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驅動農業產業鏈升級的機制分析

2024-01-19 18:24蘭璇
中國集體經濟 2024年3期
關鍵詞:數字經濟

蘭璇

摘要:數字化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與農村經濟的深度融合加速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農業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有助于提高農業的生產和運行效率?;诖?,文章介紹了農業產業鏈和農業產業鏈升級的內涵,分析了農業產業鏈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認為數字經濟從延長農業產業鏈的長度、提高農業產業鏈的效益、促進農業產業鏈綠色化轉型及增強農業產業鏈韌性的角度促進產業鏈的升級,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及建議。

關鍵詞:數字經濟;農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綠色化轉型

一、引言

數字技術的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對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經濟增長產生持續的影響。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為其他行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數字技術與農業的融合激發了農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大大提高了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推動了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為了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在農業產業鏈升級過程中的作用,應從基礎設施、金融、人才培養及法律法規等角度精準施策。

二、農業產業鏈內涵

(一)農業產業鏈的內涵

農業產業鏈是由農業多環節、多部門相互作用構成的復雜系統,且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相互影響。上游農產品投入的種子、化肥影響農產品的質量,農產品的質量一方面影響自身的銷量,另一方面影響中游種植養殖與產品加工業的品質,從而進一步影響下游產品的品牌定位與營銷策略,而消費者又通過下游品牌的訴求對中上游提出要求。由此可知,農業產業鏈是基于社會化分工形成的,是一個多環節多層次的復雜系統,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將資本、勞動、技術等生產要素進行組合,從而形成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生產體系。

(二)農業產業鏈升級的內涵

農業產業鏈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升級,產業鏈的升級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農業產業鏈的延伸,二是農業產業鏈的整合。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及政策的變化,本文從四個層面定義農業產業鏈升級:第一,農業產業鏈升級是指產業鏈的延伸,加強農業與工業、服務業的協同;第二,農業產業鏈升級是指農業內部增加值的提高,包括參與者銷售收入的增加與成本的降低;第三,農業產業鏈升級是指產業鏈的綠色化轉型,農業的綠色化轉型是指傳統粗放型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化的生產方式轉型;第四,農業產業鏈升級是指產業鏈更加安全,具有韌性。產業鏈韌性是指產業鏈快速抵御、處理外界變化的能力,農業產業鏈韌性是指當面臨多重壓力及沖擊下,產業鏈能避免折損或者通過自身的修復能力保障產業鏈的安全。

三、農業產業鏈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一)農業產業鏈發展的現狀

1. 農業產業鏈的數字化程度加深

數字經濟對農業的生產和銷售產生較大影響,農村電商的普及、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等各種數字經濟新業態的出現,在緩解農產品滯銷、帶動城鄉居民創新創業、促進農村產業轉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農業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正向農業全產業鏈全過程覆蓋,其中,大數據建模分析預測、數據驅動智慧決策等技術取得較大進展。目前,科技企業的資金投入及創新主要以價值鏈某個環節的數字化為切入點,數字技術尚未對農業產業鏈形成全面的影響,農業產業鏈的數字化程度有待加深。

2. 農業產業鏈的合作模式發生變化

隨著平臺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鏈各主體的合作模式由傳統的種植養殖主體形成的集群主導組織模式轉化為由龍頭企業主導的組織模式,但是由于龍頭企業為主導容易對農產品的供應形成壟斷,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不利于農業的健康發展。而產業鏈的同盟者產生了聚集效益,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通過平臺企業提供的信息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平臺+集群+龍頭”的合作模式。同時,數字經濟也改變了小農戶融入產業鏈的行為,與傳統的被動參與產業鏈不同,小農戶通過學習數字信息技術成為具備專業技能的“新農人”,既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和農業大數據改善自身的信息獲取能力,提升經營決策的準確性,又可以從事新型農業活動,如開設家庭農場、民宿等經營性活動。

(二)農業產業鏈升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代農業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體系逐步完善,但仍存在諸多困境,尤其是農業生產組織模式較為單一、農業產業鏈中各環節無法獲得持續、高效的融合,進而造成農業價值鏈在構建過程中存在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供需結構不平衡、產業鏈經濟效益增長乏力、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問題。

