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氏春秋》“老聃貴柔”說探微

2024-01-19 12:55王啟才孫雪可
關鍵詞:呂氏春秋老子孔子

王啟才,孫雪可

《呂氏春秋》“老聃貴柔”說探微

王啟才,孫雪可

(阜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呂氏春秋·不二》首次提出“老聃貴柔”說,并將老子置于孔子之前。這樣安排順序有何寓意?其“貴柔”說提出的背景、原因是什么?依據何在,影響如何,有何意義?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認為,《呂氏春秋》老前孔后的排序與對《老子》五千言主旨的準確提煉,有助于人們對《老子》一書的理解與接受,對提高老聃與《老子》的地位與影響力,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呂氏春秋》其自身的價值與地位也因評價、整合諸子、保存先秦史料得到了后人的認可,這對《呂氏春秋》在后世的傳播與影響,亦有裨益。

《呂氏春秋》;《老子》;“老聃貴柔”

《呂氏春秋·不二》曰:“老耽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兼),關尹貴清,子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后,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盵1]308老耽,《困學紀聞》十引仍作“老聃”,即老子,“貴”,形容詞意動用法,即“以什么為貴”,“老聃貴柔”就是老子以柔弱為貴?!叭跽叩乐谩盵2]226,點出“道用柔弱”之理?!袄像踬F柔”說提出之后,得到后世很多的征引與認同,特別是很多論文具體論證、專門闡發老子是如何“貴柔”的,不少論文或文獻勾稽、或還原史實、或理論闡述,對《老子》一書貴柔的內容、價值與現代意義寫得比較充分,令人信服,有的還能給人以方法論的啟迪,但極少有回歸《呂氏春秋》、站在《呂氏春秋》的立場上進行審視與評價的。有鑒于此,本文擬換個角度看待評價這一問題,期待方家批評指正。

一、提出的背景與原因

《呂氏春秋》成書于先秦晚末,秦統一已為大勢所趨,為配合軍事、政治的統一,思想、文化的一統也成必然趨勢,《呂氏春秋》是為秦統一制定治國方略的一部書,其《不二》《執一》順應這種趨勢,提出“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盵1]308,“王者執一,而為萬物正”“一則治,兩則亂”[1]309,要求結束諸侯放恣、“百家爭鳴”的局面,“齊萬不同……如出乎一穴,其唯圣人矣乎”,如何做到這一點,《呂氏春秋》總覽百家,著眼于治道,汲取百家之精華,于是對各家學派的優長進行了認真思考總結,各用一個字進行精煉概括,并稱為“天下豪士”。對于老子學派,《呂氏春秋》倍感親切,其主編呂不韋乃戰國末年衛國濮陽(今河南滑縣)人,早年往來經商,后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老子是春秋楚國苦縣人,曾做過周王室的“守藏室史”,二人的老家相距較近,地緣相親,風俗文化較為一致,加之《呂氏春秋》認為老子早于孔子,孔子曾問學于老子,如《當染》曰“孔子學于老聃、孟蘇、夔靖叔”,思想境界也比孔子高,《貴公》曰:

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崩像趼勚唬骸皬腿テ洹恕梢??!惫世像鮿t至公矣。

荊人的無私僅限于族人,孔子將其擴大到整個人類,老子則將其擴大到天地萬物,因為在老子看來,以道觀之,天地至公、萬物平等,故而荊人、孔子、老子無私的境界一個比一個高?!吨匮浴吩弧笆ト寺犛跓o聲,視于無形……老聃是也”,明確指出老子是圣人,如是說來,《呂氏春秋》列舉天下十大豪士時把老子列為第一、孔子列為第二,老置孔前就不足為怪了,這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戰國末期老、孔的地位,當然也充分反映出《呂氏春秋》對老子的尊崇態度。

