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研究

2024-01-18 06:01趙芳蓮
山西農經 2023年23期
關鍵詞:甘肅省農業農村

□趙芳蓮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保護中心黨川林場,甘肅 天水 741020)

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得到廣泛重視,甘肅省等地以《“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等文件為指導,要求各地遵行鄉村振興戰略,積極組織農業經濟管理,這為當地農村發展提供了思路、策略方面的指導。從特點上看,甘肅省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態勢總體良好,但仍帶有一定的松散化、粗放化特點,體現了其在農業經濟管理上的不足。以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為目標,需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以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1]。在此背景下,文章就農業經濟管理的必要性、思路以及措施進行分析,具有較為突出的現實意義。

1 新農村建設與農業經濟管理概述

1.1 新農村

新農村是指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對現有農村進行改造,使農村居民的居住條件、出行條件、生活水平得到總體優化,全民納入社保,其本質上是基于生活保障機制的綜合性建設工程,終極目標在于解決城鄉發展二元化的問題,消除、控制城鄉發展在生活環境、醫療衛生環境、教育環境等方面的差距[2]。就甘肅省而言,因地理位置、發展歷史、交通條件等方面的制約,當地新農村建設水平相對滯后于城鎮,也遜于東部地區省份農村,所以更迫切地要求加強新農村發展,這也對其農村管理工作(包括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在內)提出了較高要求。

1.2 農業經濟管理

從廣義上來看,農業經濟是一個內涵豐富的復合概念,牽涉到林業、種植業、畜牧業等,其本質上研究的是在廣義農業視角下,各類經濟要素之間的關聯,以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從而帶動農業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則是以科學規劃、可靠管理、先進思路為依托,確保農業經濟的發展質量[3]。甘肅省是農業大省,糧食、水果、蔬菜、肉類產量均較大,2022 年統計數據如表1 所示。

表1 甘肅省2022 年農產品產量信息

結合表1 數據可知,甘肅省當地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產量均出現了小幅提升,總量也較大,其第一產業(即農業)增加值為1 515.3 億元,保持了5%以上的增長速度。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甘肅省城鎮化率為54.2%,低于全國63.9%的平均水平,這表明甘肅省農村人口的比例依然較大,其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的發展任務也較重。因此,有必要通過農業經濟管理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推動新農村建設。

2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必要性

2.1 促進農業經濟集約化發展

新農村建設可視作鄉村振興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關注的是農村建設、發展的綜合化。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可以促進農業經濟集約化發展,進而推動新農村建設[4]。例如,農業經濟的技術化管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輔助管理活動,及時察覺畜牧業疫病隱患、處理大田干旱問題、服務林區防火,均可提升農業經濟的管理質量,實現技術優勢的多樣化發揮。以林區防火為例,甘肅省氣候相對干燥,林區面積達到900 萬hm2以上,且分布較為集中,一旦出現火情可能會快速蔓延。利用感應設備收集林區信息,可了解其火災隱患,利用無人機進行管理則能快速處理較小規模的火情,從而提升管理質量,使各農村林業經濟得到保護,借助技術實現農業經濟集約化發展。

2.2 提升民眾收入水平

增收效應是農業經濟管理的直接追求,農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農村消費能力提升和環境改善,促進新農村建設多樣化。例如,甘肅省地區的玉米生產活動,當地2022 年種植玉米107.4 萬hm2,每公頃的產量約為9 750 kg。以農業經濟管理技術為紐帶,可推廣緩控釋肥生產模式來提升產量,按照玉米售價2.5 元/kg計算,玉米田可增收1 200~2 400 元/hm2,有助于提升農民收入水平。與此類似,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也可在農業經濟管理的支持下實現進一步的優化,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助力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新農村建設[5]。

2.3 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于黨的十九大,其關注的是農村發展的長期性、持續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兼顧社會發展。2021 年,我國初步在全國范圍內消除了絕對貧困,但仍不能根除返貧問題,這要求各地重視農村管理,通過農業經濟管理活動,激活農村經濟,使其能夠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實現經濟發展,改善農村經濟建設態勢,實現新農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甘肅省貧困縣也在2021 年全部“摘帽”,但其發展態勢的改善尚不理想,尤其是貧困縣的農村,經濟發展態勢仍比較單一,存在返貧可能。在此背景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可以提升農民的生產能力、管理水平,使其發揮主動性。提升農業產業發展質量的同時,降低返貧隱患,實現鄉村振興,同步促進新農村建設。

