前的出版物9520冊,214個書屋平均每個書屋約40本。

1.2.3 借閱管理 為了進一步調研農家書屋使用現狀,我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在全區214個村(社區)中廣泛征集群眾意見。調查問卷內容涵蓋了受訪者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居住地點、興趣愛好等個人特征,以及受訪者閱讀偏好、工具選擇、地點及時間選擇、意見建議等選項,共發出3000份,收回有效問卷2418份,調查發現不喜看書、從不閱讀或偶爾閱讀的人數居多。統計分析如表1。

表1 調查問卷樣本變量

受訪者中,喜好看書的僅1112人,45.9%選擇了“從不”讀書,定期或長期讀的僅僅約8.68%。閱讀偏好方面,858人選擇了“農學相關”“科技類”“醫學衛生(含動物防疫)相關”,政治、經濟、管理類有72人選擇,96人選擇了“文學相關”,36人選擇了“軍事相關”。閱讀工具的選擇上,455人通過書本、報紙等紙質資料閱讀,642人使用手機、電腦閱讀。閱讀地點的喜好上,472人傾向于在家閱讀,266人樂于在圖書室看書。

1.3 文獻資源管理

實際從2008年起,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逐年制定農家書屋推薦目錄,該目錄包括圖書、報紙、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等,在其指導和協調下,每個藏書不低于1500冊、電子出版物100余種、報紙25種。根據宜賓市南溪區文廣旅游局統計數據,2008年至2020年間,圖書品種數從2134升至3600種,2013年至2017年,圖書品種數降低了,但是南溪農家書屋更加重視管理和使用。2018年至今,精準脫貧、鄉村振興戰略強力推進,圖書品種數逐步回到2000種左右。

從圖書門類來看,國家推薦書目主要為政治經濟類、科技類、生活類、文化類、少兒類和其他類別,其中,政治經濟類、科技類在特別年份占比會因時事熱點變化而變化,如2021年系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政治經濟類書目類別占總采購數則由上一年的12.23%提高到21.46%;少兒類書目經歷連續多年上升后,在2021年、2022年度回落到7.87%;生活類、文化類書目類別占比相對較為穩定。經歷根據宜賓市南溪區各年度《全國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采購的情況,制作表2輔助分析。

表2 全國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類別占比

根據宜賓市南溪區農家書屋藏書書目來看,政治經濟類主要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報告精神、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等,科技類圖書主要是涉及農、林、水、牧、漁相關的科普、新技術方面的;文化類除了經典傳統文化外,省、市、區、鎮(街道)鄉土文化內容補充較多;生活類多為健康、中醫養生、茶藝、花藝、家政等;少兒類涵蓋了工具書、少兒作品等。根據宜賓市南溪區圖書館借閱登記統計總表來看,農家借閱次數最多的系列為少兒類圖書,其次是科技類、生活類、文化類、政治經濟類。

1.4 信息服務情況

2007年起,南溪區圖書館牽頭,對全區公共圖書(含圖書館、市民書屋、便民書屋、農家書屋)等進行統籌管理,引進首創文化有限公司,建設全區圖書文獻資源系統,并派遣專人負責圖書免費借閱、組織閱讀活動等工作。圖書信息服務模式為網上點閱書目存放位置后,由借閱人到指定存放位置尋找紙質文獻資料。農家書屋借閱模式較為傳統,即讀者自行在暑假目測、挑選數目、登記借閱、還書。2017年,南溪區引進村級數字圖書管理系統,運用云屏數字借閱機及數字文獻資源,在中文在線“云資源數字圖書館”系統終端內置5萬種精品圖書、3萬集有聲讀物、3800種期刊以及50萬分鐘的視頻資源。此外,讀者可通過掃描云屏數字借閱機“觸控終端”屏幕上的二維碼將數字資源下載至“微書房”手機應用軟件上,注冊借閱人信息后進行閱讀。2022年9月,南溪區圖書館實施提升改造,館藏圖書共計13萬余冊,在原有的功能區上新增數字體驗閱讀室,農家書屋讀者可到圖書館體驗數字閱讀。

1.5 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保障情況

農家書屋作為公共圖書閱讀服務載體,為讀者提供圖書信息,傳播文化、只是,提升公眾文化起關鍵作用。農家書屋利用率上,根據走訪的30個農家書屋使用登記情況來看,30%的農家書屋在一年一度閱讀日活動、老體協、留守群體主題活動等使用,40%的農家書屋面向村小學開展日常借閱。南溪區現有的農家書屋,靠工作人員對管內書籍信息內容進行整理、上架,讀者在農家書屋的閱讀體驗較為傳統。農家書屋與鄉村文旅發展融合不緊密,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出版發行后,配送到農家書屋的少。

2 發揮農家書屋功能效用振興鄉村文化的困境

農家書屋是實現鄉村科教興農的主要工具[1],能滿足農村居民閱讀需求、助力鄉村“文化扶貧”、提高農民的自身能力和素質。解決農家書屋運行中的困境,有助于振興鄉村文化。

2.1 信息服務滯后,服務鄉村振興的功能不強

一是信息服務起步晚,直至2017年才引進云閱讀機。二是數字化程度低,表現為文獻資源種類少、更新慢、內容過時。三是信息資源服務水平低,與蔣群蓉[2]研究發現一致,現行農村書屋網絡信息資源服務水平偏低、農業信息缺乏多樣性,雖說大多數 “農村書屋”和農民家里都裝了電視、電腦、及網絡,但有針對性的服務于本地區的農業信息卻很少,服務于鄉村振興的功能不強。