二、提出的依據

戰國晚末,秦相邦呂不韋門客三千人,實際上在咸陽已形成了一個學術中心,《呂氏春秋》一書乃主編召集眾門客集論而成,《史記·呂不韋列傳》曰:“呂不韋乃使其門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盵3]2510其作者中老子學派學者應不乏其人,對《老子》一書的內容及其言說方式自然十分熟悉,概括其著作之要旨,采擷其著作之精義,自然會得心應手。

首先,《呂氏春秋》這種以“貴什么”來概括一個學派著述要旨的方式也并非其首創,它借鑒了尸佼的著作方式,《尸子·廣澤》是尸佼的學術史論,其曰:

墨子貴兼,孔子貴公,皇子貴衷,田子貴均,列子貴虛,料子貴別囿……若使兼、公、虛、均、衷、平易,別囿一實也,則無相非也。[4]487

早在《呂氏春秋》之前,《尸子》就認為諸子百家彼此相非,實在沒有必要,它主張綜合各家,并對各家學派的不同主張和個性特征進行概括,目的是找到可融通、認同的方面,如“公”“去私”等?!秴问洗呵铩返呢暙I在于:(1)補充概括了老聃及其學派的要旨,并將其置首;(2)把先秦6家擴大到10家,將孔子置于墨子之前,孔子的地位進一步得到了提升;(3)承襲了4家(1),繼承了5家(2),舍棄了1家(3),增加了5家;(4)各以1字概括,更加精煉;“十豪士”之語,褒揚態度更加明顯。

其次,有通行王弼注本《老子》的內部依據?!百F柔”雖然貫穿于《老子》五千言,但《老子》文本中有多處顯豁的表述,足以拿來概括其書的中心與主旨。雖然戰國末期呂不韋及其門客看到的《老子》版本與通行本《老子》在編排與文字上會有不少出入,但以通行本《老子》的表述管中窺豹,仍能見一斑,如“上善若水,水善離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第8章),“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第10章),“骨弱筋柔而握固”(第55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第28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柔弱勝剛強”(第36章),“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保ǖ?2章),“弱者,道之用”(第40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第43章),“含德(柔德)之厚,比于赤子”(第55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第7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78章),以上是正面闡述;還有反面告誡:“勇于敢則殺”(第73章),“強梁者不得其死”(第42章),“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第76章)。

再次,在與其他諸子比較中得出。有比較才有鑒別,《呂氏春秋》匯眾家之長,就要認真思考、總結各家的特點、優長,《用眾》曰:“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夫取于眾,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薄袄像踬F柔”說,是在與孔子、墨子、列子、陳駢、陽生、孫臏、王廖、兒良九家學派的比較中得出的,應該說這既是老子學說的鮮明特點,從治國理政方面說,也是老子學說的優長之處,在《呂氏春秋》看來,是特別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

《呂氏春秋》之所以如此重視老子,能抓住老子的優長、特點,是因為門客中有老子學派傳人,他們對《老子》有深入的研究。

翻檢《呂氏春秋》一書,160篇涉及面很廣,書中稱引老子其人處較多,僅明確提到老子的就有5處,如《貴公》“荊人遺弓”故事之后論曰“……故老聃則至公矣”;《當染》曰“孔子學于老聃、孟蘇、夔靖叔”;《去尤》曰“外有所重者,泄蓋內掘……老聃則得之矣。若植木而立乎獨,必不合于俗,則何可擴矣”;《不二》曰“老聃貴柔”;《重言》曰“故圣人聽于無聲,視于無形,詹何、田子方、老耽(聃)是也?!边@些稱引,表明了老子的權威地位和《呂氏春秋》對其的推崇。

