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節聚焦傾向對建筑工人安全公民行為影響研究

2024-01-16 10:13晴,高濤,姜慧,張倩,施
工程管理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建筑工人動機效能

劉 晴,高 濤,姜 慧,張 倩,施 蕾

(1.徐州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18,E-mail:qingliu@xzit.edu.cn;2.江蘇數鏈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000;3.泰安市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山東 泰安 271000)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4—2020年房屋市 政工程安全事故統計情況,2016年建筑業安全生產形勢尤為嚴峻,雖然我國從2017年建筑安全形勢有所好轉,死亡人數相對從業人數和經濟發展有所降低,但由于施工條件惡劣、自然環境多變等外部環境因素和行業本身特點,建筑業極易發生各類安全事故。建筑行業頻發的安全事故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影響,不僅造成建筑行業的經濟效益損失,更對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1]。

建筑工人安全公民行為的實施有利于施工現場事故率的降低和安全績效的提升。而現有關于建筑工人安全公民行為研究大多針對外部影響因素進行,主要探索組織支持、安全氛圍、安全領導力及群體因素等外部因素對建筑工人安全公民行為的影響[2~4]。行為是個體心理對外界信息加工處理后反饋出的外顯活動,這一心理反饋機制與個體的關注點、動機傾向密切相關。這種由于個體心里反饋機制自我調節差異而引發的對外界刺激的差異性關注與選擇現象被稱為個體行為決策的調節聚焦,調節聚焦理論作為研究個體動機傾向的理論,將其引入到用于解釋建筑工人安全公民行為的內部驅動機制,既貼合本文問題又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本文旨在結合調節聚焦理論,同時結合自我決定理論,從建筑工人的心理驅動因素方面入手,研究調節聚焦傾向和自主安全動機對安全公民行為的作用機理,并構建建筑工人安全公民行為內部驅動因素理論模型,提出安全公民行為策略,從而更好地增強建筑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提高安全績效,對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

1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1.1 理論基礎

1.1.1 調節聚焦理論

調節聚焦理論是在自我差異理論的基礎上發展的,將個人在追求目標過程中的自我調控分為兩種趨向[5]。一種是促進聚焦傾向,注重積極結果的實現;另一種是防御聚焦傾向,對消極結果更為敏感。促進聚焦傾向的個體專注于實現自我理想目標,不遺余力地追求,且注重個人收益,對積極結果更敏感。防御聚焦傾向的個體更關注安全需求,更注重責任承擔和風險規避[6]。

通過深入了解和培養這兩種聚焦傾向,可以為個體提供更全面的指導,并在實踐中更有效地促進安全績效的提升。對于促進聚焦傾向的個體,可以強調他們的自我理想目標,激發他們的動機,并提供與實現目標相關的積極激勵措施。對于防御聚焦傾向的個體,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安全培訓和指導,強調風險防范和責任意識的重要性,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安全風險和承擔責任。

1.1.2 自我效能理論

美國組織行為學家班杜拉在其研究中以“效能期待”為基礎,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于自身能力是否足以實現某種特定行為的主觀判斷和預期。個體的自我效能信念不僅會直接影響他們的目標選擇,而且會對他們的努力程度、毅力及在面臨困境時的態度產生深遠影響。在行為過程中,個體會通過對行為結果的反饋來調整自身的行為目標和行為模式。這種反饋信息起到了對自我效能的塑造和調節作用。當個體通過行為取得成功的反饋時,他們的自我效能會得到增強,進而提高其對于類似行為的信心,并相應地增加努力程度和耐心。相反,如果個體遇到行為失敗或負面反饋,他們的自我效能會受到削弱,從而降低其對于類似行為的信心,減少努力程度和耐心。

自我效能強調了個體主觀預期對于行為動機和維持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反饋機制在塑造和調節自我效能信念中的作用。這一概念為深入了解和干預個體行為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指導。

1.1.3 自我決定理論

自我決定是在了解自己的個人需求和身處一定的環境下,自我對個人的行為做出來的選擇。自我決定理論主要將人的行為分為自我決定行為和非自我決定行為。自我決定行為就是個體不受外部影響,能夠自發主動做出某種行為;非自我決定行為的出現主要是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這種行為的表現是個體不是發自內心而是不得不去做,而且一旦個體感受不到外部環境對自己的刺激,個人將不再有相應的動力。