1. 農業產業鏈各參與主體存在信息不對稱

雖然我國農業產業鏈的信息化程度在提升,信息不對稱情況有所緩解,但是受區域數字化水平發展差異及農村居民數字技術接受程度的影響,農業產業鏈的發展仍然面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信息不對稱問題會對產業鏈的效能、產業鏈的韌性及供應鏈融資造成不利影響。首先,信息不對稱會造成農產品的供求數量不平衡,制約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影響產業鏈效能提升。其次,信息不對稱會影響產業鏈韌性,當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缺乏必要的鏈接環節或鏈接環節過于脆弱時,面對外來沖擊會導致鏈條脫節,不利于產業鏈的安全與穩定。再次,信息不對稱導致農業融資困難,由于存在缺乏合格抵押品及不良率高等問題,傳統金融機構發放的涉農貸款較少,農業的金融支持不足,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

2. 農業產業鏈各主體利益分配不均衡

農業產業鏈的參與主體眾多,包括農戶、農產品經銷商、物流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零售企業等,從利益協調機制看,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在產業鏈增值收益分配上存在不均衡的問題。農民居于產業鏈的前端,與流通行業、加工行業相比,分配到的產業鏈增值收益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農戶較為分散,在產業鏈中的議價能力較弱。在龍頭企業主導的合作模式中,龍頭企業居于產業鏈的核心,議價能力較強。隨著平臺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鏈參與主體增加,利益分配格局也發生變化,各參與主體的利益分配不均衡也間接影響了產業鏈的穩定性。

3. 農業產業鏈經濟效益增長乏力

農業產業鏈經濟效益增長乏力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農產品附加值較低,二是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度不足。農業產業鏈條延伸度不足一方面是指從產業鏈起點到終點的環節較少,另一方面是指農業與工業、服務業的融合度較低。我國農產品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環節發展滯后,中間環節少意味著產業鏈創造的利潤和附加值也越少,導致產業附加值較低。數字經濟的發展提高了農產品的流通效率、拓寬了銷售渠道,而農產品附加值的提高要立足消費者需求,改進生產工藝,創造品牌價值,需要企業的投資和創新。在傳統經濟環境中,農業與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度較低,農業為二、三產業提供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雖然近年來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成為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四、數字經濟影響農業產業鏈升級的機制分析

數字經濟既包括因數字技術發展而興起的數字產業,也包含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與農業的不斷融合,既推進了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又加快了農業產業鏈各環節的數字化轉型,二者協同發展,促進了農業現代化。數字經濟通過促進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提高產業增加值、增強農業產業鏈的韌性及加快農業產業鏈的綠色化轉型四個維度影響產業鏈的升級。

(一)促進產業鏈的延伸

農業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不是單個經營主體的行為,需要從系統的、動態的角度進行分析。數字技術的發展彌補了農業產業鏈各參與主體信息不對稱的短板,提高產業鏈的內部協同,互聯網及移動支付的普及加快了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促進了產業鏈的外部協同。智能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使用提高了農業產業鏈的數字化程度,依托互聯網平臺實現農業全產業鏈數據信息共享,通過大數據分析市場供需信息,為農戶生產提供科學的生產決策;電子商務平臺的互動功能可以使生產者及時了解居民消費多元化的需求,倒逼農產品供給體系轉型升級,減少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供需產品質量不匹配;即時通信技術的普及和短視頻應用的推廣加快了信息的傳播,使產業鏈各環節聯系更加緊密;數字經濟與傳統農業的不斷融合催生出了采摘文旅、訂單農業等新業態,延長產業價值鏈,有利于拓寬農民就業和增收渠道,促進產業鏈的利益分配均衡化。

(二)提高農業產業鏈的經濟效益

農業產業鏈的經濟效益增加包括農產品產量和銷量的增加及成本的降低,數字經濟發展從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農業成本和降低融資成本的角度提高農業產業鏈的經濟效益。

1. 數字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

首先,數字經濟發展推動農業機器人、數控噴藥、智能檢測等農業技術應用,能夠為農業生產、播種、管理、收獲等環節提供高效、精準、智能的技術支撐,從而提高農業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其次,農業生產者借助大數據平臺對農產品進行質量分析和風險預警,不僅能夠為生產者在種植結構、灌溉優化等方面提供科學指導,而且還可以通過信息共享使產業鏈的下游企業了解農產品的生產情況,動態調整經營策略;最后,數字農業改變了傳統農業依靠經驗積累來決策的情況,借助數字化裝置,獲取土地、氣候等實時數據,實現了從“人”到“數據”的決策因子的變化,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

