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地理類專業地理信息系統(GIS)課程思政本土化案例庫的構建與實踐

2024-01-17 03:37羅瓊韓學陣張榮珍尚海龍吳學成楊廷鋒
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案例庫黔東南州黔東南

羅瓊,韓學陣,張榮珍,尚海龍,吳學成,楊廷鋒

(凱里學院旅游學院,貴州 凱里 556011)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重要性日益凸顯。從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到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到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再到2017 年9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及2017 年12 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都大力并反復強調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注重挖掘和運用各學科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之后,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須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明確人才培養之“三問”是所有教育領域的根本問題,并強調“培養什么人”即培養目標是教育的首要問題[1]。

“課程思政”一詞首現于2014 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推進教育綜合改革過程中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領域實踐探索的創新。與此同時,課程思政相應制度和工作體系也逐漸建立,其示范輻射效應引起全國許多高校爭相學習借鑒。如何挖掘專業課程尤其是理工科課程的德育元素,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顯得非常重要且有意義,探討專業課程在“課程思政”中的改革尤為迫切[2,3]。

目前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實踐探討較多,許多專家、學者對課程思政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從理論層面研究課程思政的內涵、實現路徑、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關系、課程思政與立德樹人的關系等[4,5],如高德毅[4]從戰略高度論證了構建思想政治課程、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高校思政課程體系,實現所有高校課程的共舞中共振效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從實踐層面對課程思政進行具體的探索,有基于專業視角和具體課程的思政探索[5,6,7,8,9,10,11,12],如郭三保等[6]挖掘中藥藥劑學課程思政元素,進行了包含愛國情懷、中醫藥文化等元素的案例庫的建設與應用研究。但基于地理科學理科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并不太多,其原因可能與地理科學屬于理工科,其思政元素挖掘和實施存在一定的難度有關,以至于在地理科學專業方面的“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課程(簡稱GIS 課程)思政”案例資源建設開展的相關研究較少,且結合地方特點的本土化GIS 課程思政案例資源庫的研究更少有人涉及。本文以貴州地方院校為出發點并面向黔東南州,充分挖掘GIS課程所蘊藏的本土化思政元素,并利用GIS技術,實現對其思政資源進行地圖可視化與分析全過程,最終形成GIS課程思政案例資源庫,力爭在講好黔東南故事的同時,實現GIS 課程教學的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統一,踐行立德樹人理念,從而有效發揮課程思政隱性教育的功能;同時,案例資源庫的建成可為地理科學及相關專業的課程思政提供有效教學資源和參考資料。

1 本土化案例資源庫建設

GIS 課程作為地理科學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這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理科類課程,要確?!罢n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取得預期成效,首先須著力抓好基礎建設工作,即體現“因事而行”的思政課程內容建設。深入分析GIS 課程特點,充分挖掘該課程蘊含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精選提煉并開發符合黔東南實際的4 個專題課程思政案例庫,該案例庫實施過程注重對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在黔東南“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大數據”重大戰略背景下,案例庫選取圍繞黔東南經濟發展問題,選取自然要素專題、文化專題、旅游專題、交通與人口專題進行課程思政建設。

1.1 案例庫區域概況

黔東南州,全稱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處中國西南的貴州省東南部,以“原生態”聞名于世,位于東經107°17′20″-109°35′24″,跨經度2°18′4″,北緯25°19′20″-27°31′40″,跨緯度2°12′20″,東西直線距離220 公里,南北直線距離240 公里,總面積30 337 平方公里。地勢西高東低,自西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最高點位于海拔2 178米的雷公山主峰黃羊山,最低點位于海拔137 米的黎平縣水口河出省處。其東與湖南相鄰,南與廣西交界,西面與黔南州接壤,北與遵義、銅仁相接。全州轄1 市15 縣,包括有17 個街道、129 個鎮、60 個鄉。境內居住著苗、侗、漢、布依、水、瑤、壯、土家等44 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0%有余,其中苗族人口占比超過40%,侗族人口占比超過30%[13]。

1.2 自然資源GIS案例庫建設

黔東南州境內各類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從樹立愛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出發,建立山水資源GIS庫、礦產資源GIS庫、生物資源GIS庫。