至于不指名的暗引與間接引用,那就更多了,茲列舉較明顯的例子:如《呂氏春秋·貴公》“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萬物皆被其澤、得其利”,與《老子·第2章》“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10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文義略同?!秴问洗呵铩烦伞贰按笾遣恍?,大器晚成,大音希聲”,與《老子·第41章》“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同?!秴问洗呵铩に祈槨贰笆露嗨频苟?,多似順而倒。有知順之為倒、倒之為順者,則可與言化矣。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天之道也”與《老子·第2章》“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第40章》“反者道之動”、《第28章》“正言若反”等相通?!秴问洗呵铩ぶ茦贰贰肮实溬飧V?,福兮禍之所伏。圣人所獨見,眾人焉知其極”暗用《老子·第58章》“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的內容?!秴问洗呵铩ど鞔蟆贰帮h風暴雨,日中不須臾”,與《老子·第22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義同?!秴问洗呵铩べF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與《老子·第13章》“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義同?!秴问洗呵铩e類》“知不知,上矣。過者之患,不知而自以為知”,與《老子·第22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義同?!秴问洗呵铩ば蛞狻贰胺蛩揭暿鼓棵?,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襲用《老子·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的內容與表達方式?!秴问洗呵铩は燃骸贰坝撊苏?,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與《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意思略同?!秴问洗呵铩ぞ亍贰肮试徊怀鲇趹舳煜?,不窺于牖而知天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與《老子·第47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文字幾同?!秴问洗呵铩け丶骸贰俺蓜t毀,大則衰,廉則銼,尊則虧,直則骫,合則離,愛則隳”,與《老子·第22章》“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句式同、含義相近?!秴问洗呵铩彂贰胺仓饔凶R,言不欲先。人唱我和,人先我隨”,與《老子·第7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第67章》“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意思一致?!秴问洗呵铩ば姓摗吩弧皩⒂麣е?,必重累之;將欲踣之,必高舉之”,與《老子·第36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句式一樣,意思近同。

《呂氏春秋》明引暗用《老子》如此之多,以致顧頡剛《從<呂氏春秋>推測<老子>成書年代》說:“《呂氏春秋》作者用了《老子》的文辭和大義這等多,簡直把五千言的三分之二都吸收進去了”[5],這兩句話的評論是比較公允的。既然《呂氏春秋》作者這么熟悉《老子》,并襲用其大量的文辭、語句,那么對“老聃貴柔”的理解與概括應該是科學、精準的。

三、繼承與影響

先說《呂氏春秋》文本對《老子》柔弱觀的繼承。從養生方面說,《本生》曰“貴富而不知道,適足以為患,不如貧賤……故古之人有不肯貴富者矣,由重生故也”,《仲夏》曰“身欲靜無躁,止聲色,無或進,薄滋味,無致和,退嗜欲,定心氣”,《仲冬》曰“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靜”,這些句子與《老子》柔弱觀是相通的。因為在《老子》一書中高下、貴賤、強弱、躁靜、剛柔都是相對的概念,“反”是道之動,也是其致思的方式。從處事方面看,《下賢》曰:“得道之人,貴為天子而不驕倨,富有天下而不騁夸,卑為布衣而不瘁攝,貧無衣食而不憂懾?!薄毒亍吩唬骸暗玫勒弑仂o,靜者無知?!薄妒咳荨吩唬骸笆坎黄稽h,柔而堅,虛而實……傲小物而志屬于大,似無勇而未可恐狼,執固橫敢而不可辱害,臨患涉難而處義不越……此國士之容也?!薄斗致殹吩唬骸盁o智、無能、無為,此君之所執也?!薄度螖怠吩唬骸爸林菞壷?,至仁忘仁,至德不德?!边@樣才能身修國安;反之,則是“亡國之主,必自驕,必自智,必輕物”,因為“自驕則簡士,自智則專獨,輕物則無備。無備召禍,專獨位危,簡士壅塞”(《驕恣》),“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博志》),“成則毀,大則衰,廉則銼,尊則虧,直則骫,合則離,愛則隳”(《必己》)。