2. 數字經濟發展降低了農業成本

在傳統農村市場中,存在著各種交易費用,交易的外部性提高了農產品的成本,數字化平臺的發展降低了農產品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及平臺經濟的發展,一方面,農業數字化拓寬了產業鏈主體的信息來源,使他們能夠獲得更多本地市場以外的信息,擁有更高的定價權;另一方面,農業數字化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手機使用率的提高及短視頻應用的推廣提高了銷售的便利性,越來越多的農戶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銷售產品,提高農產品的銷量,降低了銷售的成本。

3. 數字金融的發展降低了新型農業主體的融資成本

數字化技術與傳統金融的融合促進了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提高了信貸資金的可得性和便利性,降低了融資成本,影響了新型農業主體的創業決策和創業行為,改善了創新績效。數字供應鏈金融是基于供應鏈主體交易產生的大量數據,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分析技術設計貼合產業生產規律和交易習慣的指標,對農業產業鏈進行整體評估,從而實現批量獲客及風險管理,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改善了新型農業主體的融資困境。此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減少了交易對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一方面,金融機構貸前調查環節的交叉驗證提供了便利性,另一方面,為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提供保障,交易數據的真實性有利于增加企業間的互信,從而提高商業信用的供給。

(三)提高農業產業鏈的韌性

農業安全既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又是其他領域安全的關鍵保障,提高農業產業鏈的韌性是確保農業安全的必然要求。在國內外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及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背景下,糧食海外貿易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顯著增強。增強農業產業鏈韌性,提高產業鏈主體的協同響應能力和外來沖擊下的恢復能力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數字化技術將加速農業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借助數字技術的網絡連接效應,生產端可以將農業供應鏈上的農戶、企業、商戶等接入到平臺上,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流通端依靠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農產品采購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結算數字化,提高流通環節的透明度,降低監管成本,提升糧食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數字技術的發展不僅提高了農業的技術水平,而且影響了資本和勞動的生產效率,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農業產業鏈自身結構和產能的穩定性有助于提升受到外來沖擊時的恢復能力。

(四)加快農業產業鏈綠色化轉型

為推進鄉村振興和“雙碳”目標的實現,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印發了《“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要“打造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推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數字經濟與農業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加快農業產業鏈的綠色化轉型,具體路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數字經濟發展有助于實現生產端的綠色發展。首先,農業的大數據能源管理系統有助于精確地管理能源的供需。例如,基于大數據的電力系統根據天氣條件、氣候學或社會習慣預測用電需求,避免能源浪費。其次,大數據在農業中的應用可以推進農業的標準化生產,增加優質農產品供應,完善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的構建,推進綠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第二,數字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推動農業產業聚集,實現規?;?、集約化發展。通信技術、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要素的深度融合,能夠提升勞動力的專業化素質,實現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推進農業集約化發展。第三,數字經濟有助于促進綠色發展理念的傳播。農業主體的綠色環保意識及市場需求分析能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生產方式的選擇,農業生產者既可以通過使用催熟劑、生長劑等現代生物藥劑來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獲取規模利潤,也可以利用環保節能技術來減少生產成本,推出高品質農產品,實現農業綠色化發展。數字經濟構建的網絡生態系統不僅促進了綠色發展理念的傳播,而且減少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生產者可以通過消費端的綠色產品需求分析進行綠色化生產,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轉型。

五、數字經濟驅動農業產業鏈升級的優化建議

(一)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是數字化賦能農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便利的城鄉交通,適宜的倉儲條件及快捷的冷鏈物流都是農產品銷售中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因此,需要政府根據區域發展的特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減少物流鏈的運輸成本,將直播帶貨等平臺經濟的銷售方式切實轉化為農民的收益。此外,還需完善農村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提高了農村互聯網的普及率,隨著數字化技術在農業的廣泛應用及智慧農業的發展,還需提供穩定的網絡環境,注重農業數字供應鏈各個參與方信息基礎建設,提高農業產業鏈的數字化水平。