1.2.1 山水資源GIS庫

黔東南州境內山巒延綿,是云貴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過渡區域,自北向南主要由武陵山系、苗嶺山系、九萬大山山系三大山系組成。武陵山系從湖南湘西延伸入黔,是烏江流域與沅江流域的天然分水嶺,其中部主峰是佛頂山。苗嶺山系橫貫于黔東南地區的中部、苗嶺北部,由海拔1 100~1 300 米的山峰如團坡山、黃飄山等形成,成為舞陽河與清水江的分水嶺;苗嶺南部,由海拔1 100~2 000 米的山峰如龍泉山、冷竹山等形成清水江與都柳江的分水嶺;苗嶺南部山體整體大、切割深,海拔也比北部高,最高峰是雷公山。九萬大山山系位于黔東南地區的南部,山系的南部由一系列海拔1 500 米以上的山峰構成了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天然邊界,山間發育了東西流向及南北流向的大小河流,這一區域的河流稱為都柳江,最終匯入珠江水系。

境內有舞陽河、清水江、都柳江三大河流,大大小小的河流2 900 多條,水能蘊藏量332 萬千瓦,可開發量244 萬千瓦[14]。舞陽河干流水能資源較豐富,已基本實現梯級開發,先后建成紅旗水電站、觀音巖水電站、兩岔河等中小型水電站;舞陽河中游河段風景秀麗,現已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清水江干流有國家西電東送“十五”重點工程的三板溪水電站及以發電為主兼有航運等綜合利用效益的白市水電站。都柳江干流已建成紅巖水電站、永福水電站等梯級水電站,目前都柳江航電一體化工程項目也仍在建設中。

對于該專題資源庫,學生可以使用基礎數據,制作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利用數字地形分析的方法,提取地形因子及地貌特征,制作黔東南區域地勢地貌圖,并進行河網提取分級等水文分析。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能夠充分了解和把握黔東南的地形、地貌、水文等區域特征,從而激發學生對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熱愛,進而觸發既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又要利用好自然資源的愿望,為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完成相關自然資源制圖及分析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從多個方向、多個角度進行較深入的學習和體驗。如針對水資源,可根據其自然條件、土地利用特點、差異及生態環境影響等方面,對其潛力進行評價,并提出開發利用建議;或者對水資源壓力進行分析,研究其與耕地利用效益之間的相互關系。

1.2.2 礦產資源GIS庫

黔東南州境內,礦產資源具有儲量較豐富、分布廣、種類全的普遍性特點,同時也具有金屬及非金屬礦產多而能源礦產少、大型礦床少而中小型礦床多、共伴生礦產多而礦產分布相對集中等區域性特征的明顯特點。目前已發現礦種61種(含亞礦種),其中探明了儲量的有46 種,評價礦床(礦點)259 處[13],其中優勢礦種如金、鋁、鉛、鋅、銻、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巖、飾面用板巖等的找礦潛力大。同類礦產資源儲量在全國州級地區排名第一位是重晶石,第三位的是銻礦、玻璃用石英砂巖。

在建立的礦產專題資源GIS 庫中,學生可以利用山水資源GIS 庫制作的DEM 數據,制作黔東南區域礦產資源分布圖。首先,通過分布圖,能夠了解黔東南的礦產大致分布情況;其次,在完成礦產資源制圖及分析的基礎上,學生還可以再進行較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如可結合交通、人口等數據,對其開發潛力進行深入分析和評價,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1.2.3 生物資源GIS庫

在生物資源方面,黔東南境內甚為豐富。有“杉鄉”“林?!敝Q的黔東南,是貴州省的主要用材林基地,更是全國有名的天然氧吧區域之一。全境森林面積達200.6 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為1.69億立方米[13]。境內有各類植物3 259種,其中野生植物資源1 000 余種、藥用野生植物400 余種[13]。野生植物如篦子三尖杉、厚樸樹、香樟、禿杉、銀杏、鵝掌楸等37種是重點保護樹種;藥用野生植物有太子參、松茯苓、杜仲、天麻、三七、桔梗、五倍子等名貴藥材。境內哺乳動物有56種,鳥類有162種,兩棲類有40種,爬行類有36種,魚類有62 種[13]。其中有瀕危野生動物眼鏡王蛇,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如白頸長尾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如紅腹錦雞及短尾猴等。

由此建立的生物專題資源GIS 庫,學生可以利用山水資源GIS 庫制作的DEM 數據,制作黔東南生物資源分布圖。首先,通過分布圖,能夠了解黔東南的生物資源的分布現狀;其次,在完成生物資源制圖及分析的基礎上,學生還可以從其他方面進行思考和探究。如黔東南是森林大州,結合GIS 和遙感(REMOTE SENSING,RS)對森林蓄積量開展估測研究,或者在珍稀動植物分布圖的基礎上,結合數字地形分析和人口數據分析,為生物棲息地保護評價提供數據支持,都是很好的探究學習案例。