《呂氏春秋·審分》曰:“夫治身與治國,一理之術也?!痹購闹螄矫婵?,守弱意識表現尤為明顯,如《慎大》曰:“賢主愈大愈懼,愈強愈恐。凡大者,小鄰國也;強者,勝其敵也。勝其敵則多怨,小鄰國則多患。多患多怨,國雖強大,惡得不懼?惡得不恐?……《周書》曰:‘若臨深淵,若履薄冰?!匝陨魇乱??!辈⒁在w襄子攻翟一朝下老人、中人兩城而有憂色為例說明,趙襄子曰:“……飄風暴雨,日中不須臾。今趙氏之德行,無所于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聞之曰:“趙氏其昌乎?”趙襄子知守弱,所以能昌盛長久。同樣的事例還見于《適威》篇: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問于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驟戰而驟勝”……“驟戰則民罷,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然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驕則恣,恣則極物;罷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吳之亡猶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歿于干隧也?!?/p>

魏武侯與李克的問答,把不能守弱而逞強的后果揭示得非常清楚?!端祈槨菲袑巼鴮ηf王認為陳國“城郭高,溝洫深,蓄積多也”可攻且勝的理由亦是如此:“夫陳,小國也,而蓄積多,賦斂重也,則民怨上矣;城郭高,溝洫深,則民力罷矣。興兵伐之,陳可取也?!蓖鈴娭懈?,“大則衰”,不堪一擊,故《觀世》曰:“……賢主知其若此也,故日慎一日,以終其世?!?/p>

《淮南子·繆稱訓》曰:“老子學商容,見舌而知守柔矣?!盵6]549《淮南子》是一部受《呂氏春秋》直接影響而產生的新道家之作,其中對《老子》的推崇與征引,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據楊棟《<淮南子>引<老子>的文本特征及文獻價值》一文統計,《淮南子》明引《老子》文句58 例,暗用或化用《老子》文句者 38 例[7],有的例子出自《呂氏春秋》,后面又征引了《老子》的話加以歸結證明,可謂受到了《老子》《呂氏春秋》的雙重影響。在柔弱觀方面,《淮南子》表述更為具體豐富,如《原道訓》:“夫道者,覆天載地……弱而能強,柔而能剛……與剛柔卷舒兮,與陰陽俯仰兮?!薄肮实玫勒咧救醵聫?,心虛而應當。所謂志弱而事強者,柔毳安靜,藏于不敢……是故貴者必以賤為號,而高者必以下為基。托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剛,用弱而強,轉化推移,得一之道,而以少正多……是故欲剛者,必以柔守之;欲強者,必以弱保之。積于柔則剛,積于弱則強……故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革固則裂,齒堅于舌而先之弊。是故柔弱者,生之干也;而堅強者,死之徒也;先唱者,窮之路也;后動者,達之原也?!薄笆枪适ト耸厍宓蓝Т乒潯崛跻造o,舒安以定,攻大靡堅,莫能與之爭?!薄疤煜轮?,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極,深不可測……擊之無創,刺之不傷,斬之不斷,焚之不然……利貫金石,強濟天下……故老聃之言曰:‘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出于無有,入于無間?!薄叭崛跽?,道之要也;虛無恬愉者,萬物之用也?!薄笆枪适ト藢B其神,和弱其氣,平夷其形,而與道沉浮俯仰,恬然而縱之,迫則用之?!薄侗窘浻枴吩唬骸皠t四時者,柔而不脆,剛而不貴……優柔委從,以養群類?!薄吨餍g訓》曰:“夫人主之聽治也,虛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薄八孕挠≌?,慮患未生,備禍未發,戒過慎微,不敢縱其欲也;……堯、舜、禹、湯、文、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當此之時,氵專鼓而食,奏《雍》而徹,已飯而祭灶,行不用巫祝,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禍,可謂至貴矣。然而戰戰栗栗,日慎一日……《詩》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薄兜缿枴吩唬骸拔嶂乐梢匀?,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應待無方。此吾所以知道之數也?!毕旅嬗侄啻斡昧信e故事加老子評語的方式加以說明,如白公勝得荊國不以府庫分人而被擒,故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也?!壁w襄子“能為社稷忍羞”而打敗智伯,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為天下谿?!壁w襄子攻翟一朝下兩城而有憂色,善持勝者,以強為弱。故老子曰:“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被菝弦詯劾馁t于勇有力說宋康王,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則活?!痹酵豕篡`國破身亡后臥薪嘗膽,終于擒吳王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薄柏鑳蓡柧啊痹⒀哉f太陽的光輝雖照耀天下,但一旦關起門窗,仍有照不到之處;神明雖不被發現,但天下、海外無所不至,化育萬物而人不覺。故《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睆囊陨侠涌梢钥闯?,《淮南子》以繼承為主,但也有發展,如《淮南子·汜論訓》曰:“故圣人之道……柔而直,猛而仁。太剛則折,太柔則卷,圣人正在剛柔之間,乃得道之本?!眲側嵯酀徘〉胶锰?,才是得道的根本。