(二)發展數字供應鏈金融,為農業產業鏈融資提供資金支持

傳統金融機構對農業領域服務不夠深入,涉農業務開展內生動力不足,難以滿足農業產業鏈升級過程中的融資需求,農村金融長期處于供需失衡的狀態。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及數字技術水平的提高,數字供應鏈金融在目標客戶篩選、風險控制手段、逾期資產質量及風險資產定價等方面與傳統供應鏈金融有所差異。數字供應鏈金融依托核心企業系統中的交易數據形成上下游企業及農戶的客戶畫像,對客戶進行分層,既提高了金融機構的獲客效率,又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數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模式主要包括銀行主導型、電商平臺主導型、龍頭企業主導型,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主導模式存在差異,如在河南、安徽、山東等省份,以核心企業主導的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為主,其余地區發展相對緩慢;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電商主導型的供應鏈金融發展較為迅速。地方政府應立足實際,結合本地農業發展特色及金融發展情況,推進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降低融資成本,促進產業鏈的升級。

(三)培養高素質農業人才

農村地區受交通、發展潛力及薪資待遇水平的制約,對人才的吸引度不足,尤其是高技能數字化人才,因此,政府和企業應從多角度提升農業的人力資本投入。一方面,要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的信息化技能及數字化素養,充分發揮農村基層干部、大學生村官等主體的帶動作用,利用互聯網資源開展各種技能提升培訓,并及時提供創新創業咨詢服務,促進農民數字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強引進數字技術人才,強化農業科研機構、高校和涉農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及時解決農業產業鏈升級過程中遇到的數字化問題,加快數字技術與農業的深層次融合。

(四)完善數字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數字技術的發展給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動力,但是應注意到數字經濟給生產生活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需要政府部門逐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實現數字經濟的良性發展。數字經濟法律監管的主要問題集中體現在數據治理、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安全、平臺責任和新技術新業務監管五個方面。在數據治理中,數據資料的所有權是討論的焦點,生產和交易中產生的數據一旦被泄露不僅涉及公民的隱私問題,還會影響生產生活的安全。此外,平臺經濟的監管涉及壟斷難題,如何規定平臺公司的責任對經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六、結語

數字經濟的發展逐漸向農業領域滲透,數字技術的不斷創新為農業產業鏈的升級和轉型提供了動力和支持,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本文基于對農業產業鏈升級的定義,以促進產業鏈延伸,提高產業鏈價值,增強產業鏈韌性及加快產業鏈綠色化轉型四個角度分析數字經濟對農業產業鏈的影響。雖然數字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產業鏈的升級與轉型,但農業產業鏈發展中面臨的供求不均衡、區域發展不平衡、利益分配機制不合理等問題仍需各方協調解決。

參考文獻:

[1]程華,盧鳳君,謝莉嬌.農業產業鏈組織的內涵、演化與發展方向[J].農業經濟問題,2019(12):118-128.

[2]何亞莉,楊肅昌.“雙循環”場景下農業產業鏈韌性鍛鑄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21(10):78-89.

[3]唱曉陽,姜會明.我國農業產業鏈的發展要素及升級途徑[J].學術論壇, 2016,39(01):80-83.

[4]唐玨嵐.完善國家物資儲備體系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意義重大[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1(05):52-58.

[5]謝康,易法敏,古飛婷.大數據驅動的農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J].農業經濟問題,2022(05):37-48.

[6]孫九林,李燈華,許世衛,等.農業大數據與信息化基礎設施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21,23(04):10-18.

[7]溫濤,陳一明.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融合發展:實踐模式、現實障礙與突破路徑[J].農業經濟問題,2020(07): 118-129.

[8]潘錦云,潘俊安,程勇.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展水平測度研究[J].經濟縱橫,2022(08):98-106.

[9]孫光林,蔣偉.數字經濟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影響機制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21(05):37-44+54.

[10]AKER J C.Dial “A” for agriculture:a review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1,42(06):631-647.

[11]吳曉曦.數字經濟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1(10):78-88.

[12]劉利科,任常青.農業數字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分析——以新希望“好養貸”為例[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0(11):113-118.

[13]馬俊凱,李光泗,韓冬.數字經濟賦能糧食供應鏈韌性:作用路徑和政策取向[J].新疆社會科學,2023(01):46-54.

[14]何波.中國數字經濟的法律監管與完善[J].國際經濟合作,2020(05):80-95.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猜你喜歡
數字經濟
數字化—數字經濟及其它
數字經濟環境下中國跨境貿易稅收問題研究
工業互聯網發展態勢及政策建議
數字經濟時代國際稅法的改革
國外數字經濟戰略的供給側實施路徑及對中國的啟示
一起來認識“數字經濟”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應對數字經濟下的BEPS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