1.3 文化資源GIS案例庫建設

被譽為“世界苗侗文化遺產保留核心地”的黔東南州,原始的自然生態、原貌的歷史遺存、原生的民族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旅游資源,旅游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本專題立足本土文化,建立體育文化GIS 庫、民族服飾GIS 庫、表演及節日活動GIS庫、建筑文化GIS庫。

1.3.1 體育文化GIS庫

作為全國苗侗文化核心地的黔東南,有415個中國傳統村落、126 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 000多個民族村落星羅棋布[13],其體育競技活動內容多樣、形式特別,包括斗牛、獨竹漂、珍珠球、陀螺、押加、板鞋競速、高腳競速、射弩、蹴球等。其中具有濃濃的農趣農味、突顯農民參與主體的臺江縣臺盤村村籃球賽“村BA”賽事在2023 年火爆出圈,成了文化振興最美畫卷之一,被譽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

利用該專題資源庫,學生通過已有數據生成傳統村落分布圖及體育項目分布圖,結合前期制作的DEM,通過案例學習,一方面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另一方面學生可以了解傳統村落分布及體育項目分布情況,還可以從自然及人文視角對分布格局進行解釋,并深入思考。如就趣味無窮的“村BA”、火爆出圈的“村超”、讓人流連忘返的“中國鄉村旅游1 號公路”等,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背景,積極思考如何促進體育文化與文旅融合發展的問題,為推動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1.3.2 民族服飾GIS庫

走進黔東南州這片神奇的土地,苗侗服飾和工藝品可謂是琳瑯滿目,極具特色。苗侗服飾多達幾百種,工藝品如銀飾、刺繡、竹編等獲得人們的喜愛。利用該專題資源庫,學生制作服飾分布圖或工藝品分布圖,結合前期制作的DEM,不僅可以清晰地看到服飾或工藝品的分布情況,還可以從地理學角度、旅游學角度或者多學科角度分析服飾的區域性差異,進一步探究形成這些差異的初步原因。如民族工藝品的分布中,凱里市以銀飾、刺繡、蠟染、石雕等八種為主,丹寨以蠟染系列、鳥籠、古法造紙等四種為主,學生可以分析其差異性及形成原因,探究適合當地發展的旅游策略。

1.3.3 表演及節日活動GIS庫

素有“歌舞之州”“百節之鄉”美譽的黔東南,長期以來就有“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的說法。其中苗歌、侗歌等早已名揚海外,錦雞舞、反排木鼓舞、蘆笙舞也早已登上央視大舞臺;節日非常多,大小節日有396個,號稱“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代表性的節日有蘆笙節、姊妹節、苗年、吃新節等。

利用該專題資源庫,學生通過制作民族歌舞分布圖或者節日分布圖,結合前期制作的DEM,不僅可以清晰地看到民族歌舞和節日的分布情況,還可以從自然及人文視角分析歌舞與節日的形成原因。

學生通過民族服飾、表演、節日等了解黔東南人民的精神文化,親身感受文化美,強化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1.3.4 民族建筑文化GIS庫

作為民族傳統文化、民族特色最直觀載體及表現形式的民族傳統建筑,黔東南州代表性建筑有吊腳樓、鼓樓、花橋(風雨橋),屬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青龍洞、舊州古鎮古建筑群、地坪風雨橋等7個。

山水秀麗的黔東南是我國干欄式建筑分布相對集中的區域。黔東南的干欄式建筑也叫“吊腳樓”,苗族、侗族的吊腳樓各有特點,苗族吊腳樓有著名的“美人靠”,一般有三層,底層用于存放生產工具、養家禽與牲畜等,第二層用作客廳、臥室等,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層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飼料等物資。被稱為“遮蔭樹”的侗寨鼓樓既是侗族村民聚眾議事的社會活動中心,又是政治、文化活動場所?;颍L雨橋),因整座建筑不用一釘一鉚,被譽為民族建筑藝術的瑰寶。這些特色民族建筑依山勢而建,構成了建筑與山水和諧一體的美麗畫面。

