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視域下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特征及未來趨勢

2024-01-18 07:34張云峰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 2023年12期
關鍵詞:能源行業視域排放量

張云峰

(上海源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上海 200122)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穩步發展,但整體來看,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嚴重。2021年,我國提出對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進行雙控的新導向。未來,綠色低碳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與此同時,碳達峰碳中和(簡稱雙碳)目標的提出將推動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型。能源行業作為我國支柱行業,關乎國計民生,在國民經濟中具有保障性作用。在雙碳視域下,我國能源行業既要保障能源供給安全,為能源轉型和產業升級做好服務,又要重新鍛造生存發展優勢,從而實現產業變革與綠色轉型。

1 雙碳視域下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現狀

2020年,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國CO2排放量將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實現碳達峰,之后排放量將逐年減少,2060年前實現CO2排放量和吸收量平衡,即碳中和。近年來,我國新能源利用與開發能力顯著提升,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不斷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持續提高[1]。為了實現雙碳目標,我國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行業,在政策、技術與市場的推動下,新能源產業取得顯著的發展成效,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經位居全球榜首。全球來看,我國新能源產業在規模、技術與成本上都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優勢。

2 雙碳視域下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的主要特征

2.1 經濟發展層面

歷經多次工業革命后,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已經達到一定水平,CO2排放量達到峰值,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的消耗呈下降趨勢,清潔能源開始受到人們的青睞,CO2排放量也隨之下降。這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較量的結果。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一次能源消耗的平均年增長率為4%,能源消耗尚未達峰(見圖1),當前社會經濟建設對傳統能源的需求仍然龐大。我國未來10~15年能源消耗量仍會持續增長,這從城鎮化率和第三產業發展方面便可預測。歐盟準備花70~80年實現碳中和,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年限較短,為30年。中國與歐盟實現碳中和的路徑基本相同,但時間非常緊迫。因此,我國各行各業要從國家立場出發,在保持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持續降低能源消耗量。

圖1 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變化

2.2 資源層面

如表1所示,2020年,世界大國CO2排放總量約為228.8 億t,其中3 個國家CO2排放量居高不下,中國為102.3 億t,美國為44.3 億t,印度為23.0 億t,中國CO2排放量約占全球CO2排放量的1/3。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和石油為主,這也是CO2的主要來源。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耗總量為556.6 EJ,其中,石油(173.7 EJ)與天然氣(137.6 EJ)的占比約為55.9%,煤炭(151.4 EJ)占比為27.2%,可再生能源占比為16.9%[2]。

表1 2020年世界大國CO2 排放量

目前,全球能源消費結構仍然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為主,如圖2所示。我國一次能源消耗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以煤炭為主(見圖3),這與我國的資源儲量相關,煤的儲量要大于石油和天然氣。這也導致我國能源行業CO2排放量比較高,為了完成雙碳目標,先要節能減排,用清潔能源來取代煤炭和石油等傳統能源,但就目前我國資源結構來看,清潔能源的全面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

圖2 1990—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變化

圖3 2020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

2.3 技術層面

碳替代和碳捕集是減少CO2排放量的兩條途徑。碳替代即用新能源來代替傳統能源,目前,由于新能源開發技術匱乏,時間與空間分布不合理,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缺乏可利用的區域和時間,從發電成本來看,不同能源差異較為明顯。仍處于瓶頸期的輸電和儲能技術還未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對于能量過剩和補償等問題,暫時還未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碳替代仍然任重而道遠。碳捕集技術主要有吸收、吸附、循環與膜氣體分離等,從排放源中將CO2過濾出來,將其在合適的場所長期封存。碳捕集需要運用兩種先進技術。一是碳捕集與封存(CCS),將捕集的CO2放到廢棄煤礦等合適的場所封存。二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CCUS 技術優化一些功能,是CCS技術的延伸。全球CO2封存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CCS 技術和CCUS 技術尚未成熟,其對CO2的捕集效率有待提升,CO2驅油方面主要使用這兩項技術。由于成本較大、安全風險系數較高和商業推廣困難等因素,CCS 技術和CCUS 技術難以推廣[3]。CCUS 技術主要用于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全球運行的項目規模非常小,只有20 余個。為了推動CCUS 技術的發展,這些國家分別出臺相應政策。對于CO2的捕集、運輸和封存,我國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CCUS 技術的應用經驗不足,導致CO2捕集能力低,與發達國家相差很大。

3 雙碳視域下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

3.1 政策層面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世界各國共同簽署氣候變化協定——《巴黎協定》。各國相繼出臺一些政策,例如,美國出臺《清潔未來法案》,歐盟提出碳邊界調整機制,以防止碳泄漏,均為綠色低碳轉型指明方向。歐洲和美國具有多樣化、清潔化的能源結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比較成熟,這對我國傳統能源產品出口造成很大的沖擊,同時也為我國加快新能源產品的發展創造機遇,激發低碳零碳市場活力,新能源行業將會不斷涌現各種能源替代技術。為了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我國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我國立足能源資源稟賦,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持先立后破,按計劃執行碳達峰行動,從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2021年10月,國務院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穩步減少能源行業的CO2排放,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實現清潔轉型。當前,隨著世界科技和能源革命的迅猛發展,我國能源行業應把握住這個機會,從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生產積極轉向清潔低碳生產,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