自我決定理論較為全面地概括了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各種類型,揭示了外在干預影響個體動機的有效路徑。因此,本研究擬借鑒自我決定理論對動機的分類,重點研究自主安全動機對安全公民行為的作用機理。

1.2 研究假設

1.2.1 自主安全動機

安全動機定義為員工以安全的方式開展工作的意愿和動機,其中包括受控型動機和自主型動機。自主型動機是指個體根據個人的選擇和興趣來做出某種行動,受控型動機是感受到內部或外部的壓力而做出某種行為。動機是用于回答為什么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不同類型的動機會導致出現不同的結果。朱麗葉等[6]認為,探究人的不安全行為產生的心理過程可以使用:需要-動機-行為-目標的順序來研究。牛莉霞等[7]的研究結果表明,自主安全動機出于個體的選擇而從事安全行為,并且能對安全公民行為有所預測。由此提出如下假設:

H1:自主安全動機對安全公民行為有顯著影響。

1.2.2 調節聚焦

調節聚焦是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標時因為自我差異,在自我調節的過程中產生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對行動及結果的選擇?,F有研究表明基于調節聚焦的原理,自我的調節體系能夠更好地解釋個體的行為動機[5]。如劉晴等[8]認為,不同調節聚焦傾向的選擇使得建筑工人對安全公民行為的結果有所影響,本文借鑒調節聚焦理論,研究不同聚焦傾向對安全公民行為的影響。由此提出如下假設:

H2a:促進聚焦對自主安全動機有顯著影響;

H2b:防御聚焦對自主安全動機有顯著影響;

H3a:促進聚焦對安全公民行為有顯著影響;

H3b:防御聚焦對安全公民行為有顯著影響。

1.2.3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在是否能夠完成某項行動時,對于自己的能力及自信程度所作出的評判。這種判斷結果會對個體行為上的選擇及努力的程度有所影響。許多學者認為,當人擁有越高的自我效能,就會提高自主型安全動機,從而降低人的不安全行為。倪國棟等[9]研究表明,自我效能的提高能夠提高自主型安全動機水平。孫偉等[10]認為,自我效能能夠對安全動機產生正向影響。自我效能對安全動機有所影響,越高的自我效能高會產生越高的安全動機,從而越對安全行為重視,產生積極的結果。由此提出如下假設:

H4:自我效能對自主安全動機有顯著影響。

綜上所述,建筑工人的促進聚焦、防御聚焦和自我效能分別通過對自主安全動機產生的正向作用間接促進安全公民行為的產生,同時促進聚焦、防御聚焦對安全公民行為的產生也會產生直接影響作用。

1.3 安全公民行為心理驅動因素理論模型

建筑工人安全公民行為的核心要義是在施工過程中,建筑工人為了他人和組織的整體安全水平的提升,而自發產生的幫助工友、維護工作環境安全、上報安全隱患、主動學習安全知識、提出安全提升建議等不被組織和領導所強制要求的角色外行為。相關學者研究表明,個體對工作環境和行為結果的積極感知可以促進其安全行為的實施,而安全公民行為的實施可以進一步強化其安全心理狀態[11]。當建筑工人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時,較高的心理社會安全氛圍可以改善建筑工人對工作壓力的反應,因而有助于緩沖工作壓力對安全心理資本的破壞作用,進而降低工作壓力對心理社會安全行為的負向作用[12]?;诶碚摶A和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設,構建建筑工人安全公民行為心理驅動因素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安全公民行為心理驅動因素理論模型

2 數據來源

在理論模型基礎上,本文借鑒了國內外成熟量表,嚴格按照量表編制的原則修正題項,刪除易引起歧義的語言表述,以準確、精簡的表述為目標力求題項通俗易懂,生成建筑工人安全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調研參與者基本情況