通過對建筑文化GIS 庫的學習,學生能了解特色建筑的分布,結合DEM 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與當地地形、水體等環境要素的關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真正的人地協調,學生可以由此思考地理學的核心問題——人地關系。同時,通過觀看苗侗人民在鼓樓、花橋上招待客人、載歌載舞的相關視頻和圖片,展現熱愛生活、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風貌,更能感受到這些建筑蘊含的獨特民族文化密碼。

1.4 旅游景點案例庫建設

搜集黔東南州3A 級以上的旅游景區景點數據,利用前期收集的基本底圖數據,利用ARCGIS等軟件,設計并制作著名景區旅游專題地圖,如西江千戶苗寨、鎮遠古城、肇興侗寨、丹寨萬達小鎮等,或者紅色文化旅游專題地圖。學生通過參與這些過程,對他們樹立文化自信,講好民族故事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與此同時,可通過分析旅游專題地圖,描述當地的旅游資源的數量、分布情況,歸納旅游資源的分布特點,結合當地的發展政策,提出適合當地旅游發展決策,為實現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

在初步完成旅游制圖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利用數據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如結合黔東南州旅游資源分布圖,加上相關的統計數據,利用空間統計與分析方法,在ARCGIS 平臺下對其旅游產業進行布局,發現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和對策;也可以專門針對鄉村旅游景點類型進行研究,對其空間分布格局進行深入分析;也可以結合其他數學方法,對黔東南州的生態旅游適宜度進行分析評價。

1.5 交通與人口GIS案例庫建設

1.5.1 交通GIS案例庫

黔東南州近年來交通建設取得很大成就。在航空方面,境內有機場2 個,航線10 多條,往東可達長沙、溫州、杭州、濟南、上海等城市,往西可達貴陽、昆明、重慶等城市;在鐵路方面,有普通客運火車站點8個,高鐵站點4個,就凱里南站來說,每天有近百趟高鐵???,無論探親訪友還是商務旅游都非常方便;在公路方面,已實現縣縣通高速多年。還有很多基建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當中,也有部分項目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得以建成。

根據課程思政建設需要,搜集黔東南州交通時空變化情況,通過縱向和橫向比較黔東南州的交通建設情況,利用搜集的基本圖件和發展數據,利用ARCGIS 等軟件,制作交通專題地圖。學生通過搜集數據、設計和制作交通專題地圖這些體驗,深刻感受到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力度,全面深入了解黔東南州脫貧速度與力度,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從而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在初步完成交通制圖的基礎上,可以拓展學生思維空間,積極探索交通數據的應用場景,如,通過對黔東南州交通的可視化分析,可進行區域景點的可達性方面的研究,利用ARCGIS 平臺分析黔東南州縣域景點可達性空間分異格局,提出實施全域旅游在交通發展因素方面的可行性建議,可以單獨研究縣域交通可達性,為推進區域經濟全面發展獻計獻策。通過這些實際的擴展研究,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學有所獲。

1.5.2 人口GIS案例庫

搜集黔東南州人口的變化數據,了解當地人口的數量、性別、年齡、職業、文化水平、收入等特征,利用前期收集的基本地圖數據和相關信息,利用ARCGIS 等軟件,設計并制作人口專題地圖。通過地圖,分析區域結構特征和當前面臨的人口問題,歸納人口和經濟發展的關系。與此同時,結合當前國家實施的人口政策,充分理解和認識目前人口政策的意義所在,為中華民族的血脈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完成人口相關制圖的基礎上,至少可以對學生開展3個方面的思維拓展訓練。一是結合數據挖掘技術,分析黔東南州人口的時空演變規律;二是概括黔東南州人口社會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并對其進行人口空間結構分區,分析總結分布模式;三是對其人口密度空間分布特征和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總結相關的變化和發展規律。

2 案例庫專題地圖設計書

為了在課程建設和教學中利用豐富的本土自然資源,一方面通過國家基礎信息平臺和百度地圖開放平臺,結合地理信息系統GIS 軟件處理獲得黔東南州行政區劃圖、地形圖、水系圖、村鎮分布圖等基礎地圖數據,另一方面搜集黔東南州的土地資源、水文資源、氣象資源、礦產資源等方面的屬性數據,創建黔東南州自然資源空間數據庫。

案例庫專題地圖設計書包括設計數學法則、設計地圖內容與表示方法、設計色彩、符號與注記、圖面配置與輸出地圖等。其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案例庫專題地圖設計流程