3.2 市場層面

從市場層面來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投入大規模資金。例如,歐盟推出氫能投資計劃,整個計劃需要投入5 750 億歐元,此計劃需要通過歐盟的財政補貼及稅收優惠等措施來實現;全球規模最大的綠色制氫項目由沙特阿拉伯與美國企業共同創建,投入70 億美元。德國針對煤電轉型也實施相應的補償措施,每千瓦裝機補償255~390 歐元。其他國家也啟動相關扶持政策,如為推動汽車電動化所出臺的減免購置稅以及增加用戶補貼等[4]。能源行業投資涉及清潔能源、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等,不僅有助于減少CO2排放量,也在投資方向上帶來新的產業增長點,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在推進碳中和的過程中,提升效率和節約能源等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如汽車與充電樁產品升級、電能儲集和差價生產等,利于我國新能源產業尋找投資機遇。

3.3 行業層面

與其他行業相比,能源行業具有特殊性,集生產與消耗于一體,我國實現碳中和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國能源行業的轉型發展與雙碳目標關系密切,能源行業在轉型過程中要進行全面創新,淘汰低效落后的產能,大力推進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能源利用率。傳統能源企業可以利用資源和技術優勢,發展新能源。我國部分地區不僅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優勢,還具有發展新能源的地緣優勢,如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玉門油田作為中國油田清潔能源轉型的代表,“綠氫”工程是其打造的示范工程,用于資源開發利用[5]。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存在很大的技術聯系,發達國家積累豐富的雙碳經驗,兩者有很大的相似性,能為傳統能源企業的轉型提供借鑒,從而減少資源消耗。未來,傳統能源轉型的道路既漫長又曲折,但存在一定發展機遇。相比化石能源,新能源發電成本更低,其競爭優勢已逐漸顯現。

4 雙碳視域下我國能源行業發展建議

能源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為了實現雙碳目標,我國要先完成能源行業的轉型,其間挑戰與機遇并存,必須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積極應對挑戰,充分把握機遇。

4.1 全面考量我國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經濟發展和能源技術瓶頸等現狀

首先,要重視資源的節約利用,借鑒其他國家節能減排經驗,如挪威、芬蘭等國,實現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平衡,全面提高能源利用率,在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維持生態平衡。其次,加強頂層設計,將市場力量適當引入新能源體系,優化整體布局,科學運用新能源技術,用清潔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有效調整能源消費結構[6]。最后,要充分發揮清潔能源優勢,逐一突破CCS 技術、CCUS 技術的瓶頸,早日實現雙碳目標。世界大國承諾的碳中和最晚時間如表2所示。

表2 世界大國承諾的碳中和時間

4.2 充分了解全球能源的市場需求和技術變革,加大能源建設力度

首先,推進能源供給側改革,構建多種能源(電、氣、煤等)的互補格局,及時規避能源供應風險,提高綜合用能效率。其次,利用數字化信息平臺,建立再生能源市場消納機制,實現多部門協同作業,實現產消雙向聯動。再次,要深化新能源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如建筑業、制造業、交通業等,重構能源行業的消費模式與生產模式,真正實現模式創新。最后,以能源行業創新為基礎,開展金融體制改革,同時充分了解能源行業碳金融產品,規避相關風險,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早日實現雙碳目標[7]。

4.3 借鑒發達國家能源行業的實踐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爭取新能源政策支持

首先,對于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國家要給予政策扶持,同時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給予保護和市場引導,釋放能源市場活力。其次,優化碳市場頂層設計,遵循碳排放交易管理規定,對碳市場進行管理與規范,進而推動我國碳市場建設。最后,要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這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使能源行業環境成本內部化,早日實現碳中和,促進我國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

5 結論

能源行業作為我國支柱行業,關乎國計民生,在國民經濟中具有保障性作用。雙碳背景下,我國能源行業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同時迎來新的機遇。本文以雙碳為視域,從經濟發展、資源、技術等方面分析我國能源行業的發展特征,展望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并提出建議,以期推進我國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在雙碳視域下,我國能源行業要穩步推進綠色轉型,實現產業升級,保障國家能源供給安全。

猜你喜歡
能源行業視域排放量
對戊戍維新派思想家心路歷程的思考——以“啟蒙自我循環”為視域
天然氣輸配系統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龍江省碳排放量影響因素研究
“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冰球賽事提升與塑造
基于養生視域論傳統武術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我國能源行業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成因分析及建議
能源行業網絡安全人才需求與培養探討
我國能源行業排污權交易的國內與國外經驗研究
能源行業腐敗特點、趨勢與治理對策研究
全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第Ⅱ部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