表2 調研主題與問題內容

3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3.1 SEM 研究方法

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相較于傳統模型來說,更加靈活,這就要求研究者在理論和文獻的基礎上,建立變量間的假定關系。且適用于大的樣本量分析,其分析數據的穩定性和模型擬合度隨樣本量的增加而更為準確。通過收集的數據對其進行數據分析,結構方程模型被用于各個領域來觀測變量之間的關系。在進行過信效度分析時,用其驗證模型的整體適配度,模型的擬合度合格要滿足多組指標要求,并滿足結構方程模型的基本特點,得到精準的數據結果。

3.2 模型擬合檢驗

在判斷結構方程模型是否成立時,主要通過對擬合指標的測算來衡量,其中卡方/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χ2/DF)一般要求小于3。當適配度指數(Goodness-of-Fit Index,GFI)、調整的適配度指數(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AGFI)、Tucker-Lewis指數(Tucker-Lewis Index,TLI)、比較適配指數(Comparative Fit Index,CFI)這些值均大于0.9時,表示模型的適配能力較好;當這些值均大于0.8,表示模型的適配度合格。近似誤差均方根(Root-Mean-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應小于0.08表示適配能力較好,模型擬合程度較好。

根據圖2和表3可看出,χ2/DF的值為1.505小于3、GFI的值為0.873大于0.8、AGFI的值為0.844大于0.8、TLI的值為0.953大于0.9、CFI的值為0.958大于0.9、RMSEA的值為0.049小于0.08,表示模型擬合程度較好。

表3 模型擬合指標

圖2 結構方程模型

3.3 路徑分析

由表4可看出,防御型聚焦評價對安全動機評價(p=0.117>0.05)沒有顯著的影響關系,故假設H2b不成立,需要刪除此路徑進行模型修正。

表4 路徑分析表

3.4 修改后模型擬合檢驗

修正后結構方程模型如圖3所示,同時結合表5擬合指標可以看出,χ2/DF值為1.509小于3、GFI值為0.873大于0.8,AGFI值為0.843大于0.8、TLI值為0.952大于0.9、CFI值為0.958大于0.9、RMSEA的值為0.050小于0.08,表示模型擬合程度較好。

表5 修改后模型擬合指標

圖3 調整后結構方程模型

3.5 修改后路徑分析

由修改后的路徑分析(見表6)結果可知:自我效能對自主安全動機評價的標準化路徑系數0.236(p=0.000<0.05),說明自我效能對自主安全動機評價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故假設H4成立;促進型聚焦對自主安全動機評價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562(p=0.000<0.05),說明促進型聚焦對自主安全動機評價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故假設H2a成立;自主安全動機評價對安全公民行為的標準化路徑系數0.381(p=0.000<0.05),說明自主安全動機評價對安全公民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故假設H1成立;促進型聚焦對安全公民行為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211(p=0.021<0.05),說明促進型聚焦對安全公民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故假設H3a成立;防御型聚焦對安全公民行為的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246(p=0.000<0.05),說明防御型聚焦對安全公民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故假設H3b成立。

表6 修改后路徑分析表

3.6 結果闡釋

模型分析以安全公民行為作為理論基礎,通過使用SPSS與AMOS等分析工具,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對提出的幾個研究假設進行檢驗,最終得出以下結論:一是自我效能對自主安全動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二是防御型聚焦對安全動機沒有顯著的影響關系;三是促進型聚焦對自主安全動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四是自主安全動機對安全公民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五是促進型聚焦與防御型聚焦對安全公民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

通過研究發現,自我效能知覺與自我調節聚焦傾向是重要人格特征,反映了個體對事物的期待和價值追求,對建筑工人的安全公民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具有促進聚焦傾向的個體更加注重實現自身理想目標,他們傾向于選擇更加進取的策略來達成目標,并且對于積極的結果更加敏感。在建筑工人的工作環境中,這些個體更傾向于采取能夠推動安全公民行為的行動,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和推動安全措施的實施。相反,具有防御聚焦傾向的個體更加注重責任的承擔,他們在工作中更傾向于選擇規避失敗的策略,并且表現出較高的控制欲望。在建筑工人的工作環境中,這些個體可能更加傾向于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以減少工作中的風險和潛在的失敗。

綜上所述,自我效能知覺和自我調節聚焦傾向是與個體安全公民行為相關的重要人格特征。了解和認識不同傾向的建筑工人的心理特點,有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干預措施,以提升他們在工作中的安全表現和公民行為。