2.1 設計數學法則

選擇哪一種投影對制圖區域的地理位置有決定性作用,制圖區域的形狀有限制作用。當制圖區域不太大時,無論是方位投影,還是圓柱投影,制圖區域四周都不會引起太大變形。因此,對于黔東南這一區域,投影的選擇相對比較自由。

2.2 設計地圖內容與表示方法

盡管都是黔東南的制圖區域,但因地圖所展現的主題和內容不同,投影選擇也不盡相同。在進行案例庫專題地圖設計時,交通案例庫因要求方向正確,所以應選擇等角投影;自然資源案例庫、人口案例庫、旅游案例庫則需要保持面積關系的正確比對關系,所以應選擇等積投影。

2.3 設計色彩

關于縣級行政單元的顏色設計,根據傳統的習慣用色及國家規定的各種地物顏色標準進行著色,主要使用紅黃紫綠來填充和習慣色彩填充,如藍色表示水體,棕色表示地貌;單色色階的漸變是通過同一色相或彩度變化來實現的。而在人口專題案例庫里采用單色色階來表示。

2.4 符號與注記

省界、地市界、行政中心和水系等地圖要素符號的設計參考國家標準進行,圖名使用13 號黑體,縣級行政中心使用7號黑體。

2.5 圖面配置

圖面配置須注意視覺對比、層次結構等構圖法則,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圖形的重心放在視覺中心的位置;圖名采用黑體,位于圖幅正中央;圖例從上至下排列,位于圖幅的右下方;比例尺位于圖例下方;經緯網按經度和緯度間隔添加;文字說明放在圖幅內的空白區域。

2.6 輸出地圖

將成果輸出為8開幅面、JPEG格式或TIFF格式的真彩色圖像文件。

3 ARCGIS軟件實現的主要步驟

3.1 行政區的顏色設置

打開ARCMAP軟件,“導入”數據黔東南.shp,選擇該圖層,右鍵點擊該圖層,點擊“屬性”,選擇“符號系統選項卡”,調整合適的色系,點擊確定。顏色界面如圖2所示。

圖2 顏色設置界面

3.2 添加經緯網

打開ARCMAP軟件,“導入”數據黔東南.shp,新建數據框,右鍵單擊數據框,點擊“屬性”,選擇“格網”,然后跟著“向導”,3次點擊“下一步”進行設置即可。添加經緯網界面如圖3所示。

圖3 添加經緯網的界面

3.3 圖面配置與輸出

打開地圖文檔,選擇“布局視圖”,在合適的位置添加圖名、圖例、指北針等信息;選擇菜單“文件”,“頁面和打印設置”,輸出JPEG 格式的文件保存。

4 案例庫實施效果評價

教學效果是教學的靈魂。目前案例庫在地理科學專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的地理信息系統、測量與地圖學等課程的實驗中使用,最終目的是實現將課程思政目標融入自主學習、趣味學習、拓展學習中,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與教師的教學水平。為了確實了解案例庫實施的情況,教師通過開展教師評學、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專家評價,來實現教學-評價-反饋-改進的閉環機制。

4.1 教師評學

教師評學是黔東南州某地方學院長期堅持的教學質量監控措施之一,為學校的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檢測學生對案例庫的學習效果,教師非常重視過程性考核,主要通過測驗和討論的方式來完成。學生通過課前試卷測驗、課后試卷測驗的方式,檢測學生是否達到課程思政的目標?;蛘咄ㄟ^設置討論題目,學生自由討論之后,撰寫思政體會。

從試卷測驗的前后結果來看,課前測驗的結果不盡如人意。只有5%的學生表現優秀,45%的學生表現合格,有50%的學生在合格線以下。但是經過實際操作案例和學習案例之后,再進行測驗,90%以上學生表現優秀,100%的學生都表現良好。這恰好證明知識從實踐中來,學生要在實踐中去體驗、去分析、去總結,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從討論后提交的思政體會來看,學生先實際操作案例和學習案例,然后再進行充分討論,思想會發生質的變化。從報告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學生不僅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尤為重要的是薄弱的國土資源安全觀和國家空間信息安全觀得到了極大增強。

4.2 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很能直接反映教學的效果。教師通過問卷的方式,邀請地理科學專業、地理信息專業的學生進行填寫,分別從案例庫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課程思政內容、思政目標、整體滿意度進行學生評教。

從對課程思政內容的調查來看,87%的學生認為案例庫內容對于課程思政的體現度非常好,8%的學生認為案例庫內容對于課程思政的體現度良好,3%的學生認為案例庫內容對于課程思政的體現度一般,2%的學生認為案例庫內容對于課程思政的體現度不好。