3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思路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思路在于技術化。所謂技術化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農業技術的普遍運用,二是信息技術和設備的普及。農業技術牽涉到畜牧業、種植業等方面,原則上應以適應甘肅省各地農業生產為基準,引入、應用各類有價值的技術方法,推動生產管理。例如,滴灌技術、土壤改良技術、果園建設技術等,均可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實現經濟層面的增收。信息技術和設備的普及,是農業經濟管理的新趨勢,主要強調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備,替代或部分替代傳統人工管理,使農業經濟管理活動能進一步走向集約化。例如,在果園管理工作中,以信息設備感知空氣濕度,及時進行通風管理,可減少真菌類病害、紅蜘蛛等蟲害的發生率。技術化是未來甘肅省農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新農村建設關注全面性,經濟管理是其基本內容之一。未來農業經濟管理也需要考慮全面化,以全面管理代替局部管理,從而促進農業建設、農村發展。以畜牧產品管理為例,甘肅省畜牧業發達,每年向省內、外市場輸送超過100 萬t 肉制品。此前農村針對畜牧業開展的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規范屠宰、疫病防治、良種引入等方面,而對畜牧業商業化建設的關注相對不足。未來應尋求改進方法,在保留常規管理內容的基礎上,將商業化建設納入農業經濟、畜牧業經濟管理大范疇內,重點了解省內外市場對肉制品的需求信息、需求變化,以實時性較高的信息為基礎,指導本地畜牧業發展,使農戶、養殖戶可以向市場提供更緊俏的商品,從而獲取更多經濟回報。其他農業產業的管理也遵行此思路,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全面深入,促進新農村建設。

服務型政府部門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要起到服務性作用,服務型政府建設多年來在甘肅省各地得到關注,然而由于當地農村分散、產業不集中,政府部門的服務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履行,未來在技術化、全面化兩個基本思路的引導下,甘肅省各地政府的服務性也應進一步提升。就農業經濟管理而言,政府部門的服務性更多集中于金融、信息、組織三個方面。以金融活動為農村發展、農業經濟建設提供資金方面的幫助;以信息指導各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保證各農村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契合市場需要;以組織工作發揮領導方面的優勢作用,整合區域內的農業資源,發揮“合力”效應,使農村農業經濟建設能夠更加規范,抵御市場動態因素影響的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也能得到提升。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綜合性顯得十分必要。綜合性是指農業經濟管理的思路需要更加開放。政府部門的職能不變,服務性則應適當予以提升。企業發揮資金、商業化管理方面的作用,促進農業經濟產業鏈的形成,提升農業經濟穩定性。非企業類組織,如甘肅省各地的大學,可以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提供更多先進的技術,促進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農民個人則反饋管理需求、提供工作經驗,尤其是專業生產經驗,供其他部門參詳,作為進一步優化農業經濟管理的依據。以綜合性思路,全面推動甘肅省各地新農村建設。

4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

4.1 構建大范圍的物聯網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應作為重中之重,信息化管理又以信息化模式、設備、渠道為基礎??紤]到甘肅省各地農業經濟主體不夠集中的特點,建議在當地構建能夠廣泛服務各類主體的物聯網,物聯網的基本建設構架如圖1 所示。

圖1 基于農業經濟管理的物聯網基本建設構架

該架構下,農業經濟管理分為四個主體,即農民主體、企業主體、基層組織及其他主體(如倉儲中心、大田、果園等),所有主體均以實時通信的形式與物聯網信息中心取得連接,以便于實時進行信息收集、發布和共享。物聯網信息中心根據各主體提供的信息以及系統主動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需要反饋則通過實時交互渠道反饋給各主體,無需反饋則將相關信息錄入數據庫。物聯網信息中心根據遠程管理處提供的程序自動作業,數據庫所記錄的數據也被提供給遠程管理處作為組織后續管理的依據。

在此模式下,物聯網“物物相連”的優勢得到發揮,農業經濟各關聯主體均納入物聯網工作范圍之內,有助于開展信息化管理。例如,針對果園通風情況、空氣質量的管理,可實時借助設備完成信息感知和傳遞,經過物聯網信息中心完成判斷后,及時提示管理人員進行通風管理、降低空氣濕度等。而農村各農業經濟主體之間的交互也可以實時借助物聯網進行,包括技術指南發布、農產品出售和收購信息等,可以大大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初步實現了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效率化。信息化的建設模式起到了對農業經濟的增收作用,也推動了新農村建設發展。