至于《淮南子》前后的《新語》《新書》《黃帝四經》《春秋繁露》《論衡》《說苑》等書,河上公《道德經注》、嚴遵《老子注》、王弼《老子注》、張道陵《老子想爾注》等對《老子》柔弱觀的繼承與發展情況,限于篇幅,不再展開論述。

魏晉六朝時期,《老子》成為三玄之一,影響更為廣泛?!督饦亲印ぶ鴷氛f“老聃貴弱”[8]1039,與《呂氏春秋》之說意思相似,可見對《呂氏春秋》的認同。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接受《老子》《呂氏春秋》學說影響的是杜預,其《守弱學》堪稱典型。杜預(222—284),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陜西)人,杜甫的先祖,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春秋左氏經傳集解》30卷(后收入《十三經注疏》)的作者,也是明之前唯一同時進入文廟、武廟之人。杜預因其博學多才,尤善謀略,有“杜武庫”之稱?!妒厝鯇W》雖是后人輯出的,但能反映出杜預的思想與處事態度?!妒厝鯇W》共分九卷,分別是敬強篇、保愚篇、安貧篇、抑尊篇、守卑篇、示缺篇、忍辱篇、恕人篇、弱勝篇[9],詮釋了以弱勝強、以柔克剛,進而達到“強者守弱,強者恒強;弱者守弱,由弱變強”的人生智慧。如《敬強篇》卷一曰:“世之強弱,天之常焉。強者為尊,不敬則殃……弱須待時,明者毋掩其弱。奉強損之,以其自亂也。示弱愚之,以其自謬焉?!薄兑肿鹌肪硭脑唬骸爸亲鹫呶幢貜?,名實弗契也。霸者存其弱,勝敗無常焉。弱不稱尊,稱必害。強勿逾禮,逾則寇。不罪于下,禍寡也?!薄妒乇捌肪砦逶唬骸氨安慌獧?,輕焉。寵不樹敵,絕焉。陋不論道,暴焉??坝H者非貴,遠之不辱也。毋失者乃節,恃之者必成矣?!薄妒救逼肪砹唬骸扒笕诵菅晕崮?。悅上故彰己丑。治下不奪其功。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長。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薄度倘杵肪砥咴唬骸皬姸鵁o仁,天辱之。弱而不振,人辱之。辱不滅人,滅于縱怒。大辱加于智者,寡焉。大難止于忍者,息焉?!薄度鮿倨肪啪碓唬骸懊跽?,實大用也。致勝者,未必優也。弱而人憐,憐則助。劣而人恕,恕則幸。庸而人納,納則遇。以賤為恥,其人方奮。以拙為憾,其人乃進。無依者自強,勢所迫焉?!?/p>

縱觀以上論述,以弱、愚、抑、忍、卑、敬、恕為基調,通過示弱、抑己恕人而終勝人達己,既能看出受《老子》《呂氏春秋》的影響,又反映出時代投影的變化,原本側重探討的治國養生之道,向智慧處事之術轉變。