從對案例庫的課程思政與技能目標的調查來看,84.5%的學生認為案例庫對于課程思政目標的實現度非常好,數據分析和制圖能力得到了較大幅度提升;8%的學生認為案例庫對于課程思政的實現度良好,4%的學生認為案例庫對于思政的實現度一般,3.5%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達到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

從案例庫課程思政整體教學的滿意度調查來看,85%的學生對案例庫課程思政整體教學的滿意度是非常好,8%的學生對案例庫課程思政整體教學的滿意度是良好,3%的學生對案例庫課程思政整體教學的滿意度一般,3%的學生對案例庫課程思政整體教學的滿意度不滿意。學生不滿意的原因有實驗前,數據資料收集不夠豐富、不夠完整,加上時間特別緊、任務又繁重,項目實施中指導老師少,希望實驗中增加指導老師,增加成果展出環節等。

4.3 同行評價

通過問卷的方式,邀請地理科學專業課程相關教師進行同行評價調查,分別從課程案例庫的內容與結構方面進行同行評價。從對課程思政案例庫內容的調查來看,95%的老師認為案例數量合適,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案例既有代表性又比較有特色,評價良好。同行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如后期可推出案例庫2.0,使案例更加有深度,增加本土經濟、建筑等方面題材,使案例更加豐富。

4.4 專家評價

通過問卷的方式,分別從案例庫的數量、提交格式、理論性與實踐性吻合度、案例的典型性與真實性、案例的特色性,邀請校內外專家對案例庫的建設質量進行評估。

從對案例庫的整體要求調查來看,首先,對案例的總數量評價,95%的專家認為案例的總數量25 個,比較合適;其次,95%的專家認為案例的文件格式規范,案例的形式是文本、照片、地圖數據等。

從對案例的個案要求調查來看,首先,從理論性與實踐性吻合度上,95%的專家認為個案都體現了課程思政元素,理論性與實踐性能有機結合,5%的專家認為對于課程思政的元素挖掘不夠深入;其次,從案例的典型性與真實性上,100%的專家認為個案都體現了真實性,95%的專家認為案例的典型性突出,5%的專家認為對于個別案例典型性不夠;再次,從案例的特色性,95%的專家認為本土案例是很有特色的,5%的專家認為特色案例的比例還不高。

專家還給出了改進意見:首先,要繼續完善案例庫的內容,案例庫數量可以增加到30個;其次,要繼續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力求突顯案例特色性、典型性;再次,要注意空間數據的脫密處理。

4.4 討論

基于《GIS》課程思政本土化案例的研究,是實施課程思政全覆蓋的一種嘗試,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悉心搜集的數據在實驗中去分析數據、挖掘信息,尋找實施立德樹人的有效方式,讓全方位育人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優點:項目庫的資源選擇立足本地,有效融合了思政元素,資源豐富,很接地氣。項目庫的實驗過程不僅潛移默化了思政教育,同時注重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區域認知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學生又能學以致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這樣的項目庫建設與實踐是教學共同體的有力嘗試。

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本土化資源廣度不夠,如項目庫應用到建筑工程、歷史學、人類學等其他專業,還需要繼續挖掘專業的本土資源;二是在應用到其他專業時,項目實施的深度不夠,如應用到環境科學時,師生希望在環境科學中有更加具體更加深入的項目應用。但是在目前,還需項目庫的不斷更新完善。

5 結束語

在社會多元價值交織、互相滲透的復雜背景下,思政教育的生命線地位更加彰顯。利用現有資源和實驗條件,通過師生共建的形式,根據GIS課程思政的特點,進行黔東南州專題本土化案例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研究,在內容上實現GIS 課程教學的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在實施地圖制作與分析的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特別注重對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并最大程度發揮專業課程思政隱性教育與課程思政顯性教育的同向同行作用,從而達到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教學目的。同時,為地理科學相關課程和相關專業的課程思政實施提供教學參考。

猜你喜歡
案例庫黔東南州黔東南
心血管外科教學案例庫的建設及應用研究
捕魚節上捉魚忙
國內首個海事司法案例庫正式上線
遇見黔東南
基于實踐應用的基坑工程設計案例庫建設研究
補妝
詩書畫苑
尋味貴州——黔東南
MTI朝鮮語同聲傳譯教學案例庫建設研究
黔東南州廣場體育文化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