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知行錯位的表現、成因與對策初探

2024-01-19 13:40深圳市龍華區鷺湖外國語小學李冬梅
師道(教研) 2023年12期
關鍵詞:小澤懲戒道德

文/深圳市龍華區鷺湖外國語小學 李冬梅

一、現象:知行錯位的表現與成因

(一)知而不行。在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及日常生活的影響下,小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道德認知,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規范,如誠實、守信、不亂拿別人的東西等。但在日常教育中,我們仍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老師,小澤今天又沒有交作業?”放下作業后,學習委員小杜說道?!盀槭裁??”老師問?!八f沒有帶來。但有同學說,他不是沒有帶來,而是沒有做?!碑斃蠋焷淼浇淌液?,已有同學從小澤的書包里找出了那本應該上交的作業,只是一片空白。課后,從家長口中老師得知,小澤并不是不想做作業,只是做事太磨蹭,又缺少方法,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常停在那里發呆,導致部分作業沒有做完。小澤也知道不完成作業、撒謊是不對的,但做事沒章法以及怕被老師批評等原因,造成他沒有完成作業并用“作業沒帶來”搪塞學習委員。除不完成作業、撒謊外,他在小學階段不做值日、借東西不還、亂拿甚至是有意偷拿同學的東西等也并不鮮見。

(二)明知故犯。明知故犯這類行為在小學階段不多,但并非沒有。尤其在五、六年級,一些諸如故意擾亂課堂、有意嘲諷甚至欺凌同學等較為嚴重的問題行為時有發生。對于一個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講,不欺負人、不傷害人應該是起碼的道德認知。從成因上講,小學生道德推脫與問題行為存在顯著正相關,具有高道德推脫水平的兒童會出現更多問題行為。

(三)不知盲為。包括不知其惡而為之,不知其善而不為,主要涉及較高層次的道德范疇。前者如出于哥們義氣的幫助朋友打架,后者如欣賞他人的長處。我們看到,在課堂上,學生更樂于挑刺,而不善于發現和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閃光點。這些行為主要受制于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但前者不及時制止會演變成惡性事件,久而久之易養成沖動性人格和不明是非的斗狠逞勇;后者則不利于親社會人格的形成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培育。

二、對策:基于案例的思考與啟示

(一)抓住教育的契機。教育無小事。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各類事件中蘊含的德育價值和教育契機,適時開展教育,實現事件增值。相比于枯燥的說教或刻意營造的情境來說,這一真實事件中的參與、討論、見證使教育更具說服力、感染力,其間所產生的真實的道德體驗、飽滿的道德情感,更利于道德規范的內化于心、外顯于行。

(二)一定的懲戒是必要的。在這一階段,當兒童出現行為偏差時,適當的懲戒是必要的,尤其是對“明知故犯”的不當行為。適當的懲戒能增強他律的權威性,幫助兒童建立“行為—責任”間的因果意識,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身行為的錯誤性,形成羞恥心、負疚感,降低道德推脫水平,推進不當行為的改正和正確行為的養成。不僅十歲前,小學生身心的不成熟性決定了,整個小學階段一定的懲戒都是必要的、合理的。

(三)寬容與等待同樣重要。除適當的懲戒外,我們看到陳老師也引導小涵有條件地原諒小震。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小震道歉了,并做出了改錯的承諾。這讓全班學生看到了“寬容”的力量。

(四)創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10-12 歲是道德自律時期的公正階段,在這一階段,老師處置的公正性和學生對教育的接受性之間呈正相關,即老師越公正,學生接受教育的水平越高,反之則低。

(五)創造“行”的機會。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一條鴻溝填滿?!眲撛臁靶小钡臋C會有時比道德說教更為重要,尤其是一些層次較高的道德范疇,更需要在“行”中體驗它的高尚與莊嚴。對于進入道德自律時期的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行、實踐,更利于道德的內化和知行合一。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欣賞同學的優點、閃光點,有利于“接納”“欣賞”等親社會人格的形成。案例中,陳老師對小華勸架、小英撿書的表揚即是對“行”的標出,通過榜樣的樹立,引導學生慕善德,為善行。

(六)引入家庭的力量。在上文我們提到,張文等人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卷入的程度與學生問題行為負相關,即卷入越深,學生的問題行為越少。家庭教育力量的引入利于教育合力的形成、教育場域的拓展和學生行為一致性的保持。當然,適當的指導是必要的,要預防家庭負教育行為的發生以及它對學生問題行為的誘導。

猜你喜歡
小澤懲戒道德
忘卻歌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教育懲戒藝術仍值得繼續探索
許愿樹
也談“教育懲戒權”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教育有時需要一定的懲戒手段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疼不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