4 建議

為了培育和引導建筑工人自發采取有利于安全績效提升的行為,拓展傳統建筑行業安全績效提升路徑,針對不同聚焦傾向的建筑工人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和培養其安全自主動機和自我效能,以期對建筑行業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1)提高建筑工人的自我效能。影響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有個人的成敗經驗、榜樣效應、領導的肯定、言語的勸說。因而建筑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要綜合工人個體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及工作特點,較為客觀并有針對性地設置工作要求,避免工作量過大或者復雜程度過高等。在日常施工過程中,班組應賦予工人更多的決策自主權,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和約束,讓工人有一定權力自己去選擇完成任務的方式,掌控工作任務進行的節奏。并鼓勵工人針對安全施工工作積極發言,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尤其是一些安全心得和經驗教訓,培養工人的主人翁精神,促使工人積極融入到班組和工作中。同時,也要重視工友之間的溝通交流。工友的支持,反映了對自身能力的認可與肯定,大家能夠默契配合,齊心協力完成一定的任務,從而提升工人的自我效能。

(2)提高自主安全動機。自主安全動機為通過主體的自我意識,始終自覺運用自身安全業務、技術技能,保證自身全過程安全生產的一種工作狀態。因此,建筑工人應做到:必須要加強安全的意識;不斷學習與業務相關的安全知識;持續學習、精進自身的業務技能;必須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施工作業;自覺服從企業管理,接受組織監督。為了提高施工企業工人的自主安全動機,一是通過教育引導,可以向工人傳遞安全意識和知識,提高他們對安全問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如組織安全培訓課程,向工人介紹安全規范、操作技巧和事故案例,使其了解并理解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二是業務培訓,這是提高工人自主安全動機的關鍵步驟之一。通過培訓,可以加強工人在施工技術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并提供相關的安全技能培訓,例如高處作業、防護設備使用等。這樣可以增強工人在實際工作中對于安全操作的自信心和能力;三是監督檢查,這是確保工人自主安全動機有效貫徹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設置安全巡查、定期檢查和記錄,可以對工人的安全行為進行監督和跟進,及時糾正不良行為并肯定良好的安全執行。此外,建立反饋機制,及時回饋工人的安全表現和改進建議,以促進工人自主安全動機的持續提高。

(3)激發調節聚焦傾向。面對不同調節聚焦傾向的個體,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安全內容的宣傳,從而調動建筑工人對安全公民行為的積極性。對于促進聚焦傾向的個體,可以強調他們的自我理想目標,激發他們的動機,并提供與實現目標相關的積極激勵措施。對于防御聚焦傾向的個體,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安全培訓和指導,強調風險防范和責任意識的重要性,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安全風險和承擔責任。面對促進型聚焦的建筑工人,要積極地對其進行引導,引導建筑工人參與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質的培訓及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在其未成功獲取積極結果時,及時給予鼓勵與支持,從而降低促進型聚焦工人的沮喪,使其在追求收益的過程中,重視自主安全。面對防御型聚焦的建筑工人,引導其關注發生安全事故可能會導致的后果,如自己健康的損害及公司經濟的損失,來激發其對安全的需求和責任、義務的關注。從而降低消極結果產生的概率,避免施工隱患的發生。

5 結語

在調節聚焦理論的基礎上,本文分析建筑工人的調節聚焦傾向對安全公民行為的影響關系,能夠多方面探究建筑工人心理因素對安全公民行為的影響,并完善相關的理論內容,豐富理論體系。從建筑工人的心理因素角度出發,通過使用SPSS與AMOS等分析工具,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結構方程模型驗證假設,研究安全公民行為的內部驅動因素。加強建筑工人的安全生產工作,更大程度上地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本文重點在探索建筑工人的內部驅動因素對安全公民行為的影響,但影響因素較多,并未完全列舉出。在未來需對建筑工人內部驅動因素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猜你喜歡
建筑工人動機效能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遷移探究 發揮效能
同時多層擴散成像對胰腺病變的診斷效能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充分激發“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
瀘州市建筑工人的職業衛生服務需求分析
動機不純
“同舟計劃”:為建筑工人撐起一片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