4.2 加強管理針對性

加強管理針對性,是指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針對各農村農業經濟特點組織管理活動。甘肅省各地農村的發展各有不同,原則上應關注對各農村農業經濟特點的搜集,之后開展針對性的管理。

實際工作中,各地農業管理部門應與各農村基層自治組織進行交流,請各基層自治組織加強管理,收集本地與經濟建設情況有關的數據,同時著重分析本地農業經濟發展趨勢、提出訴求,匯總到上級農業部門,再由后者組織指導和管理。例如,隴南各農村獼猴桃產業發展空間良好,當地各行政村的基層自治組織將獼猴桃種植面積、生產能力、加工情況等信息收集后,提供給上級管理部門,同步給出訴求信息:本地農戶生產技術不到位,希望得到技術人員指導,同時希望提升產品精加工能力,但資金相對不足。上級部門獲取相關信息后,可據此擬定農業經濟管理計劃,包括技術指導、資金輔助兩個方面。技術指導方面,可由農業技術管理部門進行組織,挑選若干熟悉獼猴桃生產、掌握技術要領且能妥善實踐的技術人員,深入到隴南各地農村進行生產指導。在此基礎上,農業管理部門還應與財政部門、市場部門進行商榷,考慮壟斷建設獼猴桃加工企業的可能。資金輔助方面,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采用PPP 模式進行產業建設,由政府部門組織先期投資建設企業,再鼓勵民間資本注入,獲取企業的經營權,實現獼猴桃產業的鏈化發展。如果上級部門資金條件不理想,也應予以說明,鼓勵民間組織或個人出資建設企業,由政府部門提供管理、發展方面的幫助,促進農業經濟有效管理,帶動區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4.3 重視大數據的運用

以發揮政府部門的服務性為職能目標,甘肅省各地應重視大數據的運用,借助大數據了解農業經濟發展情況、需求,并據此進行組織管理活動。

以畜牧業為例,甘肅省畜牧業產品總量較大、類別也比較豐富,為保證產業發展質量,各地政府部門應發揮組織、信息方面的優勢,成立專門服務農業經濟管理的辦公室。辦公室主要職責是根據本地農業產業信息、經濟發展情況,分析市場信息,并生成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報告,以大數據信息對本地農業經濟管理進行指導。例如,張掖農業經濟管理部門需要針對肉牛產業進行管理,了解近年來張掖當地及周邊地區對肉牛以及相關產品的需求態勢,及時發布各類產品的銷售量、增長率、回報信息等。假定分析表明省外市場發展態勢良好,對張掖肉牛牛犢、牛肉制品的需求量持續增加且增長趨勢穩定??沙鼍叨?、定性分析報告,指導張掖本地的養殖戶適當擴大生產規模,同時加強農村運輸業、養殖配套設施建設,增強張掖肉牛的生產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以契合市場需求,推動農業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其他地區的管理工作也可采用此思路,發揮大數據的優勢,作為農業經濟管理的依據,推動新農村建設和鄉村可持續發展。

4.4 保證參與主體豐富化

未來多樣主體參與農業經濟管理成為可能。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甘肅省各地可尋求發揮物聯網模式的優勢,構建實時交流機制,同時建立定期交流機制,改變以往片面依賴政府部門、技術部門提供服務的基本模式。每月組織各地農村農業企業、非企業類組織、農民個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與農業經濟管理活動,其參與渠道、具體方式可以不同,原則上強調不同主體各展所長,以提升管理主體的綜合性。

定期交流機制下,由政府部門作出本階段的工作總結,作為交流的核心議題,之后其他主體輪流發言或自由發言,以物聯網平臺為依托各抒己見,再由政府部門進行匯總發言,梳理其中的積極部分,納入到下一階段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例如,企業提議加大農產品的生產力度,其可大宗收購,該信息可直接傳遞給當地農民和基層自治組織,政府部門、學校等則可以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指導,有效確保農業經濟發展質量、管理水平。

5 結論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具有突出價值,也具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和必要。該工作可以促進農業經濟集約化發展、提升民眾收入水平,也能從宏觀角度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應強調技術性,同時保證全面性、綜合性和服務效應。主張各地構建大范圍的物聯網,以保證信息傳遞效率,并在此基礎上提升管理針對性。以大數據支持管理活動,同時提升參與主體類別,農民、企業、管理部門共同參與農業經濟管理活動,優化管理效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可靠保障。

猜你喜歡
甘肅省農業農村
國內農業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甘肅省機械工程學會
甘肅省發布第1號總林長令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甘肅省天水市泰安縣橋南初級中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