四、認識與價值

自《呂氏春秋·不二》提出“老聃貴柔”說以后,這一觀點不斷得到后人的認同,從漢代的陸賈《新語》、劉安《淮南子》、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到唐代魏征《群書治要》、宋洪邁《容齋隨筆》,再到近現代的梁啟超、柳詒徵、謝無量、胡適、許地山、馮友蘭、任繼愈、熊鐵基、嚴靈峰、陳鼓應……再到日本的池田知久、武內義雄等,強化者不乏其人,征引者不絕如縷,不勝枚舉,這不僅證明了《呂氏春秋》概括的準確性與權威性,也有助于深化對《老子》的認識,對于《老子》在后世的傳播與接受,無疑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從另一方面說,《呂氏春秋》本著兼采百家為我所用的開放態度,講《老子》學派貴柔,是想采用其優點用以治國養生,以與其他學派互補共治,并不是一概肯定“貴柔”沒有缺失,如《荀子·天論》就認為“老子有見于詘(屈),無見于信(伸)”[10]340,受《呂氏春秋》影響的《淮南子》也是這樣,它雖然征引、接受了老子柔弱的觀點與主張,但也主張治國養生要剛柔相濟。東漢以后,老子這種柔弱觀逐漸由“務為治”轉向了養生、處事。

經《呂氏春秋》概括、強化的《老子》柔弱論,原本是一種治國之術。這就涉及到《老子》一書是寫給誰看、受眾是誰的問題,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盵3]2141老聃著《老子》乃是應關令尹喜之求,《老子》后世又稱《老子五千言》或《道德經》,其關注、回答的自然是治國救世之道。再就通行本《老子》一書內容分析看,有統計表明:五千言《老子》,“圣人”一詞凡25見;“侯王”“人主”指君上之“上”之類詞句凡22見;只有圣人、圣君方敢當其稱的“我”“吾”,凡24見;再就是“為天下”“托天下”等“天下”之詞,凡63見。這三項共計310余字,占全書的6%。由此看來,《老子》進說對象是“上”“圣人”“侯王”“人主”“天下王”“社稷主”等為政者[11]174。這就說明老子是站在強者一方立言的,對照馬王堆帛書《老子》甲“友弱勝強”[12]13,《列子·說符》“故善持勝者以強為弱”[13]261,昭然可信。

既然老子是為強者立言,“弱者道之用”,其義就是向“道”學習,“知雄守雌”,雖強大亦守弱、示弱,收斂鋒芒銳氣,謙下低調,不逞強好勝,目的是保持強大或為了強者更強,而不是“反者道之動”,剛強輕易被柔弱代替或擊敗,特別要警惕的是,“強梁者不得其死”,迅速走向衰亡或毀滅。至于后來站在弱者一方立言,從《老子》柔弱勝剛強一語中受到鼓勵,堅定了信心,或者批評《老子》話說得絕對,比如雞蛋不敵石頭、快刀可斬亂麻,現實中剛強一般勝柔弱,柔弱勝剛強是一種趨勢,需要“時”和“勢”,這是漢語詞匯意蘊豐富可作多樣理解的結果,恐非老聃立言之本義。

“老聃貴柔”本是一種治國之道、柔性管理智慧,當然,也是一門處事的藝術,因為在《呂氏春秋》時代,“夫治身與治國,一理之術也”,養生治國一理相通,西漢《淮南子》時代還保留著《老子》“君人南面術”的特征,但東漢以降“貴柔”的治國之道作用在減弱,個人修身處事之術的作用在增強。在中國文化史上,“老聃貴柔”對中華民族陰柔性格的養成,起了很大作用,它和孔子、《易傳》自強不息的有為性格互為補充,使古代士人進退不失其據,永遠保持著健全的人格心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至于“老聃貴柔”在美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增添了道、反、動靜、虛實等范疇,對女性形象書寫與禮贊,永葆赤子之心,崇尚素樸自然,主張陰柔之美,強調柔靜與健動、實寫與虛擬、有形與無形的結合,以及逆向思維、反向思考、出其不意的構思、出人意外的結局,否定的言說方式,優游不迫的氣度,飄逸婉約的風格,其作用與貢獻,非本文篇幅所能容納,擬另文探討。