2.2 文獻資源短缺,服務鄉村振興力度不足

從宜賓市南溪區農家書屋的建設歷程來看,農家書屋與公共圖書館同時為農民閱讀提供設施、資源、活動和服務保障功能[3]。宜賓市南溪區數字農家書屋現已應用新媒體、衛星、網絡電視等技術。這與已有的公共電子閱讀室計劃、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等存在服務功能重合[4]。宜賓市南溪區農家書屋系根據《全國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由區委宣傳部統一招標配備。由于讀者需求征詢機制僵化,需求征集量小面窄[5],全區214個農家書屋配置的書目相同,同質化嚴重,資源無法流動,農家書屋持續吸引讀者難。

2.3 公共文化服務質效低劣,服務鄉村振興形式單一

一是農家書屋建設模式落后。宜賓市南溪區農家書屋仿造傳統實體圖書館的建設模式,難適應現在信息社會。以農業生活生存的新時代農民,農忙的時候回家干活,農閑的時候在外打工,留守群體多是老人、兒童等文秘或學歷層次低的群體,他們難有時間或意識進入傳統的農家書屋。二是網絡的普及和發展,特別是現如今新媒體小視頻的流行,更給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信息沖擊,使他們得以接觸到更多的社會信息和知識,農家書屋的吸引力不足[6]。三是服務質效低劣。宜賓市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旅游局牽頭組織開展一些全民閱讀。但是,多數時候僅啟動儀式開始后便無下文,或者組織讀書活動時找幾名群眾充場面照個照片,實際上農家書屋的利用率低下[7]。

3 互聯網背景下農家書屋建設要點

3.1 建設數字化農村書屋,實現數字化管理

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各行業各類別圖書數字化資源,在本地免費開放服務項目中,提升文獻檢索與咨詢、借閱質量[8],也可嘗試建立網絡農家書屋[9]。加快物聯網建設“互聯互通”[10]。利用互聯網平臺,將各農家書屋與區圖書館總館相連,讀者、圖書資源共享共用;將農家書屋電子數字化資源搭載HTML5技術[11],把農家書屋與讀者手機相連,便捷讀者在線閱讀。這是對圖書管理部門展開對數字化圖書閱讀模式的創新研究提出時代化的要求。

3.2 優化數字閱讀內容

推行科技創新,為數字閱讀的內容生產、閱讀形態、體驗和場景的打造提供優良發展環境[12]。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互聯網接觸時長為68.42min,兩項加起來接近3h,遠超人均紙質書閱讀時長的21.05min。金武剛[13]主張對農村書屋的設備進行數字化改造,配備電腦和電子借閱機,簡化借閱手續。楊新明[14]認為HTML5 技術具有極其強大的交互功能,保障使用者與管理者在長距離的情況下進行線上交流,管理員掌握讀者需求后,農家書屋提供圖書資源,讀者自助獲取有效信息。

4 通過農家書屋振興鄉村文化的途徑

宜賓市南溪區近幾年在積極探索轉變農家書屋運營模式取得一定成效,應當繼續開展數字化書屋相關工作,持續為鄉村振興提高智力、文化支持。

4.1 利用互聯網建設農家書屋, 增強服務鄉村振興的功能

一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快農家書屋物聯網建設“互聯互通”, 建設互聯農家書屋,將各農家書屋與區圖書館總館相連,讀者、圖書資源共享共用。二是將農家書屋電子數字化資源搭載HTML5技術,利用新媒體時代下,群眾個性化需求高的特性,尤其是在展示個體能力方面,如在社交媒體上公布個人健身APP使用記錄等,結合互聯網技術,建設手機閱讀類的APP,引進現代化技術及軟件,讓各種移動電子設備都能兼容這款APP并允許服務器承載眾多使用者“打卡”在線閱讀功能的使用[15]。三是利用互聯網平臺,為數字閱讀的內容生產、閱讀形態、體驗和場景的打造提供優良發展環境。

4.2 拓展振興鄉村文化的文獻庫存,加大服務鄉村振興力度

一是加強校地合作,充分發揮宜賓市本地大學城中高等教育院校圖書館資源優勢,通過技術互聯,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電子資源,搜索和整理有關信息資料開展數據庫和特色電子資源建設[16]。二是可將區圖書館總館與本地工農業信息專網、農家書屋、市民書屋、學校圖書室聯合建立成特色資源指南庫,實現重要類別網絡信息資源共享,持續向農村地區輸入技術、文化力量,主推鄉村文化振興。

4.3 提高農家書屋利用率,多樣化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模式

結合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充分運用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應急廣播、健康教育等服務資源。打造各種閱讀文化活動、讀書征文、講座、論壇、宣講等活動形式,引導群眾參與、熱愛閱讀,激發群眾的閱讀興趣。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農家書屋結合鄉村學校少年宮、留守兒童之家、婦女之家、青年之家,充分挖掘群眾資源。

振興鄉村文化非一日之功,充分開發、發揮和利用農家書屋功能,結合互聯網技術,在新媒體時代下,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運行和管理圖書資源,將使得文化的力量在“虛擬”圖書資源、軟件的使用下,逐步潤化民心,得到振興的目的。

猜你喜歡
南溪宜賓市農家
關于“借錢”
四川省糧桑復合種植現場培訓會在宜賓市召開
宜賓市三江新區
農家笑
干杯!
看咱農家這豐收節
農家笑
春回農家
宜賓市農業機械研究所
Flow structures and hydrodynamics of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around hydrofoil at various angles of attack *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