戰國時期思想多元,百家爭鳴,其中儒墨為顯學,成書于戰國晚期的《呂氏春秋》,第一次將老子至于孔子、墨子之前,并認為老子先于孔子,且是孔子的老師,在公正無私的境界方面高于孔子,其《不二》篇以“貴柔”準確概括了《老子》五千言的宗旨、要義,并得到了后世的認可與反復征引,“老聃貴柔”現在已成為高頻詞,這在客觀意義上,有助于人們對《老子》一書的理解與接受,對提高老聃與《老子》的地位與影響力,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呂氏春秋》以開闊的胸襟,海納百川的氣概,兼收并蓄的態度,客觀求是的評價,其自身的價值與地位也因評價、整合諸子、保存先秦史料得到了后人的認可,且這種作用與認可,較之過往有提高的趨勢,這對《呂氏春秋》在后世的傳播與影響,亦有裨益。

(1)“田子貴均”與“陳駢貴齊”是一個意思,“陳”“田”古通,陳駢即田駢,又稱田子?!褒R”“均”同義,《莊子·天下》曰:田駢“齊萬物以為首”。

(2)“料子貴別囿”中“料子”疑為宋子,即宋钘,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宋尹學派創始人及代表人物,其提倡“接萬物以別宥為始”主張?!耙娢瓴蝗琛闭f,《呂氏春秋》有“去宥”“去尢”篇目,有“見侮不辱”的故事記載,但沒有單獨列出。

(3)“皇子貴衷”,《莊子·達生》曰“齊士有皇子告敖者,與桓公論鬼”,皇子因無著作流傳,班固《漢書·諸子略》失載,現已不可詳考。

[1]呂氏春秋[M].高誘,注.畢沅,校.余翔,標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第四十章[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3]司馬遷.史記[M].裴骃,集解.司馬貞,索引.張守節,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59.

[4]黃帝四經 關尹子 尸子[M].張景,張松輝,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20.

[5]顧頡剛.從《呂氏春秋》推測《老子》成書年代[J].史學年報,1932(4).

[6]劉安.淮南子:上冊[M].陳廣忠,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7]楊棟.《淮南子》引《老子》的文本特征及文獻價值[J].老子學刊,2021(2).

[8]蕭繹.金樓子校箋[M].許逸民,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11.

[9]杜預.守弱學[M].馬樹全,譯注.合肥:黃山書社,2010.

[10]樓宇烈.荀子新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8.

[11]尹振環.帝王文化與《老子》——唐玄宗變《老子》南面術為人生哲學[J].中州學刊,2008(1).

[12]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馬王堆漢墓帛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13]列子[M].葉蓓卿,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6.

Exploring the Theory of “Lao Dan Gui Rouin

WANG Qicai,SUN Xuek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37, Anhui)

firstly puts forward “Lao dan Gui Rou (Lao Zi advocates softness), and places Lao Zi before Confucius. What does this order suggest? What is 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 of the “Gui Rou” theory? What is its basis,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These are worth discussing.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equence of placing Lao Zi before Confucius inand the accurate extraction of the five thousand words ofare helpful to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of, and have a certain promoting role in improving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Lao Dan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value and status of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later generations because of the evaluation, integr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pre-Qin historical materials, which has also been beneficial to the spread and influence ofin the later generations.

;; “Gui Rou”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3.06.03

B229.2

A

2096-9333(2023)06-0015-06

2023-09-20

2019年度省級人文社科重點項目“‘淮河文化論壇’名欄建設研究”(SK2019A0304);2021年安徽省高校協同創新重大項目“中國經學詩學史”(GXXT-2021-045)。

王啟才,男,安徽阜陽人,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與文獻;孫雪可,女,安徽阜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猜你喜歡
呂氏春秋老子孔子
早期中國知識轉型期的《呂氏春秋》學——《漢書·藝文志》、高誘《呂氏春秋注》研究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呂氏春秋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養生之道
智者老子
如果孔子也能發微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